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分数:2.00)
A.粘 贴(zhān) 玷 污(zhān) 龌 龊(wò) 运筹帷 幄 (wò) B.蹉 跎(cuō) 磋 商(cuō) 遭 殃 (yāng) 怏怏 不乐(yāng) C.飞 镖 (biāo) 剽 悍(biāo) 绯 红(fēi) 妄自 菲 薄(fēi) D.蜿 蜒 (yán) 筵 席(yán) 市 侩 (kuài) 脍 炙人口(kuài) √
解析:解析:A项玷diàn,读音错;B项怏yàng,声调错;C项剽piāo,菲fěi,都是声调错。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分数:2.00)
A.毕竟 沤吐 好征兆 令人昨舌 √ B.谛造 暴躁 大路货 独出心裁 C.荏苒 山冈 刹那间 满目疮痍 D.浩翰 函养 绵制品 半身不随
解析:解析:A项中“沤吐”应为“呕吐”,“令人昨舌”应为“令人咋舌”:B项中“谛造”应为“缔造”,C项中无错别字,D项中“函养”应为“涵养”,“绵制品”应为“棉制品”,“半身不随”应为“半身不遂”。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家兴高( )烈地讨论着知识竞赛的情况。②骄傲自满是阻碍进步的( )脚石。③这家商场是一家股( )制企业。④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 )。 (分数:2.00) A.采拌份分 B.采绊份分 √ C.彩绊分分 D.彩拌分份
解析:解析:兴高采烈,绊脚石,股份制,恰如其分。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中国封建社会近三千年的历史,王朝更迭,内乱外扰,政治局面一直风雨如晦,很少有 光风霁月 的时候。 ②红地毯的最高潮来自于压轴明星赵雅芝和夫君的亮相,赵雅芝依旧美艳照人,夫妇俩 一唱一和 ,羡煞旁人。 ③在“朗读者”第七期节目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曹文轩,他向我们 娓娓道来 与故乡、父亲告别的情景。 ④与同时期那些 名噪一时 的作品相比,他的作品无重大、敏感的主题,并未立即产生大的轰动,显得过于平静。 ⑤《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书记的饰演者吴刚以精湛的演技, 挥洒自如 地演绎着剧本中的角色。 ⑥朝鲜的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韩、美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 不绝如缕 的境地。 (分数:2.00) A.①②⑤ B.①④⑥ √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解析:①④⑥正确。①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又作“霁月光风”。形容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拓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④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噪:群鸣。褒义词。⑥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②③⑤错误。②一唱一和:贬义词,与语境不符。③“娓娓道来”不能跟宾语。⑤挥洒自如: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也用来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挥:挥动笔杆。洒:洒墨。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分数:2.00)
A.“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依次为: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
B.“四书”是《中庸》、《礼记》、《论语》和《孟子》的合称 C.“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 √
D.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
解析:解析:A项“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依次为: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崮的《汉书》、南朝·宋范哗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元代皇庆二年定为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朱熹的《集注》为根据。明清八股文考试相沿不改。五经是指《诗》、《书》、《礼》(是指仪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D项中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这种小说曾加以评论,“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并称之为“谴责小说”。艺术上多用讽刺手法,笔无藏锋,极度夸张,揭露清末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媚外,人民不觉悟。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即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谴责小说为了适应报刊连载的需要,缺乏较充裕、完整的构思和写作时间,因此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多属联缀短篇成长篇的性质,缺乏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的九死一生,《老残游记》里的老残,《孽海花》里的金雯青、傅彩云,虽是贯串全书的人物,但更多起着联缀故事的作用,缺少完整的典型塑造。 吴敬梓,安徽全椒人,后移家南京,54岁在扬州逝世,在此期间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制。《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它写科举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谑而不苛,恰到好处。在艺术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官场现形记》曾模拟《儒林外史》的写作体制。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分数:2.00)
A.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古罗马的寓言作家,我们熟悉的《农夫和蛇》、《龟兔赛跑》均选自他的《伊索寓言》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戏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都德是德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
C.《母亲》是高尔基的重要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斗争的不朽名著,书中的主人公是巴威尔和尼罗夫娜 √
D.《毁灭》一高尔基一苏联一小说 《诗品》一魏晋南北朝一钟嵘
解析:解析:伊索是古希腊寓言作家,都德是法国人,《毁灭》的作者是法捷耶夫。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分数:2.00)
A.因创作《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是俄国的普希金;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中国女作家是丁玲
B.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现代诗人贺敬之;长篇小说《倪焕之》和短片小说《夜》的作者是叶圣陶
C.《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被称作中国古代四大悲剧;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有《奥赛罗》、《李尔王》等 √
D.《离骚》一屈原一春秋 《浮士德》一歌德一德国
解析:解析:因创作《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李季,屈原是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
8.下列作家中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 ) (分数:2.00) A.沈雁冰 √ B.闻一多 C.郭沫若 D.郁达夫
解析:解析:沈雁冰是“文学研究会”成员。 9.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分数:2.00)
A.《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之一 B.《茶馆》、《雷雨》是老舍创作的话剧 √
C.自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创立,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被称为“新文学”,即中国现代文学
D.《沁园春一雪》(北国风光)是毛泽东同志建国前创作的词作 解析:解析:《雷雨》是曹禺创作的话剧。
10.下列对联所写人物与选项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菊下诗,岂甘了此一生。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④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分数:2.00)
A.①岳飞②陶渊明③屈原④杜牧 B.①范仲淹②黄巢③屈原④杜牧 C.①岳飞②黄巢③杜甫④白居易 D.①范仲淹②陶渊明③杜甫④白居易 √ 解析:
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1.横眉冷对千夫指, 1。(鲁迅《自嘲》)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
12. 1,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流水不腐) 解析:
13. 1,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士为知己者死) 解析:
14.庆父不死, 1。(《左传》)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鲁难未已) 解析:
15.我劝天公冲抖擞, 1。(龚自珍《乙亥杂诗》)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析:
16.“春秋三传”指《 1》、《公羊传》、《谷梁传》。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左传)
解析:
17.白居易有两首特别著名的长诗,分别是《 1》和《琵琶行》。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长恨歌) 解析:
18.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合称“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时代三部曲) 解析:
19.《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 1”的美好愿望。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解析:
20.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建安风骨) 解析:
三、阅读理解(总题数:2,分数:20.00)
大学人文精神谈片(其三) 大学人文学科的职责,我以为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其科研,直接给当下的社会进步事业以智力支持,直接服务于社会;其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切实有用的专业知识、方法和能力,使他们获得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和自己谋生的本领。这些,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完全必要的。不过这只是一个层面。 对于大学来说,还有一个更高的层面,是通过学术成果向社会辐射、播散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使学生具有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一如上述,如果简括成一句话,就是对于社会人生的真理的坚守和追求。这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研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相通,都是对真理的追求,只是所取的对象、所用的手段不同;这种人文精神,也包含了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之点:科学也要考虑对于人的生存和幸福的价值所在,也要关切人的命运和前途。 人文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一些基础的人文学科中。如学习和研究文艺学,可以提高人的审美志趣和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学习和研究了中国历史,才能真正建立深厚的、牢固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等。这些基础性的人文学科,不直接发生实际的社会功效,但是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因而大学要坚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具体的可直接作用于社会实际问题时,也应对其相关的基础理论、人文底蕴有所思考,甚至发掘出人文精神的新因素,而不要完全就事论事。同理,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不能止于“技术”,而要探讨“科学”和科学精神(“科”“技”两面其实是不能完全等同的)。这是大学应当有的“学术研究”,是大学不同于具体实践部门的地方,是大学需要存在的十分重要的理由。因此,“五四”时期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经济学教授的李大钊曾说:只有学术的发展,值得做大学纪念,只有学术的建树,值得“北大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哈佛大学的校训说:“让真理与你为友。”正因为学术研究是与真理为友的,而真理与天地同寿,所以真正的学者总是对学术抱着虔诚的态度甚至敬畏的心情,孜孜以求,以生命相许,不敢亵渎和冒犯, 有时甚至只问是非不问功利。 追求真理,现在听起来好像有点迂执,但大学里的学者不能完全没有这种脾气。如果对学术研究有这种真诚与虔敬,以至融入自己生命的热力,那么,不必说不会去剽窃、炒作、“包装”和粗制滥造,而且另外两种流行多年的毛病;满足于“自圆其说”和照搬外说(包括话题)而无意求真,也会被逐渐克服了。(原文稍有修改)(分数:10.00)
(1).“让真理与你为友”一句属于哪种类型的论据?(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理论论据)
解析:解析: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论据的类型有事实材料与理论材料之分。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或者亲身经历、感受。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或者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文中引用哈佛大学的校训——“让真理与你为友”,这显然属于至理名言,即属于理论论据。 (2).请概括文章第二段的段落大意。(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大学需要通过学术成果向社会辐射、播散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研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相通,都是对真理的追求。) 解析:
(3).作者认为“大学需要存在的十分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者认为“大学需要存在的十分重要的理由”是:基础性的人文学科要坚持深入研究一些不直接发生实际的社会功效的人文精神,自然科学要研究要探讨“科学”和科学精神。) 解析:
(4).文章最后一句是多重复句,请指出这个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关系。(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如果对学术研究有这种真诚与虔敬,以至融入自己生命的热力,Ⅰ那么,不必说不会去剽窃、炒作、“包装”和粗制滥造,Ⅱ而且另外两种流行多年的毛病:满足于“自圆其说”和照搬外说(包括话题)而无意求真,也会被逐渐克服了。第一层为假设关系。) 解析:
(5).画线句中的“是非”和“功利”分别指什么?(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非”指的是追求知识过程中的真理与谬误;“功利”指的是功名利禄。) 解析: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天子使中贵人(按:中贵人即宦官)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目近,即有急夸体?”广曰:“彼虏从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其后四岁,广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行十余里,广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尝夜从一骑出,从人间田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日:“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太史公曰: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分数:10.00)
(1).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上山 陈 陈:陈述
B.前未到匈奴陈二里 所 所:地方 C.是时 会 暮 会:恰逢 √
D.天子乃召 拜 广为右北平太守 拜:拜托 解析:
(2).“为虏所生得,当斩”中的“当\"的含义是 ( )(分数:2.00) A.应当 B.判决 √ C.相当 D.建议 解析:
(3).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分数:2.00) A.杀其骑 且 尽;虏多 且 近 B.已缚 之 上马;大军不知广所 之 C.故 弗从; 故 李将军
D.匈奴必以我 为 大军诱:以 为 诱骑 √ 解析:
(4).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属于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胡兵终 怪 之 √ B.用 坚 其意 C.即 有急 D.胡骑遂不 敢 击 解析:
(5).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这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
B.李广的卖国求荣使其最终没有逃脱被处罚的命运 C.霸陵尉事件揭露了李广恩将仇报的性格
D.作者虽然对李广有褒有贬,但也流露出对赏罚不公的不满 √ 解析:
四、1 作文(总题数:2,分数:4.00)
21.请你自拟信息,写一份寻人启事。要求:(1)格式正确;(2)信息量充分;(3)语言规范,表达准确;(4)字数在100左右。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例文】 寻人启事 张三,男,65岁,身高1.72米左右,偏瘦、较黑、平头、驼背。于2007年7月19日上午10:30左右在颐和园游玩时与家人走散。走散时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穿白色旅游鞋。知情者请与其家人联系。联系电话:12345678,联系人:张四。 张四 ×年×月×日) 解析:解析:【提示】寻人启事的写作要素包括走失者的姓名、性别、相貌、着装、口音、走失的时间及地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
2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结构完整,语句通顺;(4)字数在800~1000之间。某鞋厂派了两名推销员,一同飞往一个海岛开辟市场。刚一下飞机,他们就了解到所有岛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推销员甲心里凉了半截,立即向厂里发出电报:“这里没有市场,预计他们的需求量为零!”推销员乙却惊喜万分,也立即向厂里发了电报:“市场前景广阔,他们的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提示】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会在甲、乙两个推销员身上产生截然不同的反馈呢?这就要分析他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从市场的需求看,是只看现状,还是看发展?从观察事物的方法看,是只看一面,还是看两面?从主观认识上看,是积极地开辟还是消极地对待?运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现实生活,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