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YUEYA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Vol.31No.5
Sept.2016
“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路径探究
—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任李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命题,是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高职院校应以注重质量、突出特色为价值追求,贯穿高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江苏财经职院针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内涵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策略,提出“一特、二创、三强、四名、五合作”,打造和夯实新的发展路径,对高职院校在“十三五”期间内涵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作出了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十三五”时期;内涵建设;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38X(2016)05-0007-04
DOI:10.13947/j.cnki.yyzyxb.2016.05.003
ExplorationontheDevelopmentPathofConnotationConstructionof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duringthe13thFive-YearPlanPeriod
———BasedontheCaseofJiangsuVocationalCollegeofFinanceandEconomics
RENLi
(DevelopmentandPlanningOffice,JiangsuVocationalCollegeofFinanceandEconomics,Huai'an,Jiangsu223003)
AbstractConnotationconstructionisthebasicpropositiontoreformanddevelop,whichisthebasicprojecttoenhancetheircorecompetitivenessfor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t'srequiredtohighlightthequalityandcharacteristicsthroughoutthewholeprocessoftalentscultivation.Basedonth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acedbyJiangsuVocationalCollegeofFinanceandEconomics,thispaperanalysesthegeneralstrategiesofconnotation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putsforwardaviewpoint--Onecharacteristics,Twoinnovations,Threestrengths,Fourfame,Fivecooperation,andbuildandconsolidateanewdevelopmentpath,inordertoprovideconstructivethinkingforthedirectionandpathofconnotationconstruc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duringthe13thFive-YearPlanperiod.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he13thFive-YearPlanperiod;connotationconstruction;developmentpath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的相继出台,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收稿日期:2016-09-03
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主要指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三五”是高职院校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也是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迈进的新阶段,只有清醒面对校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把握方向,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牢牢抓住历史提供的良好机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项目“台湾高校校园文化对苏北赴台交流生影响的调查与研究”(201613753002Y)。
作者简介:任李(1984-),女,湖南岳阳人,英语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英语教学。
8
岳阳职业技遇,逆势而进,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全面实现建设“质量高、特色显、环境优、师生幸福感强的新财院”的总体目标。
1学院内涵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
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5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公布了《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推进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基本形成,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更加科学,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运行机制、重大政策更加完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各类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教育发展规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教育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北淮安市,淮安正在进一步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院提供了新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学院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国家正加快建
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品牌化、集团化、信息化、国际化办学的迅速推进,对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苏大力推进高教强省,高等教育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对提升学院治理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
第一,生源明显减少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十三五”期间,全国参加高考学生数量持续下降,将会给竞争力较弱的高职院校直接来带生源恐慌,生源结构日趋多样化,招生面临巨大挑战。第二,新建本科(含独立学院)向高职本科转型给高职院校办学带来重大考验。院校竞争激烈,各类办学资源竞争也随之变得异常激烈,给学院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带来多重困难。第三,校
术学院学报第31卷
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一头热”的问题仍然突出。从政策层面上看,学院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仍不完善,亟待调整;从学院层面上看,合作形式、内容和途径均有待创新;从师生服务能力上看,教师与企业结合不紧密,导致学生难以直接、迅速融入企业一线,因此影响着校企合作的数量和质量。第四,学院内涵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量偏少,教育教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办学活力需继续增强,校内有影响力的名师和领军人物欠缺,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还需更加提高,否则将制约着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策略
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行动纲领。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丰富、项目繁多、彼此交叉、相互渗透、密不可分[1]。江苏财经职院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内涵、创新管理、开放合作、师生为本,积极构建服务主导型教育教学模式,以“品牌化、集团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办学特色培育”计划,加快推动“幸福财院建设”工程,倾情打造“人人出彩”平台,全面开启建设国内高职特色校的新征程。
2014年,本院党委提出构建“服务主导型教育
教学模式”,倡导“管理创新、服务创优”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依据《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章程》规范办学行为,为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率,实施流程再造,对自上而下的管理程序从根本上进行分析和评估,面向师生的满意度,打破按职能部门或个人岗位而设定的管理方式,将职能部门定位于为一线师生服务的整体,共同致力于学院的全局发展。按照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建立健全、创新发展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解放思想,实施横向与纵向的深度合作,包括与当地政府、行业、企业、同类院校、中职、本科和国(境)外院校等进行合作,服务发展、争取支持。主动贯彻“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力点在于解决师生发展与学院整体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查找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中不能体现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力的问题,以公正平等为导向,通过制度创新,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根本利益,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满意度。
第5期任李:“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路径探究9
3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的路径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需“明定位”
“强特色”,师资队伍需“提增量”“优存量”,专业建设需“抓品牌”“成梯队”,人才培养需“重技能”“强素养”[2],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江苏财经职院在树立新目标,确定新任务,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在“一特、二创、三强、四名、五合作”方面打造和夯实新的发展路径。
3.1一特———特色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以财经类专
业为主打的高职院校,应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以财务会计专业群为主体的龙头引领型专业体系,努力构建彰显文工交融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职场文化融入校园,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专业文化融入课堂,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提升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以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专业优势突出,综合实力强的特色院校。
3.2二创———创新、创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
存在功利性的认识,从源头上缺乏生命力和活力,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十三五”期间,制度建设、育人模式和对外合作创新是江苏财经职院创新办学和教育的着力点。按照《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章程》梳理、调整、优化各项制度文件,围绕重大项目推进创新管理制度,促使学院各项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育人模式创新在于坚持产教融合办学、校企合作培养、工学结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加强需要从学生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入手,各种平台的建立均要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的,持续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
划”,建立国、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体系;每年主办或承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技能大赛,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完善技能大赛考核激励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实施与评价体系。
3.3三强———强教、强学、强风围绕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全面提高
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高并举、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理论提升与实践能力增强并行的方针,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结构优化、富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能适应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学队伍。学院致力于打造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和空间,强化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因材施教,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引入具有国际认证的课程,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利用个人“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学习,结合“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现代教育贯彻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强风”即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政领导开设思政课程普及率为100%,通过弘扬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周恩来精神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科技观、教育观和群众观。以服务师生为主线,积极构建智慧财院、和谐财院、美丽财院、幸福财院。
3.4四名———名校、名师、名生、名课打造“名校”要求学院的办学品质、治理结构、
培养模式、应用研究、品牌专业、文化育人等方面在政府、行业、企业、媒体、社会、同行的认可度和美誉度较高,办学成果足以为国内或省内一批高职院校所学习、借鉴,吸引并达成多个校外单位合作项目。培养和选拔校内“名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重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重塑教师职教理念和执教能力,对中青年教师层级开发,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有影响力的“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是一般的操作工,亦非研究工作者,应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4]。“名生”培养需要
10
岳阳职业技学院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素质提升为核心,按照*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改革和深化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德技并进、个性成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将优秀学生打造成学院的精美名片。“名课”是指在传统普遍的“以师育人”基础上开展“以课育人”,要求教学团队建立统一的高质量教学标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团队建设精品课程,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各级各类教学大赛;进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利用互联网提升课程的使用率和知名度,采用“互联网+教学”新模式,开发网络课程,上传至知名网站,积极推广点击率高的优质课程。
3.5五合作———校地、校企、校园、校行、校校合作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框架与产业、行业、企业、
职业、岗位等要素有机融合的结晶,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与当地政府充分合作,结合本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方向,将淮安市的淮商文化因子和台商经济因素纳入学院人才培养的考量范围,真正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其中,“学”是主体,“产”“研”是两翼,“结合”是关键[5]。“校企合作”要学院根据企业需要设置专业,定位专业培养方向和规格,教师企业顶岗,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在校企人才培养方案共订、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课题共做、质量共评等方面取得实际成效。“校园合作”要求学院与工业园、产业园、科技园等多类园区进行合作,以“优势互补、重点推进、互利共赢”为原则,依托园区的设备条件,在学院设立专门工作室,产、学、研结合,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学院提供所需场所,协助园区员工培训和开展工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长效合作机制。“校行合作”要求学院依托本校专业与相关行政单位的分管行业进行点面结合,凭借专业优势,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按照平等
术学院学报第31卷
原则,朝着互惠互利的发展目标,组成教育联合共同体,以促进学院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深化“校校合作”,为巩固与生源基地的友好关系,以各种形式开展与中学的合作;打通中高职衔接体系,开展与中职学校的合作,举办中职层次技能大赛;持续开展“3+2”分段式本科教育;深化国(境)外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人才,组织师生赴国(境)外研习、培训,并且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新机制和新途径,开展合作办学,为学院的多维度国(境)外合作交流打开新的局面。
4结语
“十三五”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加强内涵建
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6]。高职院校应主动策应形势和挑战,在文化引领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创新产学研用多方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国际化建设工程等工作上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才能为打造特色鲜明、质量出众、师生幸福、人人出彩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5
参考文献
[1]韩冰.加强专业建设
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J].中国
高等教育,2015(10):52-54.
[2]杨建新.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及其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6(3):79-83.
[3]马怀立.试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6(15):65-68.
[4]苏东海,杨彥如.产教融合、提升高职院内涵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4,(3):54-55.
[5]梁明义,马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0(19):33-36.
[6]
王良青.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后示范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4):5-8.
(责任编校:马余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