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六国论》有感

读《六国论》有感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oo9o4 1-) .————————————————————————————————悠悠中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其间,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经历着 无数次“江山不改人已换”的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呢?或许我们可 以从历史长河的流动中看出一点天下兴亡的端倪。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 和行为的好坏。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君无德无能,行为 不正,他的臣子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 指日可待了。大家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 儿吃喝玩乐,一会儿斗蟋蟀,真是枉费了他父亲自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 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斗不应该负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 “扶不上墙的烂泥”,此言甚当。太宗李世民聪慧过人,一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 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魏征等贤臣辅佐,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称赞的“贞观之治”。如果说统治者是一扇窗,那么,他的才 就是窗架,品行就是玻璃。玻璃是否脏了,百姓一目了然;要是窗架烂了,怎么擦 玻璃也无济于事,那么人们就要换窗户了。 民乃国之本,臣则国之主柱。正所谓“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人人都说民众 的力量是巨大的,这话不错。一位国君对待民众态度的好坏,是天下兴亡的又一重 要 国 家之兴旺发达指日可待。反之,则情况不妙。 ■ 商纣王是历史上第一个暴君,其统治手段之残忍在历史上鲜有。他鱼肉百\ 。 \ 姓 对百姓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为了堵住天下人之口,他钳制民众以至于天 ,一 下 百姓敢怒不敢言,后来,周人挥帜进攻,守城士卒纷纷掉转矛头,反抗纣王。纣王 众叛亲离,只得引火自焚,留下千古骂名。他不知道百姓是一座火山,爆发出来就 会有灭顶之灾;他更不知道,“堵得住人口堵不住人心!”刘玄德礼贤下士,三顾茅 庐请孔明;爱民如子,过江流泪为父老;掷子于地,义薄云天爱子龙。后来,蜀与 豳 d 魏、吴鼎足而立,是与刘玄德“俭能而任”分不开的。康熙帝对百姓实行不加赋的 政策,使百姓生活富裕安定。他亲自步人牢房探望含冤带屈的汤若望,重用汤若 望,又促进了当时的科技发展。 如果说民是水,臣是船,那么君就是渡河人,船破了渡河人就会沉下去,就会 淹死。可是如果及时发现漏洞并修补好它,那么渡河人就可以安全到岸了。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于任何外来侵略者都应与之抗争,不惧强暴,这一点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南宋之所以被外族入侵,受尽金人欺凌,就是因为南宋政府的软弱无能和朝 政的腐败不堪。朝廷内部,奸臣当道。为了个人私利,秦桧处处陷害忠臣良将,竟 然连夜十二道金牌召回挥戈前线的岳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扼杀了将军一生 “忠君报国”的宏愿。在历史的长空中,只留下一声“还我河山”和一曲《满江红》, 令后人缅怀。国家破亡,外敌猖狂,这不是南宋政府软弱无能和朝政腐败不堪的 见证吗7 .清末,外国侵略者打开中国大门,他们贪婪瓜分着这块物华天宝之地。腐败 无能的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致使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经过中国共产党 的艰苦奋斗,我们才迎来中华民族一个崭新的春天。 天下兴亡的道理,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正确论述,我们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 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 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