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 A、温补学派 B、易水学派 C、河间学派 D、丹溪学派 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
A、杂气说 B、内伤外感说 C、寒毒说 D、三邪说
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 A、吴有性 B、吴鞠通 C、薛 雪 D、叶 桂 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 A、张介宾 B、朱丹溪 C、赵献可 D、李中梓 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 A、刘完素 B、张元素 C、张从正 D、朱震亨
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 A、刘河间 B、李 杲 C、王好古 D、张从正
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 A、凉膈散 B、调味承气汤 C、防风通圣散 D、银翘散 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 B、麻杏石甘汤
C、补中益气汤 D、通圣散 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
A、《温疫论》 B、《温热论》 C、《疫疹一得》 D、《温热经纬》 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 A、散阴膏 B、金仙膏 C、桑菊饮 D、清阳膏
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 A、温病学派 B、温补学派 C、丹溪学派 D、攻邪学派
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 A、儿科 B、针灸 C、妇科 D、中药
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 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 C、补阴不必泻火 D、补阴多兼泻火 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 B、阳从外走
( ) ) ( )
C、转为阳证 D、阴证兼外感
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 A、补中益气汤 B、血府逐瘀汤 C、补阳还五汤 D、通窍活血汤
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
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 B、产生医经学派
C、产生经方学派 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 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
A、脉 B、证
C、方治 E、脉. 证. 方. 治 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
A、朱震亨 B、荆山浮屠 C、罗知悌 D、张从正 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
A、三焦的气血 B、三焦的寒热 C、三焦的虚实 D、三焦的气机 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
A、血气调和为贵 B、血气疏通为贵 C.血气充盈为贵 D、血气流通为贵 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
A、心肺 B、心肾 C、肺肝 D、肝肾 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
A、补脾土 B、益肾水 C、补肝阴 D、补命火 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
A、张介宾 B、薛已 C、孙文垣 D、赵献可
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
A、真阳 B、元气 C、真阴 D、精气 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
A、阳中求阴 B、阴中求阳 C、阴阳平补 D、育阴潜阳 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
A、时行之气 B、非时之气 C、天地之常气 D、天地之厉气 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
A、邪伏膜原 B、温邪犯肺 C、热毒在胃 D、热邪犯表 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余霖 C、叶天士 D、吴鞠通
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 A、脏腑 B、经络
C、气血 D、津液 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 A.清阳膏 B.金仙膏 C.散阴膏 D.行水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 阴阳 ,“六变”指 表里、寒热、虚实 。
2、注释《伤寒论》的第一家是 ,其代表作是 。
3、张介宾通过 形气之变 、 寒热之变 、 水火之变 等三辨,说明阳气的重要,强调“阳非有余 ”。
4、明清时期,伤寒学派内部形成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分别是: 错简重订派 、维护旧论派和 辨证论治派 。
5、对于老幼虚弱,脾胃不足,饮食不消之证,张从正主张“养正积自除”,创制 枳术丸 以治之,方中倍用 白术 ,以 补养脾胃 为主,兼治痞消食。
6、薛己主张“补肾不如补脾”,归纳了脾胃病治疗的四症四方,即 饮食不适 者用枳术丸;脾胃虚弱者用 四君子汤 ; 脾胃虚寒 者四君子加炮姜;属命门火衰者用八味丸。
7、朱丹溪制 六郁汤(越鞠丸) 通治诸郁,而以治疗 气郁 、 血郁 为重点。
8、王清任临床用药的最大宗旨是 注重实践 和 反对臆度 。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李杲的治疗特点与遣药制方法度是什么? 2、张从正“三邪理论”有何内容?
3、张元素脏腑辨证说主要有几方面内容?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唐宗海的治疗吐血四法。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吴有性创制并自称为“治疫之全剂”是( ) A、清瘟败毒饮 B、普济消毒饮 C、达原饮 D、三消饮
2、晋唐时期,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 ) A、王叔和 B、王 冰 C、葛 洪 D、杨上善 3、倡言六经地面说的医家是:( ) A、成无己 B、庞安时 C、柯 琴 D、朱 肱
4、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病机的医家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王清任
5、张元素认为归心经泻心火的药物是:( ) A、黄芩 B、黄柏 C、知母 D、黄连 6、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
A、《脾胃论》 B、《中藏经》 C、《千金方》 D、《格致余论》 7、王好古着意阐发的学说是:( ) A、火热论 B、脾胃论 C、阴证论 D、秋燥论
8、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 ) A、张元素 B、刘河间 C、罗天益 D、王好古
9、善于运用以情胜情治疗方法的医家是:( ) A、朱丹溪 B、张从正 C、李 杲 D、吴师机
10、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 A、肝 B、肝肾 C、脾胃 D、心肺 11、薛己提出的观点是:( )
A、治病求本,务滋化源 B、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C、命门为肾间动气 D、补脾不如补肾 12、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 A、甘温除热 B、阳中求阴 C、阴中求阳 D、滋阴泻火 13、叶桂创立的学说是:( )
A、命门学说 B、脾胃内伤论 C、胃阴学说 D、温疫学说 14、《妇全良方》的作者是:( ) A、朱丹溪 B、唐宗海 C、叶天士 D、陈自明
15、唐宗海治吐血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其主方是:( ) A、花蕊石散 B、泻心汤 C、黄连解毒汤 D、逍遥散
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黄帝针灸》 B、《黄帝内经》 C、《黄帝外经》 D、《难经》 17、庞安常认为伤寒的病因是: A、风寒 B、风热 C. 热毒 D. 寒毒 18、方有执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点是: A、维护旧论 B、错简重订 C、按方类证 D、分经审证
19、按法类证的代表医家是:
A、尤在泾 B、王叔和 C、郭雍 D、张志聪 20、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是:
A、刘完素 B、李 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21、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制订的药类法象的内容: A、燥降收 B、火浮长 C、风升生 D、寒沉藏
22、王好古认为阴证出现类似阳证的假热之象,主要病机是: A、下虚上盛 B、元阳外脱 C、阴火上冲 D、元阳中脱 23、罗天益治气虚头痛,自拟的方剂是:
A、顺气和中汤 B、正阳散 C、顺气丸 D、大羌活汤 24、张从正认为天之六气是:
A、风寒暑湿燥火 B、风寒暑水燥火 C、风寒水火燥湿 D、寒暑风水燥热 25、朱震亨认为,相火妄动可耗伤: A、元气 B、阴精 C、胃气 D、肾气 26、首先提出真中、类中说的医家是: A、刘守真 B、王履 C、朱震亨 D、李杲 27、薛已对脾肾虚寒之证,主张用:
A、脾肾双补丸 B、四君子汤加炮姜 C、四神丸 D、八味丸 28、叶天士养胃阴,常用哪一类药物?
A、甘平或甘凉 B、甘寒或甘平 C、甘淡或甘寒 D、甘平或甘淡
29、下列哪位医家提出“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 A、朱丹溪 B、张景岳
C、吴瑭 D、缪希雍
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 A、酒色 B、药误
C、劳倦 D、七情饮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礼记·曲礼》所说的“三世医学”是 《针经》 、 《脉诀》 、《神农本草》。
2、伤寒学派中,首先主张经络说的医家是 ,提出六经地面说的医家是 。
3、河间认为消渴有三,即消渴、 消中 和 肾消 。
4、元素拟订的制方原则有: 风制法 、 暑制法 、湿制法、燥制法、寒制法等。
5、张氏论病观点,有,因邪致病, 论病重邪 , 祛邪安正 三个要点。
6、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法,在处方用药上,补阴还有补阴血 和 补阴精 之分。
7、戴元礼在治郁用药方面,指出 、 、抚芎为治郁要药。
8、温补学派强调 脾胃和肾命 对生命的主宰作用,在辨证论治方面,立足于先后天,或侧重脾,或侧重肾,而善用 甘温之味 。
9、余霖认为,疫疹由乎 ,侵及肺胃,布散十二经,治疗若非 则不足以取效,因之创立清瘟败毒饮。
10、吴师机认为,膏药的功用,一是 拨 ,一是 截 。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张介宾辨证论治的特点和经验有哪些? 2、李杲对内伤热中证的病因病理有何阐发?
3、缪希雍吐血三要法是什么?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吴瑭对温疫治疗方法的贡献。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1、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医著是:( ) A、《难经》 B、《内经》
C、《伤寒论》 D、《神农本草经》 2、与河间一派没有师承关系的医家是:( ) A、李东垣 B、朱丹溪 C、荆山浮屠 D、马宗素
3、成无己鉴别《伤寒论》主症的专著是( )
A、《注解伤寒论》 B、《伤寒明理论》 C、《伤寒总病论》 D、《伤寒论条辨》 4、张元素认为太阳小肠膀胱经病,在上则用:( ) A、羌活 B、黄柏 C、青皮 D、升麻
5、丹溪论阴阳升降的观点是:( ) A、阳升阴降 B、阴阳调和 C、阴升阳降 D、阳中求阴 6、赵献可所用壮水之剂指:( ) A、六味丸 B、八味丸 C、左归丸 D、右归丸 7、《大宝论》的作者是:( ) A、王好古 B、薛 己
C、李中梓 D、张介宾 8、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 ) A、寒毒 B、淫热 C、异气 D、六气
9、清瘟败毒饮中,重用的药物是:( ) A、黄连 B、黄芩 C、知母 D、石膏
10、提出“久病入络说”的医家是:( ) A、张介宾 B、朱丹溪 C、叶 桂 D、王清任 11、吴瑭确立的治法是:( )
A、清热养阴法 B、滋阴泻火法 C、甘温除热法 D、补脾益气法
12、唐宗海治吐血之第二法为消瘀,其主方是:( ) A、泻心汤 B、花蕊石散 C、四物汤 D、血府逐瘀汤
13、王清任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所立的方剂是:( ) A、血府逐瘀汤 B、膈下逐瘀汤 C、补阳还五汤 D、通窍活血汤 14、被称为温补派之先驱的医家是:( ) A、赵献可 B、薛 己 C、张介宾 D、孙一奎
15、力主“补脾不如补肾”的医家是:( ) A、赵献可 B、孙一奎 C、薛 已 D、李中梓 16、庞安常治温毒五大证擅用:
A、健脾化湿药 B、清热解毒药 C、解表泻下药 D、温里表散药 17、下述哪一条是刘完素所增?
A、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B、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C、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D、诸涩枯涩,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18、张元素在临证中,以黄柏:
A、泻小肠火 B、泻三焦火 C、泻大肠火 D、泻膀胱火
19、王好古认为鉴别阴证“元阳外脱”与热证的最关键症状是: A、身表热 B、四肢温 C、头重不欲举 D、脉浮弦,按之全无力 20、罗天益论述三焦与元气的关系时提出:
A、三焦为元气之根源 B、三焦为元气之通道 C、三焦为元气之府 D、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21、6. 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
A、血气调和为贵 B、血气疏通为贵 C、血气充盈为贵 D、血气流通为贵 22、1. 丹溪学派侧重于阐述下列何证?
A、脾胃虚弱 B、阴虚火旺
C、命门火衰 D、火热炽盛 23、戴元礼认为,善治痰者:
A、不治肺而治脾 B、不治痰而治湿 C、不治肺而治肾 D、不治痰而治气 24、薛已对脾肾关系,以土虚为主者,主张:
A、补肾不如补脾 B、补脾不如补肾 C、脾肾并重 D、益火补土 25、赵献可认为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是: A、心 B、心气 C、三焦 D、命门 26、张景岳提出的二纲六变说,其中六变是指:
A、表里、寒热、虚实 B、阴阳、寒热、虚实 C、表里、阴阳、虚实 D、表里、寒热、阴阳 27、吴有性认为温疫之邪的传入途径是:
A、自肌表而入 B、自毫窍而入 C、自口鼻而入 D、自肺卫而入 28、余霖认为疫疹的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暑伤 D、淫热
29、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有卓有成就的外治法医家是: A、王清任 B、吴师机 C、王泰林 D、唐宗海
30、首先提出:“先邪,邪去而元气自复”的医家是:
A、叶桂 B、李杲 C、张从正 D、薛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河间学说对后来形成的 攻邪 派、 丹溪 派均有很大启示。 2、张元素的主要学术成就是脏腑辨证说、 遣药制方论 、 引经报史说 。
3、方有执对《伤寒论》太阳篇大加改订,
分为 、 、 1 三篇。
4、张从正三邪理论之三邪指天邪、 地邪 、 人邪 。
5、丹溪指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 情志过极 、 饮食厚味 、 色欲无度 等多方面原因。
6、戴思恭认为治郁之法,有中外四气之异,即表里、 、 。
7、薛己论虚损之证,十分强调 肝肾脾 三脏的调治,而三者间尤以 脾 为关键。 8、李中梓认为“气血俱要,而 补气 在 补血 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
9、叶桂提出理阳气须投 建中 ,顾阴液须投 复脉 的名言。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张元素治疗脾胃病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王好古关于阴证的发病论点有哪些? 3、赵献可论治郁证的学验是什么?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李杲关于内伤热中证病因病理的主要论点。
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个学派不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的( ) A、攻邪学派 B、温病学派 C、温补学派 D、以上都不是
2、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较有成就的医家是( ) A、李杲 B、朱肱 C、柯琴 D、张元素
3、下列那一个不是柯琴研究《伤寒论》的见解( ) A、以方类证 B、阴阳总纲论 C、六经为百病立法说 D、异气说 4、治疗表证兼内热,河间多选用( )
A、黄连解毒汤 B、黄连解毒汤合承气汤 C、双解散 D、银翘散合承气汤 5、张元素认为入肝经、泻肝火的药物是( ) A、黄芩 B、木通 C、白芍 D、黄柏
6、李杲对内伤病病理变化的观点之一是( ) A、心肾不交 B、脾胃虚弱 C、阴虚火旺 D、气火失调
7、罗天益治疗脾胃病的特点之一是( ) A、扶养脾胃 B、健脾消滞兼施 C、益气升阳 D、补中益气 8、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张从正吐法( )
A、硬身法 B、嚏气法 C、追泪法 D、引涎法 9、关于相火的特性,丹溪提出( )
A、内阴而外阳 B、外阴而内阳 C、阴升阳降 D、阳升阴降
10、薛已归纳了对脾胃病治疗的四症、四方,其中以八味丸治疗( A、脾胃虚寒 B、肝肾不足 C、脾胃虚弱 D、命门火衰
11、吴有性治疗温疫,创制的方剂是( ) A、达原饮 B、普济消毒饮 C、清瘟败毒饮 D、甘露饮 12、余霖主为疫疹的病位在( )
A、肾 B、膜原 C、气分 D、血分 13、吴瑭总出的辛凉重剂是( )
A、麻杏石甘汤 B、防风通圣散
)
C、白虎汤 D、升阳散火汤
14、下列那一法是缪希雍治吐血的方法之一( )
A、宜止血,不宜行血 B、宜降气,不宜补肝 C、宜降火,不宜补气 D、宜补肝,不宜伐肝 15、王清任治疗气虚血瘀之证,重用( )
A、黄芪 B、人参 C、白术 D、黄芪、人参
16、后世医学在下列哪部著作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各家学说? A、《扁鹊内经》 B、《白氏内经》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17、朱肱治伤寒之学从:
A、脏腑立论 B、病因立论 C、病机立论 D、经络立论 18、提出“火热论”的医家是:
A、张元素 B、朱震亨 C、李 杲 D、刘完素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论肝脏生理的内容:
A、其经王于春,乃物之始生也 B、其脉弦长曰平
C、足厥阴少阳也 D、其气嫩而软、虚而宽 20、李杲认为阴火与元气的关系是:
A、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 B、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C、消互消长,保持平衡 D、相互转化,互为基础 21、张子和用汗法解表,若少壮气实之人,宜用:
A、辛凉 B、辛温 C、辛热 D、辛平 22、丹溪认为,相火寄于:
A、心肺 B、心肾 C、肺肝 D、肝肾
23、戴元礼认为治郁证要区分中外四气之异,下列哪一项在不在此列?
A、表里 B、风寒 C、热湿 D、气火 24、薛已治疗虚证,必言阴虚,此“阴”是指:
A、脾 B、阴精 C、阴血 D、肾
25、张景岳治疗阴精不足或阳气虚耗的患者,以下列哪一方面为主? A、气血 B、形体 C、脾肾 D、肝肾 26、吴又可称为“治疫之全剂”的方剂是:
A、达原饮 B、三消饮 C、白虎汤 D、败毒散 27、叶天士治络,强调以何种性味的药物为治?
A、酸 B、苦 C、甘 D、辛 28、吴瑭创制的大小定风珠是用以治疗:
A、肝肾阴伤,虚风暗动 B、邪热炽盛,热极生风 C、筋脉失养,血虚生风 D、痰热上扰,窜络动风
29、王清任论气血的重点是:
A、瘀血证和气虚血瘀证 B、瘀血证和气滞血瘀证 C、血虚证和气虚血瘀证 D、血热证和气滞血瘀证 30、唐宗海认为:止血的主方是:
A、辛字润肺膏 B、甘露饮 C、泻心汤 D、花蕊石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金元时期形成的四大医学流派分别是 河间学派 、 补土学派 、 攻邪学派、丹溪学派。
2、刘河间将五脏诸病归纳为 五脏主病 ,将其他诸病归纳为 六气化病 ,并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 燥 ”一条。
3、李杲治疗特点是对脾胃药物的运用,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用药法度 为 甘温除热 和 升阳散火 。
4、罗天益阐发李杲的脾胃学说,强调饮食所伤,须分 ;劳倦所伤,当辨 。
5、戴思恭治郁有中外四气之异,即 、 、 。 6、第一个明确指出“ 肾 为先天之本, 脾 为后天之本”的医家是 李杲 。 7、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 内治 之理,外治之药,亦即 内治 之药,所异得耳”。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河间如何阐明燥与火热的关系? 2、叶桂治疗虚损的方法有哪些? 3、丹溪如何论述阳有余阴不足论?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张介宾立法处方的特点。
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那一个学派不是在金元时期形成的( )
A、河间学派 B、易水学派 C、丹溪学派 D、温补学派
2、晋唐时期,搜集整理和编次《伤寒论》较有成就的医家是( ) A、陈修园 B、方有执 C、成无已 D、王叔和
3、方有执研究《伤寒论》提出( )
A、寒毒说 B、经络说 C、风寒中伤营卫说 D、六经地面说 4、亲灸河间之学者是( )
A、张从正 B、马宗素 C、镏洪 D、张元素
5、张元素认为入胃经、泻胃火的药物是( ) A、黄连 B、石膏
C、知母 D、白芍
6.下列那一个不是李杲对内伤病病因的认识( ) A、房劳过度 B、饮食过节 C、精神刺激 D、劳役过度 7、罗天益治疗脾胃病的特点之一是( )
A、扶养脾胃 B、健脾消滞兼施 C、益气升阳 D、补中益气 8、张从正的学术思想不包括( )
A、心理疗法 B、食补食疗 C、病邪理论 D、扶正祛邪 9、丹溪认为相火寄存于( )
A、肾 B、肝肾 C、心肾 D、肝 10、薛已认为若饮食不适则用( )
A、四君汤 B、补中益气汤 C、枳术丸 D、六君汤 11.赵献可以逍遥散为主剂治疗( )
A、木郁 B、土郁 C、金郁 D、水郁
12、吴有性治疗温疫所创制的名方是( )
A、甘露消毒丹 B、防风通圣散 C、三消饮 D、清温败毒饮 13、吴瑭总结出的辛凉轻剂是( )
A、桑菊饮 B、白虎汤 C、银翘散 D、升降散
14、下列哪一法不是缪希雍治吐血的常用方法( ) A、宜行血,不宜止血 B、宜补肝,不宜伐肝 C、宜降火,不宜降气 D、宜降气,不宜降火 15.王清任治肚腹血瘀之证,选用( )
A、血府逐瘀汤 B、通窍活血汤 C、补阳还五汤 D、膈下逐瘀汤 16、奠定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的著作是: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 17、下述哪一个方剂是刘完素所创?
A、防己黄芪汤 B、防风通圣散 C、防己茯苓汤 D、防风散 18、张元素拟订的制方原则分为哪五类:
A、风、暑、湿、燥、寒 B、金、木、水、火、土 C、风、热、湿、燥、寒 D、风、火、湿、燥、水 19、李杲升阳散火法的首选方剂是:
A、火郁汤 B、九叶羌活汤 C、升阳散火汤 D、补中益气汤加味法 20、王好古论阴证病因时提出的“内饮冷”是指:
A、冷物伤脾 B、内已伏阴
C、饮食冷物,误服凉药以及口鼻吸入雾湿之气 D、饮食冷物,误服凉药 21、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
A、三焦的气血 B、三焦的寒热 C、三焦的虚实 D、三焦的气机 22、提出:“治病当论药攻,养生当论食补”的医家是:
A、叶桂 B、张景岳 C、张子和 D、朱丹溪 23、朱震亨治郁的代表方是:
A、逍遥丸 B、舒肝丸
C、舒肝解郁汤 D、越鞠丸 24、下列哪一位医家,不是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
A、薛己 B、李杲 C、赵献可 D、张介宾 25、下列哪一项不是李中梓先后天根本论的学术内容?
A、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B、运化之源头在乎脾 C、虚者不属于气,即属于血 D、精血之源头在乎肾 26、吴有性认为温疫之邪侵入人体后,邪伏的部位是:
A、肺胃 B、膜原 C、经络 D、营卫
27、叶天士认为奇经八脉失司不固病证,总的治法是: A、调补肝肾 B、调理肝脾 C、调理气血 D、补益脾胃 28、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上焦风热者用:
A、清阳膏 B、金仙膏 C、散阴膏 D、清肺膏 29、王清任治气虚而血瘀的方法是:
A、补阳还五汤 B、通窍活血汤 C、血府逐瘀汤 D、膈下逐瘀汤 30、唐宗海认为:消瘀的主方是:
A、辛字润肺膏 B、甘露饮 C、泻心汤 D、花蕊石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礼记·曲礼》所说的“三世医学”指《黄帝针灸》、 《素女脉诀》 、 《神农本草》。
2、庞安时认为时行温病为感受 而成,其中 最为重险,分 五大证进行治疗。
3、刘河间强调 火热 与 诸气 不但可以相兼为病,而且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病理性的相互转化。这就是著名的 六气皆能化火 说。
4、张元素从生理、病理、 证候 、 演变和预后(甚微) 以及 治疗 等
5个方面发挥脏腑辨治。
5、李杲认为只有 阳气 升发, 元气 充沛,生机才能旺盛, 阴火 才会潜藏。
6、赵献可认为金、木、水、火、土五郁,关键是 ,指出:“凡郁皆 病”。 7、张从正病邪理论包括 因邪致病 、 论病重邪 、和 祛邪安正 等内容。
8、丹溪以 二陈汤 为治痰基本方,在具体用药上,则又根据 痰的性质不同、体质状态 和 邪气兼夹情况 进行选择。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5分) 1、河间如何阐明湿与火热的关系? 2、叶桂“胃阴学说”有何内容?
3、王好古关于阴证的发病论点有哪些?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张介宾论述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要点。
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伤寒学派形成于:( )
A、晋唐时期 B、东汉时期 C、明清时期 D、宋金时期 2、“以经注论,以论证经”的医家是:( )
A、成无己 B、王叔和 C、孙思邈 D、庞安时 3、亲炙刘完素的学者是:( )
A、朱丹溪 B、张从正 C、张元素 D、荆山浮屠
4、河间将脏腑病机、六气病机与运气学说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疾病分为:( ) A、10类 B、12类 C、11类 D、13类
5、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 )
A、白虎汤 B、麻杏石甘汤 C、补中益气汤 D、通圣散
6、唐宗海认为:补虚治法中,滋补肺中阴液的主方是:
A、辛字润肺膏 B、甘露饮 C、泻心汤 D、归脾汤 7、张从正“三法兼众法”的三法分别指:( )
A、温、清、补三法 B、汗、吐、下三法 C、汗、下、补三法 D、汗、吐、补三法 8、下列那一法不属张从正吐法:( )
A、引涎法 B、追泪法 C、按摩法 D、嚏气法 9、丹溪对人体阴阳的基本观点是:( )
A、阳常不足,阴本无余 B、阳有余,阴不足
C、阳升阴降 D、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10、戴思恭治郁要药是:( )
A、苍术、香附、抚芎 B、香附、苍术、栀子 C、柴胡、薄荷、白术 D、柴胡、薄荷、当归
11、对于脾肾两虚的病人,薛己常用脾肾同治之法,主张朝服补中益气汤等,夕进:( ) A、六味丸、八味丸 B、左归丸、右归丸
C、大补阴丸 D、四君汤、六君汤 12、温补学派中,论三焦相火较多的医家是:( )
A、李中梓 B、孙一奎 C、薛 己 D、赵献可 13、赵献可治疗木郁的主剂是:( )
A、六味丸 B、越鞠丸 C、左金丸 D、逍遥散 14、吴有性认为温疫传变类型共有:( ) A、2个 B、3个 C、9个 D、6个
15、余霖认为温疫的病因是:( )
A、寒毒 B、淫热 C、异气 D、六气
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黄帝针灸》 B、《黄帝内经》 C、《黄帝外经》 D、《难经》 17、以下哪项不是罗天益的学术特点:
A、提出脾胃所伤有饮伤和食伤之分 B、提出劳倦所伤有虚寒和虚热之辨 C 重视温养脾肾 D.独详三焦的辨治 18、丹溪的升降理论,主要突出:
A、阴降阳升 B、阳降阴升 C、阴阳俱升 D、阴阳俱降 19、温补学派强调对生命起主宰作用的是:
A、脾阳和心火 B、心火和肝阳 C、命门和心火 D、脾胃和肾命
20、张景岳治肾不纳气、呼吸喘促,或宗气外泄、虚里跳动等证,用方常选:
A、补阴益气煎 B、贞元饮
C、理阴煎 D、举元煎
21、叶桂认为任脉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补任脉的首选药物是: A、鳖甲 B、龟版 C、鹿角胶 D、熟地
22、自下列哪一本著作问世,从此痈疽、疮肿、发背、瘰疠等均汇集于外科学? A、《外科精义》 B、《外科发挥》 C、《外科精要》 D、《外科理例》 23、绮石认为,阳虚成劳之病,其症有:
A、夺精、夺气、夺血 B、夺血、夺精、夺火 C、夺精、夺阴、夺血 D、夺精、夺气、夺火 24、吴师机的著作是:
A、医林改错 B、理瀹骈文
C、血证论 D、本草崇原 25、王泰林认为肝病中三者同出一源的是:
A、肝气肝风肝阳 B、肝气肝风肝火 C、肝气肝风肝血 D、肝火肝风肝血 26、王清任说灵机记性:
A、不在脑而在心 B、不在心而在脑 C、不在心而在肾 D、不在脑而在精 27、唐宗海认为:血证严禁的是:
A、汗法 B、下法 C、清法 D、和法 28、张元素认为归肺经泻肺火的药物是:( )
A、黄芩 B、黄柏 C、知母 D、黄连 29、王清任治胸中血府血瘀证的方是:
A、补阳还五汤 B、通窍活血汤 C、血府逐瘀汤 D、膈下逐瘀汤 30、张景岳认为,命门藏精化气,兼具:
A、木火 B、金火 C、水土 D、水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庞安时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 和 二个方面。 2、河间认为消渴有 消渴 、消中和 肾消 之分。
3、元素从生理、病理、 证候 、演变和预后以及 治疗 等5个方面发挥脏 腑辨治。
4、攻邪学派是以宋金张从正为代表,论病主张邪留则正伤、 邪去则正安 的 观点,治病以 攻邪 为首要任务,善用汗、吐、下三法的一个医学流派。
5、丹溪所言相火,有 相火之常(正常) 和 相火之变(异常) 两种不同的含义。
6、李中梓认为先天之本在 肾 ,后天之本在 脾 。
7、景岳治病重在治形,治形又必以 精血 为先务,常用的有关药物 中,尤以 熟地黄 为首先。
8、叶天士治疗虚损病证主要有甘药培中、 血肉填精 、 中下兼顾 等方法。 9、余霖辨识斑疹,注意 两个方面;治疗疫疹,创立清瘟败毒饮,重 用 。
10、吴师机指出:“膏药的功用,一是 拨 ,是 截 。”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张元素“养正积自除”有何内容?
2、叶桂如何阐述久病入络说? 3、河间如何阐明风与火热的关系?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吴瑭养阴法的主要内容。
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伤寒学派中首先明确主张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
A、王叔和 B、方有执 C、陈修园 D、朱 肱
2、首先以《内经》、《难经》理论注解《伤寒论》的医家是:( ) A、成无己 B、柯 琴 C、尤在泾 D、庞安时
3、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医家是:( ) A、张介宾 B、朱丹溪 C、赵献可 D、刘河间
4、以研究和阐发火热病机为中心学术内容,善用寒凉药物的医学流派是:( A、温病学派 B、伤寒学派 C、河间学派 D、丹溪学派
5、提出阴火为“元气之贼”的医家是:( ) A、刘河间 B、李 杲 C、王好古 D、张从正
6、张元素治疗脾胃病的主导思想是:( ) A、扶养脾胃 B、益气升阳 C、温养补虚 D、健脾消滞 7、《医林改错》的作者是:( )
A、刘完素 B、张元素 C、王清任 D、朱震亨
8、下列那一法不属张从正汗法:( ) A、砭射法 B、导引法 C、按摩法 D、嚏气法 9、丹溪所创制的名方是:( )
A、越鞠丸 B、二陈汤 C、苏子降气汤 D、四君汤 10、戴思恭论郁的观点是:( )
A、诸病多生于郁 B、中焦致郁居多 C、凡郁皆肝病 D、五郁相因为病
11、 “治病求本,务滋化源”是哪个医家的学术思想:( ) A、李中梓 B、张介宾 C、薛 己 D、赵献可 12、孙一奎阐述命门的主要观点是:( ) A、命门为两肾间动气说 B、两肾命门说
C、命门水火说 D、命门有位无形说 13、赵献可益火之剂指:( )
A、六味丸 B、左归丸 C、右归丸 D、八味丸 14、吴有性认为温疫邪客部位是:( )
)
A、胃腑 B、募原 C、脏腑 D、经络
15、提出“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的医家是:( ) A、河间 B、吴瑭 C、余霖 D、叶桂
16、后世医学在下列哪部著作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各家学说? A、《扁鹊内经》 B、《白氏内经》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17、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
A、方证同条 B、方证分离
C、以经释论 D、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18、刘完素研究运气学说,重视的是:
A、大运主气 B、小运客气 C、小运主气 D、客主加临 19、1. 张元素在临床中,以川芎:
A、敛肝 B、泻心 C、补肺 D、散肝
20、李杲在甘温除热中配以苦寒泻火药时,均冠以“少加”,是为了防止出现: A、苦寒伤阴证 B、寒热挟杂证
C、寒中证 D、真热假寒证 21、最能反映王好古“阴证论”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是:
A、《百病钩玄》 B、《济阴纲目》 C、《此事难知》 D、《阴证略例》 22、以下哪项不是罗天益的学术特点:
A、提出脾胃所伤有饮伤和食伤之分 B、提出劳倦所伤有虚寒和虚热之辨 C、重视温养脾肾 D、独详三焦的辨治 23、张子和认为使用汗法后汗出的程度当是:
A、汗出淋漓 B、周身絷絷然 C、反复令其汗出 D、以口渴为度 24、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子和出血疗法的适应证?
A、喉痹 B、头风疼痛 C、少年白发 D、腹满拒按 25、在生理情况下,丹溪认为人体气血的升降是:
A、血宜降,气宜升 B、气血俱宜升 C、血宜升,气宜降 D、气血俱宜降 26、张景岳治疗阴精不足或阳气虚耗之证首选:
A、人参 B、当归 C、熟地 D、黄芪 27、提出“理阳气须投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叶天士 28、陈自明论治妇人疾病,以调理:
A、心脾为主 B、脾胃为主 C、肝脾为主 D、肝肾为主
29、吴师机中焦之病用常山饮炒热,缚脐上治: A、霍乱 B、疟 C、黄疸 D、痢
30、下列各方中,黄芪用至四两甚至八两的方是:
A、补阳还五汤 B、通窍活血汤 C、血府逐瘀汤 D、膈下逐瘀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庞安时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 和 二个方面。
2、在《伤寒论》研究中,关于六经本质问题,朱肱提出 说, 柯琴倡导 说。
3、河间治疗火热病证分 表里 两大类型,认为惟有用 辛凉或甘寒 以解 表,才是正治。
4、元素根据脾喜温运,胃宜润降之特点,分别确定了治
脾 宜补、宜守、宜升 ;治胃 宜和、宜攻、宜降 等原则。
5、张从正著《 儒门事亲 》,创立 攻邪 学说。
6、朱丹溪论郁证有“六郁”之称、即气郁、湿郁、热郁、血郁 、 痰郁 、食郁。 7、薛己治病求本,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指 辨证施治 的原则; 二是指 调治脾肾 为治病的关键。
8、叶桂强调 脾胃 分论,创立 胃阴 学说。
9、陈自明将妇人的生理、病理分成三类,即 、已婚和七七天癸数尽 之后,突出妇人以 为基本的精神。
10、对于吐血的治疗,缪希雍提出三要法,即首先 ;其次宜 行血,不宜止血;又其次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吴瑭清热法有何主要内容?
2、李杲对内伤热中证病因病机有那些论述? 3、薛己归纳治疗脾胃病的四症四方是什么?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唐宗海治疗吐血四法的具体内容。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8)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后世医学在下列哪部著作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各家学说?
A、《扁鹊内经》 B、《白氏内经》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2、庞安时倡导下列哪病病因说:
A、“杂气”说 B、“内伤外感说” C、“寒毒”说 D、“三邪”说
3、朱肱治伤寒之学从:
A、脏腑立论 B、病因立论 C、病机立论 D、经络立论 4、柯琴认为:
A、六经为杂病立法 B、六经为伤寒立法 C、六经为百病立法 D、六经为外感病立法 5、刘完素自制的方剂是:
A、半夏汤 B、犀角地黄汤 C、双解散 D、栀子鼓汤 6、下述哪一条不是刘完素治疗消渴的主张?
A、补肾水阴寒之虚 B、养肺金阴液之竭
C、泻心火阳热之实 D、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 7、下述哪一条不是刘完素的贡献?
A、创立“火热论” B、影响温病学说的形成
C、启示攻邪派的形成 D、影响温补学派的发展 8、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制订的药类法象的内容: A、热浮长 B、火浮长
C、风升生,燥降收 D、寒沉藏,湿化成 9、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
A、升阳益胃汤 B、补中益气汤 C、沉香温胃丸 D、补气升阳和中汤 10、罗天益治气虚头痛,自拟的方剂是:
A、顺气和中汤 B、正阳散 C、顺气丸 D、大羌活汤 11、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
A、酸苦甘辛咸涩 B、酸苦淡辛咸涩 C、酸苦甘辛咸淡 D、酸苦甘涩淡咸 12、张子和认为投补剂治虚证,应该是:
A、脉脱下虚,气血不足 B、脉脱下虚,精气不足 C、脉脱下虚,精血不足 D、脉脱下虚,无积无邪 13、张子和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
A、气虚 B、血虚 C、邪气 D、气滞血瘀 14、朱震亨治痰,重视治本,其法为:
A、清肺健脾 B、实脾土,燥脾湿 C、健脾和胃 D、补肾健脾 15、“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是哪位医家提出的:
A、戴思恭 B、赵献可 C、朱丹溪 D、刘河间
16、气、血、痰、热、湿、食六郁,要单独为病,也往往相因致病,多由: A、气郁而影响及其他 B、热郁而影响及其他 C、食郁而影响及其他 D、血郁而影响及其他 17、薛已认为阳气虚弱不能生阴血者,应选用:
A、补中益气汤 B、六君子汤 C、四物汤 D、六君子汤加炮姜 18、孙一奎论命门,提出:
A、命门为肾间动气说 B、命门为水火说 C、命门为右肾说 D、命门为两肾说
19、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
A、真阳 B、元气 C、真阴 D、精气精血 20、张景岳论述命门真阴,下列哪一项不是其见解?
A、真阴之脏 B、真阴之质 C、真阴之病 D、真阴之治 21、下列哪一项不是李中梓治疗脾肾的方法?
A、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饮食伤者,枳壳丸主之 C、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劳倦伤者,四君子汤主之 22、吴有性的著作是: A、《温疫论》 B、《温热论》 C、《疫疹一得》 D、《治疫全书》 23、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
A、邪伏膜原 B、温邪犯肺 C、热毒在胃 D、热邪犯表 24、叶天士培补后天时,对于阴精不足之人,补益肾中阴精,又善用: A、补阳益阴之品 B、血肉有情之品 C、柔剂阳药 D、甘药培中 25、吴瑭创制的五汁饮是用以治疗:
A、肺肾阴亏 B、肝肾阴伤 C、胃阴不足 D、肺胃津伤 26、陈自明对妇科疾病,突出的一个指导思想是:
A、“妇人以血为基本” B、“妇人以气为基本” C、“妇人以肝胃为基本” D、“妇人以阴精为基本” 27、治中焦郁积,吴师机选用:
A、清阳膏 B、云方膏 C、散阴膏 D、金仙膏
28、缪希壅补脾阴擅用酸甘柔润,下列哪一味不属此列? A、酸枣仁 B、石斛 C、木瓜 D、白扁豆 29、王泰林认为肝病中三者同出一源的是:
A、肝气肝风肝阳 B、肝气肝风肝火 C、肝气肝风肝血 D、肝火肝风肝血 30、王清任处方有两大类:
A、活血逐瘀和益气健脾 B、活血逐瘀和益气补阳 C、补肾填精和益气温阳 D、活血逐瘀和益气温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晋唐时期,《伤寒论》的研究主要是对已经散失的伤寒条文进行搜索、整理与编次。这一时期以 孙思邈 为代表医家。
2、钱乙著作很多,但惟有《小儿药证真诀》一书流传下来。其调剂制方,善用 成药 。
3、薛己重视脾胃,主张“补肾不如补脾”,归纳了对脾胃病治疗的四症、四方,即饮食不适者用枳实丸;脾胃虚弱者用 四君子汤 ;脾胃虚寒者用四君子加炮姜;属命门火衰者用 八味丸 。
4、关于郁证论治,丹溪提出“六郁”说,其所制越鞠丸虽曰统治诸郁,而以治疗 气郁 与 血郁 为重点;献可主张“五郁”说,认为 木郁 导致诸郁,故以逍遥散 为主方治之,则诸证自解,即“以一法代五法”。
5、李中梓首次明确提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并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亦需,而 养阳 在 滋阴 之上。
6、绮石认为“治虚有三本, 是也”,“治虚二统,统之于 而已。……凡阳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 也;阴虚为本考,其治之有统,统于 也。”
7、“病由邪生,攻邪已病”是张从正在 《儒门事亲》 一书中提出的见解。
8、张元素认为茯苓虽淡,为天之阳,但气之薄者,为阳中之 阴 ,主沉降,所以能利水而泄下;麻黄苦,为地之阴,但味之薄者,为阴中之 阳 ,主升浮,所以能发汗而升上。
9、五好古“内伤三阴例”实指 、肾阳虚损、脾阳虚损而言。
10、李杲遣药制方法度约有两大端,即 甘温除热 和 升阳散火 。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张介宾的用药特点有哪些内容?
2、为什么说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和治疗问题? 3、叶桂创立的胃阴学说有哪些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易水学派主要医家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的特点。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河间治疗六气为病,重视 诸气 与火热的关系,如风邪为病,创立 防风通圣散 ,一以祛风,二以泻火,盖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之故。
2、 张从正 在 《儒门事亲》 一书中提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学术思想。
3、明清时期,在伤寒学派的同部,形成 错简重订派 、 维护守旧派 、辨证论治等三个不同的流派,从而促进了伤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4、元素根据脾喜温运,胃宜润降之特点,分别确定了治脾宜 补、宜守、宜升 ;治胃宜 和、宜降、宜攻 等治则。
5、丹溪论治阴虚火旺,强调 滋阴降火 的治则,论治杂病,重视 气血痰郁 。
6、张介宾选用药物,独重 人参、熟地、大黄、附子 四维,尤重 熟地 。
7、余霖认为疫疹由 侵及肺胃,布散十二经所致,治疗若非 则不足以取效,因此创立清瘟败毒饮。
8、王清任补气活血法最著名的代表方是 补阳还五汤 ,方中重用 黄芪 。
9、叶天士创久病入络说,强调络以 五味之辛 为治;创 久病入络 说,以阐发肝风病机。
10、李杲认为内伤热中证病理变化,主要有 气火失调 和 升降失常 两个方面。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李杲创制的名方是:
A、白虎汤 B、补中益气汤
C、麻杏石甘汤 D、升阳散火汤 2、刘完素的主要著作有: A、《医学启源》 B、《素问玄机原病式》 C、《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D、《黄帝内经宣明论方》 3、、张从正论补亦颇具特色,除强调治病先攻邪,邪去而后言补之外,还主张: A、损有余即补不足,下中有补 B、倡导食补食疗
C、凡药皆毒,但可攻邪,邪去则已 D、攻补兼施,健脾消滞
4、对风与火热的关系,刘完素认为:
A、火热可以生风 B、火热可以胜风
C、风可以化火热 D、风与火热可相兼为病 5、明清时期,伤寒学派内部形成错简重订派,其代表医家是:
A、方有执 B、喻嘉言 C、成无己 D、陈修园
6、吴又可创制的治疫之剂是:
A、达原饮 B、三消饮 C、三甲散 D、普济消毒饮 7、对湿与火热的关系,河间认为
A、火热可生湿 B、火热可以胜湿
C、湿可以化火热 D、湿与热可相兼为病 8、“三世医学”指:
A、黄帝针灸 B、神农本草经 C、素女脉诀 D、黄帝内经 9、易水学派成员共同的学术观点是:
A、探讨脏腑病机 B、强调温补
C、重视脾胃 D、重视三焦气机 10、朱震亨的摄生思想主要有:
A、保护阴精 B、动而中节 C、食养茹淡 D、主张晚婚 11、薛己治病求本,务滋化源,是指:
A、辨疾病的寒热 B、调治脾肾
C、辨证施治的原则 D、辨疾病的阴阳 12、缪希雍调理胃气,常用下列哪些药:
A、人参 B、白扁豆 C、山药 D、莲肉 13、王泰林认为肝病中同出一源的是:
A、肝火 B、肝风 C、肝气 D、肝阳 14、王清任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是:
A、通窍活血汤 B、血府逐瘀汤 C、补阳还伍汤 D、膈下逐瘀汤 15、唐宗海认为,病位在肝、胃、肺的血证是: A、吐血 B、呕血 C、咳血 D、咯血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关于阴阳的升降,东垣与丹溪有哪些论述?其临床意义如何? 2、庞安时治疗温毒的用药特点有哪些?
3、河间学派在发展过程中其学术思想发生哪些显著变化?产生了哪些学派?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丹溪的滋阴泻火法。 2、试述吴瑭的清热养阴法。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0)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奠定中医学辨证论治基础的著作是: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 2、首先整理《伤寒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马宗素 C、孙思邈 D、王叔和 3、朱肱辨病性强调:
A、阴阳合参 B、病因病机合参 C、脉证合参 D、病位与病性合参 4、方有执重订《伤寒论》的方法为:
A、维护旧貌 B、稍有改订 C、整移改削 D、增多减少 5、下列哪条不属成无己的学术内容?
A、以经注论,以论证经 B、以方类证
C、辨证明理 D、鉴别异同 6、提出“火热论”的医家是:
A、张元素 B、朱震亨 C、李 杲 D、刘完素
7、对风与火热的关系,下列哪一项不是刘完素的观点: A、火热可以生风 B、火热可以胜风
C、风可以化火热 D、风与火热可相兼为病 8、下述哪一个方剂是刘完素所创?
A、大承气汤 B、增液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三一承气汤 9、刘完素的亲炙弟子是:
A、朱震亨 B、荆山浮屠 C、罗知悌 D、张从正 10、张元素在临证中,以黄柏:
A、泻小肠火 B、泻三焦火 C、泻大肠火 D、泻膀胱火
11、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可选用: A、白虎汤 B、补中益气汤 C、麻杏石甘汤 D、升阳散火汤
12、下列哪一项不是王好古“内伤三阴例”所指:
A、肝阳虚损 B、心阳虚损 C、肾阳虚损 D、脾阳虚损
13、以下哪项不是罗天益的学术特点:
A、提出脾胃所伤有饮伤和食伤之分 B、重视温养脾肾 C、提出劳倦所伤有虚寒和虚热之辨 D、独详三焦的辨治 14、攻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张景岳 B、叶桂 C、张从正 D、吴有性 15、张子和认为,“凡上行者皆吐法”,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此列? A、追泪 B、引涎 C、漉涎 D、泄气 16、张子和指出:“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其中“实”是指:
A、正实 B、邪实 C、气实 D、血实 17、反映朱丹溪主要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是: A、《丹溪手镜》 B、《金匮钩玄》 C、《格致余论》 D、《丹溪心法》 18、下列哪一项不是朱丹溪论人体阴阳的基本观点?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气属阳动作火 C、气常有余 D、血常不足 19、下列哪一项不是王履阐述过的真中、类中的依据? A、因于寒 B、因于火 C、因于风 D、因于湿 20、下列哪一项不是戴思恭治痰的常用方剂?
A、苏子降气汤 B、礞石滚痰丸 C、导痰汤 D、二陈汤
21、薛已认为杂病往往多见:
A、热证 B、寒证 C、虚证 D、实证 22、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
A、张介宾 B、薛已 C、孙文垣 D、赵献可 23、赵献可认为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是:
A、心 B、心气 C、三焦 D、命门
24、下列哪一项不是张景岳所说的“二纲六变”的内容? A、阴阳 B、表里 C、寒热虚实 D、内外
25、叶天士创立胃阴说,其养胃阴的主要方法是: A、甘凉濡润法 B、酸甘济阳法 C、清养胃阴法 D、益气养阴法 26、吴有性治疗疫邪居于募原而创制的方剂是: A、达原饮 B、三消饮 C、白虎汤 D、败毒散 27、以下哪一句不是余霖所论?
A、中气实则病阳明,中气虚则病太阴 B、火者疹之根,疹者火之苗 C、淫热侵及肺胃,治非石膏不足取效 D、疫疹由乎淫热 28、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剂是:
A、补阳还五汤 B、血府逐瘀汤 C、补中益气汤 D、益气散
29、“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是哪位医家的观点;
A、王清任 B、张从正 C、吴师机 D、吴有性
30、张介宾所创左归丸中,运用鹿角胶,菟丝子以补阳,其意义是:
A、阳中求阴 B、阴中求阳 C、引火归原 D、纳气归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丹溪所言相火有 正常 和 异常 两种不同的含义。
2、温补学派的医家强调 脾胃和肾命 对人体的主宰作用, 在辨证论治方面,善用 甘温 之味。
3、关于阴阳的升降,李东垣强调阳升阴降,而特重视阳气的 升发 ;而朱丹溪又以“阴阳比和”为出发点,阐明 阴升阳降 的问题。
4、叶桂理虚大法包括重视正气、 甘药培中 、血肉填精、 静养节欲 饮食调养 等四个方面。
5、攻邪学派以宋金张从正为代表,论病主张 邪留则正伤,去则正安 的观点,治病以 攻邪 为首要任务,善用汗、吐、下三法。
6、庞安时治疗温毒的用药特点是 、汗吐下补诸法共用一方之中、 。
7、刘完素对火热病证的治疗,分 表里 两大类,认为表证惟有用 辛凉或甘寒 以解表,才是正治。
8、明代医家张介宾用药独重 人参、熟地、大黄、附子 等药物,称之为“药中之四维”,善用 熟地 。
9、张元素认为茯苓虽淡,为天之阳,但气之薄者,为阳中之 阴 ,主沉降,所以能利水而泄下;麻黄虽苦,为地之阴,但味之薄者,为阴中之 阳 ,主升浮,所以能发汗而外上。
10、李杲内伤三因分别是指 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情志不调 。王清任血瘀三因分别指 气滞、气瘀、血瘀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 唐宗海治疗血证四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 丹溪对痰证治疗的见解有哪些内容?
3、 温病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有哪些代表医家? 四、论述题(10分)
以补中益气汤的组方用药为例,阐述李杲的学术思想。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河间学说对后来形成的 攻邪学 派、 丹溪学 派均有很大启示,并对 温病学说的形成亦有深远影响。
2.钱乙认为,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脏腑柔弱, 气血未实 ”。这是小儿生理和病理上的特点。
3.晋唐时期,《伤寒论》的研究主要是对已经散失的伤寒论条文进行搜集、整理与编次。这一时期以 孙思邈 为代表医家。
4.方有执对《伤寒论》太阳篇大加改订,分为 、 、 三篇。
5.李中梓首次明确提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并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 养阳 在 滋阴 之上。
6.绮石认为“治虚有三本, 是也”,“治虚二统,统之于 而已。凡阳虚为本者,统于 也;阴虚为本者,统于 也。”
7.王清任临床用药的最大宗旨是 注重实践 和 反对臆度 。 8.明清时期,伤寒学派内部形成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分别是 错简重订派 、
维护旧论派 和 辨证论治派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庞安常倡导下列哪种病因说:
A.“杂气”说 B.“内伤外感”说 C.“寒毒”说 D.“三邪”说 2.喻昌的学术论点有:
A.秋燥论 B.脾胃论 C.相火论 D.水火论 3.《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 B.张元素 C.张从正 D.朱震亨 4.张元素认为归心经泻心火的药物是:
A.黄芩 B.黄柏 C.知母 D.黄连 5.陈自明对妇科疾病,突出的一个指导思想是:
A.妇人以血为基本 B.妇人以气为基本 C.妇人以肝肾为基本 D.妇人以阴精为基本 6.吴师机治上焦风热及内外热症并用:
A.清阳膏 B.散阴膏 C.云台膏 D.金仙膏 7.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A.《千金方》 B.《中藏经》 C.《脾胃论》 D.《血证论》 8.王好古着意阐发的学说是:
A.火热论 B.脾胃论 C.阴证论 D.大气论 9.薛已提出的学术观点是:
A.阳有余,阴不足 B.补脾不如补肾 C.命门为肾间动气 D.治病求本,务滋化源 10.除妇科外,陈自明还有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 B.外科 C.针灸 D.中药 11.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李明之 C.王好古 D.张从正 12.倡言六经地面说的医家是:
A.王叔和 B.朱肱 C.成无己 D.柯琴 13.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
A.张元素 B.李中梓 C.张介宾 D.罗天益 14.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A.肝 B.肝肾 C.脾胃 D.心肺 15.提出“久病入络说”的医家是:
A.张子和 B.朱肱 C.叶天士 D.唐宗海 16.提出命门有位无形,为人身“真君真主”的医家是:
A.张介宾 B.赵献可 C.孙一奎 D.李中梓 17.柯琴在伤寒方面的代表著作是:
A.《伤寒论纲目》 B.《伤寒来苏集》 C.《伤寒明理论》 D.《伤寒本旨》 18.从补虚、泻实、温寒、清热几个方面提出了肝病常用的药和方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喻昌 C.张元素 D.王孟英 19.“凡在上者,皆宜吐之”是哪个医家提出的
A.薛已 B.绮石 C.钱乙 D.张从正 20.是谁主张“补肾不如补脾”之说
A.张景岳 B.薛己 C.李中梓 D.孙一奎 21.“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论点是谁明确提出的:
A.张介宾 B.张子和 C.孙一奎 D.叶桂 22.吴瑭确立的治法是:
A.清热养阴法 B.滋阴泻火法 C.甘温除热法 D.补脾益气法 23.唐宗海治吐血之第二法为消瘀,其主方是:
A.泻心肠 B.花蕊石散 C.四物汤 D.血府逐瘀汤 24.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 B.易水学派 C.河间学派 D.丹溪学派 25.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银翘散 B.防风通圣散 C.凉膈散 D.天水散 26.与河间一派没有师承关系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李东垣 C.马宗素 D.荆山浮屠 27.“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是谁提出的:
A.戴思恭 B.朱丹溪 C.赵献可 D.王安道
28.“阴阳即是水火;水火即是气血,水即化气,火即化血。”是哪个医家提出的:
A.王清任 B.吴师机 C.唐容川 D.吴又可 29.叶桂创立的学说是:
A.命门学说 B.脾胃内伤说 C.胃阴学说 D.温疫学说 30.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A.甘温除热 B.阳中求阴 C.阴中求阳 D.滋阴泻火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张介宾的用药特点有哪些内容? 2.罗天益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何特点? 3.朱丹溪郁证论治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2.5分,共25分。)
1.试述刘完素火热论的基本内容。 2.试述王清任对血瘀的证治。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河间学说对后来形成的 攻邪学派、 丹溪学派均有很大启示,并对 温病 学说的形成亦有深远影响。
2.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 滋阴降火 ,在处方用药上,补阴还有补阴血 和 补阴精 之分。
3.叶桂提出理阳气须投 建中 ,顾阴液须投 复脉 的名言。 4.孙思邈研究《伤寒论》,采用了 方证同条 , 比类相附 的方法。
5.张从正论病观点,有 因邪致病 , 论病重邪 , 袪邪安正 三个要点。 6.陈自明著有 二十四卷和 三卷传世。
7.王清任活血化瘀三个代表方分别是 通窍活血汤 , 血府逐瘀汤 和 膈下逐瘀汤 。
8.吴瑭对温病的治疗,确立了 和 的基本大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庞安常倡导下列哪种病因说:
A.“寒毒”说 B.“三邪”说 C.“三因”说 D.“异气”说 2.喻昌的学术论点有:
A.脾胃论 B.相火论 C.秋燥论 D.大气论 3.朱震亨的著作有:
A.《格致余论》 B.《脾胃论》 C.《局方发挥》 D.《明医杂著》 4.李东垣认为造成脾胃损伤的病因有:
A.饮食不节 B.精神刺激 C.房劳过度 D.劳役过度 5.王好古认为冷物伤脾而成内感阴证的因素有:
A.饮食生冷 B.过服凉药 C.感受寒邪 D.雾露雨湿经口鼻入腹 6.学术争鸣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A.推动中医学术研究 B.丰富中医学术内容 C.壮大中医队伍 D.完善中医理论经验 7.张元素的入室弟子有:
A.张可 B.李杲 C.罗天益 D.王好古 8.丹溪指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
A.情志过极 B.色欲过度 C.六淫侵袭 D.饮食生冷 9.绮石理虚三本的具体治法有:
A.滋水涵木 B.培土调中 C.清金保肺 D.金行清化 10.张从正的汗法,除药物发汗外,下列哪些方法也属汗法:
A.针刺 B.追泪 C.按摩 D.洗 11.罗天益治劳倦所伤,虚中有寒证,方选:
A.理中汤 B.建中汤 C.调中益气汤 D.四君子汤 12.王履的学术内容主要有:
A.相火论 B.阐论“亢害承制” C.伤寒、温暑为治不同论 D.大宝论 13.钱乙调剂制方的特点是:
A.用药务求柔润 B.力戒呆补峻攻 C.重视升降气机 D.善于化裁古方 14.缪希雍的治气三法是:
A.调气降气 B.补气 C.行气 D.破气 15.张璐论血证,把血液分为三类:
A.离经之血 B.养脏之血 C.灌注之血 D.经营之血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伤寒学派中的辨证论治派可细分为几种类型? 2.易水学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与河间的学说有何不同? 3.温补学派众医家有何共同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温病学派的形成 2.试述朱丹溪的“相火论”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特点是 , 。
2.维护旧论派以陈修园为代表,此外尚有 、 、 等人。
3.《礼记·曲礼》所说的“三世医学”是指 《黄帝针灸》 、 《神农本草经》 、《素女脉诀》 。
4.伤寒学派中,首先主张六经经络说的医家是 ,提出六经地面说的医家是 ,而 力主错简重订论。
5.丹溪学派以研究 内伤火热 病证为中心课题,深入探讨了 阴虚火旺 诸般病证的病机。
6.方有执对《伤寒论》太阳篇大加改订,分为 、 和 三篇。 7.亲炙河间之学者,有 罗知悌 , 浮屠 等人。
8.王履主张治疗温热以 主为,给后世 以很大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刘完素的代表作是:
A.《素问玄机原病式》 B.《三消论》 C.《儒门事亲》 D.《格致余论》 2.: 张元素治疗脾胃病的主导思想是
A.升发脾气 B.补中益气 C.抚养脾胃 D.升阳泻火 3.直接师承丹溪之学者有:
A.王纶 B.虞抟 C.戴思恭 D.李中梓 4.朱丹溪论相火的位置,主要寄存于:
A.两肾之间 B.七节之傍 C.肝肾之间 D.丹田之中
5.朱丹溪用越鞠丸通治诸郁,其中治气郁的药物是:
A.苍术 B.香附 C.川芎 D.枝子 6.薛己的代表著作是:
A.《内科摘要》 B.《明医杂著》 C.《赤水玄珠》 D.《外科精要》 7.孙一奎的学术思想重点在于:
A.论阴阳水火 B.论命门动气 C.论阴阳升降 D.论先天水火 8.赵献可论五郁相因为病,首重
A.火郁 B.土郁 C.木郁 D.金郁
9.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赵献可 B.张景岳 C.李中梓 D.孙一奎 10. :
A.散阴膏 B.金仙膏 C.清阳膏 D.桑菊饮 11.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A.甘温除热 B.阳中求阴 C.阴中求阳 D.滋阴泻火 12. :清瘟败毒饮中,重用的药物是
A.黄连 B.知母 C.黄芩 D.石膏 13.吴瑭确立的温病治法是:
A.清热养阴法 B.甘温除热法 C.滋阴泻火法 D.补脾益气法 14.唐宗海治吐血之第二法为消瘀,其主方是:
A.泻心汤 B.花蕊石散 C.四物汤 D.血府逐瘀汤
15.“治先天根本,则有水火之分。水不足者,用六味丸;火不足者,用八味丸”。是谁提出的:
A.李东垣 B.李中梓 C.张介宾 D.薛立斋 16.治温疫的达原饮是哪个医家创制的:
A.叶桂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吴瑭 17.强调脾胃分论,创立胃阴学说的医家是:
A.李东垣 B.罗天益 C.叶天士 D.王好古 18.突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精神的医家是:
A.唐宗海 B.王清任 C.陈自明 D.吴师机 19.喻昌着意阐发的学说是:
A.火热论 B.相火论 C.阴证论 D.秋燥论 20.提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的是:
A.张璐 B.绮石 C.喻昌 D.王泰林
21.张璐的代表作是:
A.《尚论篇》 B.《张氏医通》 C.《内经知要》 D.《临证指南医案》 22.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 B.易水学派 C.河间学派 D.丹溪学派 23.与河间学派没有师承关系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李东垣 C.马宗素 D.荆山浮屠 24.“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是谁提出的:
A.戴思恭 B.朱丹溪 C.赵献可 D.王安道 25.王清任的代表作是:
A.《血证论》 B.《大宝论》 C.《医林改错》 D.《脾胃论》 26.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 B.血府逐瘀汤 C.补阳还五汤 D.通窍活血汤 27.罗天益治疗食伤脾胃的轻证,方选:
A.枳壳丸 B.枳术丸 C.木香槟榔丸 D.理中丸 28. 薛立斋治疗脾虚证选用:
A.六味丸 B.八味丸 C.补中益气汤 D.建中汤
29.对于命门先天水火,提出了“火不可水灭,药不可寒攻”的治疗原则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孙一奎 C.赵献可 D.张景岳 30.吴瑭在养阴三法中,用于下焦养阴祛邪的方剂是:
A.增液汤 B.青蒿鳖甲汤 C.黄连阿胶汤 D.一甲复脉汤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缪希雍治气血三法具体内容是什么? 2.绮石论虚劳病因有几种? 3.吴师机外治法的理论根本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李中梓的先后天根本论。 2.试述张元素对脾胃病的治法。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药物气味,气属阳 味属阴 ,气厚者为 阳中之阳 。
2.张洁古提出治脾 宜守、宜补、宜升 ;治胃 宜和、宜攻、宜降 的治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
A.方证同条 B.以法类证 C.比类相附 D.按因类证 2.宋以前治《伤寒论》有成就的医家有:
A.成无己 B.许叔微 C.方有执 D.郭雍 3.温补学派以薛立斋为代表,此外尚有:
A.赵献可 B.李中梓 C.张介宾 D.缪希雍 4.亲炙刘完素之学者有:
A.荆山浮屠 B.马宗素 C.朱丹溪 D.罗知悌 5.张元素创立了引经报使说,其中,太阳经病的引经药是:
A.白芍 B.羌活 C.黄柏 D.柴胡 6.王好古所论内伤三阴证,实指:
A.脾阳虚损 B.心阳虚损 C.肝阳虚损 D.肾阳虚损 7.罗天益的学术内容有:
A.对李杲脾胃学说的阐发 B.相火论 C.对三焦辨治的阐发 D.遣药制方论 8.张从正的下法,除泻热通便外,尚包括:
A.催生 B.下乳 C.破经 D.磨积 9.朱丹溪的入门弟子有:
A.王履 B.戴元礼 C.王伦 D.虞抟 10.朱丹溪用越鞠丸通治诸郁,其药物组成除香附外,尚有:
A.苍术 B.陈皮 C.枝子 D.川芎 11.清代温病四大家,除叶桂外,尚有:
A.吴鞠通 B.吴又可 C.王孟英 D.余霖 12.薛立斋的学术内容有:
A.治病求本 B.阐述脾肾 C.论命门动气 D.化源论 13.陈自明在妇科治疗用药方面,首列:
A.加减四物汤 B.交加散 C.四君子汤 D.补中益气汤 14.吴师机善用膏药内病外治,其中用之最多有三方:
A.云台膏 B.清阳膏 C.金仙膏 D.散阴膏 15.钱乙调剂制方的特点是:
A.用药务求柔润 B.力戒呆补峻攻
C.重视升降气机 D.善于化裁古方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张介宾的用药特点有哪些内容? 2.唐宗海对血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3.王清任对于血瘀证如何治疗?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吴瑭对清热养阴法的具体运用。 2.试述陈自明在妇科方面的贡献。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朱丹溪在阴虚火旺的治法上创用 滋阴泄火 ,在处方用药上,补阴还有 补阴精 和 补阴血 之分。
2.叶桂提出理阳气须投 建中 顾阴液须投 复脉 的名言。
3.王清任活血化瘀三个代表方分别是 通窍活血汤 、 血府逐瘀汤 和 膈下逐瘀汤 。 4.钱乙认为,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脏腑揉弱 气血未实 。
这是小儿生理和病理上的特点。
5.方有执对《伤寒论》太阳篇大加改订,分为 、 、 三篇。 6.张洁古提出治脾 宜守、宜补、宜升 ;治胃 宜和、宜攻、宜降 的治则。 7.绮古在虚劳病变的问题上,提出了 、 、 三论。 8.李东垣治疗内伤热中证的代表方为 补中益气汤 和 升阳散火汤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学派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时代背景 B.医疗实践 C.个人修养 D.师承授受 2.在伤寒学派中,持错简重订之说的医家是:
A.章虚谷 B.喻昌 C.方中行 D.尤怡 3.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主要是:
A.六气化火说 B.肺胃论 C.五运六气病机说 D.阴证论 4.张元素的主要学说是:
A.脏腑辨证说 B.遗药制方论 C.亢害承制论 D.血证论 5.陈自明在中医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A.针灸 B.妇产科 C.内科 D.外科 6.李杲认为造成脾胃内伤的病因是:
A.劳役过度 B.饮食不节 C.房劳过极 D.精神刺激 7.王好古治疗饮冷内伤而伤在太阴脾经的治以:
A.四逆汤 B.理中丸 C.理中汤 D.白术散 8.罗天益治疗食伤脾胃之重者,方选:
A.枳术丸 B.枳壳丸 C.理中丸 D.木香槟榔丸 9.张从正在吐法运用时的禁忌有:
A.性情刚暴 B.信心不坚 C.自吐不止 D.亡阳血虚 10.戴思恭治疗气不虚,血分受伤,以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味,其中血滞者加:
A.生地 B.桃仁 C.红花 D.干姜 11.明代温补三大家是指:
A.薛己 B.赵养葵 C.李中梓 D.张介宾 12.缪希雍的治气三法是:
A.调气降气 B.补气 C.行气 D.破气 13.张璐论血证,把血液分为三类:
A.离经之血 B.养脏之因 C.灌注之血 D.经营之血 14.庞安常倡导的病因说是:
A.“寒毒”说 B.“三邪”说 C.“三因”说 D.“异气”说 15.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 B.双解散 C.防风通圣散 D.银翘散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薛立斋的用药特点有哪些? 2.赵献可对郁证的论治有什么特点? 3.李杲论述脾胃损伤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唐容川对血证的具体治疗。 2.试述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王清任认为血瘀的病因主要是 气滞 、 气虚 、 血瘀 三个方面。
2.朱丹溪养阴抑阳的摄生观,一是 阳有余阴不足 ,二是 相火论 。
3.张元素将常用诸药分五类:风升生、 热浮长 、 湿化成 、 燥降收 、寒沉藏。 4.李中梓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 在 之上。 5.张从正论病观点,有 因邪致病 , 论病重邪 , 袪邪安正 三个要点。 6.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特点是 、 。
7.维护旧论派除陈念祖外,尚有 、 、 等人。 8.张洁古提出治脾 宜守、宜补、宜升 ;治胃 宜和、宜攻、宜降 的治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宋以前治《伤寒论》有成就的医家有:
A.王叔和 B.许叔微 C.柯琴 D.成无己 2.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
A.方证同条 B.以法类证 C.比类相附 D.按因类证 3.庞安时倡导下列哪几种病因说:
A.“寒毒”说 B.“三邪”说 C.“三因”说 D.“异气”说 4.喻昌的学术论点有:
A.脾胃论 B.相火论 C.大气论 D.秋燥论 5.亲炙刘完素之学者有:
A.荆山浮屠 B.马宗素 C.朱丹溪 D.罗知悌 6.张元素创引经报使说,其中太阳经病的引经药物是:
A.白芍 B.羌活 C.黄柏 D.独活
11.学派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时代背景 B.医疗实践 C.个人修养 D.师承授受 12.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主要是:
A.六气化火说 B.脾胃论 C.五运六气病机说 D.阴证论 13.钱乙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哪些学派有影响:
A.易水学派 B.河间学派 C.滋阴学派 D.攻邪学派
14.绮石论虚劳的病因有六,除先天这因、后天之因、病后之因及外感之因外,尚有:
A.饮食之因 B.医药之因 C.境遇之因 D.劳倦之因 15. 明代温补三大家是指:
A.薛立斋 B.赵献可 C.李中梓 D.张介宾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赵献可对郁证如何论治? 2.张元素对脾胃病的治疗有何特点? 3.李杲论述内伤脾胃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张介宾的阴阳论。 2.试述温病学派的形成。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罗天益阐发李杲脾胃学说,认为饮食所伤, ,劳倦所伤, 。
2.薛己调理用胃,滋补肾命的用药特点是 甘温补中 、 补土培元 ,健脾不伤阴,滋阴不碍脾。
3.张元素根据脾喜温运,胃宜润降的特点,提出治脾 宜守、宜补、宜升 ;治胃 宜和、宜攻、宜降 的治则。
4.河间学说对后来形成的 攻邪学 派, 丹溪学 派均有很大启示,并对 温病 学说的形成亦有深远影响。
5.方有执对《伤寒论》太阳篇大加改订,分为 、 、 三篇。 6.张从正的论病观点,有 因邪致病 、 论病重邪 、 祛邪安正 三个要点。 7.朱丹溪在治法上创用 滋阴泻火 ,在处方用药上,补阴还有 补阴精 和 补阴血 之分。
8.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特点是 、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异气”说 B.“内伤外感”说 C.“寒毒” 说 D.“三邪” 说 2.喻昌的学术论点有:
A.秋燥论 B.脾胃论 C.相火论 D.大气论 3.张元素的入室弟子有:
A.张可 B.李杲 C.罗天益 D.王好古 4.缪希雍的治气三法是:
A.调气降气 B.补气 C.行气 D.破气 5.张璐论血证,把血液分为三类:
A.离经之血 B.养脏之血 C.灌注之血 D.经营之血
6.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
A.方证同条 B.以法类证 C.比类相附 D.按因类证 7.宋以前研究《伤寒论》有成就的医家有:
A.成无己 B.朱肱 C.方有执 D.郭雍 8.张元素创立了引经报使说,其中,太阳经病的引经药是:
A.白芍 B.羌活 C.黄柏 D.独活 9.罗天益的学术内容有:
A.脾胃学说的阐发 B.相火论 C.三焦辨治的阐发 D.遣药制方论 10.钱乙调剂制方的特点是:
A.用药务求柔润 B.力戒呆补峻攻 C.重视升降气机 D.善于化裁古方 11.在伤寒学派中,持错简重订之说的医家是:
A.章虚谷 B.喻嘉言 C.方中行 D.尤怡 12.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主要有:
A.六气化火说 B.阴阳水火说 C.五运六气病机说 D.引经报使说 13.陈自明在中医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A.针灸 B.妇产科 C.内科 D.外科 14.钱乙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哪些学派有影响:
A.易水学派 B.河间学派 C.滋阴学派 D.攻邪学派 15.清代温病四大家,除叶桂外,尚有:
A.吴鞠通 B.吴又可 C.王孟英 D.余霖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绮石论虚劳病因有哪些? 2.吴师机外治法的理论根本是什么? 3.温补学派众医家有何共同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李杲的脾胃学说。 2.试述朱丹溪的相火论。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钱乙认为,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脏腑柔弱, 气血未实 ”。这是小儿生理和病
理上的特点。
2.维护旧论派除陈修园外,尚有 、 、 等人。
3.张元素将常用诸药分五类:风升生、 热浮长 、 湿化成 、 燥降收 、寒沉藏。 4.张洁古提出,治脾 宜守、宜补、宜升 ;治胃 宜和、宜攻、宜降 的治则。 5.罗天益阐发李杲脾胃学说,认为饮食所伤, ,劳倦所伤, 。
6.朱丹溪认为相火之变是由于 情志过极 、 色欲无度 、 饮食厚味 使脏腑之火上升,
引起相火妄动。
7.张介宾提倡阴阳互济,认为善治精者, 能使精中生气 ,善治气者 能使气中生精 。 8.王清任活血化瘀三个代表方分别是 通窍活血汤 , 血府逐瘀汤 和 膈下逐瘀汤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朱震亨的代表著作有:
A.《格致余论》 B.《脾胃论》 C.《局方发挥》 D.《明医杂著》 2.李东垣认为造成脾胃损伤的病因有:
A.饮食不节 B.精神刺激 C.色欲无度 D.劳役过度 3.学术争鸣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A.推动中医学术研究 B.丰富中医学术内容 C.壮大中医队伍 D.完善中医理论经验 4.张元素的入室弟子有:
A.张可 B.李杲 C.罗天益 D.王好古 5.罗天益治劳倦所伤,虚中有寒证,方选:
A.理中丸 B.建中汤 C.调中益气汤 D.四君子汤 6.王履的学术内容主要有:
A.相火论 B.阐论“亢害承制” C.伤寒、温暑为治不同论 D.大宝论 7.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
A.方证同条 B.以法类证 C.比类相附 D.按因类证 8.温补学派以薛立斋为代表,此外尚有:
A.赵献可 B.李中梓 C.张介宾 D.缪希雍 9.王好古所论内伤三阴证,实指:
A.脾阳虚损 B.心阳虚损 C.肝阳虚损 D.肾阳虚损 10.陈自明在妇科治疗用药方面,首列:
A.加减四物汤 B.交加散 C.四君子汤 D.补中益气汤 11.吴师机善用膏药内病外治,其中用之最多有三方:
A.云台膏 B.清阳膏 C.金仙膏 D.散阴膏
12.戴思恭治疗气不虚,血分受伤,以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味,其中血滞者加:
A.黄芪 B.桃仁 C.红花 D.干姜 13.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 B.双解散 C.防风通圣散 D.银翘散 14.宋以前研究《伤寒论》有成就的医家有:
A.朱肱 B.柯琴 C.郭雍 D.成无己 15.张元素创引经报使说,其中太阳经病的引经药物是:
A.葛根 B.羌活 C.黄柏 D.独活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张元素是如何运用其提倡的“养正积自除”的? 2.朱丹溪倡导的养阴抑阳摄生观有哪些内容? 3.唐宗海对血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罗天益治疗脾胃病的特点。
2.试述叶天士所强调的脾胃分论及创立的胃阴学说。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孙思邈采用 方证同条 、 比类相附 的方法研究《伤寒论》。 2.成无已首次对《伤寒论》进行全面的注解,其特点是 , 。 3.陈自明在妇人生理病方面,把 、 和 分别对待。 4.缪希雍治吐血的三法,一是 ;二是 ;三是 。
5.河间学说对后来形成的 攻邪学 派、 丹溪学 派均有很大启示,并对 温病学说的形成亦有深远影响。
6.张元素根据脾喜温运,胃宜润降的特点,提出治脾 宜守、宜补、宜升 ;治胃 宜和、宜攻、宜降 的治则。
7.朱丹溪在治法上创用 滋阴泻火 ,在处方用药上,补阴还有 补阴精 和 补阴血 之分。
8.李中梓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 在 之上。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宋以前研究《伤寒论》有成就的医家有:
A.王叔和 B.许叔微 C.喻昌 D.朱肱 2.庞安时倡导下列哪几种病因说:
A.“寒毒”说 B.“三邪”说 C.“三因”说 D.“异气”说 3.亲炙刘完素之学者有:
A.荆山浮屠 B.马宗素 C.朱丹溪 D.罗知悌 4.张元素创立了引经报使说,其中,太阳经病的引经药是: A.白芍 B.羌活 C.黄柏 D.柴胡 5.李杲治疗内伤脾胃的代表方剂是:
A.升阳散火汤 B.小建中汤 C.补中益气汤 D.调中汤 6.罗天益治疗食伤脾胃的轻证,方选:
A.枳术丸 B.枳壳丸 C.木香槟榔丸 D.理中丸 7.张从正在吐法运用时禁忌有:
A.性情刚暴 B.信心不坚 C.自吐不止 D.亡阳血虚
8.戴思恭治疗气不虚,血分受伤,以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味,其中血滞者加: A.香附 B.桃仁 C.红花 D.干姜 9.张璐论血证,把血液分为三类:
A.离经之血 B.养脏之血 C.灌注之血 D.经营之血 10.清代温病四大家,除叶桂外,尚有:
A.吴瑭 B.吴又可 C.王孟英 D.薛雪 11.吴师机善用膏药内病外治,其中用之最多有三方:
A.清阳膏 B.云台膏 C.金仙膏 D.散阴膏 12.钱乙调剂制方的特点是:
A.用药务求柔润 B.力戒呆补峻攻 C.重视升降气机 D.善于化裁古方 13.薛立斋的学术内容有:
A.治病求本 B.阐述脾肾 C.论命门动气 D.化源论 14.绮石理虚三本的具体治法有:
A.滋水涵木 B.培土调中 C.清金保肺 D.金行清化 15.孙一奎的学术内容有:
A.论命门动气 B.论三焦相火 C.阐述脾肾 D.郁证论治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赵献可如何论治郁证?
2.伤寒学派中的辨证论治派可细分为几种类型? 3.温补学派众医家有何共同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唐宗海对血证的治疗。 2.试述张介宾的“阴阳论”。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试题(1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孙思邈采用 方证同条 、 比类相附 的方法研究《伤寒论》。 2.成无已首次对《伤寒论》进行全面的注解,其特点是 , 。 3.陈自明在妇人生理病方面,把 、 和 分别对待。 4.缪希雍治吐血的三法,一是 ;二是 ;三是 。
5.河间学说对后来形成的 攻邪学 派、 丹溪学 派均有很大启示,并对 温病学说的形成亦有深远影响。
6.张元素根据脾喜温运,胃宜润降的特点,提出治脾 宜守、宜补、宜升;治胃 宜和、宜攻、宜降 的治则。
7.朱丹溪在治法上创用 滋阴泻火 ,在处方用药上,补阴还有 补阴精 和 补阴血之分。
8.李中梓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 在 之上。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在正确者前面字母打“√”。)
1.宋以前研究《伤寒论》有成就的医家有:
A.王叔和 B.许叔微 C.喻昌 D.朱肱 2.庞安时倡导下列哪几种病因说:
A.“寒毒”说 B.“三邪”说 C.“三因”说 D.“异气”说 3.亲炙刘完素之学者有:
A.荆山浮屠 B.马宗素 C.朱丹溪 D.罗知悌 4.张元素创立了引经报使说,其中,太阳经病的引经药是: A.白芍 B.羌活 C.黄柏 D.柴胡 5.李杲治疗内伤脾胃的代表方剂是:
A.升阳散火汤 B.小建中汤 C.补中益气汤 D.调中汤
6.罗天益治疗食伤脾胃的轻证,方选:
A.枳术丸 B.枳壳丸 C.木香槟榔丸 D.理中丸 7.张从正在吐法运用时禁忌有:
A.性情刚暴 B.信心不坚 C.自吐不止 D.亡阳血虚
8.戴思恭治疗气不虚,血分受伤,以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味,其中血滞者加: A.香附 B.桃仁 C.红花 D.干姜 9.张璐论血证,把血液分为三类:
A.离经之血 B.养脏之血 C.灌注之血 D.经营之血 10.清代温病四大家,除叶桂外,尚有:
A.吴瑭 B.吴又可 C.王孟英 D.薛雪 11.吴师机善用膏药内病外治,其中用之最多有三方:
A.清阳膏 B.云台膏 C.金仙膏 D.散阴膏 12.钱乙调剂制方的特点是:
A.用药务求柔润 B.力戒呆补峻攻 C.重视升降气机 D.善于化裁古方 13.薛立斋的学术内容有:
A.治病求本 B.阐述脾肾 C.论命门动气 D.化源论 14.绮石理虚三本的具体治法有:
A.滋水涵木 B.培土调中 C.清金保肺 D.金行清化 15.孙一奎的学术内容有:
A.论命门动气 B.论三焦相火 C.阐述脾肾 D.郁证论治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赵献可如何论治郁证?
2.伤寒学派中的辨证论治派可细分为几种类型? 3.温补学派众医家有何共同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唐宗海对血证的治疗。 2.试述张介宾的“阴阳论”。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 )
A、酒色 B、药误 C、劳倦 D、七情饮食 2、晋唐时期,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 )
A、王叔和 B、王 冰 C、葛 洪 D、杨上善 3、朱肱治伤寒之学从:
A、脏腑立论 B、病因立论 C、病机立论 D、经络立论
4、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病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王清任 5、刘完素自制的方剂是:
A、半夏汤 B、犀角地黄汤 C、双解散 D、栀子鼓汤 6、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 A、《脾胃论》 B、《中藏经》 C、《千金方》 D、《格致余论》 7、下述哪一条不是刘完素的贡献?
A、创立“火热论” B、影响温病学说的形成 C、启示攻邪派的形成 D、影响温补学派的发展 8、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 ) A、张元素 B、刘河间 C、罗天益 D、王好古 9、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
A、升阳益胃汤 B、补中益气汤 C、沉香温胃丸 D、补气升阳和中汤 10、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 A、肝 B、肝肾
C、脾胃 D、心肺 11、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
A、酸苦甘辛咸涩 B、酸苦淡辛咸涩 C、酸苦甘辛咸淡 D、酸苦甘涩淡咸 12、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 A、甘温除热 B、阳中求阴 C、阴中求阳 D、滋阴泻火
)
13、张子和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 A、气虚 B、血虚 C、邪气 D、气滞血瘀 14、《妇全良方》的作者是:( ) A、朱丹溪 B、唐宗海
C、叶天士 D、陈自明
15、“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是哪位医家提出的:
A、戴思恭 B、赵献可 C、朱丹溪 D、刘河间 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
A、《黄帝针灸》 B、《黄帝内经》 C、《黄帝外经》 D、《难经》 17、薛已认为阳气虚弱不能生阴血者,应选用:
A、补中益气汤 B、六君子汤 C、四物汤 D、六君子汤加炮姜 18、方有执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点是:( )
A、维护旧论 B、错简重订 C、按方类证 D、分经审证 19、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
A、真阳 B、元气 C、真阴 D、精气精血 20、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是:( )
A、刘完素 B、李 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21、下列哪一项不是李中梓治疗脾肾的方法?
A、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饮食伤者,枳壳丸主之 C、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劳倦伤者,四君子汤主之 22、王好古认为阴证出现类似阳证的假热之象,主要病机是:( )
A、下虚上盛 B、元阳外脱 C、阴火上冲 D、元阳中脱 23、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
A、邪伏膜原 B、温邪犯肺 C、热毒在胃 D、热邪犯表 24、下列哪位医家提出“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 )
A、朱丹溪 B、张景岳 C、吴瑭 D、缪希雍 25、吴瑭创制的五汁饮是用以治疗:
A、肺肾阴亏 B、肝肾阴伤
C、胃阴不足 D、肺胃津伤
26、首先提出真中、类中说的医家是:( )
A、刘守真 B、王履 C、朱震亨 D、李杲 27、治中焦郁积,吴师机选用:
A、清阳膏 B、云方膏 C、散阴膏 D、金仙膏 28、叶天士养胃阴,常用哪一类药物?( )
A、甘平或甘凉 B、甘寒或甘平
C、甘淡或甘寒 D、甘平或甘淡 29、王泰林认为肝病中三者同出一源的是:
A、肝气肝风肝阳 B、肝气肝风肝火 C、肝气肝风肝血 D、肝火肝风肝血 30、王清任处方有两大类:
A、活血逐瘀和益气健脾 B、活血逐瘀和益气补阳 C、补肾填精和益气温阳 D、活血逐瘀和益气温阳 二、填空题
1、河间认为消渴有三,即消渴、 和 。
2、元素拟订的制方原则有: 、 、湿制法、燥制法、寒制法等。 3、张氏论病观点,有,因邪致病, , 三个要点。 4、戴元礼在治郁用药方面,指出 、 、抚芎为治郁要药。
5、余霖认为,疫疹由乎 ,侵及肺胃,布散十二经,治疗若非 则不足以取效,因之创立清瘟败毒饮。
6、吴师机认为,膏药的功用,一是 ,一是 。
7、晋唐时期,《伤寒论》的研究主要是对已经散失的伤寒条文进行搜索、整理与编次。这一时期以 、 为代表医家。
8、钱乙著作很多,但惟有 一书流传下来。其调剂制方,善用 。 9、李中梓首次明确提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并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亦需,而 在 之上。
10、张元素认为茯苓虽淡,为天之阳,但气之薄者,为阳中之 ,主沉降,所以
能利水而泄下;麻黄苦,为地之阴,但味之薄者,为阴中之 ,主升浮,所以能发汗而升上。 三、简答题
1、 张介宾从哪些方面阐述“真阴论”? 2、李杲对内伤热中证的病因病理有何阐发? 3、缪希雍吐血三要法是什么? 4、叶桂久病入络说有哪些内容? 5、张从正论补有哪些观点?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2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学派不是在金元时期形成的( ) A、攻邪学派 B、丹溪学派 C、温补学派 D、易水学派
2、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较有成就的医家是( ) A、李杲 B、朱肱 C、柯琴 D、张元素
3、下列那一个不是柯琴研究《伤寒论》的见解( ) A、以方类证 B、阴阳总纲论 C、六经为百病立法说 D、异气说 4、治疗表证兼内热,河间多选用( )
A、黄连解毒汤 B、黄连解毒汤合承气汤 C、双解散 D、银翘散合承气汤 5、张元素认为入肝经、泻肝火的药物是( ) A、黄芩 B、木通 C、白芍 D、黄柏
6、李杲对内伤病病理变化的观点之一是( ) A、心肾不交 B、脾胃虚弱 C、阴虚火旺 D、气火失调 7、罗天益治疗脾胃病的特点之一是( ) A、扶养脾胃 B、健脾消滞兼施 C、益气升阳 D、补中益气 8、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张从正吐法( ) A、健身法 B、嚏气法
C、追泪法 D、引涎法 9、关于相火的特性,丹溪提出( )
A、内阴而外阳 B、外阴而内阳 C、阴升阳降 D、阳升阴降
10、薛已归纳了对脾胃病治疗的四症、四方,其中以八味丸治疗( ) A、脾胃虚寒 B、肝肾不足 C、脾胃虚弱 D、命门火衰 11、吴有性治疗温疫,创制的方剂是( ) A、达原饮 B、普济消毒饮 C、清瘟败毒饮 D、甘露饮 12、余霖认为疫疹的病位在( )
A、胃 B、膜原 C、气分 D、血分 13、吴瑭总结出的辛凉重剂是( )
A、麻杏石甘汤 B、防风通圣散 C、白虎汤 D、升阳散火汤
14、下列那一法是缪希雍治吐血的方法之一( ) A、宜止血,不宜行血 B、宜降气,不宜补肝 C、宜降火,不宜补气 D、宜补肝,不宜伐肝 15、王清任治疗气虚血瘀之证,重用( )
A、黄芪 B、人参 C、白术 D、黄芪、人参
16、后世医学在下列哪部著作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各家学说? A、《扁鹊内经》 B、《白氏内经》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17、朱肱治伤寒之学从:
A、脏腑立论 B、病因立论 C、病机立论 D、经络立论 18、提出“火热论”的医家是:
A、张元素 B、朱震亨 C、李 杲 D、刘完素 19、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论肝脏生理的内容:
A、其经王于春,乃物之始生也 B、其脉弦长曰平 C、足厥阴少阳也 D、其气嫩而软、虚而宽 20、李杲认为阴火与元气的关系是:
A、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 B、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C、消互消长,保持平衡 D、相互转化,互为基础 21、张子和用汗法解表,若少壮气实之人,宜用:
A、辛凉 B、辛温 C、辛热 D、辛平 22、丹溪认为,相火寄于:
A、心肺 B、心肾 C、肺肝 D、肝肾
23、戴元礼认为治郁证要区分中外四气之异,下列哪一项在不在此列?
A、表里 B、风寒 C、热湿 D、气火 24、薛已治疗虚证,必言阴虚,此“阴”是指:
A、脾 B、阴精 C、阴血 D、肾 25、张景岳治疗阴精不足或阳气虚耗的患者,以下列哪一方面为主? A、气血 B、形体 C、脾肾 D、肝肾 26、吴又可称为“治疫之全剂”的方剂是:
A、达原饮 B、三消饮 C、白虎汤 D、败毒散 27、叶天士治络,强调以何种性味的药物为治?
A、酸 B、苦 C、甘 D、辛 28、吴瑭创制的大小定风珠是用以治疗:
A、肝肾阴伤,虚风暗动 B、邪热炽盛,热极生风
C、筋脉失养,血虚生风 D、痰热上扰,窜络动风
29、王清任论气血的重点是:
A、瘀血证和气虚血瘀证 B、瘀血证和气滞血瘀证 C、血虚证和气虚血瘀证 D、血热证和气滞血瘀证 30、唐宗海认为:消瘀的主方是:
A、辛字润肺膏 B、甘露饮 C、泻心汤 D、花蕊石散
二、填空题
1、明清时期形成的主要医学流派分别是 、 。
2、刘河间将五脏诸病归纳为 ,将其他诸病归纳为 ,并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 ”一条。
3、李杲治疗特点是对脾胃 药物的运用,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用药法度 为 和 。
4、罗天益阐发李杲的脾胃学说,强调饮食所伤,须分 ;劳倦所伤,当辨 。
5、戴思恭治郁有中外四气之异,即 、 、 。
6、第一个明确指出“ 为先天之本, 为后天之本”的医家是 。 7、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 之理,外治之药,亦即 之药,所 异者 耳”。
8、首先整理研究《伤寒论》的医家是 。
三、简答题
1、河间如何阐明燥与火热的关系? 2、叶桂治疗虚损的方法有哪些? 3、丹溪如何论述阳有余阴不足论? 4、王好古关于阴证的发病论点有哪些?
5、为什么说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和治疗问题?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评分标准:
1、B 2、A 3、D 4、A 5、C 6、A 7、D 8、C 9、B 10、B 11、C 12、B 13、C 14、D 15、A 16、A 17、B 18、B 19、C 20、A 21、D 22、B 23、C 24、D 25、D 26、B 27、D 28、A 29、B 3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评分标准: 1、消中 肾消 2、风制法 暑制法 3、论病重邪 祛邪安正
4、香附 苍术 5、淫热 石膏 6、拔 截
7、王叔和 孙思邈
8、《小儿药证直诀》 成药 9、养阳 滋阴 10、阴 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评分标准:
1、张介宾5个方面阐述“真阴论”:真阴之象:真阴之脏;真阴之用;真阴之病;真阴之治。(每个1分)
2、李杲对内伤热中证的病因病理的阐发:
病因:饮食不节、劳役过度、七情所伤。三者常常综合致病,而以精神因素为先导。(3分) 病理:主要有气火失调和升降失常两个方面。(2分) 3、缪希雍吐血三要法是:
首先宜降气,不宜降火;其次宜行血,不宜止血;最后宜补肝,不宜伐肝。(5分) 4、叶桂久病入络说的主要内容:(5分) 病机:病初在经在气,久则入络入血。 治法:络以辛为治,或辛润,或辛温,或辛咸。 用药:桃仁、归尾、蒲黄、苏木等。 5、张从正论补观点:(5分)
(1)治病先攻邪,邪去而后言补; (2)损有余即补不足,下中自有补; (3)凡药皆毒,但可攻邪,邪去则已; (4)倡导食补食疗。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试题2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评分标准:
1.C 2.B 3.D 4.C 5.C 6.D 7.B 8.A 9.A 10.D 11.A 12.A 13.C 14.D 15.A 16.C 17.D 18.D 19.D 20.A 21.A 22.D 23.D 24.A 25.B 26.B 27.D 28.A 29.A 3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评分标准:
1.温补学派 温病学派
2.五运主病 六气为病 燥
3.升阳益气 甘温除热 升阳散火 4.食与饮 寒与热 5.表里 风寒 热湿 6.肾 脾 李中梓 7.内治 内治 法 8.王叔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评分标准:
1.河间认为燥与火热的关系:(5分)
燥邪性质干燥,易伤津液,津枯则火热自生; 热盛伤津亦可成燥;
燥则液亏,水乏则热炽,故燥热常兼化;
治“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慎勿服鸟附之药。” 2.叶桂治疗虚损的方法有:(5分)
重视正气.甘药培中.血肉填精.中下兼顾。 3.丹溪论述阳有余阴不足论:(5分) (1)天地日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2)人生长衰老,阴精难成易亏 (3)人之情欲无涯,相火易夺阴精 (4)养阴抑阳的摄生观
4.王好古关于阴证的发病论点有:(5分)
一是阴证内在的根据;二是阴证外在的条件。但是,人身本气的先有虚损,是构成阴证的主要原因。而本气虚,多与少阴肾和太阴脾有关。
5.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和治疗问题:(5分) 病机:阴虚致火旺,火旺伤阴,使阴更虚。 治则:补阴必兼泻火。
治疗:阴精虚相火旺:大补阴丸。
阴血虚而相火旺:四物汤加知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