部编版8年级语文教材同步资料
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 (诸葛亮《诫子书》) ②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③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④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王绩《野望》) ⑤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 山随平野尽 ”一句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②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自比蓬草、表达惆怅抑郁之情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我感慨于江南盛产才子,盛产霓裳轻舞的细雨,盛产半遮羞容、轻启朱唇的美人。在红门馆,我用力摁下内心的烦燥,将一生的梦记刻在江南。放慢了的步子,再次涌起荡漾的章节。我愿意在此交出所有的赞美,所有的清chè之心,在时间的河流中学会生长和自省。一条古街写满它的前朝旧事,一段年轮深藏风雨不羁的苍茫。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感慨(kǎi) 荡漾(yànɡ) 清chè(澈)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烦燥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烦躁 ”。(2分) (3)“轻启朱唇”中“启”的意思是 打开 ;“荡漾”在文中的意思是 情思飘荡,起伏不定 。(2分)
(4)画线句运用了 比喻 和 拟人 的修辞手法。(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30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1)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 儒勒·凡尔纳(或:凡尔纳) 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仆人康塞尔跟着 尼摩 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2分)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 敌退我追 。(2分)
4.杨柳中学8年级(3)班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活动中,魏小燕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她修改。(6分)
[A]翻开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多少风流人物,仍熠熠生辉。穿越时空,走近风流人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用满腹经纶诠释了虚心求教的内涵;[B]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雄奇诗句,抒发着不灭的抱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用一腔热血
部编版教材
吟诵出失意的旷达……他们不朽的篇章,他们的胸襟,他们的品质,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C]我要发扬并继承他们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别有洞天!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词语使用不当的问题,应将“ 沉重 ”一词改为“ 厚重 ”。(2分) ②根据上下文,调整[B]处画线句的语序,使其与前后句子的句式保持一致。(2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用雄奇诗句抒发着不灭的抱负。(2分)
③[C]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 发扬 ”和“ 继承 ”调换位置。(2分) (2)同桌小明家境贫寒,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常常自暴自弃,请你通过一位风流人物的事迹鼓励他努力学习,改变自我。(4分)
示例:小明,俗话说“自古英才出寒家”,古代的匡衡,家里没钱点灯,他就“凿壁借光”,最终学有所成。你目前的条件难道还不如匡衡吗?所以,你应该改变自我,自立自强,努力学习,去创造一个灿烂的明天。(4分)
(3)班级采风小组搜集了许多有关风流人物的历史事迹的信息,请你也写出一位风流人物的事迹。(2分)
示例:林则徐虎门销烟;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5分)
晨 刘白羽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着石柱攀缘了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强烈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等会怎样火热,哪怕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电闪雷鸣,现在这早晨却是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分析一下,这清晨的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千千万万个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净,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心。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意思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机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不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欣赏晨光的快感之中,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它标志着永远向前,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是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有删改)
部编版教材
5.第①段依次描写 淡淡的朝阳 、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 轻轻嘶叫的小蝉 等景物,表现了早晨的“清新、宁静”。(4分)
6.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意?(6分) ①鼓舞人心,促人起步;②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明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每点3分,共6分)
7.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4分) 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4分)
8.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①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②人生的奋斗开始了;③由对清晨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激情。(每点2分,共6分) 9.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5分)
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与认识。(5分)
[二](15分)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猛浪若奔 奔: 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 .(3)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 .
负: 凭借
轩邈: 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转: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分)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2分)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分)
那些像鸢鸟一样冲天而飞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2分)
1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山川之美,概括为“ 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 ”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 急 ”的特点,进行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两岸高山之美。(3分)
13.文中与《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分)
1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2分)
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规劝以及希望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2分)
[三](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部编版教材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四时俱备 时: 季节 .(2)晓雾将歇 .(4)怀民亦未寝 .
歇: 消散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寝: 睡觉
但: 只是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分)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分) (2)相与步于中庭。(2分)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分)
17.【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山川 之美,【乙】文描绘了 月色(月夜) 之美。(2分)
18.这两篇山水小品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于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则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每点2分,共4分) 三、写作(55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我毕竟走过”一题由三个关键词组成:“我”“毕竟”“走过”。“我”即要求考生运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主题。“毕竟”的意思是“终归,终究,到底”,常用在肯定句中表示强调原因或结果。“走过”一词含意丰富,文题的提示语为我们提供了审题的方向。写作时既可以选取其本义——双脚丈量过的路,也可以选其比喻义——“经历”。根据其本义,可以写走过的真实存在的路,例如曲折坎坷的山路、优美的田野小路、平坦的金光大道、参观游览的通幽小路等。根据其比喻义,可以写“走过”一段日子、一段生活、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例如孩提时的梦想、友谊路上的悲欢、面对成功时的喜悦、遭遇失败时的痛楚等。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先要选择自己能够把握的素材,再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上述立意分析写作即可。
部编版教材
部编版教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