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潘氏简介潘氏家族
潘氏字辈-潘氏族谱-潘氏家族起源-潘氏宗谱-潘氏家谱 潘氏简介
潘氏荣耀而古老,是黄帝的后裔,和汉族所有姓氏一样同宗均为华夏子孙,同族共为汉族,潘氏家族属于汉族的一员,所有汉族姓氏都归宗于华夏,同归与汉。
何为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华夏之祖即黄帝。华夏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称为夏族,“建立了汉族第一个王朝夏代”。
在商朝末期,周人联合流亡的夏人,炎帝系统的姜姓诸族(其代表为姜太公),以及迁徙到南方的楚人等起兵。进而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人自称为“有夏”(见《尚书》),也称是黄帝的后裔,所以也自称“华”“夏”,后又将周王朝分封出去的诸侯国称作“诸夏”或“诸华”。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失华夏”之说。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以及战国时期的强邦吞并弱邦,更有秦始皇的统一中原,终于使得华夏族这一庞大族群第一次完全得以统一。经过强大汉朝,族名华夏转变为汉,华夏人就成为了汉人。
何为汉族:(序:了解学习汉族文化是潘氏家族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汉族的组成部分必须对我们的民族有所了解。)
汉族是世界上最尊贵的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形成历史
从约公元前五千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
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二千七百年,活动于陜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远古传说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商(约前十六世纪~前是以世纪)、西周(约前十一世纪~前七百七十一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春秋(前七百七十年~前四百七十六年)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秦始皇统一华夏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引导汉族人民四百余年,该时期大汉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十九世纪
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汉族音乐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潘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汉族服饰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一**四年)。一**四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一六八三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潘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潘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据永乐大典记载少数民族服装大部分均为汉服改制,其它少数民族服装起源于汉服是无可争议的。汉族文化在历史中为最先进最发达的族群,自然影响着其它族群和周边列国,同时汉服也是不断的升级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和整合了许多其它文化,为汉文化增添了不少的魅力。
民族图腾
汉族图腾为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而我潘氏人为汉族,其民族图腾亦为龙凤,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国家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大汉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龙是华
夏民族的象征,汉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那么您知道“龙的传人”出于何处吗?在《伏羲考》、《龙凤》、《 端午考》中指出,汉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以“熊”为标志性图案。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合成华夏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这一奇特的形象蕴涵着华夏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成为华夏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后来,“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符瑞。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汉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是华夏大一统的情结。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新生与华夏民族的觉醒;凤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凤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凤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态度。
汉族神仙简介
盘古-女娲/伏羲-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为汉族最高的神,和汉族仙班里的各路神仙一道保佑着汉族的发展,庇佑着我华夏子孙。其中盘古-女娲/伏羲-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天神法力无边,虽然在一些记载和小说里夸大了我神法力低不敌孙悟空和印度的如来或西方的上帝,但是实际上我华夏天神,天尊,天师才是世界上宇宙中法力无边的神,统治着三界、六道、外三界,天六道,九九八十一系,和整个太极宇宙,维护着宇宙的秩序,庇佑着华夏的发展。任何人侮辱华夏列神必遭天谴,望我氏族人谨记。
华夏诸神重要节日:
三清节 即冬至日原始天尊圣诞;夏至日灵宝天尊圣诞;二月二十五日道德天尊圣诞,也称老君圣诞。
三元节 即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中元天官节;十月十五
下元天官节。玉帝圣诞 正月九日为玉皇大帝圣诞。
王母娘娘圣诞 三月三日为王母娘娘圣诞,即传说中的蟠桃会。吕祖圣诞 四月四日为吕洞宾祖师圣诞。潘氏人文传承
潘氏源自华夏,所以传承的为华夏血脉,潘氏属于大汉民族,所以发扬的是汉族传统。汉族乃礼仪之邦,天朝国度,在世界上是尊贵的民族,最团结,最有血性的民族。潘氏家族千百年来和其它汉族人一样共同为汉族的发展,华夏的复兴,抵御外族,清除华夏潜在威胁的敌人一直贡献着我们的一份力量。
华夏百家姓千家姓万万家姓终为汉,大汉文化财富由我们传承。 潘氏家族之姓氏文字:汉字 潘氏家族之民族文字:汉字 潘氏家族之民族语言:汉语 潘氏家族之民族服装:汉服
潘氏家族之使用日历:汉历(即现农历) 潘氏家族之崇尚医学:汉医(即中医) 潘氏文字写法及概述:
自重有了汉字(汉字原称华夏文字)(潘字)以后才有了潘氏的开端,潘氏的家族符号就是潘字的形状,潘字在本姓拥有她独特的含义,她代表了潘氏是华夏血脉之一,她见证了我们家族祖先诞生的旷世奇迹,她代表潘氏属于汉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当初没有汉字里的潘字就没有潘氏,没有潘氏就没有潘氏家族,任何其它外族文字符号在姓氏而言永远不能取代[潘]字的最终地位。所以任何族人擅自将潘氏的潘字写为其它外族形状均为忘族忘本的表现,当然在一些国际场合上怎么使用不限,这个属于特定情况。凡是潘氏家族子孙就一定要认清这一点,在外部使用上无论怎么写和表示都不重要,请一定要明白潘字才是本姓氏的最终代号。所以凡是姓潘的均为汉人,潘氏不讲血统、不讲基因等因素。只要您的姓是[潘],那就是潘氏传人,那就是汉族的一员,那就是华夏的一脉。
潘氏起源
潘氏荣耀而古老,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关于潘氏的来源,众说
纷纭,潘氏后人均认同为炎黄后裔,华夏的子孙,天下潘氏均为一家。
因为有了潘氏,很多人均将自家家族姓名列为潘氏,也有改姓潘氏,得赐于潘氏,这些改头换面姓潘的同门和被赐予及当时需要的先人得姓于扬,这些得潘氏的前人就分别成为了后来各潘氏家族族人的先祖或始祖,后至此潘氏开始兴旺起来,远时及现实也有很多潘氏同门时因为个人偏好和当时之原因得而潘氏,或现实为了逃避相关因由而成为潘氏,自己建立了潘氏家族,这些人都是潘氏各家族同门的始祖、先祖,如果天下潘氏的最远始祖是谁?答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轩辕黄帝,如果要追随到黄帝以后的某人那就是您家族所记载所言传的始祖。潘氏家族上下发展五千年,姓氏形成和发展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所以天下归一潘氏远古始祖乃黄帝。华夏先祖是炎黄,另炎黄共为汉民族的祖先,虽然我们远古始祖是黄帝,但是我们同样是炎黄二帝缔造及社会影响共同之结果,此我们和其它华夏姓氏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传承华夏血脉,传播华夏文化,弘扬大汉传统。
潘氏分布
潘氏的发源地在中原。潘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向东和南发展繁衍,最先陜西一带,在迁入河北,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潘氏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潘氏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潘氏历程
在潘氏的发展中因政治军事商业或皇朝的衰落为避险迫使潘氏族人改换其它姓氏,有因外族入侵为保留潘氏血脉而被迫换做其它民族,如白族潘氏,满族潘氏,回族潘氏,美国、新加坡潘氏等。也有其它族人因同样原因换位潘氏,但是只要改姓潘那就是潘氏族人的一员,黄帝的血脉,炎黄的子孙。所以潘氏族人属于汉族是华夏子孙的事实,望我氏族人在合适的时机一定要回归我们自己的民族,用我潘氏【潘】字无可代替的符号和你属于华夏传人无可改变的命脉,愿我氏做出对得起潘氏家族、对得起大汉民族、对得起华夏列宗的贡献。回归华夏、心归汉,其业大成。
潘氏节日
潘氏主要节日如下:
过大年/春节 汉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清明节 汉历三月三日 祭祖、扫墓
端午节 汉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节 汉历七月初七 又称乞巧节,也称七夕情人节,当日女子拜织女,以求自己心灵手巧,嫁得如意郎君;男子拜魁星,以求金榜提名,事业有成。
中元节 汉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汉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汉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
腊八节 汉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 小年 阴历腊月廿三 腊月初七:驱傩日
糕,分别寓意团聚安康与步步登高。正月初一:春节(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
正月初七:人日节 正月初八:谷日节 正月初九:天日节 正月初十:地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灯节) 正月二十:天穿节 正月廿五:填仓节 正月春分节(于春分日) 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二月初二:春龙节(龙抬头、龙头节、社日) 二月十五:花朝节(花神节、百花之神生日) 寒食节(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 三月初三 清明节
三月初三:上巳节(女儿节)
立夏节(于立夏日) 腊月初八:腊八节 四月十八:碧霞元君节 腊月十六:尾牙节 立春节(于立春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端节、端
五、端阳、重 腊月廿三:祭灶日(小年)
除夕: 除夕夜普遍有合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守岁酒的习俗,许多地区家宴中都要安排鱼肴,寓意“年年有鱼”。北方地区各家各户都要包饺子,江南各地盛行打年糕、吃年
午、蒲节、天中节) 夏至节(朝节,于夏至日) 五月十三:雨节(关公磨刀日) 五月二十:分龙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六月 六、晒虫节、虫王节、回娘家节) 六月十九:观音会
六月廿四:观莲节(莲花生日)七月初七:七夕节(乞巧节) 七月十四:秋日拔禊 八月初一:天灸日(天医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十月初一:寒衣节(授衣节、冥阴节) 十月十五:下元节(下元水官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瓜节) 冬至节(于冬至日) 七月廿九:地葬节 传嗣谏言
凡潘氏族人均已光大潘氏为己任,让我潘氏香火繁盛,子孙千千万万而作努力。无嗣子的过继同姓子传承家香火,亦可收养或领养作
为嗣子,一旦收养或过继传承的家族香火均为潘氏后人,无子有女的族人可招驸马上门,上门后所生子女均为潘氏,以传承家族香火,为家族的延续尽自己的责任。
族谱概要
自立编纂潘氏族谱应以潘氏家族文化、华夏传统、汉族族风、潘氏全国宗谱基本内容为原则,以潘氏宗谱前言、潘氏简介、潘氏人文传承、潘氏起源、潘氏节日、传嗣谏言等本宗谱为核心大纲编纂。凡子孙过拾子女即可自编家谱,自立字辈,着谱立书。
核心:以宗谱归宗字辈为核心(归宗字辈为潘氏祖先五百代里精选的祖先名字的五百代个字由祖先赐字而成)。归宗字辈存在的必要以还原在战乱家谱流失,无法承接潘氏渊源的族人可作为传家字辈,延续香火,亦以可作为天下潘氏共同的通用字辈,宗谱字辈为主,家族字辈为续。无法查证自家谱字辈相关渊源可以用潘氏宗谱天下通用字辈作为延续,以提高者族人亲,连枝根,便于互助,共同传扬家族,在于让子孙绵绵不绝。初次使用宗谱字辈以君所知的或所用的某个字辈开始使用传家、传于子孙,牌位黄帝或您所知贵同门最高的先人,如均在天下潘氏宗谱里自己感觉混乱,可以使用宗字辈开始用起,君极为潘氏后人之始祖。为让家族传扬深远、万古长青,应把潘氏家族宗谱史料和字辈多为复制,传扬天下。为了不让家族混乱无从查证,用宗谱天下潘氏字辈可自根据家族人数题名所用的宗谱一个堂号或支名。归后留于碑上。宗谱 大谱 堂谱 支谱 支系 家谱
代谱(代谱为潘氏族谱最小单位,为某潘氏家族第几代自修或自立的谱牒)
编纂大谱需注明宗谱,编纂堂谱需注明大谱,编纂支谱需注明堂谱,编纂支系需注明支谱,编纂家谱需注明支系。如果在编纂过程中找不到大谱、堂谱、支谱、支系等材料作为根据,可以直接以宗谱为引导根据家族子孙兴旺程度直接编纂大谱、堂谱、支谱、支系谱、家谱、代谱等。
潘氏世家著名谱牒:潘氏宗谱(即总谱)大谱如:
《宁都城东郁公派族谱》 《宁都潘氏族谱》 《宏农潘氏宗谱》
《潘氏铜城族谱》
《郴州潘氏十修族谱》 《蓝山潘氏族谱》 《草塘潘氏七修族谱》 《卧龙潘氏四修宗谱》 堂谱如:
《潘氏四知堂谱》 《潘氏思清堂谱》 《潘氏仁全堂谱》 《潘氏草本堂》 《潘氏明升堂谱》 支谱如: 家谱如: 《潘愔家传》 族谱管理训:
《潘氏明升家乘》,《平越潘氏小宗祠谱》
《宜春北关五甲潘氏家谱》 《潘凝式家谱》 《即墨潘氏家乘》 《潘氏天水系泉颂谱》 代谱如:
《潘乐全家训》 《潘山八代家规》 《潘泉广代谱牒》等 凡是潘家后人成家以后必须拥有族谱。由父母传给子女,如果子孙多那就将潘氏族谱编纂或复制多册传送。
爱惜族谱和潘氏谱书,不得随意拆毁。族谱记录错误的地方,查证以后给予更正。家谱如磨损,或则太旧,潘氏后人务必整理,复制给予保存,将家谱内容全部收集刻制下来,把族谱千秋万代传下去。潘氏族谱原本变旧情况下可以选择在三十年或则五十年以内定期重新印刷出版或刻录。匿名潘氏就是已经无法清理潘氏支系的潘氏族人可使用归宗谱即本谱,有条件的潘氏后人可自修或自纂谱牒,自立字辈,以把潘氏文化,潘氏香火传承万年。潘氏族人取名则
生为潘氏后人取名一律为:潘,姓氏开头.潘氏后人姓名由:潘氏加字辈加名组成.名字必须按照字辈取名字,必须把字辈加在姓之后,名之前。
比如:我们姓潘,那就是以潘开头,加上令者所属的字辈,再以名收尾。如果君为宗字辈,名为龙,那就是姓潘,字宗,名龙。这样就有姓有名有辈分,此为华夏礼仪之邦的姓名礼仪表现之一。名为最后一个字,名:最多为两个字。字辈不得胡乱取用,越在前的辈份越高,越在后的辈份越底。
如姓名为:潘宗龙。其诠释为:姓《潘》,字〈宗〉,名〈龙〉。如名字为:潘宗云龙。其诠释为:姓《潘》,字〈宗〉,名〈云龙〉。取名时不得与长辈重名。【潘氏字辈】
支字辈1:灿垂铭显彰芳声远振厚 支字辈2:泽永昌懋昭在德笃庆锡
支字辈3:光应代兴朝廷国正天心顺家 支字辈4:齐伦纪修大才为世用光显庆 支字辈5:宏猷文汝维昌积德
支字辈6:光华百代庄诗书承先业人才继起隆家声绵 支字辈7:孝友廷献永怀忠内仕单应眷德朝永仲文志大清之 支字辈8:盛鸿儒必克兴万秀定自学超荣绍祖昭顺运光宗继 支字辈9:世成惟铭元子
支字辈10:贵世思金彦太存守启兴隆定 支字辈11:国昌宏大绳宗敦序
支字辈12:源远庆长家声振卓祖业延芳舒仪 支字辈13:汇秀秉理含章贤良蔚立克绍书香 支字辈14:廷进再盛道宏元才仁上 支字辈15:大朝国定常公枝开 支字辈16:荣芳友万世永
支字辈17:兴宗启宗学大
支字辈18:开文贤世锦纯儒孔道全 支字辈19:治国兴仁定向烈名振珧常年 支字辈20:秀文应世万国长宁仕崇政大 支字辈21:盛命光庭德宗丹桂永代登今元如楚正祖德
支字辈22:泽龙秀景如开载永昌必显红 支字辈23:文光正启秀万代永
支字辈24:红昌世德永红 支字辈25:昌光清明志孟绍字枝文
支字辈26:嗣仲永世如国士能联永大光 支字辈27:祖德家必宏昌其子克效习作维祥英景通海宜单同
支字辈28:矩道之林司连加绍时正 支字辈29:大光明永昌世宗振弘续立朝 支字辈30:廷学克享熙荣特达奇兆 支字辈31:呈国正天心明自忠
支字辈32:大全道友武杰其世启大国楚春师圣
支字辈33:宗光华本元永庭应自贡明四 支字辈34:万世纲宗运长兴正大洪昌德 支字辈35:超英毓辅国永光天地腾凤国正明支字辈36:永万春继清长兴盛世尚 支字辈37:忠孝生育安孔,正胜东子钦廷,
学尚际明良人
支字辈38:文瑞集家声振谟烈光承世德 支字辈39:昌忠厚培元有大本诗书积业癸长祥云福克
支字辈40:绍遗谋志永锡华丰 支字辈41:焕玉望诚廉治启隆 支字辈42:文世慎洁白光前烈
支字辈43:圣朝达丹西直通昌光秀天启 支字辈44:学进世国正永长春朝廷文武云汉中华;
支字辈45:秉承咸仁尧政应洪日名士百 支字辈46: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楚本志思文添
支字辈47:承万海德才永祖世代荣昌显宗烈支字辈48:贤能展大朝忠廉达上策克遵先哲支字辈49:训悠远定卓越文腾国大九世同居仁义海万
支字辈50:福齐天永吉祥英贤继起承先泽清白传
支字辈51:家庆锦长昌启明良魁玉林子 支字辈52:朝上国永邦凝熙士庶敦仁让文治光华
支字辈53:远家声礼教先培材成大器树 支字辈54:德有名贤凤梦前徽美鳣征后代隆忠襄
支字辈55:承祖泽清白守宗功孔道万年新敬明诙
支字辈56:先述执上梁启正红茂大洲庭宗文 支字辈57:春开仕祥年春一南 支字辈58:和成春永志文昌祖 支字辈59:德毓荣芳世成明定选 支字辈60:久厚继忠良遗文世秉光 支字辈61:清国正天心太平文廷景国仕林兴 支字辈62:司佰马扬儒子才生元炳尚归锡涵椒育
支字辈63:仁军代选
支字辈64:科明天开红运君添宗
支字辈65:子仕再俊廷秀仲伏归春生承善常 支字辈66:守相期恢大烈美迪先贤贵以书永富从俭约
支字辈67:来持身昭肃慎立品重贞 支字辈68:廉蒸蔚联云礽声闻远公凤廷 支字辈69:铸启上文元永贞安
支字辈70:世德昌家修承
支字辈71:军用邦典真贤良孝 支字辈72:友孪益德诗书继绥芳
辛汉律法私书作则舜
支字辈73:禹益忠孝富贵满朝庭宪 支字辈74:法尊五权礼教新旧合运会古今分哲
支字辈75:嗣相继起宇宙享太 支字辈76:平自永天可淑思世廷启文应遇名绍近
支字辈77:其贤大盛明礼教新旧合军运古今分哲嗣相继起 支字辈78:宇宙享太平自永天可述惟仕绍枝启
支字辈79:文大盛光良毓秀申俊彦焕发在培 支字辈80:源念先志炳才贤维时生淑玉思春 支字辈81:正清白传世德大立昌明忠信 支字辈82:绵芳泽和顺肇恩荣英俊定安国公 支字辈83:凤廷铸启上文元永贞安世德昌忠厚传家复崇鑫怡沐
支字辈84:彦义子孙良正大光明兆先业 支字辈85:聪明瑞正理永贤泰才能福嗣思仕允
支字辈86:安定邦万兴再添文共武护国镇乾坤世 支字辈87:德光先代贻谋裕后人正宗传理学清吏 支字辈88:绍名臣立志严三惑题诗让四邻相 才千
支字辈89:载重公论百年遵救雀功何巨留鸾韵亦新鼎 支字辈90:台昭大烈孝友庆长春玟元芳志忠德遇永兴
支字辈91:良丰锡先馨振结梅召发祥以贵高 支字辈92:吾万廷显京元志绍文承武世绪宏 支字辈93:开光宗耀祖荣良锡自天世祚启仁贤
支字辈94:国士承弘泽芳声可百传上天承祖代传忠信仁文 支字辈95:万事兴盛进启贤良圣约景晖 支字辈96:槐天仁必宗政文友祖廷显朝应奉可 支字辈97:嘉孝敬心源笃尊亲理自同家传宏作育
支字辈98:人道庆昌隆东亮昭寰宇勤廉 支字辈99:启厚昆秀启干元懋熙时俊彦荣锡光
支字辈100:同上达济美会群英湘楚炎基丙鸿材煦堉钧澍棠熏 支字辈101:柎录清业炽堪钦德友伸志胜时春
第二篇:潘氏行动员
成立《潘氏宗亲网》发展基金倡议书尊敬的各位潘氏宗亲:《潘氏宗亲网》创办于 2003年,是利用网络信息交流的优势,全面提供潘氏资料信息以研究潘氏渊源、弘扬我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公益网站;本站旨在加强各地潘氏宗亲联络、文化交流、促进宗亲观念、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为世界潘氏宗亲建立一个良好的寻根交流平台,同时打造成为全球最权威的世界潘氏宗亲网站,潘氏行动员。《潘氏宗亲网》全站资料永久免费对全世界的潘氏宗亲开放,我们会不断补充完善网站内容,并衷心希望广大宗亲为网站提供实用有价值潘氏资料和信息。本站自2003年创办以来,得到了广大潘氏宗亲的支持和认可,为了使本站能够为全世界潘氏宗亲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好持续发展,本站期盼各位热心的潘氏宗亲(个人/组织/企业)慷慨赞助本站。捐款以自愿为原则,数额不限,捐款后不作退款处理。所受捐款全部纳入《潘氏宗亲网》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潘氏宗亲网》维护开支、开展宗亲联谊聚会活动、资助潘氏祭祖墓园和宗祠的建设与发展项目、奖励为潘氏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俊杰贤达、资助潘氏老弱病残、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潘氏在校学生等,倡议书《潘氏行动员》。凡是给《潘氏宗亲网》提供赞助的企业、单位或个人,本站会在《潘氏宗亲网》上给以公开留名以表感谢。并请附个人简历和照片给以网站刊登,其资料将永久保留!《潘氏宗亲网》网站发展基金捐助方式:
1、银行转帐: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 广东中山分行小榄支行卡号:9558 8020 1111 2043 943户 名:潘喜辉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 广东中山分行小榄支行卡号:95599 8010 14970 66817户 名:潘喜辉
2、邮局汇款汇款地址: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北苑路28号收 款 人:潘喜辉邮政编码:5284153、支付宝支付宝账户:**************捐款以自愿为原则,多少不限,捐赠后不作退款处理。捐赠后请在本文留言或电邮(***************)、QQ(28303856)、手机短消息告知。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赞助方面的疑问或建议请联系:《潘氏宗亲
网》 潘喜辉地址: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北苑路28号 邮编:528415邮件:*****************: 28303856 电话:****************
第三篇:中和潘氏宗祠庆典流程
中和潘氏宗祠庆典流程
中和潘氏宗祠重建工程,从筹建到竣工,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在潘氏子孙大力拥护和无私奉献下,在筹委会精心策划下,如今已顺利完工,这是我潘氏子孙的无量功德。祭拜先祖,慎终追远,弘扬祖德,绳其武祖,忠孝传家,溯本正源,传承民族文化和家族文化,再振家声,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尊祖敬宗,忠党爱国,建设好潘氏宗祠是广大潘氏宗亲共同的光荣责任,经潘氏代表大会和筹委会研究,定于 2017年 4月15 日农历三月十九日(星期六)举办潘氏宗祠落成暨开祠祭祖大典。
一、大典指导原则
1.大典仪式应本着隆重、节俭、安全、有序之原则进行。 2.与会人员:构洞村潘氏所有宗亲,分支到外地居住的所有潘氏宗亲,构洞村其他姓氏亲朋戚友及关心我潘氏宗祠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们。
3.筹委会希望多金有爱心的宗亲对本次庆典活动进行友情赞助,多能有情的宗亲适度调用社会资源寻求赞助,以便庆典活动保质保量。
4.经费主要项目:
(1)祠堂落成庆典的相关活动,餐饮; (2)购置纪念品和庆典活动所需用品; (3).前期筹备工作经费。 二、大典时间安排
4月8日派人将邀请书送达各寨以及各贵宾人员。
4月 13日13点全体组委会人员在祠堂集中做好准备工作安排,人员分工;
4月14日上午8.00分全体工作人员和参加执事的工作人员集中到祠堂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杀猪和布置会场等。
4月 14日 上午10.00分 由潘秀刍带队(各地代表)到先祖坟祭拜;
4月14日下午,召开全家族代表扩大会议,选举新一届族委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新一届族委会领导;
4月15日上午
10:00—11:30迎接前来参加庆典的嘉宾,举行拦路歌; 11.30分至12.30分举行典礼仪式 12:00 中餐;
1.30分召开全家族座谈会
下午3.00分,盘歌对唱,侗戏表演,猜迷语,玩游戏等。 下午5.30分晚餐;
晚上8.00分竣工典礼文艺晚会 三、大典地点 中和潘氏宗祠。
四、参加大典人员(约1200人)
1、组委会(包括筹委会)全体男丁人员(约300人)
2.潘氏女丁,潘氏媳妇400人,3,各寨参会人员含出嫁姑爹姑妈,社会友好人士(约500人)
五、大典程序
(一)宗祠落成典礼暨入祠仪式
1、主持人:各位特邀嘉宾,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
潘氏宗祠落成暨祭祖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展现我潘氏族人的文明素质,请交通安保组维持好秩序,请大家自觉遵守纪律,不要随便走动,一切行动听指挥,保证大典顺利进行。
2、主持人:现在请潘氏宗亲按辈份大小在大门前站立; 3、主持人:请各位特邀嘉宾到大门前站立;
4、主持人:请全体参加大典的女丁宗亲在指定区站立; 由主持人带队入祠
5、主持人:潘氏宗祠落成典礼揭牌暨入祠仪式开始。 请潘秀球,潘士席宗亲为宗祠落成揭牌;
6、主持人:工作人员开大门、鸣炮、奏乐(播放“开门红”音乐);
7、主持人:现在举行入祠仪式:
首先,请各位执事人员入祠(音乐《迎宾曲》小声; 其次请各位特邀嘉宾入祠;
再次请参加大典的全体宗亲按字辈大小依次排队入祠(音乐《百鸟朝凤》大声,入祠结束后,音乐停止)。
(二)点祖仪式
(前期准备工作:放置猪头,果品,香茶,毛笔、朱砂、笔架等。 主持人:现在举行祭祖仪式。
主持人:现在举行祭祖仪式。各位来宾,各位宗亲,祭祖是一项庄严、肃穆的活动,请大家务必原地肃立,保持安静。
请主祭人 宗亲,陪祭 宗亲、站立神位两旁,请主祭、陪祭净手(专人捧脸盆,主祭、陪祭象征性地盥手)
请主祭敬香(像前一次;同时导引主祭、陪祭至祠堂祭台前,主祭居中,陪祭立于主祭两边,专人将檀香三支点燃递交主祭手中,主祭拿着大香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作一辑后面对南方说:(声音要洪亮)今逢黄道吉日,我潘氏始祖先祖之子孙,举行祭祖仪式,恭迎列祖列宗前来入座,享用子孙香烛祀物。主祭转身将香插入供案香炉内,陪祭同时转身)。
1、主持人: 请主祭敬酒(正堂像前,过程如前,主祭用一小瓷壶将酒斟入供案上3只酒杯内)
2、主持人:请主祭敬茶饭(先敬三碗饭,再用一小茶壶将茶斟入供案上三只茶杯中)三行献礼毕;
3、主持人、请主祭、陪祭行跪拜礼,(主祭居中,陪祭居左右)。 4、一叩首,拜,兴,拜,兴,拜,兴。 5、再叩首,拜,兴,拜,兴,拜,兴。
6、三叩首,拜,兴,拜,兴,拜,兴。礼毕,平身,复位。 7、请众宗亲行鞠躬礼(包括所有执事人员)。 一鞠躬; 再鞠躬; 三鞠躬,跪。
8、请潘士奇宗亲 恭读祭文。 9、请 潘秀刍宗亲 宣读族训。 10、奏終献乐,《商颂》 (三)安排就餐 六、祭典组织机构 1、顾问:潘秀刍 2、大典组委会 总指挥:潘秀荣
副总指挥:潘起高,潘起敏
主要负责:大典计划安排、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并分工负责承担具体事务。
3、组委会下设秘书组、宣传组、接待组、交通安保组、后勤财务组,生活保障组。
(一)秘书组: 1、组成人员: 组 长:潘士奇 副组长;潘磊
成 员:潘起高,潘隆斌
2、职责:(1)组织撰写并印制大典有关文字材料暨祭祀大典程序、祭文、讲话稿。
(2)置办参加大典人员和执事的工作证以及贵宾证。
(3)布置宗祠内外环境,制作并升挂彩带和带有潘氏图腾的黄旗20面;拟定大典标语,制作并悬挂庆祝横幅2幅(中和桥头入口、宗祠大门各一幅)。
(4)拟定参加庆典人员、特邀嘉宾名单、印制名册、邀请函,对特邀嘉宾发邀请函,并电话核实是否参加;
(5)向村委会,政府,和民宗局等单位报告,备案邀请参加庆典。 (5)主持大典并承办组委会交办事宜。 (二)宣传文艺组: 组 长:潘起萌
副组长:潘起旭
成 员:潘起敏,潘磊,潘一平,潘美红,潘隆丹,潘隆佳,潘隆婉
(1)借用两部摄像机,负责摄影、摄相、制作光盘存档。
(2)租借、管理、使用音响设备(专人负责播放),借手携式话筒三只(一只交安保组、一只交接待组、一只交秘书组)。
(3)邀请县电视台记者,记者站记者,鼓励有数码设备的宗亲,手机,相机,DV均可,抓拍庆典活动中所有精彩瞬间,并通过网络进行分享:(4)负责收集庆典活动的所有报道及照片进行汇总,存档。
(4)指导各支宗亲自带鞭炮在仪式后定点燃放。
(5)在宗祠旁设立接待处(设标牌),负责接待参加大典人员签到,迎送特邀嘉宾,发放庆典材料,接受相关贺品。
(6)设立庆典舞台,主持庆典晚会。
(三)迎宾接待组: 职务:负责迎接和接待客亲,负责外地宗亲的住宿安排。
1.寨门迎宾组长:起睦母 副组长:叶青母 成员:
(2)安排入座组:
组长:潘士票 副组长:潘士栋 成员:
(四)交通安保组: 组 长:潘士武 副组长: 成 员:
职责:(1)派员维持交通安全秩序。
(2)借中和小学球场和公路边为临时停车场(设标牌),安排3人指挥来宾车辆有序停放。
(3)安排2人在宗祠大门前维持秩序,守住大门,确保参加庆典人员有序进入会场。
(4)安排1人在宗祠上面巡查,维护秩序,防止损坏宗祠建筑。 (5)设置警示牌。
(6)大典结束后,组织宗亲参观宗祠,并维持秩序。 (五)财务后勤组: 组 长:潘士瞻 副组长:潘起智
成 员:潘起高,潘士锋,潘起佳 职责:(1)有关生活的一切事项。
(2)在宗祠大门口接待处接受捐款,填写捐资登记表,开具收据。 (3)为会场准备适量矿泉水。
(4)对大典所有费用进行结算、审批、入帐。 (六)生活保障组 1.司厨组组长:潘士堪 副组长:潘军
成员:潘士钊,潘士平,潘起昌,潘士勇 (1)负责对本次活动生活方面的物资采购。 (2)负责加工,上桌,收捡。 2.后勤组组长:礼斌母 副组长:起光母 成员:
职责:负责洗菜,上桌,收捡。
中和潘氏宗祠落成暨祭祖大典筹委会编制 二0一七年4月15 日 第四篇:浅谈裴氏家族
浅谈裴氏家族
在中华民族的诸多姓氏中,无论是以《百家姓》还是以人口多少来论,在排列上裴氏都不能算是一个大姓,但在西汉以后的二千多年历史中,裴氏家族中所产生的历史名人数量之多却非他姓家族可比,从这个意义上说,裴氏就不能不算是个大姓了。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
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千余年来,裴氏家族将相接武,代有伟人,确实是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一、天下无二裴
裴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97位。裴氏出自有熊氏,风姓,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为远古始祖,为嬴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的支孙封(左非右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裴柏村是海内外裴氏的发源地,故有“族人遍九州,天下无二裴”之说。
闻喜裴氏,是闻名天下的中华望族,是名副其实的宰相门第。历代所修的县志、州志、府志、省志中,裴氏名人几乎占了乡贤录中四分之一强的条目,由此可见其家族英才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千年兴旺之族,宰相频出一望,功在中华盛世,史书犹沁余芳。这样的望族,这样的门第,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穿透千年风云,穿透历代名相,我们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儒家标榜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典范。
一代伟人毛泽东1958年曾告诉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闻喜县(裴姓)。裴度是唐朝的宰相,也是闻喜人。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胡耀邦曾说:研究中国的人才学,不能不研究裴氏家族。
在山西运城闻喜县裴柏村,村口的墙上赫然写着斗大的3个字:“宰相村”,另一边也是大大的5个字:“天下无二裴”,字有1.5米见方,气势非凡。这都是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先生书写的。两排字中间书写着顾炎武的《裴村记》。裴柏村是有亮出这么大阵势的底气的,裴柏村的裴氏家族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以及3000多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卓越贡献者,列入正史的裴氏
子孙达600多人。
二、裴氏家族的崛起
汉景帝时,裴盖公,时任执掌上林苑、兼管皇家财物和
铸钱的水衡都尉一职。虽说职位并不高,却开始了裴氏家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新局面。自此,裴氏家族在这个舞台扮演了重要角色,创造出裴氏家族光辉而灿烂的历史。
裴氏家族自汉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由于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人才颇多。代表人物有:秀、楷、宪、开、元略、苞、骑、恒、敏、松之、子野、叔业、邃、方明、之高、畿、忌、骏、子烈、宣、询、良、子通、伯茂、佗、让之、诹之、果、谒之、孝仁、宽、汉、尼、鸿、侠、文举、芬之、植、约、炯、堪、粲、衍、政等等,数不胜数。真如群星灿烂,令人目不暇接。因而在近四百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国家分裂,频繁地改朝换代,战争连年不断的历史舞台上,裴氏家族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到了南北朝后期已发展成为号称“冠盖三河”的著名的士大夫家族了。为隋唐时期走向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北朝后期,河东裴氏有诸多家族活跃在北方,而南方相对要少得多。北周时,活跃在南方政坛的裴氏精英纷纷北归,与北方的裴氏家族组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隋王朝的建立、一统、以及尔后的治理、巩固政权提供了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人才,实现国家第二次大统一的局面。
总之,以这些杰出人才为代表的裴氏家族,参与了隋建立、统一、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的整个过程,为使自己在唐走向鼎盛进行了一场出色的预演。
三、裴氏家族的鼎盛
裴柏村之所以成为“宰相村”,主要是在唐朝形成的。据《裴氏世谱》记载,在李氏统治唐朝的200多年间,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34人,中书侍郎4人,尚书38人,侍郎27人,常侍4人,御史9人,使21人,大将军31人,皇后、太子妃、王妃7人,驸马18人。所以有“无裴不成唐”的说法。
裴氏家族首先进入唐朝宰相行列的是裴寂和裴矩。裴寂鼎助李渊太原起兵,裴矩在窦建德失败后,奉国玺以山东之地归唐,奠定了他们在唐初的政治地位。其他著名的宰相还有为唐献身的裴炎、裴居道,平定突厥的裴行俭,御书褒奖的裴光庭,鼎新漕运的裴耀卿,慧眼识人的裴垍,中兴元和的裴度等。裴氏家族的兴盛使得李唐王室不得不倚重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联姻就成了最好的办法。在唐初高祖时,宰相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与高祖的儿子赵王李元景为妃,他的儿子裴律师又娶高祖的女儿临海公主为妻;宰相裴居道的女儿嫁唐中宗,被封为孝敬皇后。在唐王室中,有多位公主,特别是唐玄宗把自己的6个女儿都嫁入了裴门。而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也是裴门的媳妇。今天,依然耸立在裴柏村裴氏碑馆中的唐代裴氏家谱碑,仍然在无声地诉说着裴氏家族在唐王朝的辉煌。
唐代的裴氏家族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现了一大批如政治家裴宽、裴伷先、裴敦复,文学家裴说、裴迪,书法家裴漼,音乐家裴知古、裴兴奴,史学家裴光庭等著名人物。唐代小说家裴铏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个专有名词,以后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小说文体,且愈来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爱。仅从自张九龄到李商隐等名师大家的100多首赠答诗中就可以看出当时裴氏的才干和辉煌。其中,诗仙李白就写有13首,诗圣杜甫也写有10首。就连皇帝也为裴氏赠诗,如唐玄宗给裴宽赠诗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柳宗元、韩愈等46人为裴氏撰写的碑文、墓志、记序等50篇,骆宾王、刘禹锡等为裴氏撰写的表启36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裴氏家族在唐代的鼎盛局面。
裴氏家族在政治上的衰落是从唐朝末年开始的。特别是朱全忠在建立后梁政权过程中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马之祸”惨案,裴氏共有114名大小官吏或被杀,或被贬,使这个从裴柏村走出的世族名门遭受到沉重打击。唐朝之后的五代战乱不断,逆境中的裴氏家族仍然走出了后梁宰相裴迪、后晋宰相裴皞。
四、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
翻阅厚厚的两卷《裴氏世谱〃列传》,从汉到清,近200人的传
记,每一个人都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要记述完他们的业绩,恐怕得写一部巨著。
裴氏家族自魏晋以来辉煌1900多年的史实,给人们提供了一份家族健康发展的标本。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
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3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
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这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在《裴氏世谱》的《列传》、《列女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例子:裴炎在弘文馆就读时,“每逢休假,他生或出游,炎读书不废。”裴休“童时与兄俦、弟俅偕隐济源别墅,昼讲经,夜著书,终年不出户”。而裴植的母亲夏侯氏管教子女,“小有罪过,必束带伏阁,经五、三日乃引见之,督以严训。”正是由于裴氏子弟的勤奋好学与家人的严格管教,才使裴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
另外,裴氏家族还通过灌输“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思想,给子孙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从《裴氏世谱》中绘制的“裴氏祖庙”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祖庙的门口立有“气众山河”、“忠孚华夏”两个牌坊,在牌坊里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状元碑三块石碑。他们把裴门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传、优秀的诗赋文章、皇帝下的诏命、历代名人为裴氏写的
赠答诗、墓志、碑文、表启等录入《裴氏世谱》,以此来教育和激励裴门后人。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几乎家家门楼上都有“耕读传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没有不上学的孩子。改革开放以来,村里考上大学的有60多人。
裴氏为千年荣显望族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两千余年来,裴氏家族的兴隆与辉煌,引发着人们的深思。7 第五篇: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海上创业记
荣氏家族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的一部传奇。
历经百年沧桑,中国昔日的故家旧族,绝大多数都已渐趋式微,而荣氏家族依旧宝刀不老,兴旺发达。但是,在人们往往只看到他们兴旺发达的时候,却忽视了他们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一面。本文作者访问了荣宗敬先生的小儿子荣鸿庆、女儿荣卓如,以及荣家族人荣德庆、萧德泉,荣家企业的老职员龚树标先生,方知荣氏企业走过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其中曲折鲜为人知…… 老太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荣家的老家在无锡荣巷,位于无锡市西郊。荣宗敬的祖父荣锡畴当家时,开始做点长途贩运的小本生意。他常驾着小船往来上海,赚些蝇头小利,贴补家用。荣家和江南许多家庭一样,在太平军洗劫苏南的时候,不幸遭到空前的劫难。荣巷全镇的男人几乎无人幸免,荣氏家族的男人只剩下了一个,这就是荣宗敬、荣德生的父亲荣熙泰。这似乎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在太平军攻入无锡的前一个月,他经人介绍去上海当学徒去了,幸而躲过了一劫。
那年他仅仅14岁。果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有一个叫荣俊业的族叔在南方当官,于是就去投奔他。碰巧这位族叔是位非常热心而擅长交际的人,就把他安排在厘金局当管事,从此一干数十年。荣熙泰没有辜负上苍赋予的一线生机,最好的年头能够月得俸银30两。他省吃俭用,积少成多,为日后荣家的崛起,准备了最初的第一桶金。荣宗敬三闯上海滩
荣宗敬14岁的时候,也像他父亲当年一样,一个包袱皮卷了全部的行李,跟人乘船到了上海,去一家铁锚工厂当学徒。不幸的是还不到半年时间,荣宗敬竟大病一场,得了伤寒症。其母得知后连忙赶到上海,雇船把他接回家。这是他“出师”上海滩的第一次受挫。
第二年3月,当病情稳定之后,他那争强好胜的个性又膨胀了起
来,在家里实在待不住了,又回上海,继续学徒生涯。这回他是进永安街上的源豫钱庄学生意。三年“萝卜干饭”总算吃完了,他进入森泰蓉汇划字号(专营汇兑业务的钱庄)当跑街,负责无锡、江阴、宜兴三地的汇兑收解业务。孰料又是好景不长。第二年甲午战争爆发,森泰蓉钱庄倒闭,使荣宗敬又陷入失业,只好再回无锡老家。
俗话说“祸不单行”,正当荣宗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他的父亲和弟弟荣德生也从广东卸任回来了。他们合计来合计去,觉得与其给人家打工,还不如自家办个钱庄,反正爷仨都是干过金融的。1896年,他们集资3000两银子,自掏1500两,在上海办起了广生钱庄。荣宗敬当经理,荣德生管账,3个月后又在无锡设立分庄,他们终于迈出了荣家实业的第一步。
谁知这个艰难的开始也不顺心,才办了半年,他们的父亲荣熙泰病逝了,年仅48岁。第一年结账下来,钱庄并无盈余;第二年也业绩平平,合伙者不高兴了,终于撤资而去。那时他们哪里想得到,创业竟然这么难!
四台石磨“变”成了十四家面粉厂
后来他们发现,在上海与无锡的往来汇兑中,上海英商增裕面粉厂和寿州孙家的阜丰面粉厂采购小麦的款项占了一大半。细心访之,才知面粉业有巨大的利润可赚,这就大大吊起了荣宗敬举办面粉业的“胃口”。
这回荣宗敬仍旧集资3.9万两,托瑞生洋行代买了四台法国石磨,配上英国机器,采用60匹马力引擎,开始办厂磨面。他们先在无锡太保墩办起了荣家的第一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时在1902年。尽管当时只有三十余名职工,每天日夜加班也只能生产300包面粉,在当时属全国规模最小的一家,可是这毕竟是荣家企业的第一步。
三年后,他们已购置了六台英式钢磨,每天可出粉800包,年终结算,已能赢利6.6万两了。到1912年,年盈余可达12.8万两。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一个极其难得的全速发展时期。荣家兄弟抓住此千载良机,接连办起了一系列的福新面粉厂。从1912到1921年十年间,他们共经营了十四家面
粉厂,所生产的面粉,占了全国民族资本粉厂生产能力的31.4%,于是,“面粉大王”的桂冠就非荣氏莫属了。
“棉纱大王”碰上了多事之秋
荣宗敬当时的魄力简直无人可比,1907年时还只是跟人家合作办了一家棉纱厂,1915年后他们的面粉根基已稳,逐渐可以执全国之牛耳了,于是腾出手来办棉纱厂。当时,他们办面粉厂接连办了十二个,棉纱厂接连创办了九家。这倒不是因为荣宗敬一下子手里有了多少多少钱,而主要是经营方法、经营理念的超前,与当时国际上大公司的做法接轨,办好一家厂子就抵押出去,取得抵押贷款后再办第二家厂。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开始影响中国,各国为谋求出路,纷纷向外倾销剩余产品,外国商品一船一船地运抵上海。1932年“一·二八”淞沪之战,申新系统有七家工厂先后停工,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荣宗敬曾这样描绘当时的情景:“……无日不在愁城惨雾之中。”他请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可是石沉大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荣宗敬派他的侄子、荣德生的长子荣伟仁连夜去无锡,向其父搬救兵。第二天凌晨四点,荣德生父子携大笔有价证券到上海,与中国银行经理宋汉章商量抵押贷款,再加上部分工厂的固定资产,以600万作担保,方才贷得500万元款子,算是应付了燃眉之急。一代实业巨子的最后岁月
人常说祸不单行,荣家亦没能例外。1932年日本人进攻上海,爆发了“一·二八”淞沪之战,荣家的申新系统的七个工厂一度被迫全部停产。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又成战场。荣家的很多企业都遭到重大损失。首先是工厂被炸,除了在租界内的申新二厂和九厂以及福新系统的二、四、七、八厂之外,其余各厂均不同程度地在战火中惨遭焚毁,损失巨大,尤其是申新一厂和八厂迭受轰炸,十三万锭几乎全毁损。更要命的是日本人还通过汉奸胁迫荣宗敬先生出任伪职,荣先生的处境极危险。
在朋友的帮助下,荣宗敬于1938年1月4日的深夜从家的后门出走,乘上一位英国朋友的轿车疾驰黄浦江边,登上停靠在那儿的一艘加拿大的轮船,悄悄驶往香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