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赵军朋(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91)【摘要】传统村落,原名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的应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文化是我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省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开,传统村落逐渐被遗弃、拆除或被新型城镇所取代,传统村落文化也逐渐在消亡。因此必须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关系,对提升我省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一、河北传统村落文化分布与现状河北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依太行山脉东临渤海。我国唯一兼有高原、丘陵、平原、湖泊、海滨的省份。特殊的地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
(一)传统村落文化分布
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从张家口怀来县的鸡鸣驿,到保定腰山镇南腰山村;石家庄井陉的石头村;邢台县英谈村、;邯郸武安伯延村;廊坊安次区于营村;秦皇岛抚宁县大新寨镇界岭口村等,收录名录的共计140多个传统村落。
(二)传统村落文化现状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村落及其文化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河北传统村落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也不多,在走访全省传统村落过程中,发现传统村落有三种模式:一是新旧建筑交叉人们生活在其中;二是重新建立新的村落,老村落闲置荒废但仍有少量人居住;三是在其它地方重建一座仿古的村落进行旅游开发,原来的村落已经面目全非无人问津。
二、河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变。在这个历史的变革中如何处理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关系,如何有效的保护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是关系到我省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二)紧迫性
那些有着历史的丰厚积淀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标志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工作开始真正延伸到乡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使传统村落文化面临不进则退的境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在无情的冲刷着历史的遗迹。抢救、挖掘、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对策(一)新型城镇化与传统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矛盾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批传统村落居民迁出,形成大量的闲置村落,古建筑也无法得到维护和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能很好的传承下去,它将逐渐失去延续性甚至消失。
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没有考虑到当地历史文化时,会出现千篇一面的现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中必须加以引导和控制,否则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将消失。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评定要求较高,使很多传统村落不能列入其中,造成了
保护困难的现状。
(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吸收和运用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对传统的传统村落文化要有足够的认识,抛弃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对旧村落的脱胎换骨的片认识。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仅要为人民创造好的物质生活,还要创造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精神文化生活从哪里来,历史的文化遗产,独具的地方特色。新城镇化建设要遵循当地的民俗特色尽可能的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第三对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实施新城镇化建设的要以保护和利用好为前提。对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要比邻选址融合建设,原村名命名。对传统村落文化要有图片、有资料、有历史实物以备后考。
(三)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对策
在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保护的前提下,对老建筑进行适当的维修,根据他的用途,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下,尽可能改变内部的生活设施,加快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街道、通讯网络系统、景观绿化等改善居住环境,对排水系统应以维持原状疏通为主,保留巷道特色,对于线路要尽量埋地铺设,不影响传统村落原貌,绿化要尽量种植乡村树种与现有环境相协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现有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绿色养生等一系列活动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在新型城镇建设中要多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要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原貌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新型城镇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之间关系。
四、结束语
习主席在考察时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传统村落要保护好,尽可能在原有村落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传统村落保护对于建设美丽中国,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源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雪峰,戴杰.河北太行山区古村落民居的特点与价值[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2] 陈晓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J].现代商业,2014(11).
作者简介:赵军朋(1976.06—),男,汉族,河北任县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民生文化。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立项课题:河北新型城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编号:201601515)。
· 8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