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2022年营口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卷(带答案)

2021-2022年营口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模拟试卷(带答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一、选择题

1.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等,书中警示的是

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寂静的舂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

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C.毒品问题 D.战争问题

3.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工厂林立,且巨大在的烟囱冒着浓烟 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里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

4.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5.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1861~1873 1874~1890 1891~1900 英国 3.3 1.7 1.6 美国 5.0 5.2 3.5 法国 未统计 2.1 2.6 德国 3.8 3.5 4.8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6.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 D.牛顿的光学分析

7.下列国家中,其科学家和发明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有( ) ①英国 ②美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⑤日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8.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改良蒸汽机

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9.对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他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引发材料中“致命的危机”的理论来自于 A.马克思

B.牛顿

C.达尔文

D.巴尔扎克

10.如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导致1870年至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是

A.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力机是 A.蒸汽机 C.内燃机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D.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11.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

B.电动机 D.计算机

12.它被后人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它真实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社会关系。这部作品可用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发展情况,这部作品是( ) A.《战争与和平》 叶》

13.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德国著名的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他制造出的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核心技术是 A.使用蒸汽机 ①牛顿

B.使用电动机

C.使用内燃机

D.使用发电机

14.近代自然科学的殿堂中群星璀璨。以下人物应列入其中的是( )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罗密欧与朱丽

②贝多芬 ③巴尔扎克 ④达尔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1999年12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把爱因斯坦评选为世纪伟人,《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迷的开启者。”他能够当选“世纪伟人”的主要原因是

A.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B.著有《物种起源》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提出相对论

16.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这些“邻居”中,包括:

A.亚里士多德 B.贝多芬 C.巴尔扎克 D.牛顿

17.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维护欧洲和平

C.维护本国和平

D.维护自身利益

18.拜伦(1788~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A.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 B.他与欧洲大陆的朋友用电话交流写作心情 C.他听说拿破仑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D.他乘坐轮船到欧洲大陆各国旅游了解国情

19.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

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20.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

人类生存的根基”。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 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

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21.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23.20世纪以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共同问题,如图漫画反映的是

A.贫富差距拉大 B.核战争的威胁 C.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D.地球生态环境恶化

24.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提高了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B.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 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促使女性走上领导岗位

25.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口增长 B.大众教育推广 C.贫富加剧 D.环境质量提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停滞不前,故选D。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解析: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四十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着发明。由此可知,B项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不可能出现在19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故选B。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后期”,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完成后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教育的大众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得出上述内容体现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D选项符合题意;14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A选项不符合题意;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选项不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表格可知,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发生巨大变化,德国超过英法,在欧洲发展最快,美国紧随其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德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由此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故A符合题意。BC不能从框表中得出,D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历史影响。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吸引其他一切物体,这种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C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无关,A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无关,B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的光学分析”无关,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意大利的马可尼于1894年发明了电报。所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有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选线A符合题意,⑤日本没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做出突出贡献,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照明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所以说爱迪生点燃了世

界,故D符合题意;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明内燃机、改良蒸汽机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神创论,推动了思想进步,C项符合题意;马克思创造了马克思主义,A项不符合题意;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B项不符合题意;巴尔扎克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是《人间喜剧》,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70年至1900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故C符合题意;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动力,而蒸汽动力使得煤成为重要的能源,故AB不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使得电力成为重要的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次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随后靠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问世,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以毕生心血创作的由九十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的巨著,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A项不符合题意;《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C项不符合题意;《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C正确;AB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近代自然科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符合题意;②贝多芬是音乐家,不符合题意;③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不符合题意;④达尔文是近代科学家,提出了进化论,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①②③④类型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类选择题做好的方法是排除法,需要学生抓住题干的限定词“近代自然科学”,以此为依据,排除不符合要求的人物,得出正确答案。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应用和对宇宙的认识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的是爱迪生;著有《物种起源》的是达尔文;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牛顿,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牛顿就葬在这里,是霍金的“邻居”,ABC都不是英国人,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故答案选D。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9世纪初期不会出现。ACD在19世纪初期已经出现,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表明英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1801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故D符合题意;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和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在题干材料未涉及,排除AB;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违背了“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排除C。故选D。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核战争的威胁等。依据题干关键词“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可知,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表述不符合该学者意图,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是指巴黎公社;C和1917年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实质而言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集团的对抗不但是相互勾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相互争夺,重新分割世界。C项没有这层意思,此题要求回答的不是两大集团的实质而是两大集团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C项是不合题意的。故答案为D。

23.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挑战。右图漫画反映的是地球上工厂正冒着滚滚浓烟,地球则戴着口罩,表情痛苦,说明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提醒人们要注重保护环境。

考点: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环境问题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了工业革命中工厂的出现使女性在思想、交友、社会活动方面等方面更加的融入社会,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带来了环境污染,D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英国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变化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数量,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大众教育得到推广;工业革命使工人越来越穷困,而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贫富加剧,ABC排除。故选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