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生物化学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科研能力
生物化学教验室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科研课题移植到第二课堂教学中,开展“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的论坛,为提高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课堂 生物化学 科研能力
一、开展生物化学第二课堂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科研能力
培养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科研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这一目标显得更加突出。具体到医学教育,要求培养的医学人才不仅要会治病救人,而且要善于发现诊治过程的问题,并学会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甚至是攻克疑难杂症。因此,医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医生打下基础。遗憾的是同学在进入临床医院之前基本上不参加科学研究,即使有兴趣也没有条件,由于缺乏对科研的基本认识和一些必备的科研思路,即便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难开展科研工作。
生物化学这门学科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也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知识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生物化学的各种现代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迅速向各学科渗透,使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的研究充满活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当今生物化学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要以生物化学的技术方法,研究思路的传授为己任,全面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抽象,而且学时有限,要想在有限的专业课程教学完成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易实现。第二课堂除了承担与第一课堂相衔接、巩固专业知识的任务外,同时还承载着第一课堂难以实现的任务,即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和素质。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教学有其显著优点和独特优势,具有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特点,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引下,为尽快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我们开办了第二课堂生物化学教学。我们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思路是紧扣教研室的教学宗旨,即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为出发点,目的是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及科研写作的能力。这些都是第一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把成熟的科研方法和科研思路移植到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实现提高医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开展生物化学第二课堂提高科研能力的实施
第二课堂的开展对象为200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和部分五年制学员。学员按3~5人分组,共分7组。我教研室以“充分联系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并紧扣临床疾病研究现状”为目的,提出“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的论坛题目。由于基因表达调控涉及多个研究环节,因此指导老师又进一步将该题目分成如下子课题:表观遗传学调控(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与疾病;转录水平的表达调控(转录因子、辅助因子对靶基因的调控等)与疾病;转录后水平的表达调控(如RNA剪接加工、RNA编辑等相关内容)与疾病;翻译水平的表达调控(如翻译起始因子的活性调控、RNA结合蛋白对mRNA稳定性的调节、miRNA和siRNA对翻译的抑制等)与疾病;翻译后水平的调控(蛋白质的修饰加工、稳定性调节等)与疾病。之后的两个月内,由学员自己选择研讨内容,在教员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准备内容,并完成综述或课题设计。本次活动的总结和评价是以论坛方式体现的。即学生用PPT准备中、英文摘要,研究综述的内容或课题设计方案,然后依序上台报告并答辩。报告结束后评审老师就学生汇报的研究内容进行现场提问,并由组员当场回答,以考察通过查找阅读文献,学员对该研究问题的认识深度。评审专家(由各组指导老师及教研室教研组成)根据各组汇报及综合答辩情况打分并点评,总结各组存在不足和优势,让学生既认识到他们尚需继续努力的方面,也可以得到充分的鼓励。至于学生撰写的科研综述,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修改后,已有综述统计源期刊发表。
三、关于开展第二课堂生物化学教学的讨论与小结
在这一学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不仅回顾了生物化学理论课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内容,认识到了学习这一章节的重要性,而且对“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这一主题的综述的撰写和答辩,使学生触摸到了科学研究的大门。从之前以为的高深莫测,找不到线索,到入门撰写科研文献并发表,完成了整个过程的跨越。同学们对第二课堂实验教学普遍反应较好,主要是提高了他们对科研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对将来写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后如何申报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最终使学生的科研素质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由于其时间花费少,效果良好,受到各方一致好评。我们希望这次教改尝试能在其他年级的学生中继续坚持下去,不断总结经验与不足,使我校科研素质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武学超.世界大学排名科研评测的影响与缺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0,(3):43-46.
[2]彭彦城,王岩琴,叶小倩,张欣.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法制与社会,2010,(4):2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