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教育对策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教育对策

【摘 要】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逐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要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思想倾向,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 现状 德育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2-0149-02

一 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现状

当前绝大部分中学生思想是积极健康的,他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诚待人,热心公益等,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反映出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流是良好的,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成果。与此同时,中学生中也存在一些思想上、学习上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中学生存在攀比心、虚荣心

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总是要吃好的、穿名牌、讲排场、摆阔气,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在勤俭节约、自我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偏离现象。

2.当前很多中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价值取向错位

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导致现在的中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谦让。学校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很多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不愿意参加。有的学生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学业,不担任班集体干部,不参加组织活动,缺少应有的集体责任感。 3.很多学生存在接受知识不积极,甚至厌学、惰学 很多学生报以自己将来考上大学,能有好的工作就行的心理,导致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存在着厌学、惰学情绪。有的学生无心上学、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甚至还有离家出走的念头。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已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4.法制、纪律观念淡薄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匮乏,在社会环境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再加上一些学校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不到位,使学生缺乏辨别力、控制力,导致早恋、犯罪等迹象出现,这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学校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 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1.学校教育的失准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作为教导者,首先要树立起表率作用,一些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以成绩定优秀。这样违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提高

道德修养,情感体验的内在要求和目标,且这种思想认识常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引起对抗情绪,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反感递升到对学习的厌恶。只有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使教师的育人化为主动,才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防止偏激行为的发生。 2.思想政治课教育不当

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度和能力。但实际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成了考试机器,缺乏素质意识,只重“智”而轻“德”,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脱离了社会现实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个性。 3.家庭教育的忽视

现在生活物质富足,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使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蛮不讲理、缺乏爱心等不良个性。另一方面,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平时与孩子交流很少,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他们的精神生活、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造成未成年孩子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畸形发展,致使许多孩子因此走上歧途。 4.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思想品行冲击很大,社会中传媒、舆论、书刊及网络的不良信息更是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

的负面影响。不少学生抵御不了社会中的各种诱惑,不由自主地以社会为参照物来调整自己的品行,盲目模仿导致不少学生身心受到污染,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 加强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校园德育建设,创造优越的育人环境

教师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坚持以身作则,用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形象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双向沟通,及时了解、预防和解决学生思想上的不良倾向。 2.改革思想政治课程,将德育实践与文化相结合 一是德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政治课教学要改变重“智”轻“德”的倾向,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转变思想政治学科考核的方法,不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是否优秀。二是加强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丰富中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 3.加强家庭教育培训,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日常言行举止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整合社会大环境,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和改善文化出版市场的管理,严查非法报刊、书籍,清除文化垃圾,防止不良内容

腐蚀学生。社会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经常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具有社会教育性的资源,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只有认识现阶段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相应的对策。我们坚信,通过共同努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将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杨朝霞.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2000

[2]杜勇.浅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J].重庆文理学院文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高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