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统性和全面性,使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的设计具有系统
带着兴趣去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
再如,教师可以开展经典课文朗读活动,创设朗读情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教科书中有很多描写优美风景的文章,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单纯地进行理论授课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形式,将教学内容以更丰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增进对文章的理解,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围绕教材内容,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刻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知识结构的脉络,以便更好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情境教学法,建立语文教学和生活的有机联系,注重从生活中取材,将生活资源引入课堂,或将课堂教学模式延伸至生活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生活感悟,提高学生的生活信心和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关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寻找生活中的父爱、母爱,进而更好地感悟和体验亲情的伟大。教师还可以
50▲2019年第20期(总第344期)开展群文阅读 发展高阶思维之策略探索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城实验小学 孙林霞【摘要】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想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要理解语文高阶思维的内涵,科学确定阅读议题,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正确设计探究问题,加强思维引导,才能发挥群文阅读的效益。本文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高阶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化、结构化的特点,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2.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推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内涵分析
1.系统性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以议题为牵引,教师在设置议题或问题时要注重
3.创新性思维能力
创新性思维是高阶思维的重要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亲子活动,或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加强亲子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情操。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度应用。教师需要把握基本适度、科学和多元化应用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龙启.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84-85.
[2] 史蔚.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615(19):55.
[3] 刘秀媛,刘秀珍.试论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19):134-135.[4] 张彦秋.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8,285(31):19-20.
2019年第20期(总第344期)课程教学二、策略探讨1.科学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议题是指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师生共同探讨的话题,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一组群文教学中可以确定一个议题,也可以确定多个议题。可以运用如下策略来确定议题:(1)从笔者的角度确定议题。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古代名人的诗词,因此,可以从了解作者的角度来确定议题。例如,可以把诗人李白的个性与生平作为话题,以“读诗知李白”为议题进行探讨,可以把他的山水诗、送别诗、怀乡诗组成一组群文诗来探讨作者的个性特点和生平,这会让学生对李白有更深入的了解。
(2)从课文内容来确定议题。例如,针对写“猫”的内容,可以设置“品读猫的性格”这样的议题,可以把老舍的《猫》、季羡林的《老猫》和王蒙的《猫话》组成一组群文进行阅读,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就会对猫的性格有一个全面的掌握。(3)从表达方式来确定议题。课文的表达方式也是确定议题的重要途径,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例如,可以设计“人物描写技巧”这样的议题,可以把《钱学森》《詹天佑》《少年王冕》等课文组成群文进行讨论,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
一是设计比较性的探究问题。在群文阅读中进行几篇文章的比较是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几篇文章的异同点。既可以从空间上进行比较,也可以从内容上比较,还可以从角度、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例如,在阅读老舍的《猫》、季羡林的《老猫》和王蒙的《猫话》时,教师可以从文章中描写的“猫”的特点、性格以及选择的事例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此来设计探究问题。
二是设计冲突性的探究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兴趣,教师应注重设计冲突性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欲望和动力。例如,在学习《神奇的克隆》一课时,学生从课文中知道了克隆技术能够造福人类。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该项技术,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查找克隆技术对人类的潜在危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更全面、更深入。
4.加强群文阅读思维引导
一是善用问题引导阅读。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学习。要想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不断深入下去,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并进行引导,根据议题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阅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手段来解决探究问题。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教师可以参考运用同类写作方法的课文开展群文阅读。如可以选择《青海高原一株柳》《北大荒的秋天》与《秋天》这三篇课文,并让学生把“青海高原的柳”与“平原河边的柳”进行对比,也可以从关键词、描写角度、描写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还可以让学生从其他方面进行对比。
二是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用心思考、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而不能使其只限于一般性的思考。要想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质疑、多质疑、善质疑的能力,以此增加其阅读理解的深刻性。例如,在以“父爱”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指尖上的父爱》《爱的力学》和《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这三篇文章的阅读中来找寻父爱。为了使阅读更深入,可以让学生仔细体味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深沉、无私的父爱,以及作者是如何反映这种父爱的。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进行阅读,理解,质疑,发现,它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教师要注重科学地确定阅读议题,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正确地设计探究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打造书香校园,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合理选择群文阅读材料
群文阅读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只有把有一定关联的阅读材料组织在一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组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具体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科学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首先要与所确定的议题相符合,要围绕议题进行选材,脱离议题的阅读材料很难发挥其群文阅读效果;其次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选材,所选的阅读材料要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难度适宜。另外,还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来选文;再次是所选的阅读材料之间要有共同点和内在联系,这也是群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最后是这些阅读材料之间要具有对比性,通过对比能找到其相同(相似)点与不同点。
二是阅读材料的“结构化”组合。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多篇阅读材料需要按照“结构化”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首先是组合议题的“线索”要多样化,议题线索是材料组合在一起的基础。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组合线索,可以从人文主题、情感话题、材料包含的知识等方面来确定线索;其次是材料的组合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最后是阅读材料的结构化组合要有利于设置探究问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引发学生对议题的深入思考,能方便学生得出最后的阅读探究结果。
3.正确设计阅读探究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群文阅读中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要注重设计开放性、有价值、能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的问题,重点应加强对如下两类问题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学军.浅谈群文阅读的核心价值[J].甘肃教育,2017(11):49.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