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北宋的建立、危机与变法
时代特征
政治:民族政权对立与主义集权不断强化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思想文化: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精英文化与以市民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并行不悖
知识点一 宋初集权的加强
1.北宋君主的加强
宋初设____________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增设____________(副丞相)、______使和_______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北宋集权的加强
(1)目的:改变唐后期____________的局面,巩固统治。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2)措施
Ⅰ 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______,抽调各地精兵充实______;设置不同机构管辖,统兵权与调兵权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防的,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Ⅱ 行政上,派______任地方长官,设______监督。
Ⅲ 财政上,赋税除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其余都由掌控。 (3)影响
Ⅰ 积极:铲除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政权的统一与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Ⅱ 消极:形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局面,导致财政入不敷出,埋下了____________的祸根。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随堂练习
1.(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一模,26)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决策的制度化 B.意在避免唐末五代藩镇之弊 C.促成了宋代大一统的局面 D.推动宋代科举制发展到顶峰
2.(2020秋•丰台区期末,4)如图为北宋权力分配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权力机构进行程序性分权 B.分散机构权力以加强君主 C.崇文抑武使枢密院只有统兵权 D.分工明确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3.(2020秋•朝阳区期中,4)宋仁宗时,宦官杨怀敏因过被罢免“入内府都知”之职,仁宗想要复其职,却被政事堂下属的知制诰直接驳回,并严辞拒绝。这说明此时(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宦官干政导致政治混乱 D.政事堂掌握决策权
4.(2020秋•昌平区期末,4)苏轼在《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中说:“昔仁宗皇帝覆育天下,无意于兵。将士惰偷,兵革朽钝,元昊乘间窃发西鄙,延安、泾原、麟府之间,败者三四,所丧动以万计。”以上材料揭示出宋朝( )
A.冗官冗费的问题突出 B.积弱的表现和原因 C.王安石变法成就显著 D.儒学出现复兴潮流
5.宋庆历七年,春秋大旱。宋仁宗连发两道“罪己”诏书,灾情并没有缓解。贾昌朝援引汉代灾异册免三公故事,请求罢免自己的宰相职务。御史中丞高若讷回应宋仁宗的征询说:阴阳不和,责在宰相。”于是宋仁宗罢免了贾昌朝。这反映了宋代( )
A.御史的职权大于宰相 B.宰相负有处理政务的重要职责 C.继承了汉代政治制度 D.宰相的权力被分割,地位下降
6. (2019湖北武汉部分市级示苑高中联考)北宋建立以后,“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络帛之类悉荤送京师”。其后,又逐步建立健全了转运使、通判、主簿这样一套地方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这说明宋代( )
A.提高了转运使的权力 B.强化了君主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D.加强了集权
7.南宋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 B.使宰相制度规范统一 C.进一步加强集权 D.对宰相权力进行制约
8.(2019·全国Ⅲ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财政负担 B.提升了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分化
9.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宋辽订立北宋建立 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和议 1038年 1044年 宋夏达成金灭辽 金灭北宋 郾城大捷 签订和约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南宋取得南宋与金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知识点二 王安石变法
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1)北宋王朝的治国理念: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不抑兼并”。 (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加剧:政治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加剧。 财政上,“积贫”,“岁币”沉重。
边防上,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经济措施
Ⅰ 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作用:地主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收入。 Ⅱ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作用:促进农业生产。
Ⅲ 募役法:向不愿服役的人户按登记收取免役钱,找人代替服役。 作用:保证农民劳动时间,官僚地主特权,增加收入。 Ⅳ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卖出。 作用:商人对市场的操纵,稳定物价,国家收入增加。
Ⅴ 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土地肥瘠收税。作用:增加收入。 Ⅵ 均输法:物价低地区采购物资贩卖至物价高之处。作用:保证物资供应,减轻民众负担。 (2)军事措施
Ⅰ 保甲法: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农闲时练兵于维护治安,战时编入作战。 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Ⅱ 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作用:节省开支,增强军事力量。 Ⅲ 将兵法:设立专门将领训练。作用:提高战斗力。 Ⅳ 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作用:提高武器质量。 (3)文教措施
Ⅰ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Ⅱ 整顿太学:按儒家经典重编教科书;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受官,唯才用人。 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收效:增加收入,一定程度改变北宋“积贫”的局面,增强了军事实力。 (2)失败原因:用人不当,危害百姓;触犯守旧派利益。
随堂练习
10.(2020年历史北京卷,5)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 )
①实行均输法 ②兴建水利工程 ③鼓励百姓养马 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 A. ①②
11.(2020年历史山东卷,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抗灾救荒体系
12.(2020秋•西城区期末)如图为中国古代某朝调整与变革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颁布“推恩令”设节度使 庆历新政 B.实行“削藩”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C.设置中书省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D.派文官任知州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13.(2021·吉安模拟)唐朝时期,士子往往在科举考试前向达官贵人或文士名流\"投卷\"(即投呈作品),以获得赏识而先声夺人。这表明当时( )
A.开始实行以才选官 B.科举制已十分完善 C.仍实行举荐选官制 D.考试规则尚不严密
14.(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造成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比例 曹魏 26% 西晋 15% 东晋 4% 隋 17.2% 唐 24.5% 北宋 46.1% A.选官制度的变革 B.儒学地位的动摇 C.自然经济的发展 D.国家疆域的变迁
15.(2020·大庆模拟)唐代选官重视容止有仪,并且鼓励门荫制度,由此子孙可以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 这说明唐代( )
A.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B.科举成为取士的重要补充 C.重视社会道德修养和规范 D.出身仍是选官的唯一标准
答案
BBBBB DDADD CDDA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