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假期感想

假期感想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一个特别的群体——留守儿童

这个假期对我来说是个比较特殊的假期,第一次爸爸妈妈因为嫌来回车费太贵,没有回家过年,而一直在外地工作到除夕那天。而对于我来说,也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在家过年,尤其感觉孤单,无聊,没有人陪伴。这让我突然间对一个群体“留守儿童”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觉,因此我想说一下对这个群体的看法。

什么叫留守儿童

查阅资料,留守儿童的概念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我觉得做恰当的定义应该要围绕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与其说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由于父母离开孩子的时间却没有界定,还不如说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反而要过早分担家庭的生计压力,并面临着成长风险和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最为关注的一点也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了,就像大家所知道的,父母的外出肯定会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弱化。这时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奶奶爷爷嘛!爷爷、奶奶等之类的亲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使他们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更为重要的是爷爷奶奶一般是和孩子交流是有代沟的,特别是在农村的孩子,他们也基本上不关心孩子道德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不足造成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极易产生价值观的偏离和性格心理发展的异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有尤其重要的影响,监护人意识的淡漠、亲子教育的缺失影响了青春期性知识的传授

一些隔代监护人对儿童存在溺爱和放纵心理,留守儿童容易形成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歉疚往往采用物质弥补的方式,过度的物质满足极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范方、桑标指出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的替代导致了家庭环境的恶化,而不良的家庭环境诱发了儿童的不良人格因素,具体表现为儿童的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且三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

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亲子关系在儿童的道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亲子关系的失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丧失、父母榜样作用的剥夺以及道德行为监控机制的弱化共同构成了影响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的

家庭教育因素,在家庭方面;亲子教育不足,隔代监护对教育力不从心,单亲教育负担重,而亲友等其他监护人的教育更是形同虚设;在学校方面,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教育措施不到位或缺乏针对性;在社会方面,农村文化市场和治安环境较差,网吧、游戏厅及娱乐场所容易使留守儿童沾染上不良习惯

4.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

1.留守儿童整体的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儿童产生僧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性格孤僻、脆

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我们村的几个小孩表示自己“有过被遗弃的感受”,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由于共同生活经历与情感交流的缺乏,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亲情疏离。

5.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对策

一)制度和政策方面

从制度上来说,多数学者认为当前主要有两种途径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一是改革户籍制度,

使更多的留守儿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和外出打工父母一起生活;二是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障农民工子女正常接受义务教育。

二)学校、社区和家庭层面学校方面

以学校为依托可以采取的留守儿童行动措施主要包括:开办家长学校,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有关儿童教育的培训;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卡,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开设生活指导课,实施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导师制”;发挥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等的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留守儿童课外活动;通过开办心理健康辅导班、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的理论实践能力

家庭方面: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

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首先在外出安排上,父母应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在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子女增进交流沟通;父母和监护人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儿童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给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情感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社区方面:社区是留守儿童支持行动的重要力量和依托。社区可以建立少年儿童活动中

心;社区政府或者妇联、团组织等开展一些替代性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建立代理家长;扶贫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群体可以以农村社区为依托开展各种留守儿童的支持行动,例如建立生产生活互助小组,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解决看病、上学、安全、抚育儿童等方面的困难,在社区创办幼儿园和诊所,设立爱心电话厅,资助和扶持对贫困母亲的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和理教育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