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一)-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4、学会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8页例题3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1)认真读题:默读、自由读、指名读。
(2)讨论,交流,自主解决。 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同桌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把所看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电脑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22元钱,橘子每千克4元) 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可以买几千克橘子?
2、教师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然后请学生到前面扮演,学生的扮演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
(1)学生改写算式,并讨论、交流正确的列式方法;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2)计算改写后的算式。
教师板书: (50-22)÷4 =28÷4 =7(千克)答:可以买7千克。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1. 指导学生读教材第68页下方的例题4,并观察情境图,了解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与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4、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总结。
(1)15+28=43(千克) 43×2=86(千克)
(2)(15+28)×2 = 43×2=86(千克)
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他们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三、练一练 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1、2、3题。
第1题: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第2题:应用新知,巩固深化。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在改写成一个算式。 学生独立解答,在改写成一个算式。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第3题:电脑出示第3题,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确定解题方法。 第4题:电脑出示第4题,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必须先算什么?怎样列出算式?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1、脱式计算 (132-84)÷3 6×(41+33) 64÷(65-48) (43+35)÷7
2、妈妈带90元钱到超市买了一袋大米,剩下的钱正好可以买5盒牛奶,每盒牛奶多少钱? 板书设计:
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例3 方法1:50-22=28(元) 28÷4=7(千克) 方法2:(50-22)÷4
教育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