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某工程进行PHC管桩施工中发现的管桩上浮问题的处理, 总结出在淤泥层施工PHC管桩时应充分重视孔隙水压力等参数的观测,不能仅 为了施工进度而忽视了工程质量。同时,在发现?此管粧上浮后,通过进行复 打和混凝土灌芯等方式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桩基完整性和承载力经PDA检测, 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此管桩上浮复打
1概述
近几年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 基基础部分的造价占工程建设总投资的比重也越来越大,PHC管桩作为一种桩 基础形式,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特点,最近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逐步得到 了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在沿海、河流及淤泥软土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管 桩施工中地层条件对子施工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一些特殊地层 能够造成桩身损坏从而给工程带来不利影响。实际施工中不少学者也给出了需 要注意的防范措施,本工程结合实际监测数据,根据管桩上浮的原因进行分 析,对上浮后的处理措施进行阐述。
2工程实例
2. 1工程地层条件及各项参数
某电厂厂址位于长江沿岸地区,厂区地质条件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个主要 地层,各土层性质及参数见下表:
工程桩设计为?呢600-130(汕),桩长为21〜30叫2-3节配桩,桩尖进入 @2持力层不小于2^停锤标准:原则以标高为主、同时控制贯入度,双重控 制。考虑到现场@2土层实际分布情况,现将打桩停锤标准分以下3种情况考
虑
①对于已达到标高的桩,最后一阵贯入度不大于每10击7(^时,即可停 锤。
②对于未达到标高的桩,其最后一阵贯入度在每10击3Cm时,即可停锤。 ③对于已达到标高的粧,但最后一阵贯入度大于每10击7^时,则需继续 施打,直至最后一阵贯入度不大于每10击7(^时,方可停锤。送桩深度为1_ 4m0
2. 2工程现场监测情况
工程桩施工前首先在现场施打了按设计要求布置的监测桩,主要用来监测 桩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以及监测单位布置的监测点,监测点包括:超孔隙 水压力监测点、深层土体位移监测点。
打桩开始后,投入4台打桩机进行施工,超孔隙水压力开始明显上升,待 施工了 500根粧的时候,孔隙水压力开始超过报警值,当时打桩速率为10根桩 /台/天。为了降低超孔隙水压力采取了塑料排水板和砂井水压力释放孔,监测 数据表明,孔隙水压力明显减小。随着打桩速率维持不变,孔隙水压力有逐渐 提高。随即停止打桩,让孔隙水压力进行消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等到孔 隙水压力完全消散便重新开始打桩,并且维持原打桩速率不变直至工程结束。
工程结束后,经过基坑开挖,发现有50%的工程桩的桩顶存在不同程度的 抬升现象,最大的抬升达到404圆,采用小应变进行检测发现有20%的桩因粧身 抬升而把接桩部位的焊缝拔开,为了验证脱开情况,进行了水下摄像,验证了 脱开的事实。
2. 3基粧上浮处理措施
发现基桩上浮是造成粧身质量的原因后,经过专家会审,参考类似工程的 处理措施,制定了先进行普遍复打,再进行混凝土灌芯处理的处理方案。
2. 3. 1复打
复打前要将管芯内的土或水部分清除,清除深度不小于50哪,复打时桩帽 与桩周围的间隙应控制在5〜10目之间,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放置缓冲垫 并要有足够的弹性,缓冲垫压实后的厚度不小十120腿。锤、桩帽以及粧身应 在同一中心线上。开始复打时先用冷锤(空挡)复打1_3次,以便调整顺直度 并将桩身激活。在送桩器上标上刻度,用水准仪跟踪观测下沉量,选择经验丰 富的操作人员操作。同时油门控制要及时,最终控制锤击力在6501~7001\\确 保在满足锤击能的前提下桩不再下沉后再锤击10击即可停锤。高应变抽查检 测,及时观测复位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复位后及时停锤。
2. 3. 2混凝土灌芯浇筑
复打完毕后,对于脱开的桩待复打复位后,在接桩部位下设带托盘的钢筋 笼,&*2m,接口部位上下各1叫钢筋笼吊放好后用040微膨胀混凝土浇注。
2. 4处理效果
通过全面复打,清理基坑后进行100%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复打过程中 通过PDA高应变检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结论
3.1 ?1^管桩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超出报 警值,及时停止打桩,采取孔隙水压力消散措施,一定要等孔隙水压力达到正 常范围时才可继续打桩。
3.2当发现管桩有上浮情况时,可以采取复打加混凝土灌芯的方式进行处 理,处理措施得当,卩肊管桩是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
PHC管桩虽然目前使用范围广泛,但是还有不少施工问题有待研究,以上 仅为作者就现场遇到的施工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简述,由于水平有限,不足 之处望业内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马时冬.关于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粧体上浮问题[_1].工业建筑,
2003年第33卷第3期.
[2] 王哲英等.某钢厂轧机区PHC管桩基础单粧静载抽检不合格原因分析
[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第6期.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