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变电运行状态检修技术的分析和探讨

对变电运行状态检修技术的分析和探讨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对变电运行状态检修技术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电网规模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经营机制也发生了变化,定期检修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输变电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原有的定期检修结合事后检修的检修体制已无法满足电网发展的需求。从而引入了变电状态检修,以提高检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设备的运行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关键词】变电运行;状态检修;巡视质量;可靠性

【 abstract 】 as China’s power and system reform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cale of power grid,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management mechanism also chang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system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original preventive maintenance overhaul of maintenance system combined with after the event already canno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grid. Thus introduced the state overhaul subs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ertinence and validity, improve equipment operation level of the equipment, prolong service life, reduce maintenance costs.

【 key words 】 the substation running; The state overhaul; Patrol quality; reliability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状态检修概述

随着电网的发展,变电设备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对变电设备的管理方法做出调整,状态检修正是适应这一需求,由原来较为粗放的定期周期性检修转变为较为集约的根据设备情况来进行的状态检修,以安全、环境、效益为基础,通过设备状态评价、风险评估、检修决策等手段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达到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检修策略,一种针对性的主动维修方式,与定期检修相比,能降低检修成本、减少检修停电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发挥状态检修的优势,结合变电运行工作实际,对变电运行管理做出相应调整,适应状态检修的要求,优化管理变电设备,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状态检修应用于设备检修的前提是设备有一个逐渐劣化的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表示的是设备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图,称为P-F曲线。F是故障点,表示设备已经失效的那个时刻,而P点是开始能够发现或监测出该设备正在失效的那个时刻。实际上的失效在P时刻以前已经发生但是无法识别出来。通过曲线可以发现,若在P-F间隔期能检测出这个潜在故障,那么就有可能通过维修去防止故障的发生,或者采取措施(退出运行或更换备品)避免或降低故障后果。这就是状态检修的理论依据。

2、状态检修总体规划

开展状态检修,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满足提高可靠性的要求。目前的预防性检修试验工作是按照春检安排的,由于春季是用电高峰的开始以及试验设备量大,所以仅预防性检修工作就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很大,如果再加上工程施工和事故引起的可靠性下降,显然难以实现逐步提高可靠性的要求。二是设备的健康状况比以往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如果完全按照当时的规程进行春检,不管设备的状态如何,只要到期就修,不仅加重了现场的劳动强度,而且对设备的健康、供电的可靠性和人身的安全未必有好处。只有根据设备状态进行检修才能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和效率,达到保证系统安全的目的。

(1)设备数据库

设备数据库由设备基本参数、日常运行维护记录、缺陷记录、检修记录、离线试验数据以及设备在线检测数据组成,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保证其完整性和正确性,否则即使操作系统功能再强大亦是枉然,所以说设备数据库是整个状态检修系统的基础。

(2)智能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设备状态综合统计分析和检修生产辅助决策平台,构成状态检修系统的核心。通过设备个体的各种状态量数据录入,形成一个包含巨大信息量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智能专家系统软件对其进行纵、横向交叉比较,及跨专业的综合推理和分析,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得出设备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价及提出设备状态检修决策建议。

(3)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状态检修系统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模块,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它包含着多个不同功能和专业的子系统。通过建立一个闭环的信息管理流程,使各个子系统之间建立关联,互相交换信息,所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能帮助设备状态检修系统建立起一条信息桥梁,如果没有该系统的支撑,设备状态检修系统将成为无本之木,失去与外界的任何联系。

3、对状态检修的正确认识

随着前期状态评价的日臻完善,研究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后续的检修决策上来。检修决策是以设备状态评价结果为基础,在充分考虑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约束的前提下,确定检修时间和检修方式,并制定具体检修方案。检修决策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状态检修的成效,包括对电网安全性能的提升以及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

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没有跟上,状态检修需要科学的管理来支撑。但我们的生产技术管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基础管理不能提供完整的设备档案记录及运行、检修、试验记录,或运行检修记录不详、不衔接、资料丢失等。历史记录没有被很好地组织利用起来,只能提供十分有限的信息来改进我们的生产检修管理工作,各级专业人员不知道自己在状态检修中所扮演的角色,检修工作没有着眼于取消没有必要的工作,多年延续下来的定期检修制度严重束缚人们的思维,只知道按“规定”办,至于该不该检修则很少考虑。至于新的检修周期的确定、检修项目的变更是否合适,怎样在实践中去检验,寻找规律,找出每类设备检查或检修较经济的周期,在这方面我们专业管理人员做得远远不够。

4、提高状态检修巡视的质量

(1)巡视重要性

按照状态检修的要求,虽然巡视周期延长了,但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巡视质量有所提高。目前的自动化水平能够实时监控设备故障、保护动作、温湿度感应等情况,实现“五遥”功能,可以代替部分人工。但是仍然无法取代运行人员的现场巡视工作,可以说自动化设备对变电设备的反应还是相对滞后的。因此,我们还要重视巡视工作,周期可以延长,但质量必须提高。

(2)PDA日常巡视

按照标准化作业的要求,PDA是日常巡视内容的较好载体,目前使用的PDA巡视还应延续。建议PDA巡视的系统还应改善,将巡视内容固化到PDA中,减少每次巡视前的定义下载环节,把重心放在精简巡视内容上来,做到内容精确,与实际设备相符,符合巡视人员能够达到的实际,提高日常巡视质量。

(3)特殊巡视

特殊巡视也是监视设备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雷雨季节前,大风、大雾降雨(雪、冰雹)、沙尘暴之后,应对相关设备加强巡检;新投运的设备、大型操作后或对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设备,宜加强巡检;日最高气温35qC以上或大负荷期问,宜加强特巡工作。

(4)巡视手段

一方面自动化设备对变电设备的反应还是相对滞后的,另一方面现代变电设备又朝着封闭化、集约化的趋势发展,运行人员单用肉眼巡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单一的巡视手段无法监测到设备状态,不能为状态检修提供依据,因此巡视手段的丰富是今后提高巡视质量的关键。红外测温、红外热成像是近几年比较常用的方法,而且经过实际使用确实发现了一些设备隐患,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现在使用的红外测温枪精度较差,测量面积太小。红外热成像仪精度高,准确性好,但是变电站设备繁杂,数量多,仪器的使用也相对复杂,一般只对关键位置进行测量,整站都用红外热成像仪巡视不符合工作实际。建议是否可以使用红外眼镜,运行人员佩戴眼镜进行巡视,红外眼镜精度虽然比红外热成像仪稍差,但是可以对整站设备进行粗测,对有问题的设备再使用红外热成像仪细测,发现设备隐患,提升巡视质量。

5、结论

总之,变电站的状态检修,涉及到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设备寿命管理和预测、信息管理与决策等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在状态检修中的大量运用,设备的状态检修将越来越多,降低变电站检修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技术的进步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提供支撑,需要变电站由计划检修逐步向状态检修过渡的过程中,所实施的在线监测系统应进行统一规划,统筹考虑,设立专项负责部门,加大组织管理的力度,在伴随着技术进步的同时,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将状态检修体系在企业建设中高效的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瑞;张义平;万斌;;氧化锌避雷器的试验方法[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

[2]王清玲;;220kV阳江站防雷保护图的绘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肖承仟;赵剑波;赵忠义;;倒母线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J];电气技术;2010年02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