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本试卷共7页,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 O 16Na23S 32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8O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
B.Na+的结构示意图:
ab2a2C.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R原子符号为D.次氯酸的电子式:
R
2.下列各物质或微粒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K+>O2>Al3+>S2>Cl B.离子的还原性:K+>O2>Al3+>S2>Cl>Br>I C.酸性:HClO>H2SO4>H3PO4>H2SiO3 D.非金属性:F>O>S
3.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a,b,c,d代表所对应的元素,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1d和33d属于同种核素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d>e
C.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反应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②熔点:Al>Na>K
③第IA、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沸点:NH3 ⑦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P>N A.②④⑥ B.③⑤⑥⑦ C.②④⑥⑦ D.⑤⑥⑦ 5.下列数据或事实所呈现的规律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化学方程式 K 1.8×1036 9.7×1012 5.6×107 B. 最高价含氧酸 HClO4 H3PO4 H2SiO3 酸性强弱 强酸 中强酸 弱酸 C. 气态氢化物 H2O H2S H2Se 分解温度/℃ >2000 ≈300 ≈160 D. 共价键 C-C 键能/kJ·mol-1 347 620 812 6.主族元素Q、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不超过20,Q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 倍,R、X、Y均在同一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Z与R为同一主族,X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所得产物能使品红褪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的顺序:r(R)> r(X )> r(Y )> r(Z) B.Q元素在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单质 C.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元素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7.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F2+H2Cl2+H2Br2+H2 2HF 2HCl 2HBr A.若提取1 molBr2,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L的Cl2 B.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 C.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D.工业溴中含少量Cl2,可用NaOH溶液除去 8.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热量变化与下图一致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钠和H2O反应 D.CO2和C反应 C.NH4Cl晶体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HIg11H2g+I2s H=-26.5 kJmol-1,由此可知1molHI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22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的热量 B.已知2H2g+O2g2H2Og H=-571.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H=-285.8 kJmol-1 -1C.已知2Cs+2O2g=2CO2g H1,2Cs+O2g=2COg H2,则H1H2 D.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 COOH(aq) =CH3COONa(aq)+H O(l) ΔH=-57.4 kJ·mol-1 10.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 K2S(s)+ N2(g)+3CO2(g) ΔH=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S(s)+2K(s)=K2S(s)△H2=b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则x为( ) A.3a+b-c B.c-3a-b C.a+b-c D.c-a-b ---- 11.下图是CO2生产甲醇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2-E1是该反应的热效应 B.E3-E1是该反应的热效应 C.该反应放热,在常温常压下就能进行 D.实现变废为宝,且有效控制温室效应 12.已知:C(s)+H2O(g)=CO(g)+H2(g)ΔH=a kJ·mol1, 2C(s)+O2(g)= 2CO(g)ΔH=-220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kJ·mol1)分别为436、496和462,则a为( ) A.-332 B.-118 C.+350 D.+130 -- 13.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成氨工业中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以及增大该反应的限度 B.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向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 C.用铁片与硫酸制备氢气时,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D.已知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的△H<0,则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14.一定温度下,10mL0.40 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 状况)如下表. t/min V(O2)/mL 0 0.0 2 9.9 3 17.2 6 22.4 8 26.5 10 29.9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B.反应至6min时,c(H2O2)=0.20moL·L1 C.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D.4~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 15.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 2 NO2gHH0,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 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16.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17.COg+Cl2gCO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加压、③增加Cl2 的浓度④加催化剂⑤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⑥恒容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 A.②③ B.③⑤ C.①④ D.③⑥ 18.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cCOcH2O,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 cCO2cH2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平衡常数K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催化剂高温CO2+H2 19.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H2S(g)K1;Ss+O2gSO2gK2,则反应 H2g+SO2gA.K1+K2 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 ) B.K1-K2 C.K1×K2 D.K1/K2 2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 mol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s)] D.某温度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二、填空题:本大题4小题,共60分. 21.X、Y、Z、W、R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K层与L层电子数之比为1:2,Y原 子和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W和R是同周期相邻元素,Y的氧化物和R的氧化物均能形成酸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元素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Z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元素W位于周期表的第族,其非金属性比R弱,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原因: . (4)R的一种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工业上用Y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作该氧化物的吸收剂,写 出吸收剂与足量该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元素X的单质与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Ⅰ.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 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H2O(l)=H2O(g);△H=+44 kJ/mol,则16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 Ⅱ.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0.55mo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50mL置 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从图中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5)若改用60mL0.25mol·L1H2SO4和50mL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 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 (6)将50mL0.55 mol/LNaOH溶液和50mL0.25mol/L硫酸溶液(密度都近似为1g/cm3)进行以上实验, 经过多次实验测出反应前后温度差平均值为3.4℃.已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H=kJ/mol(取小数点后一位). (7)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23.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H>0 ①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填字母).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②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若此时改变条件使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填字母).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B.重新达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增大 D.重新达到平衡后逆反应速率减小 ③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加入2 mol CH4、1 mol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CO2的体积分数为. (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 △H/( kJ/mol-1) 活化能/( kJ/mol-1) 催化剂X 催化剂Y 积碳反应 CH4(g)=C(s)+2H2(g) +75 33 43 消碳反应 CO2(g)+ C(s)=2CO(g) +172 91 72 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X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 . ②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 A.K积、K消均增加 B.v积减小,v消增加 C.K积减小,K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24.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 (1)用焦炭还原NO的反应为:2NOg+Cs N2g+CO2g,向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丙 三个恒容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400℃、400℃、T℃)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焦炭和一定量的NO,测得各容器中n(N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t/min n(NO)(甲容器)/mol n(NO)(乙容器)/mol n(NO)(丙容器)/mol 0 2.00 1.00 2.00 40 1.50 0.80 1.45 80 1.10 0.65 1.00 120 0.80 0.53 1.00 160 0.80 0.45 1.00 ①该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②乙容器在200min达到平衡状态,则0~200min内用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2)用焦炭还原NO2的反应为:2NO2g+2CsN2g+2CO2g,在恒温条件下,1molNO2和 足量C发生该反应,平衡时NO2和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A、B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c(A)Kc(B)(填“<”或“>”或“=”),A、B、C三点中NO2 的转化率最高的是:(填“A”或“B”或“C”)点. ②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来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对于2NOg+2COgN2g+2CO2g,在一定温度下,于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0.1molNO和0.3mol CO,反应开始进行. ①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代号). A.c(CO)= c(CO2) C.v(N2)正=2 v(NO)逆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②下图为容器内的压强(P)与起始压强(P0)的比值(P /P0)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曲线中的两个点的坐标分别为(5,0.925)和(10,0.90).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0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