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班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这既是我们班学生第一次参加这么正式的考试,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在教学上上交的第一份答卷,只是,很遗憾,我更像是一个“后进生”,答卷并不能得到一个想要的“A”。
现将考试成绩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张试卷共有十一题,其中拼音基础(包括第一题声母、韵母、整体认读识别,第二题拼音表默写,第三题三拼音节、两拼音节与整体认读分类)共21分,拼音提高(第四题根据图画写音节)12分;识字基础题(根据音节写字8分、笔顺笔画16分)共24分,识字拔高题(组词造句20分,量词填写8分)共28分,看图写话15分。
二、学生得分分析
全班个同学参加考试,满分1人,90-99.5有4人,80-.5有13人,70-79.5有18人,60-69.5有8人,不及格10人。优秀率33%,及格率81%,最高分100,最低分7分,平均分78.13。横向与一年级其他班比较表格如下(只看到了这两个班的质量分析所以只能比较和这两个班的差距):
班级 90—100 80—.5 70—79.5 60—69.5 <60 优秀率 及格率 一(3)班 5 13 18 8 10 33% 81% 一(2)班 16 21 12 4 1 68.52% 98.15% 一(5)班 15 16 10 6 5 60% 90% 纵向各小题得分如下:
总分 一、二、三 拼音基础(21分) 四 完成音节(12分) 五根据音节写汉字(8分) 六、七 笔顺笔画(16分) 八、十 扩次造句(20分) 九 量词填写(8分) 100 1 5 2 34 15 1 11 90-99.5 4 13 5 7 11 2 13 80-.5 13 16 5 6 14 4 16 70-79.5 18 11 12 5 9 11 3 60-69.5 8 4 9 0 1 7 3 <60 10 5 21 2 4 29 8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笔顺笔画题掌握得最好,得分最高,一方面,这是因为笔顺笔画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我逐渐走上正轨,相对于拼音教学更加注重基础的落实,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扩词造句和根据图画填写音节是丢分最多的题。
其中,扩词造句的丢分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首先,对于现阶段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词汇量积累尚少,扩词训练基本上还处于扩一个词的阶段,而第八题要求每个字扩三个词,对于刚接触识字训练的他们还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由字到词再到造句的第十题,是语文百花园三才设计到的训练,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种体型,大部分对于这道题束手无策,普遍丢分较多。
而完成音节这道题,总的来说,原因在我平时的训练不够。一方面,刚走上工
作岗位的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进行还没有经验,拼音教学不够扎实,只关注到小部分学习能力强,掌握得好的学生,以为他们学会了,全班都学会了,并没有把检查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没能及时发现他们在拼音上的问题,导致他们拼音学习上的盲区,单个拼音未过关,整个音节的填写包含了声母、韵母和声调,对于他们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丢分较多。而丢分又相对集中在“z c s”和“zh ch sh”声母区分、“b”“d”混淆,以及声调把握不够准确上。
一二三题是拼音中很基础的题目,学到现在,按道理应该每个同学都掌握才对,但我们班的孩子得到满分的还是只有5个,说明我们的拼音基础还是没过关,孩子们在背诵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表时倒背如流,但到了写的时候就漏洞百出,有的把表格照搬到方框,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有的写掉写漏,还有的知道分类却书写错误,不该丢的分数丢了。
之所以没有统计第十一题看图说话的得分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一题普遍得分不高。我们班其实在看图说话的训练上下的功夫很多,每一课我都会刻意渗透看图说话的元素,从最开始的只有一两个孩子能用完整的一两句话准确描述图画意境,到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孩子能根据课文中的插画编故事,甚至还会无意识地加入一些想象以及比喻句、拟人句和对话,句与句之间也能有顺畅的连接和过渡,但这个环节并没有付诸于动笔上面,都还只停留在口头表达。
本张试卷的图画内容是女儿和妈妈在菜市场买菜,柜台上有白菜、红萝卜、白萝卜、豆子等等,妈妈的篮子里买了白菜,还在称红萝卜、白萝卜。占分15分,比例较高。我们班的孩子大多能看出图画的意思,但大部分的字还没有学,不会写,拼音又没有掌握好,拼的错误很多,丢分较多,更多的情况是孩子们感到很难,不
会写,索性就空着不写了,或者压根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完成这最后一道题。
三、后进生分析
不及格的10个人中有6个孩子是因为大篇幅的题目空着没有写,包括扩词造句和看图写话,一个是因为最后转来,拼音已经学完,他却基本上没有学,所以看着试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得分最低的那个孩子是因为年龄不到,上课反应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都跟不上班上的进度,不管是知识的掌握还是书写都很有难度,她的字很难写进一个田字格,这次的数学成绩也只有36分。
这10个人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上课不怎么听讲,开小差或是讲小话、做小动作。一方面,可能是我早期的课堂设计吸引力不够,让他们形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我在常规训练上不过关,加上他们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性格上的不足,注意力集中时间就更短了。
四、改进策略
这次的期中考试不管是对于我们班的学生还是我这个老师,都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也是成功道路上必经的挫折,对于这样的失败,我不能破罐子破摔任凭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闻不问,也不能心急,一口气吃个胖子,那样只会让自己和孩子们都无所适从。痛定思痛,给自己和孩子们想了以下改进措施:
1.优化课堂设计
优化课堂设计,一方面,变满堂灌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发言权,比如可以把有些不必要的教师范读设计为小老师领读,调动学得好的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更容易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
化整体为部分,以前的课堂我总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全班齐读上,其实可以渗透更多的个别检查和落实,或者是男女比赛、小组比赛、开火车或是指名读,这
样既能更好地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我能更准确地分析学生学情,同时也能避免后进生滥竽充数,光对嘴型不发音或是开小差的情况;
加强趣味性的设计。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单纯的咆哮和说教对于他们注意力的集中作用并不是很大,相反,有趣的游戏、儿歌、谜语等更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后要花更多的时间到教学设计上,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喜欢我的课堂,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2.加强基础落实
以前的课堂我总是安排得很满,给学生自己读自己写的时间不够,作业完成也大多放到家里,《课时达标》和生字抄写的责任转嫁到了家长身上,而学生放学后在家完成作业的效率及作用显然是比不上课堂的,所以,以后一定要加强基础的落实,对作业的指导转移到课堂或是课间时间,避免学生回家后对课堂知识产生遗忘,同时也能尽可能地避免家长和老师在作业辅导上的差异,让学生在考试时候无所适从的现象出现。
3.加强课堂常规训练
我们班的孩子上课课堂常规还存在一定问题,听课率较差,开小差,讲小话,做小动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讲评作业和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大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风采,自顾自地,这是我在常规训练上的失败,以后要加大对常规的训练,提高听课率,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关键途径。
4.抓紧后进生转化
抓好早读和课间时间,检查落实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一定要将他们的学习情况纳入课余时间工作重点,监督他们补上落下的拼音,默写、
听写、背诵和作业结合,多方面检查,多方面落实,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成绩,缩小和其他同学的差距。
5.加强家校之间的配合
提高学生成绩,不仅仅要靠学校和老师,45分钟以外的放学时间同样重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中来,既不能让家长在对学生学习指导上全部包办,变指导为代劳,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揽到老师身上,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以在家长会上让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跟其他家长做一下经验传授和交流。
6.加强向有经验老师的学习
对于刚工作的我,各方面经验不足,课堂上和班级管理上都有很多问题,以后我得更多地向有经验的、时老师她们学习,听她们的课堂,学习她们对学生的指导方法,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虚心学习,提高自己。
五、小结
这次考试成绩颇不理想,主观原因很多,客观原因也不少,但总的来说还是出在我这个老师身上,写下这份试卷分析,既是对以前的总结,也是对今后的鞭策,我没有很多很好的方法,没有有价值的经验,我所拥有的,只有一颗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心,以及不服输的倔强。我始终相信,心有多高,世界就有多大。只要努力去做,总会成功。
我和我们班的孩子们,会一起努力,我相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