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 山西林业科技 Dee.2Ol0 第39卷第4期 SHANX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I ()GY Vo1.39 No.4 管涔山林区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研究 王建春 (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宁武036700) 摘 要:为了研究中药材的仿野生栽培,笔者对管涔林区的柴胡、黄芩、党参进行了鱼鳞坑法和等高线水平阶法播 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鱼鳞坑法进行播种,出苗早,出苗率、成苗率与第2年产量高,效果优于等高线水平阶法;同 时对春播、夏播、秋播3个播种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药材最佳,夏播次之,秋播最差。 关键词: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播种方法;播种期 中图分类号:¥75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726X(2010)04—0004—03 Study on Bionics Wild Cultiv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Guancen Mountain Forest Area Wang Jianchun (National Forestry 14ureau ofG““, P Mountain Shanai,036700 Ningwa,China) Abstract:For study on bionics wild cultiv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the sowing method experiment and sowing date experiment on Buplem [glTl chinese,Scutellaria baicalensis and Codonopsis pilosula which grow in Ouancen forest area were perform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s sowed in fish scale pit germinated earlier than these in contour line method.And seedling survival rate and output in the following year were also higher.Sow date(spring sowing,summer,autumn sowing)effects also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quality.Spring sowing is the best time for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summer sowing next,autumn sowing WOrSt.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bionics wild cultivation;sowing method;sowing date 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野生中药材的认可和需 1l2。03 ,北纬38。30 ~38。4O 。接官亭国有林场气候 求日趋强烈,导致人类过度采挖野生资源,很多中药 温和干燥,年均气温6。C左右,日均温≥10。C的年 材植物濒临灭绝。人工栽培药用植物的环境,往往 积温2 000。C,年日照2 800 h~2 900 h,年降水量 不是植物的最适生长环境,从而导致其品质下降,且 约500 mm,无霜期100 d~125 d,灾害性天气主要 人工栽培占用大量耕地,影响了农作物生产。而仿 是干旱和霜冻等。境内海拔在1 297 m~2 410 ITI之 野生栽培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林地,满足其适宜生长 间,地形西北高于东南。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和褐 的环境条件,既提高了产量又保证了质量。山西省 土,主要乔木有油松、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辽东 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接官亭林场林下资源可开发面 栎等,主要灌木有沙棘、绣线菊、虎榛子、黄刺玫等, 积2 440.9 hm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5.3 ,该林场 草本有羊胡草、莎草、蒿类等。 灌木极少,非常适合进行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 1.2试验材料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以柴胡、黄芩、党参3种当地大宗药材为试验材 料,品种均为本地野生种。 1.1试验地自然概况 1.3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接官亭 1.3.1 不同播种方法对比 林场,地处管涔山南部汾河西岸,东经111。46 ~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柴胡、黄芩、党参各设置 收稿日期:201O-09—11 作者简介:王建春(1973一 ),男.山西岢岚人,1 996年毕业于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工程师。 第4期 王建春:管涔山林区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研究 2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A:鱼鳞坑法。在坡上沿等 高线自上而下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 鳞,故称鱼鳞坑,然后在坑内进行种植;坑直径 50 cm,坑与坑水平间距和上下间距均为1 m。处 理B:等高线水平阶法。在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 开挖条形沟,沟长2 rn~5 m(长度视地形而宜),宽 40 cm~50 cm,整平后在其上进行播种。播种方式 均为撒播,播种时间为2009年6月4日。 1.3.2 不同播种期对比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柴胡、黄芩、党参各设置 3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I:春播,2009年4月30日 播种;处理Ⅱ:夏播,2,009年6月4日播种;处理llI: 秋播,2009年7月30日播种。 1.4测量指标 观察柴胡、黄芩、党参的出苗期、出苗数,计算出 苗率和成苗率(越冬后成活植株所占的百分比),并 于第2年即2010年9月分别测定其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种方法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 不同播种方法对柴胡、黄芩、党参出苗时间、出 苗率、成苗率及第2年产量的影响见表1。 表1不同播种方法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 注:第2年产量为2010年9月所测产量。 由表1分析看出,不同的播种方法对柴胡、黄 芩、党参的出苗期、出苗率、成苗率以及第2年产量 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柴胡在处理A条件下,出苗 期较早,而且出苗率、成苗率和第2年产量都明显高 于处理B。处理A与B相比,柴胡提前4 d出苗,出 苗率与成苗率分别提高了4.8 和4.9 ,第2年产 量增加了11.6 。但对于黄芩,两种处理的差异不 大。党参在不同播种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处理 A的出苗期较处理B提前了6 d,出苗率与成苗率分 别提高了3.6 和1.4%,第2年产量增加了 14.3%。因此,从整体上看,鱼鳞坑法略优于等高线 水平阶法。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柴胡和黄芩 的出苗情况良好,第2年产量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党 参长势较差,产量较低,这主要与党参苗期喜湿、喜 温的特性有关。 2.2不同播种期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 不同播种期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见表2。 表2不同播种期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 04 06一O1 黄芩 o6 O7 O9 o7 O8~29 —— o4 O5~20 党参 06 o6—27 07 O8—19 注:第2年产量为201o年9月所测产量。 从表2得知,不同播种期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春播柴胡的出苗时间为22 d,夏播为26 d,秋播为 2l d。从柴胡的出苗率与成苗率来看,从处理I到 处理Ⅲ递减,处理间的出苗率依次相差为8.2 , 8.9%,成苗率则为处理Ⅱ比处理111提高14.6 ,处 理I较处理Ⅱ高4.5 。从第2年产量来看,处理Ⅱ 的柴胡产量较处理m的增加了24.7 ,处理I的产 量较处理Ⅱ的增加了18.3 。所以春播柴胡出苗情 况好,产量高,是最适宜的播种时期。 黄芩3种处理水平下出苗时间依次为32 d,35 d 和30 d;夏播黄芩的出苗率与成苗率较秋播黄芩分 别提高了11.4%和13.4%;春播又较夏播各提高了 8.7%和3.5 。从黄芩产量上来看,处理I最高, 为1 551 kg/hm ,较处理Ⅱ的1 24O.5 kg/hm。增加 了25.o ;处理Ⅲ的产量最低,处理Ⅱ与之相比则 增加了26.8%。 党参3种处理水平下出苗时间依次为20 d, 23 d,20 d;夏播党参的出苗率与成苗率较秋播党参 分别提高了18.8 9/5和18.7 9/5,春播党参的出苗率与 成苗率则又较夏播党参各提高了8.7 与7.6 。党 参产量总体较低,春播最高为657 kg/hm。;秋播最 低为309 kg/hm。。 从整体上看柴胡与黄芩的产量较高,党参产量 较低。这是因为,春播天旱,而夏播由于苗小又不耐 旱,难以越冬,所以成苗率较低。最后造成党参产量 下降。3种中药材最适宜的播种期均为春播,其次 6 山西林业科技 是夏播,最不适宜的为秋播。对于柴胡、黄芩和党 物,种子易于萌发,所以对于一定的墒情差异并不会 产生很明显的变化。 3.2选择最佳播种期 参,春播与秋播的出苗时间均较夏播的短,而出苗 率、成苗率和第2年产量则按处理I到处理Ⅲ的顺 序递减,同时还可以看到春播与夏播的出苗率、成苗 率和第2年产量之间的减幅低于夏播与秋播之间的 减幅,这也说明柴胡、黄芩和党参采用秋播将会严重 减产。 就播种期而言,从试验中可以看出春播药材最 佳,夏播次之,秋播最差。春播与秋播土壤含水量较 夏播时高,所以出苗早。秋播时日积温较低,出苗率 则也相应降低,极易受冻,难以越冬。从播种时间到 采收时间上看,春播药材的营养生长期为1 008 d, 3 讨论 夏播营养生长期为974 d,而秋播营养生长期为 3.1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 918 d。因此,采用秋播,无论是从出苗率、成苗率还 中药材的仿野生栽培中,选用何种播种法是成 是营养生长期上,都降低了药材整体生物量的积累, 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与大田种植药材相比,仿野生 进而造成药材产量下降。 栽培药材的产量一直处于弱势,如何最大化提升仿 野生栽培药材的产量是该项研究的1个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采用鱼鳞坑法进行播种较等高 线水平阶法播种出苗情况好、第2年产量高,这主要 [1]李会军,李 萍.药用植物资源与中药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EJ].世界科学技术,2OOl(2):55—57,66. 是由鱼鳞坑保水保墒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鱼鳞坑 [2] 郑 茂.穿龙薯蓣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 能够保证种子出苗时所需的充足的水分,对于柴胡、 特产,2006(4):63. 党参这类种子萌发时急需水分的药材来说,鱼鳞坑 [3]谷兴杰,于跃东,刘玉良.野生玉竹驯化栽培新技术的 法就明显优于等高线水平阶法。黄芩属于唇形科植 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3):66—68. (上接第3页) 参考文献: 2)石块、石块薄膜双层、生态垫3种覆盖处理 [1] 梁银丽.黄土区地面覆盖的主要类型及其保水效应 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与不覆盖处理变化规律相 EJ].水土保持通报,1997(1):30—34. 似,但3种覆盖处理均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3种 [2]李丽霞,郝明德,李鹏,等.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材 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为:生态垫覆盖>双 料覆盖对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 层覆盖>单层覆盖>对照。 2004(3):46—47,87. 3)监测期间,石块、石块薄膜双层、生态垫3种覆 [3]徐澜,安 伟,郝建平.渗水膜覆盖保墒效应研究 盖处理较对照,土壤月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1.87 , [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0— 2.66%,4.45 。在雁门关主要造林季节(5月),土壤 23,31. 平均含水量增加2.4 ,2.61 ,4.02 。 E43 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著.太行山适地适树与评 4)以不同覆盖处理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 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E53张建生,张梅花,李庆会,等.生态垫覆盖对沙漠土壤 长量、土壤含水量等6个指标进行秩次综合排序, 水分和温度的影响LJ].中国沙漠,2008(2):280—283. 3种覆盖处理被分为两类,以生态垫覆盖效果最好, E6] 郝仲勇,刘洪禄.麦秸覆盖条件下果树蓄水保墒技术 其次为石块覆盖、石块地膜双层覆盖。 研究[J].节水灌溉,2002(2):39—41. 5)不同覆盖处理均有较好保墒和促进林木生 ETJ李根柱,庄周,韩海荣.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的研 长的作用,造林时,各地应根据造林任务、造林投资、 究进展EJ3.林业科技,2004(6):15-17. 林地立地质量等各项因素,有针对性的筛选相应的 E83巩杰,黄高宝,陈利顶,等.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 造林覆盖技术措施。 态综合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3):69—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