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董中心完小 杜春钿
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节《神奇的水》。 二、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达到如下学习结果: 1、愿意合作探究,体验水中的奥秘,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会做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操作和勤于思考的能力。 3、能够合理地解释生活中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培养初步的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 三、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两部分内容: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直观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接着提供三个典型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教材首先安排学生猜猜1元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记录猜测数据,然后动手实验,让学生经历“预测—→实验—→验证—→结论”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了解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理解生活中水“会爬”的毛细现象 。 四、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PPT课件、等。 五、 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并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2、启发诱导法:借助画图、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本上的抽象概念,并真切地感悟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调动他们参与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资源欣赏法: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不仅巩固了科学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大家听好:因为有你,小草变得更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更欢;因为有你,花儿开得更艳„„你是谁? 2、引入: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想知道它有哪些神奇的本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认识它们。 二、实验探究 (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我们把纸巾的下部插入带有红色的水中,水会怎么运动呢? (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1.实验:如果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水中,猜猜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为了便于观察,水中滴加红墨水。) (1)学生猜测。 (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3)汇报交流:各组汇报,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 “我们组预测纸巾会湿变红,经过实验发现水会沿着纸巾自动向上升。” 2.扩展思维:提问学生,除了纸巾以外,还有哪些物体也能是水自 动向上升? (1)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棉布、粉笔、纸巾、塑料尺„ (2)学生继续用其它物体实验,也发现一些物体能使水往上爬,还有一些物体不能使水往上爬。 (3)“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学生提问题,老师帮助学生筛选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发现——物体上有小孔、缝隙的水会上升,物体上没有小孔的水不会上升;物体上有小孔的水会沿着物体上升,„„ (5)师生小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插入带有小孔、缝隙的材料水不但不会向下,反而会向上爬或往四周扩散。科学上把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向上“爬”或往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水的毛细现象(出示课件)。 (6)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结合课本p.31上的图画,课件展示毛细现象:①变色花、②粉笔吸墨水、③潮湿的墙根。分别让学生说说水的毛细现象及其上爬的原因。 (7)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神奇的毛细现象?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师:其实,水还有很多神奇的本领。实验中,同学们彼此团结互助,那么水与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友爱呢?下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认识一下。 1、提出问题。 师:杯子能装水吗? 硬币呢?示范并让学生尝试后,提问:大家猜一猜,1元硬币上最多能装多少滴水呢? 2、学生猜测。 3、指导尝试。 (1)滴水:滴管要靠近硬币,水慢慢地滴在中间;(2)记数:注意要比总滴数少几(少1)。 4、分组“装”水。 (1)实验前,小组长分工:1名滴水,1名数数,1名记录,1名监督。(2)实验中,同学合作,留心观察现象。(3)实验后,记录数据并画出硬币上水面的形状。 5、讨论感悟。 (1)比较:对比两种数据的差异。(2)展示:指名学生展示画的水面溢出前的形状(出示课件)。(3)思考:小小的一枚硬币上,怎么能容纳那么多滴水?(4)游戏:轻推拉手站成一排的同学,能将中间的同学推出去吗?为什么? 6、师生小结。 师:其实,水的表面是由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小颗粒组成的。它们很像游戏中的伙伴们手拉着手。水的表面相互拉着的,能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出示课件)。 7、日常应用。 (1)结合课本p.32图画课件展示:①水黾滑行、②水珠形成、③下落水滴。分别让学生说说这些现象,并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所起的作用。 (2)应用: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三、总结拓展 1、交流: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们觉得水在哪些方面神奇?怎样用简洁的文字或喜爱的图画表示的? 2、拓展:只要大家像科学家那样,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问题开始,去猜测,去验证,去思考,就会有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四、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五、整理器具 六、 教学反思 《神奇的水》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有两个教学任务:第一是通过实验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还不强。为此,我们运用游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两个实验的设计都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实验活动中,我们选用了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资源欣赏等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充分发挥了传统媒体、现代媒体和网上优质资源的作用。通过多种感官认知,学生进一步体会水会“爬”、会“团结”的神奇本领,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们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小组实验中,同学之间的动手协调能力不太强,因而操作起来比较费时; 2、少数学生不能细心观察,以至于不能按要求恰当地填写记录。3、在活动一中如果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学生更能观察到纸巾和棉布上的孔隙。4、教学中没能将学生的实验报告展示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实验课,能让学生充分动脑和动手。学生比较喜欢上这堂课,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创设研究水的情境,共同观察水,感知水的神奇。尽量实现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使课堂从被动的、服从的师生关系转变到和谐、互动的关系。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东西,更多的收获应该是经过岁月冲刷而根植于他们头脑中的东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