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焊接施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焊接施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焊接施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对焊接施工过程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以确保得到合格的焊接接头。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范围内的焊接施工过程。 三、职责

1、分公司工程管理科

负责组织现场的技术与质量管理活动,对焊接施工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负责所需设备的进货、检验和维修的管理。

2、分公司专业工地

负责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合适的资源,认真把好作业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期获得合格的焊接接头。

3、金属试验室

负责焊接接头质量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对其及时性、正确性、真实性负责。 4、物资供应科

负责所需焊接材料的进货,保证工地使用合格的焊接材料。 四、过程控制

1、焊接施工流程图(见公司管理制度汇编焊接部分附图)。 2、施工文件和资料的准备。 2.1焊接工程一览表

2.1.1工地焊接技术人员应在工程初期,根据施工图纸和焊接专业组织设计编制主要焊接工程一览表(计划版),会同金属试验室确定无损检测比例、光谱分析与硬度检验比例,由工程管理科审核,报分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2.1.2批准过的焊接工程一览表(计划版)报送金属试验室、工程管理科、公司工程管理部各一份,并发至施工班组一份。

2.2焊接工艺文件

2.2.1根据一览表确定采用相应的已批准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如没有进行过评定应按焊接工艺评定管理办法进行。

2.2.2根据分公司的《作业指导书编制清单》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

2.2.3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编制焊接工艺卡,与焊接作业指导书

结合,作为指导焊接施工的工艺准则。焊接工艺卡由工地专业技术员编制,工程管理科或焊接专业组负责人审批。焊接工艺卡应保证施焊人员的可得性。

2.3焊接专业工序检验及试验项目划分表

分公司焊接质量检查人员应在工程初期组织编制焊接专业工序检验及试验项目划分表,作为各级焊接质量检查人员进行焊接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与验收评定工作的依据。项目划分时,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宜与主专业的划分原则一致,验收批的划分可根据焊接专业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2.4标识

2.4.1工地应根据施工图纸绘制焊口位置记录图,经工程管理科或焊接专业组负责人审定后,送金属试验室,并发至施工班组作为焊口的统一标识。

2.4.2工程管理科应在公司已有焊工钢印代号的基础上,制定本工程分包单位焊工钢印代号编号办法,以防重复。

3、人员的控制

3.1凡参加受监部件施工的焊工必须经过相应项目技术考核合格,并持有效的合格证件。 3.2分包单位须提供焊工合格证原件给工地和工程管理科审查,审查合格后留下扫描件(或复印件)备案。

3.3专业工地依据焊工合格证编制焊工合格项目一览表,报送工程管理科,并发至施工班组作为班组安排其合适工作的依据。

3.4当焊接锅炉受热面管子时应先进行模拟练习与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从事其他项目焊接的焊工应进行与其从事的实际工作相适宜的现场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人做好焊前模拟练习记录。

3.5施工班组应依据焊工的有效合格项目安排其从事相适宜的焊接工作。

3.6工地焊接质量检查人员应对焊工的一次合格率进行动态跟踪。如发现其一次合格率低于90%,应停止其工作,分析原因、进行练习或重新培训考核。如仍未达到90%,则在本工程中不允许再担任接头类别等于或高于该类项目的焊接工作。

4、焊接材料的控制

焊接材料的控制按公司管理制度焊接部分“第三章 焊接材料管理”执行。 5、设备的控制

5.1所有焊接相关的设备(焊条烘箱、焊机、热处理温控柜、记录仪、远红外测温仪等)在使用前均应检查,确认良好并符合与其承担的焊接工作相适应。

5.2所有设备仪表及计量器具使用前均应校验合格并定期校验。 6、工艺控制 6.1焊前准备

6.1.1技术员应核实待焊部件材质是否与图纸相符(合金钢应进行光谱复核),确认无误后,对焊工、热处理工进行技术交底,做好交底记录。

6.1.2焊工准备好必要的工、器具核对母材与焊接材料是否正确,试验调节电流、试验氩气纯度。

6.1.3焊工检查对口质量,需要内壁充氩保护或涂保护剂的应按规定做好保护。工程管理科与工地技术、质量检查人员应进行监督和抽查此项工作。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调整至满足要求。

6.1.4焊接的环境温度应能保证焊件所需的足够温度和焊工技能不受影响。 6.1.5焊接现场应该有挡风、防雨、防雪、防潮等措施,并符合相关规定。 6.2预热(需要时)

热处理工应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要求进行预热,工程管理科与工地技术、质量检查人员应进行监督和检查,工地技术人员应对预热曲线或记录100%审核。

6.3施焊

6.3.1焊工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和焊接工艺卡的要求进行施焊。

6.3.2除焊接工艺规定的焊口外所有接口的焊接应连续完成,不得中途停止施焊。因不可预料的原因(如突然停电等)被迫停止时,应及时采取保温缓冷措施并报工地。重新焊接前应严格检查,确认焊口无裂纹等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焊接。

6.3.3工程管理科与工地技术、质量检查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监督工艺规定的执行情况,有权制止并纠正违规现象。

6.3.4焊口焊完后应进行清理,经自检合格后做出可追溯的永久性标识。 6.4热处理(需要时)

热处理工应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要求做好焊后热处理工作,工程管理科与工地技术、质量检查人员应进行监督和检查,工地技术人员应对热处理曲线或记录100%审核。

7、质量检验

7.1检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外观检验→光谱复核→硬度检验→无损探伤→金相检验→代割样检查→严密性试验。 (注:检验项目视相关要求而定。)

7.2焊接接头外观检验

7.2.1外观质量检验在分公司内部实行焊工自检、工地复检与初评、分公司抽检与验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7.2.2焊接接头完成后焊工应立即对自己所焊的焊缝进行清理和修整,经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记录表交班(组)长送工地质检员。工地质检员根据自检记录表对焊接接头进行复检和初评,并在分项工程焊接接头完成后及时填出质量检验评定表交分公司质检员。分公司质检员根据工地提供的初评结果进行抽检并会同工地、有关人员共同评定分项工程的焊接综合质量等级。

7.2.3焊接专业工序检验及试验项目划分表中规定需要建设单位或监理参加的项目,由分公司质检员通知其验收和评定。

7.3光谱复查

耐热钢部件焊后应对焊缝金属按规定比例进行光谱复查,锅炉受热面管子不少于10%。若发现材质不符则应对该项目进行100%复查,其他管子及管道进行100%复查。马氏体钢焊接接头能够提供可靠的、可追溯的焊缝用材记录时,可免做光谱检验。对高合金部件进行光谱分析后应磨去弧光灼烧点。

7.4硬度检验

马氏体钢焊接接头应进行100%硬度检验;其他经焊接工艺评定且具有与作业指导书(工艺卡)规定相符的热处理自动记录曲线图的焊接接头,及A类钢焊接接头可免去硬度检验,否则应进行硬度检验。

7.5焊接接头无损检验

7.5.1焊工完成的焊接接头经工地质检员检查合格后,填写检测试验委托单,联系金属试验室进行无损探伤。

7.5.2金属试验室探伤工作应及时并按规定比例进行,探伤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工地,当有超标缺陷时,金属试验室以返修通知单形式通知工地。

7.5.3经无损检验过的焊接接头(焊缝)应建立可追溯的记录(如:焊口记录图)。 8、焊接质量缺陷的返修

按公司管理制度焊接部分“第七章 焊接不合格品管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记录要求(见公司管理制度汇编焊接部分附表) 焊接施工过程应形成以下技术资料: 1、主要焊接工程一览表。

2、焊接作业指导书。 3、焊接工艺卡。

4、施工技术、安全、质量交底记录表。 5、焊前模拟练习记录。 6、焊接工艺评定项目汇总表。 7、焊口记录图。

8、焊口技术资料记录表。 9、焊工合格项目一览表。

10、无损检测报告和理化检测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