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军 夏翼骢 齐海 曹莉 王德胜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610041
【摘要】目的:检查并确认低pH孵室的运行和性能是否符合使用和生产工艺要求。方法:通过风险评估确认验证的范围及程度;运行确认(OQ)包括确认低pH孵室及空调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性能确认(PQ)包括确认在负载最差条件下低pH孵室温度分布情况是否满足病毒灭活工艺要求。结果:低pH孵室做为IVIG病毒灭活的重要厂房设施,通过验证合格,满足IVIG病毒灭活工艺要求。
【关键词】再验证;病毒灭活;低pH孵室
验证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是由FDA对污染输液所致触目惊心的药难事件调查后采取的重要举措。我国98版GMP引入验证的概念,并明确规定“验证是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导致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2010版GMP在此基础上又明确提出“验证或确认的范围和程度要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进而使验证的目标更加明确。
我公司采用Cohn低温乙醇法制备的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 IVIG)为无菌制剂,对制品进行病毒灭活是保证产品安全性的关键步骤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病毒灭活方法已有巴氏灭活法、S/D法、低pH 孵放法等。而低pH孵育病毒灭活法应用在血液制品中进行病毒灭活被证明是安全而有效的,并获得国内外医药行政当局的认可。其病毒的杀灭效果主要受温度、pH值、时间、离子强度及稳定剂浓度的影响。低pH孵室的主要设计功能是通过其温控系统为人免疫球蛋白原液或静丙原液在病毒灭活阶段提供均匀稳定的23~25℃恒温条件。
为保证低pH孵室的性能符合病毒灭活生产工艺要求,每年需对孵室的运行和性能情况进行再验证,结合上一生产年度的数据和年度回顾,对低pH孵室的温度进行再验证。
该24℃低pH孵室主要用于人免疫球蛋白原液或静丙原液在病毒灭活阶段的低pH孵放。
低pH孵室温控系统控制原理是:空气经孵室两侧下部回风夹道通过回风管回至空调机房,经组合式空调器和风管式辅助电加热器进行除湿和控温后送至孵室上方静压混合箱,再通过室内顶部满布送风孔板均匀送风至孵室内,形成一个空气循环系统,达到在2米以下形成一个均匀温度场的目的。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对孵室各单元设备、公用设施及整体系统的运行进行确认,以证明系统能按照预定的功能参数运行。系统在进行性能确认之前,应先完成运行确认。
性能确认包括孵室负载升温时间测试,负载热分布试验和负载热穿透试验,确认孵室温度能否满足生产要求。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移动罐:上海森松有限公司 Kaye-Validator 2000温度验证仪 注射用水:自制。 2方法 2.1 风险分析
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检测等方面辨识出影响验证对象的主要因素并绘制鱼骨图,再根据鱼骨图的因素逐项进行风险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验证措施。
环境
空调系统及电源
设备设施
计量器具在校验期内
公用工程电力
供应符合验证要求
低pH孵室运行和性能
低PH孵室再验证
移动罐符合验证要求
模拟制品温度测试
人员培训
孵室负载热分布
注射用水符合验证要求
材料 方法
人员
序号
风险点识别
潜在风险 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最终导致生产活动失控。 检验设备损坏或未在校验有效期内,最终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空调系统、电源等不能正常工作,导致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可能原因 人员未经岗位技术培训,不能正确按SOP进行操作。
风险评估 中等风险
验证措施
确认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及《验证方案培训记录》(OQ)。
确认检验设备在校验有效期内,填写《验证前提条件确认记录》及《验证用测试仪器仪表校验确认记录》(OQ)。
确认空调系统、电源正常工作,填写《验证前提条件确认记录》(OQ)。
1 人员
2
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未定期校验。 中等风险
3
空调系统与电源 未对电源、空
中等风
调系统进行定
险
期维护保养。
或制品污染。
检查孵室运行情况,填写《低pH孵室(BG108)运转确认记录》(OQ);进行孵室负载热分布试验 ,填写《低pH孵室(BG108)负载热分布试验记录》(PQ);孵室日常工作及检查,填写《模拟低pH孵室(BG108)日常工作及检查记录》(PQ)。
4
低pH孵室运行盒性能
低pH孵室运转异常或孵室温场不满足工艺要求,导致制品病毒灭活失败、制品不合格。
未对低pH孵室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或未监测孵室温场分布。
高风险
5
孵室负载热分布
孵室在负载条件下的冷点、热点及温场分布情况未知,造成负载实验中移动罐的摆放位置无数据支持。
未得到孵室热分布的数据或未对数据进行分析即进行验证
低风险
低pH孵室主要功能是用于人免疫球蛋白原液或静丙原液在病毒灭活阶段23~25℃条件下的低pH孵放,通过年度回顾发现低pH孵室运转正常,无变更,因此孵室只需在最差条件下通过负载热分布实验就能满足工艺和使用要求,由此带来的残余风险认为可以接受
进行低pH孵室内移动罐内模拟制品升温时间测试,填写《低pH孵室(BG108)升温时间测试记录(最大量和最小量)》(PQ);进行连续21天负载热穿透试验,填写《连续21天负载热穿透试验记录(最大量和最小量)》(PQ)。
验证前检查移动罐情况,填写《验证前提条件确认记录》 验证前与制水组确认注射用水系统情况,确认正常并填写《验证前提条件确认记录》 验证前与工程部确认电力供应系统正常
6
制品温度
制品未在有效时间内升至工艺规定温度或连续21天内出现制品温度不满足病毒灭活工艺要求导致制品病毒灭活失败、制品不合格。 移动罐不符合验证要求
注射用水不符合验证要求 公用工程电力供应异常,造成空调风机运行异常
未对制品升温时间验证或未进行连续21天负载热穿透试验。
高风险
7 移动罐 注射用水
移动罐部件损坏或缺失 注射用水水温异常或供水不足
电力供应系统老化或线路故障
低风险
8 低风险
9 环境 低风险
分析分析结论:通过以上风险分析,在低pH孵室使用过程中发现高风险2项,中等风险3项,低风险4项。并针对高风险和中等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验证措施,采取验证措施后的残余风险可以接受;
2.2运行确认(OQ) 2.2.1计量器具校验确认
核对计量器具的管理台账和校验合格证,确认是否经过计量检定部门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检查培训记录,验证操作人员是否经过操作规程及验证方案等培训。
2.2.2低pH孵室运行确认(OQ)
依次检查房间温度显示器、灯具开关、空调系统风机、空调控制系统等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2.3性能确认(PQ) 2.3.1 孵室负载热分布试验
为结合生产进度,同时为了验证最坏条件,低pH孵室内摆放24个移动罐进行试验(移动罐的布点位置见下图图3)。按低pH孵室测温探头示意图(图1)在孵室中放置12个Kaye validator 2000探头(探头布置见低pH孵室测温探头示意图 图1),探头共布置上下两层,上层为⑴、⑵、⑶、⑷、⑸、⑹,下层为⑺、⑻、⑼、⑽、⑾、⑿。上层测温探头位于移动罐顶部附近且距移动罐顶部5~10cm,下层测温探头位于移动罐罐底附近距罐壁5~10cm。试验过程中关闭孵室库门及库内照明灯,开门次数及持续时间模拟正常工作时的最多开门次数和最长持续时间。 ⑶ ⑵ 门 ⑴
⑼ ⑽ ⑾ ⑿ ⑻ 门 ⑺ ⑸ ⑹ ⑷ 测温探头上层布置示意图 测温探头下层布置示意图
图1 低pH孵室测温探头示意图
2.3.3移动罐内模拟制品(注射用水)升温时间测试(最大量和最小量) 将移动罐转移入一次除菌间,通过传输管道传输将注射用水(温度22.5~22.9℃)传入移动罐中,用电子称进行准确的计量。连续接收12罐注射用水,⑴、⑵、⑶、⑷、⑸、⑹罐注射用水量在100L~110L(最小量)范围内,⑺、⑻、⑼、⑽、⑾、⑿注射用水量在350L~360L(最大量)范围内。每个移动罐内放置1个相应序号的Kaye温度探头。探头位置位于所盛装注射用水的上层中
部(最小量)或下层中部(最大量),探头浸入注射用水中且四周不与罐体接触。然后将装有模拟制品量的移动罐转移入低pH孵室中(摆放位置见图2)。启动keye并连续记录移动罐内注射用水的温度。监测过程中确认移动罐内各测温探头到达23℃温度时所需升温时间是否符合病毒灭活工艺要求。温度达到23℃要求后,继续进行热穿透测试。
⑷⑽ ⑶⑼⑹⑿ ⑻⑵ 门 ⑸⑾ ⑺⑴ 图2移动罐在孵室内布点位置
2.3.2 孵室负载热穿透试验
用注射用水模拟产品装入移动罐中,结合生产进度,同时为了验证最坏条件,低pH孵室内摆放24个移动罐进行试验(移动罐的布点位置见图3)。试验过程中关闭孵室库门及库内照明灯,开门次数及持续时间模拟正常工作时的最多开门次数和最长持续时间。12个Kaye validator 2000探头摆放位置见图4、图5。探头共布置上下两层,温度探头号上层分别为1#、2#、3#、4#、5#、6#,下层分别为7#、8#、9#、10#、11#、12#。上层测温探头位于移动罐内顶部附近且距移动罐顶部5~10cm,下层测温探头位于移动罐罐底附近距罐壁5~10cm。并将探头浸入注射用水中
(3) (9) 13 14 15 16 (8) (2) 17 (5) (11) (6) (12) 19 门 18 20 (4) (10) 21 22 23 24 (7) (1)
图3移动罐的布点位置图
注: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号移动罐内为验证用模拟制品(注射用水);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号移动罐内为正常制品。
3# 5# 4# 6# 门 2# 门 1# 9# 11# 10#8# 12# 门 7# 图4上层测温探头布点位置 图5下层测温探头布点位置 2.3.4连续21天负载热穿透试验(最大量和最小量)
因移动罐和Kaye探头的摆放位置与升温测试试验相同,故在制品升温测试结束后继续记录温度21天。测量过程中低pH孵室的开门次数采用正常生产时的最差条件。
结果与讨论 1运行确认(OQ) 1.1计量仪器确认
确认验证用Kaye-Validator 2000温度验证仪经相关检验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验证操作人员经过设备操作规程培训,具备该设备的操作技能。
2低pH孵室运行确认(OQ)
房间温度显示器功能正常,显示温度在预定的23~25℃范围内;灯具开关能正常开启和关闭;空调系统风机的风阀处于开启状态且风机运转正常;空调控制系统的冷水阀和电加热能正常开闭。 确认结果见下表: 确认项目
检查房间温度显示器
检查方法 确认结果
在23℃~25℃温度范围内,按“+”则温度显示器的温度增加1,按“-”则温度显示器的温度减少1。 能正常开关
风阀处于开启状态且风机正常运转
冷水阀和电加热能正常开闭起停
手动调节显示器上的“+”和“-”按键来控制温度
打开灯具开关,查看灯具是否正常工作;关闭灯具开关,查看灯具是否关闭。 查看风阀是否在正常位置;查看风机是否正常运转。
查看冷水阀和电加热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灯具开关 检查空调系统风机运行情况 检查空调控制系统运行情况
3性能确认(PQ) 3.1 孵室负载热分布试验
探头序号 开始时间 到温时间 结束时间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CH7 CH8 CH9 CH10 CH11 CH12 2011.7.1 10:58 2011.7.1 14:00 2011.7.2 14:00
恒温过程中最低温度(℃) 恒温过程中最高温度(℃)
23.29 恒温过程中最低温度位置(探头序号) CH12
24.62 恒温过程中最高温度位置(探头序号) CH8
在孵室负载热分布试验中,恒温过程各温度点范围在在23℃~25℃之间,各测试点温度与平均温度之差≤±1℃,符合规定要求。
3.2模拟制品升温时间测试(最大量和最小量)
移动罐罐号 VE-5060- 探头序号 试验起止时间 起始温度℃ 升温最长时间(h)
33 CH1
56 CH2
47 CH3
28 CH4
49 CH5
52 CH6
8 CH7
17 CH8
29 CH9
36
24
5
CH10 CH11 CH12
装量大小(L) 101.0 102.5 104.0 105.5 103.0 108.0 352.0 354.5 357.0 350.5 356.0 354.5
2011.6.2 /13:56~2011.6.5/12:00
22.65 22.72 22.51 22.81 22.60 22.45 22.51 22.48 22.49 22.55 22.63 22.53 70
70
31
31
28
40
43
40
52
46
70
70
在升温时间测试中,制品初始温度均在22.45~22.81℃之间,转移入低pH孵室内温度升至23℃℃时升温时间均<72小时,符合规定要求。
探头序号
开始时间 到温时间 结束时间 恒温过程中最低温度(℃) 恒温过程中最高温度(℃)
3.3连续21天负载热穿透试验(最大量和最小量)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CH7 CH8 CH9 CH10 CH11 CH12
2011.6.2 13:56 2011.6.5 12:00 2011.6.26 12:00
恒温时间(h) 504
23.00 23.92
恒温过程中最低温度位置(探头序号) 恒温过程中最高温度位置(探头序号)
CH2 CH6
在负载热穿透试验中,各温度探头在连续21天内负载热穿透试验期间温度均在23℃~25℃之间,符合规定要求。
结论
验证结束后,通过对验证所得数据的分析得出:低pH孵室通过再验证,运行符合孵室功能要求,性能满足病毒灭活生产工艺要求。签发验证合格证后即可投入生产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为使设备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工作人员应对孵室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再验证。
参考文献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 [2]《ICH Q9--质量风险管理》2009年5月第5版
[3]《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10年版
[4]陈小凤钟伟民周家锦《人免疫球蛋白24℃病毒灭活恒温室的设计安装和
应用》中国输血杂志 2001年12月14卷第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