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验
一、微量吸管的使用、毛细血管采血、计数板的鉴定与使用
【实验目的】:掌握微量吸管的使用、毛细血管采血、计数板的鉴定、构造与使用。
【实验试剂】:红细胞稀释液、75%乙醇、消毒药棉。
【实验器材】: 一次性采血针、计数板、盖玻片、微量吸管、2ml吸管、中号试管、显微镜、小玻璃棒。
【实验原理】:一次性采血针刺破毛细血管后,用微量吸管吸取一定量的血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冲入计数池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细胞的数量。 【实验方法】:一、微量吸管的使用:用抗凝血训练微量吸管的使用。
二、毛细血管采血(以红细胞计数为例):
准备:取清洁干燥试管一支,加2ml红细胞稀释液。
采血部位选择、按摩→75%乙醇棉球进行刺针部位皮肤消毒→待酒精挥发干(否则血流不成滴)→自指尖腹内侧迅速刺针→擦去第一滴血→准确吸取10ul血液→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管尖外围余血后→将血液释放到稀释液底部→回吸上清液2-3次→轻轻混匀。
三、计数板构造与应用
1.计数板构造
外观构造:每块计数板由“H”型凹槽分上下两个计数室,在计数室两侧各有一条支柱,比计数室高出0.1mm,将一块平整光滑的血细胞计数专用盖玻片(24.0mm×20.0mm×0.6mm)覆盖其上时,盖玻片与计数室间形成0.1mm的缝隙。
1
格子构造:计数池长、宽各3mm,平均分成9个大格,每个大方格的容积是0.1 mm3四角的四个大方格分别用单线划分成16个中方格,是白细胞计数区域;中央的大方格用双线条划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用单线划分成16个小方格,其中四角和正中的5个中方格是红细胞计数区域。
2.计数板的使用:
用清洁干燥柔软的纱布擦拭计数板及盖玻片→用推盖法从计数板下缘向前平推盖玻片将其盖在计数室上→充分混匀细胞悬液→充池→静置→观察细胞分布情况(若严重不匀,应重新充池。) 【注意事项】:
1.采血部位应选择皮肤完整,不能有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 2.针刺应迅速,深度适宜(约2-3mm)。待血液自行流出,擦去第一滴血。
3.微量吸管取血时应将微量吸管管尖侧着插入血滴中央。若血流不暢,可以左手自采血部位远端向指尖稍压力至血液流出为止。切忌用力挤压,造成组织液混入,影响结果准确性。
4.计数板在使用中勿让手指接触计数池及盖玻片表面,以访油腻污染,致使充液时起泡。
二、血涂片的制作,瑞氏染色
【实验目的】:掌握血片制作方法,瑞氏染色原理及方法。 【实验试剂】:瑞-吉氏复合染液 (Ⅰ液、Ⅱ液)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推玻片、一次性针头、消毒棉球、洗耳球 【实验原理】:细胞的着色既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又有物理的吸附作用,不同的细胞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不一样,化学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对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将细胞染成不同的颜色。 【实验方法】:一、瑞一吉氏复合染液配制
2
Ⅰ液:取瑞特染粉1g,吉姆萨染粉0.3g,置洁净研钵中,加少量甲醇(分析纯),研磨片刻,吸出上层染液,再加少量甲醇,继续研磨,再吸出上层染液。如此连续几次,共用甲醇500ml。收集于棕色瓶中,每天早晚各振摇3′共5天,再存放一周,将染液过滤后即可使用。
Ⅱ液:磷酸盐缓冲液(PH6.5—6.8),取磷酸二氧钾(无水)6.64g,磷酸氟二钠(无水)2.5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调整PH后,加水至1000ml。
二、血片制作、瑞氏染色方法
准备:取清洁干燥载玻片,边缘光滑清洁推玻片各一张。
1、制备血涂片:取载玻片→取血1滴于载玻片右端(边缘留1.5cm空隙)→左手持载玻片,右手持推玻片→将推玻片放至血滴前沿逐渐后移至血滴沿推片散开后,推玻片与载玻片成30°~35°的夹角以平稳的速度将血液向前推进→干燥(手持载玻片末端迅速在空气中挥动干燥)。
2、染色:将干透的血涂片放在水平位置→加瑞吉氏复合染液Ⅰ液数滴,以染液覆盖整个血膜为度→静置染0.5~1min→滴加约2倍于Ⅰ液量的Ⅱ液→用洗耳球吹气混匀→染色5-10min→平持玻片用流线型水洗→干燥→镜检
【注意事项】:
1.严格皮肤消毒。
2.血滴大、血黏度高、推片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 3.染料放置时间越长,美兰逐渐氧化为天青,染色效果越好。 4.染液淡,室温低,细胞多则染色时间长,反之减少染色时间。 5.水洗方法为平持血涂片流线型水缓缓冲洗干净,不要先倒掉染液。
3
三、白细胞计数(WBC)
【实验目的】:掌握白细胞计数的原理、操作方法与结果报告。
【实验原理】:用白细胞稀释液将全血稀释一定的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充入血细胞计数池,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实验试剂】:白细胞稀释液
【实验器材】: 显微镜、改良Neubauer计数板、试管、微量吸管、玻璃棒 【实验方法】:准备:取清洁干燥试管一支,加0.38ml白细胞稀释液。
采血部位按摩→75%乙醇棉球进行刺针部位皮肤消毒→待酒精挥发干(否则血流不成滴)→自指尖腹内侧迅速刺针→擦去第一滴血→准确吸取20ul血液→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管尖外围余血后→将血液轻轻释放到稀释液底部→回吸上清液2-3次→混匀→室温静置至液体变为棕褐色即红细胞破坏完全→清洁计数板、盖玻片→充池→静置2-3min待细胞下沉→低倍镜下计数四角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计算→报告。
计算:WBC=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N)/4×10×20×106=N/20×109/L 【注意事项】:
1.采血部位应选择皮肤完整,不能有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 2.针刺应迅速,深度适宜(约2-3mm)。待血液自行流出,擦去第一滴血。
3.稀释液要过滤使用,试管、计数板均须清洁,以免混入杂质被误认为白细胞。
4.加稀释液、血液量应精确,以保证稀释倍数。
5.计数池内细胞分布要均匀,每个大方格间白细胞数差异不得超过均值的±10%,否则要重新充液计数。
4
6.严格掌握计数原则,以免人为扩大或缩小计数区域。
7.白细胞数量过高时,可加大稀释倍数,反之白细胞过低时可计数8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或加大取血量。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法外周血分类计数的方法、各种白细胞的镜下形态。
【实验原理】:将血液制备成涂片,经瑞-吉氏染色后显微镜下根据白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通常分类100个白细胞,计算得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比。
【实验试剂】:瑞-吉氏复合染液
【实验器材】:显微镜、外周血标本片、香柏油、擦镜纸、清洁剂 【实验方法】:准备:血涂片制备及瑞-吉氏染色待干
低倍镜下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着色良好的区域→转油镜按一定的规律移动视野,依次进行分类计够100个白细胞→算出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报告
【注意事项】:
1.涂片制备要厚薄适中、均匀、头体尾分明。 2.分类时要有程序地连续进行,避免主观选择视野。
3.分类中如见幼红细胞,不计入100个白细胞内,以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幼红细胞多少个来报告,并应注明其所属阶段,
4.分类中应注意观察成熟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染色及其分布情况,注意有无寄生虫(如疟原虫)及其他异常所见。
5
五、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计数(DC)
【实验目的】:掌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原理、方法与结果报告 【实验原理】:
白细胞计数原理:用白细胞稀释液将全血稀释一定的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充入血细胞计数池,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将血液制备成涂片,经瑞-吉氏染色后显微镜下根据白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通常分类100个白细胞,计算得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比。
【实验试剂】:白细胞稀释液、瑞-吉氏复合染液
【实验器材】:显微镜、改良Neubauer计数板、试管、微量吸管、玻璃棒、载玻片、推玻片、香柏油、擦镜纸、清洁剂
【实验方法】:准备:1.取清洁干燥试管一支,加0.38ml白细胞稀释液。
2.取清洁干燥载玻片,边缘光滑清洁推玻片各一张。
采血部位按摩→75%乙醇棉球进行刺针部位皮肤消毒→待酒精挥发干(否则血流不成滴)→自指尖腹内侧迅速刺针→擦去第一滴血→准确吸取20ul血液→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管尖外围余血后→将血液轻轻释放到稀释液底部→回吸上清液2-3次→混匀→另取血一滴于载玻片的右端→立即推制血膜→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清洁计数板、盖玻片→充池(静置2-3min待细胞下沉)→低倍镜下计数四角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将干透的血膜进行瑞-吉氏染色→油镜下分类计数→计算→报告。
六、红细胞计数(RBC)、Hb测定
6
【实验目的】:掌握红细胞计数,Hb测定原理、操作方法,规范的报告结果
【实验原理】:
红细胞计数原理:用等滲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滴倍数,充入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求得内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Hb测定(HiCN法)原理: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后者再与氰离子结合形成稳定地氰化搞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规定波长(540nm)和液层厚度(1cm)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毫摩尔消光系数。可用标准的高精度分光光度计进行直接定量测定,或用HiCN标准液进行比色法测定,根据标本的吸光度即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试剂】:红细胞稀释液(甲醛枸木缘酸盐稀释液), HiCN转化液 【实验器材】:改良Neubauer计数板、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玻璃试管、微量吸管、玻璃棒、 【实验方法】:
RBC:取清洁干燥试管一支→加红细胞稀释液1.99ml→加未梢血10ul于稀释液底部→吸取上清液嗽洗3—4次→颠倒混匀→清洁计数板,盖玻片→充液→静置2′—3′→计数(中央大格中四角及正中5个方各细胞数)→计算
RBC=5个中方格细胞数×5×10×200×106=5个中方格细胞数×1012/L。 Hb测定:
1.直接定量测定法:取中号试管一支→加HiCN转化液5ml→加未梢血20ul→混匀静置5′→721比色,波长540nm,以转化液为空白对照管→测其吸光度“A”→计算(“A”×367.7)→报告
2.标准曲线法:
7
将血红蛋白标准液稀释成不同的三种浓度(150g/L、100g/L、50g/L)分别测其吸光度“A”,以“A”为纵坐标,血红蛋白标准液参考值(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查出待测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 【注意事项】:
1.取血应顺利、准确,采血部位不得有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不得过渡挤压,红细胞数量明显增高者可适当加大稀释倍数。
2. HiCN转化液应置棕色瓶于4℃冰箱中,不能储存于白色瓶、塑料瓶及强光下,否则会使CN丢失,结果偏低。
3.HiCN转化液中有氧化钾剧毒,防止污染。测定后的比色液不能与酸性溶液混合,否则可产生剧毒的氢氰酸气体。
4.所用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吸光度需要校正,带宽应小于1nm,比色杯光径1.000cm时,测定温度为20℃~25℃。
-
七、血液常规检验
【实验目的】:掌握血常规的连续操作规程并规范的报告结果。 【实验原理】:见实验二、三、四、六
【实验试剂】:红细胞稀释液、白细胞稀释液、瑞-吉氏复合染液、HiCN转化液
【实验器材】:改良Neubauer计数板、分光光度计、玻璃试管、微量吸管、显微镜、玻棒。 【实验方法】:
取大、中、小号试管各一支→分别加HiCN转化液5ml、红细胞稀释液2ml、白细胞稀释液0.38ml→手指消毒针刺→分别取未梢血10ul于红细胞稀释液中、20ul于白细胞稀释液中、20ul于HiCN转化液中→并及时混匀→取清洁干燥玻片粘取1滴血液于玻片一端→推制血片→待干→721比色→瑞氏染色→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DC→计算→报告(血常规结果报告)
8
正常值:
成人 儿童 新生儿 1.WBC:(4-10)×109/L (5-12)×109/L (15-20)×109/L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儿童 2.RBC:(4-5.5)×1012/L (3.5-5) ×1012/L (6-7) ×1012/L 3.HB: 120-165g/L 110-150 g/L 170-200 g/L 4.DC: N: 杆状1-5% 分叶50-70% L:20-40% M:3-8% E:0.5-5% B:0-1%
【注意事项】:
1.取血应顺利、准确,采血部位不得有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不得过度挤压。
2.HiCN转化液中有氧化钾巨毒,防止污染。测定后的比色液不能与酸性溶液混合,否则可产生剧毒的氢氰酸气体。
3.细胞计数混合不易过分震摇。
4. 瑞氏染色时加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为1:1或1:2。
5.采取标本的顺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血片制作
八、血小板计数(BPC或PLT)
【实验目的】:掌握血小板的计数原理、方法、镜下形态及结果报告。 【实验原理】:用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后混匀,充入计数池中,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的血小板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内的血小板数。 【实验试剂】:10g/L草酸铵液
【实验器材】:显微镜、:改良Neubauer计数板
9
【实验方法】:准备:取清洁干燥的小试管一支,加10g/L草酸铵液0.38ml 准确取自然流出的外周血20ul→轻轻放入到上述稀释液底部→回吸上清液漱洗吸管2-3次→混匀→室温静置10 min→清洁计数板、盖玻片→混匀细胞悬液后充池→静置10 min-15min→于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中央5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总数→计算→报告
计算:血小板数/L=5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总数×109/L
【注意事项】:
1. .所用试剂、器材应10g/L草酸铵液稀释液中无尘埃、细菌等污染。 2.毛细血管采血时,针刺深度应达3mm。采血要快避免血液凝固. 若遇血小板成簇分布时,应重采标本计数.
3.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静置时,应注意保持湿度,避免水分蒸发。 4.计数时光线不可太强,注意微有折光性的血小板与尘埃的鉴别。血小板为轻度折光性的园形、椭园形。
5.血小板计数应在1h内完成,否则结果可降低。
九、网织红细胞计数(RC)
【实验目的】: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测定方法、镜下形态、结果报告。 【实验原理】:网织红细胞为晚幼红细胞脱核后,但尙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尙残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碱性物质,经活体染色后于胞质中可见蓝绿色网点状或点粒状结构。
【实验试剂】:10g/L黄焦油篮生理盐水溶液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载玻片、推玻片
【实验方法】:准备:取清洁干燥小试管一支,加10g/L黄焦油篮生理盐水溶液2-3滴
取外周血2-3滴于上述试管中→立即混匀→37℃下染色15-20min→取试管里的混合血液一滴于载玻片一端→推制成薄血膜→待干燥→油镜下
10
计数(于目镜筒中放一缩小视野的硬纸片)至少1000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细胞数→计算→报告
计算: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计数的网织红细胞数/100
【注意事项】:
1.网织红细胞必须在活体染色下才能显示。
2.染色时血液与染料的比例约为1:1,贫血时适当增加血量,室温较低时适当延长染色时间或置37℃温箱.
3.涂片应厚薄适宜,以红细胞不重叠为度,涂片后应及时计数,否则网状结构消失。
4.计数区域一般选择血膜的体部,自体部向尾部迂回检查。
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实验目的】:掌握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原理、操作方法、镜下形态及结果报告。
【实验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的倍数,破坏红细胞和其他大部分白细胞并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滴入血细胞计数池,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嗜酸性粒细胞,经换算得出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实验试剂】:2%伊红-丙酮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
【实验器材】:显微镜、改良Neubauer计数板、试管、微量吸管、玻璃棒 【实验方法】:准备:取清洁干燥试管一支,加0.38ml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
精确吸取外周血20ul→轻轻放入到上述稀释液底部→回吸上清液漱洗吸管2-3次→混匀→室温静置→清洁计数板、盖玻片→混匀细胞悬液后充池→静置3 min-5min→于低倍镜下计数两侧计数池中10大方格(每侧计数池的四角和中央大方格)内的嗜酸性粒细胞数→计算→报告 计算:嗜酸性粒细胞数/L=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20×106/L
11
【注意事项】:
1.计数应在30min内完成,因时间过长嗜酸性粒细胞可被溶解,结果偏低。
2.血液加入稀释液后应及时混匀,否则易致血液凝固和细胞聚集,但不易用力振摇以免嗜酸性粒细胞破碎。
3.震摇与残留的中性粒细胞区别,中性粒细胞一般不受色或受色极浅,且其颗粒较小。4.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最好固定时间,以免受日间生理变化影响
十一、血细胞分析仪使用、LEC、血沉
【实验目的】:熟悉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及方法;掌握LEC的镜下形态、血沉检测方法及结果观察报告。 【实验原理】:见仪器说明书 【实验试剂】:溶血素、清洗液
【实验器材】: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血沉架、血沉管 【实验方法】:
红细胞沉降率(ESR):取抗凝血约2ml→灌制血沉管“0”刻度→垂直竖立在血沉架上→室温静置1小时→观察红细胞沉降毫米数→报告(红细胞沉降率:△△mm/h)
十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实验目的】:目的掌握PT测定方法、原理及结果观察报告 【实验原理】: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活酶和钙离子,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本试验是外原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验。 【实验试剂】:1.血浆
2.组织凝血活酶 3.氯化钙溶液
12
【实验器材】:恒温水浴箱、离心机、试管、微量加样器、秒表
【实验方法】:准备:将1.2.3.试剂分别置37℃水溶预热,小试管预热。
取已预热清洁干燥小试管→加血浆0.1ml,同时加组织凝血活酶液0.1ml、cacl20.1ml→混匀、开动秒表计时→在37℃水溶中不断轻轻摇动小试管8″→取出观察,来回倾斜试管,混合物不再流动时(出现胶冻状)立即停表,读取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作3次取均值报告。 【注意事项】:
1.采血应“一针见血”,抗凝剂与血液比例(1:9)应准确。取血后4h内完成测定。
2.试剂在用前先预温到测定温度,且不能超过30分钟。
3.标本测定前应先测定正常人混合血浆,其PT值在允许范围内才能测定样本。
4.必须在36.5—37.5℃温度下操作。
输血技术
一、ABO
血型鉴定(正、反定型)
【实验目的】:掌握血型鉴定(正定、反定)原理、测定方法及结果观察、分析、报告。
【实验原理】:根据红细胞表面A、B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可使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这一原理,通过正、反定型来判断型别。正定型:用已知抗A、抗B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B抗原;反定型:用已知A抗原和B抗原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抗B抗体。 【实验试剂】:标准抗A、抗B血清;5%A、B 型标准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生理盐水
【实验器材】:试管、离心机、记号笔、滴管、显微镜
13
【实验方法】:准备:1、分离血清,并做好标记。
2、洗涤红细胞,制备5%红细胞悬液,做好标记。
一、正定(用已知标准血清鉴定血型)。
取试管2支→分别标明抗A、抗B字样→加5方红C晨液各1滴→离离心(1000转/min 1分钟)→观察结果。
二、反定(已知标准红细胞鉴定血型)
取标准红细胞A、B型各1-2滴→分别装在大小相等并表明A、B字样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被检者血清1-2滴→混匀离心→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注:(+)示凝集 (-)示不凝集】 正定 抗A(B型) 抗B(A型) + - - + - + - + 被检者血型 A B O AB 反定 B型标准红细胞 + - + ― A 型标准红细胞 - + + ― 【注意事项】:
1.格查对,切不可将姓名、标本、血型等搞错,要求正、反定型结果一致。
2.观察结果、登记、出报告均应仔细查对
3.滴管、试管应清洁干燥,各吸管不能混用,避免溶血及相互污染
二、交叉配血实验(同型、异型配血)
14
【实验目的】:掌握盐水介质配血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观察、分析、报告。
【实验原理】:天然抗体IgM因其分子链较长,在盐水介质中,可以克服红细胞表面电荷的排斥力,与含有相对应抗原的红细胞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离心机、记号笔 【实验方法】:准备:1、分离血清,并做好标记。
2、洗涤红细胞,制备2%红细胞悬液,做好标记
一、同型交叉
(1)取试管2支分别注明主侧、次侧:
主侧:受血得血清1滴+献血者2%红细胞悬液1滴。 次侧:受血者2%红细胞悬液1滴+献血者血清1滴。 (2)充分混匀→离心1分钟(1000转/min)→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在白色背景下,先观察上清液呈正常血清状即无溶血现象,再轻摇试管,试管内血球呈现均匀混浊也无凝集。为叉配血试验相合,若有溶血或凝集均不可输。
二、异型交叉:“O”型作为献血者献给“A”或“B”或“AB”型,其结果是:主侧不凝,次侧凝。 【注意事项】:
1.严格查对,切不可将受血者、献血者姓名、标本、血型等搞错。 2.观察结果、登记、出报告均应仔细查对。
3.吸管、试管应清洁干燥,各吸管不能混用,避免溶血及相互污染。 4.交叉配血时主侧、次侧一定要分清。
15
尿液检验
一、尿液理学及化学检验
(尿液外观、SG、PRO、GLU、KET、URO)
【实验目的】:掌握尿液的一般理学检验及常用化学检验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观察、报告。 【实验原理】:
1.PRO原理:①磺基水杨酸发:在酸性条件下,磺基水杨酸的磺酸根阴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沉淀。②加热醋酸法:加热煮沸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加乙酸使尿pH接近等电点(pH5左右)而加速蛋白质沉淀。
2.GLU(班氏法)原理: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后,由环状结构变为带醛基的链状结构而具有还原性,可将硫酸铜还原为黄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而沉淀。
3.KET(朗格氏环状法)原理:尿中的酮体(丙酮和已酰乙酸)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和硫酸铵作用,可生成异硝基、异硝基胺,后者与(CN)53-生成紫红色复合物。
4.URO原理:在酸性溶液中,尿胆原与对二氨基本甲醛反应,生成樱红色化合物。
【实验试剂】:5%冰乙酸液、200g/L磺基水杨酸液、班氏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氨水、Ehrlich试剂
【实验器材】:试管、PH试纸、滴管、酒精灯、试管夹、尿比重计 【实验方法】:
1、尿色,透明度:正常人黄色透明,若遇混浊尿,采取加热加酸法鉴别;深黄色(黄胆病人)。
16
2、尿PH值:正常尿液一般为弱酸必(PH6.5 )。
3、尿比重(SG):成人为1.015—1.025(多积尿),若受饮水、出汗影响比重波动于1.003—1.030之间(随机尿)。
尿比重测定方法:斜持比重筒(量筒),将尿液沿管壁缓慢倒入量筒中以将比重计浮起为度,避免激起泡沫,如有泡沫,可用滤纸吸去,将比重计轻轻放入并加以捻转,使其悬浮在尿液中,待比重计稍停稳后,读取液面的比重测度。
4、尿蛋白定性试验(PRO)(两种方法)
(1)加热醋酸法(参考方法):取试管→加尿至试管2/3处→用试管夹夹持试管下1/3处→加热上1/3处的尿液(注意:不断转动试管均匀加热,防止尿液沸溅)→加冰醋酸2—3滴→再加热煮沸→观察结果→报告。
(2)200g/L磺基水杨酸法(首选方法):取试管→加尿约1ml于试管内→加磺柳酸数滴→观察结果→报告。
5、尿糖定性试验(GLU)(班氏法):取试管→加班氏试剂1ml于试管内→加热煮沸→试剂仍呈清亮蓝色→滴加尿液2—3滴→再次煮沸2min→冷却→观察结果→报告。
6、尿酮体检验(KET)(即格氏环状法):取试管一支→加尿液约2ml→加冰乙酸数滴混匀→加亚硝基铁氰化钠(粉少许)→震荡混匀→沿管壁轻轻加入氨水作环状试验→报告。
7、尿胆原检验(URO)(欧氏法):取试管→加新鲜尿1ml→加欧立区试剂0.1ml混匀→静置10分钟→在白色背景下,从管口向管底观察结果→报告。
【注意事项】:
1、认真观察尿色、量、测PH。
2、加热煮沸时,切忌管口对人,应不时振动试管,以防止溢出。
17
3、尿胆原检验时尿液应新鲜,否则尿胆原在空气中氧化为尿胆素而致假阴性结果。
4、在测尿比重时应注意校正温度及尿量不足时的校正方法。
二、尿液沉渣镜检
【实验目的】:掌握尿沉渣标本制作方法及尿沉渣显微镜下检查的内容。 【实验原理】:用显微镜检查方法,依据尿液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识别并记录其在一定显微镜视野内的数目。 【实验器材】:玻片、离心机、试管、显微镜
【实验方法】:取中号试管一支→加混合均匀尿液约至试管2/3处→离心(5500转/分钟)5分钟→一次性倾去上清液留取尿沉渣液约0.2ml→混匀→在载玻片上涂成薄片→镜检→报告
报告方式:
“少许”少数视野可见(1—4个)
“+”占视野面积1/4或每个视野都有少量敬在(5—14个) “++”占视野面积的一半(15—29) “+++”占视野面积的3/4(30—50) “++++”满视野(50个以上)
注:低倍镜下计数20个视野所见管型数,高倍镜下计数至少10个视野各类细胞数。 【注意事项】:
1.尿在离心前和涂片前必须混匀 2.弃去上清液应一次性倾去勿来回颠倒。 3.报告方式规范。
18
三、1小时细胞排泄率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尿液1小时细胞排泄率检验原理、方法及结果观察、报告。
【实验原理】:在日常生活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准确留取3小时的全部尿液。取混匀后的部分尿液离心,留沉淀液,混匀充入细胞计数池,计数一定体积沉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然后换算成1小时尿中相应的数量。 【实验器材】:量筒、细胞计数板、刻度离心管、离心机 【实验方法】:
1.准确测量尿量,并记录.
2.将尿液充分混匀→取10ml尿于刻度离心内→离心﹝1500r/min﹞5分钟→准确吸取上清液9ml→轻轻混匀管底沉淀→取1滴充入计数板两侧的计数池中→低倍镜下计数18个大方格里的管型数,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里的红细胞.白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计算→报告
计算:N=C×10/D×1000×﹝V/(10×3)﹞
式中:N为1小时尿中细胞或管型数
D为计数的大格数
C为计数D个大格所见的细胞或管型数 V为3小时尿量毫升数
【注意事项】:
1.尿液标本留取时可不限制饮食,但勿过量饮水。 2.尿在离心前和充池前必须混匀
3.尿液应新鲜检查,PH应在6以下,若为碱性尿,则细胞和管型易溶解。
19
四、尿液分析仪的使用、HCG检测
【实验目的】:掌握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及 HCG检测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观察、报告。
【实验原理】:HCG检测(胶乳凝集抑制试验)原理:将尿液与抗HCG 血清混合,待反应后加入被HCG致敏的胶乳悬液,若尿中含有HCG,则先于胶乳与血清结合,故胶乳仍呈均匀状,不出现凝集,反之,非孕妇尿液因不含HCG,抗血清中的抗体则胶乳抗原发生反应,出现凝集。 【实验试剂】:妊娠诊断血清、妊娠诊断抗原
【实验器材】: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玻片、试管、尿液试纸条 【实验方法】:
1、尿液分析仪结构、原理见教材;
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每2个实验台为一小组;由老师示教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然后每组抽人操作,认真操作,熟练操作程序,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并学会在使用仪器过程中爱护仪器,保养仪器。
2. HCG检测:取玻片一张→于玻片的一端加被检尿液另一端加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各一滴→两端同时加HCG抗血清各一滴→混匀1分钟→再同时加胶乳抗原各一滴→充分混匀→放置5分钟后观察结果→报告
阳性:不凝集 阴性:凝集 【注意事项】:
1. 尿液、抗血清和胶乳抗原必须按规定顺序滴加,滴量大小应一致。 2.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互相搭配使用。
3. 室温低于20℃,反应缓慢,应适当加温或延长反应时间。 4. 标本浑浊有沉淀时,应离心取上清液测定。
20
5.试剂在2℃~8℃冰箱保存,特别注意不能冰冻,否则胶乳上HCG抗原释放,不能再凝集。
五、尿常规(RT)检验
【实验目的】:掌握尿常规检验规程,熟悉使用尿液分析仪。 【实验原理】:见实验十三、十四
【实验试剂】:200g/L磺基本杨酸、5%冰乙酰
【实验器材】: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玻片、试管、PH试纸、离心机、酒精灯
【实验方法】:
一、理学检验
①尿色 ②尿量 ③透明度 ④PH 二、尿蛋白定性(两种方法任选一种)
1.法:取试管→加尿约1ml于试管内→加磺柳酸数滴→观察结果→报告。
2.5%冰乙酰法:取试管→加尿至试管2/3处→用试管夹夹持试管下1/3处→加热上1/3处的尿液(注意:不断转动试管均匀加热,防止尿液沸溅)→加冰醋酸2—3滴→再加热煮沸→观察结果→报告。
三、尿液沉渣镜检
取中号试管一支→加混合均匀尿液约至试管2/3处→离心(5500转/分钟)5分钟→一次性倾去上清液留取尿沉渣液约0.2ml→混匀→在载玻片上涂成薄片→镜检→报告
21
细胞成分:用最低值~最高值/HPF(或平均值/HPF)报
报告方式 管型成分:用最低值~最高值/LPF(或平均值/LPF)报
告。
结晶成分:用高倍视野观察,占视野1/4为+,占视野
1/2为++,占视野3/4为+++,满视野为++++。
四、尿液分析仪使用
每2个实验台为一小组;由老师示教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然后每组抽人操作,认真操作,熟练操作程序,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并学会在使用仪器过程中爱护仪器,保养仪器。
排泄物及分泌物检验
一、粪常规(Rt)检验及粪隐血(OB)
【实验目的】:掌握粪便外观、显微镜检查的方法及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熟悉镜检时粪便中各物质的形态和估计方式。
【实验原理】:粪隐血(OB)试验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
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将受体邻联甲苯胺氧化成邻甲偶氮苯而显蓝色。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10g/L邻联甲苯胺冰乙酸溶液、3%过氧化氢 【实验器材】:显微镜、竹签、载玻片、滤纸 【实验方法】:
一、粪便外观检查
1.颜色 2.粘稠度 二、显微镜检验
22
取玻片→加生理盐水1—2滴→用竹签自粪便多处取材(特别是脓、血、粘液等异常部分)→与盐水混合涂成薄片(以能透过字迹为度)→低倍镜观察有无虫卵、原虫→转高倍镜检验细胞情况并对其数量进行估计→报告
报告方式:细胞数报告10~20个视野的最低值至最高值或报告平均值。低倍镜直接报告见到XX虫卵及食物残渣的多或少。
三、粪便潜血试验(OB试验)
用竹签挑取少许粪便于滤纸片上,滴加邻联甲苯胺冰乙酸液2—3滴,再加H2O2(1mol/L)2—3滴,于标本上立即观察结果,报告。
(-)2′后仍不显色 (+)10S后由浅兰渐变深兰
结果观察 (++)初显浅兰褐色渐变成明显兰褐色
(+++)立即呈现兰褐色 (++++)立即呈现黑兰色
【注意事项】:
1.镜检时至少每张涂片观察10个视野。
2.因3%过氧化氢不稳定,长时间放置可使反应减弱,所以试验前应检查试剂是否有效,可将过氧化氢滴于未染色的血片上,如产生泡沫表示过氧化氢有效。
二、阴道分泌物检验
【实验目的】:掌握阴道清洁度的内容、判定标准及常见阴道菌的形态。 【实验器材】:阴道分泌物标本片、显微镜、擦镜纸、清洁液、镜油 【实验方法】:
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检查,根据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杆菌、球菌的多少分度。(清洁度Ⅰ,Ⅱ,Ⅲ,Ⅳ)
23
阴道清洁度的分级判断
清洁度 Ⅰ Ⅱ Ⅲ Ⅳ 阴道杆菌 ++++ ++ - - 杂菌(球菌) - - ++ ++++ 上皮细胞 ++++ ++ - - 白细胞(或脓细胞) 0-5/HPF 5-15/HPF 15-30/HPF ﹥30/HPF 二.展片:阴道杆菌、霉菌、淋病双球菌、阴道线索细胞等。(要求绘出镜下形态)
【注意事项】:看展片时不可动粗调更不要移动视野,看不清只可动微调
体液检验
一、潘氏试验、李凡他试验、精子镜检
【实验目的】:掌握潘氏试验、李凡他试验的检测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观
察、报告,熟悉镜下异常及正常的精子形态。 【实验原理】:
潘氏试验原理:脑积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混浊或沉淀。
李凡他试验原理:浆膜上皮细胞在炎症反应的刺激下分泌粘蛋白量增加。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为PH3~5,因此在稀乙酸中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试剂】:饱和苯酚溶液、冰乙酸 【实验器材】:试管、吸管、量筒、滴管 【实验方法】:
一、潘氏法或潘迪试验
取饱和石碳酸(苯酚)约2ml于试管中,用滴管加入标本1滴,置黑色背景处观察,如显白色混浊即为阳性,结果可根据白色浑浊程度分别判断为:
24
(-)无变化 (±)白色浑浊不明显 (+)白色微浑 (++)白色浑浊 (+++)絮状沉淀 (++++)立即形成凝块
二、浆膜腔积液常规(浆液粘蛋白测定)Rivalta李凡他试验 取100ml量筒一个,加冰己酸2—3滴,再加水至100ml处,加浆液标本1滴于稀乙酸液中,呈白色云雾状↓快速下沉至管低者为粘蛋白阳性,如产生白色混浊不明显,并较快消失为阴性。
三、精子形态
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及异常精子形态。
【注意事项】:脑积液标本中入红细胞过多,应离心沉淀上清液检测。当室温在10℃以下,应将试剂保存在37℃恒温箱中,否则饱和度降低可致试验假阴性。
穿刺细胞及细针吸细胞检验
一、 正常上皮细胞、肿瘤细胞展片 (脱落细胞展片:正常上皮、肿瘤细胞)
【实验目的】:掌握脱落细胞中正常上皮、肿瘤细胞的镜下形态。 【实验器材】:显微镜、脱落细胞标本片
【实验方法】:看展片,绘出显微镜下所展示的细胞形态。
【注意事项】:看展片时不可动粗调更不要移动视野,看不清只可动微调。
二、巴比染色(Pap)
25
【实验目的】:掌握脱落细胞基本染色方法——巴氏染色法的原理、染色方法及染色结果的评价。
【实验原理】: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经染色后可看到不同颜色,如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能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苏木素)染成紫蓝色,胞质中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一般呈碱性,所以能与带负电荷的酸性染料伊红、橘黄等结合呈红色或橘红色。
【实验试剂】:赫氏苏木素染液、橘黄G染液、EA染液、稀碳酸锂溶液、0.5%盐酸乙醇溶液、各种不同浓度(50%、70%、80%、95%)的乙醇 【实验器材】:载玻片、镊子、显微镜、染色缸、滤纸 【实验方法】:
1、固定:将涂片置入固定液(95%乙醇49.5ml,乙醚49.5ml.冰乙酸1ml。中固定15—30min。
2、渐进入水:己固定的涂片依次置于80%、70%、50%乙醇溶液,最后置入蒸馏水中各1min。
3、染核:涂片浸入苏木素染液5-10min,取出后流水洗净。 4、分色:浸入0.5%盐酸乙醇中分色数秒,取出后流水冲洗干净,肉眼观察涂片为淡红色即可。
5、篮化:浸入稀碳酸锂溶液,篮化2min,涂片变成兰色,流水冲洗干净。
6、渐进脱水:将染核后的涂片依次浸入50%、70%、80%、95%乙醇溶液中个1-2 min。
7、染胞质:
(1)先浸入桔黄G6染液染色2min,然后置入95%乙醇液中洗涤2次。 (2)再浸入EA36染液中染色2-3min,然后置95%乙醇液中洗涤两次。 【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掌握好每步的染色时间。
26
6
36
3、水洗方法用流线型水洗。
三、女性生殖道、浆膜腔脱落细胞检验
【实验目的】:掌握女性生殖道、浆膜腔脱落细胞中的正常及异常细胞特征。 【实验器材】:显微镜,女性生殖道和浆膜腔脱落细胞学标本片 【实验方法】:
一、阴道脱落细胞:镜下观察正常及异常阴道脱落细胞形态及诊断的五级分类标准。
基底层(内底层、外底层)、 磷状上皮 中层、
正常阴道脱落上皮细胞 表层(角化前、角化、完全角化)
纤毛柱状上皮 柱状上皮 粘液柱状上皮 储备细胞
二、浆膜腔:
正常间皮细胞 1、正常及炎症变性细胞 退化性的间皮细胞 异性间皮细胞 腺癌细胞 2、癌细胞 磷癌细胞 未分化癌细胞 阅片要求:
1、每台镜下至少阅片4-5张,(各种炎症及肿瘤)。
2、阅片中看生殖道细胞以上皮细胞及其变化为主,认真观察、识别细胞。
3、背景细胞也要注意观察。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