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失眠的心理行为治疗

失眠的心理行为治疗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失眠的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的本质是改变患者的信念系统。发挥其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要完成这一目标。

1.睡眠卫生教育:大部分失眠患者存在不良睡眠习惯.破坏正常的睡眠模式,形成对睡眠的错误概念,从而导致失眠。睡眠卫生教育主要是帮助失眠患者认识不良睡眠习惯在失眠的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寻找形成不良睡眠习惯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卫生教育的内容包括:(1)睡前数小时(一般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或吸烟等);(2)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3)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4)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5)睡前至少1 h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6)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7)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2.松弛疗法:应激、紧张和焦虑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因素。放松治疗可以缓解上述因素带来的不良效应,因此是治疗失眠最常用的非药物疗法。其目的是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及减少夜间觉醒。减少觉醒和促进夜问睡眠的技巧训练,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指导性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患者计划进行松弛训练后应坚持每天练习2—3次,环境要求整洁、安静,初期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松弛疗法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用于失眠治疗。

3.刺激控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是一套改善睡眠环境与睡眠倾向(睡意)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干预措施,恢复卧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使患者易于入睡。重建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刺激控制疗法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应用(I级推荐)。具体内容:(1)只有在有睡

意时才上床;(2)如果卧床20 rain不能人睡,应起床离开卧室,可从事一些简单活动,等有睡意时再返回卧室睡觉;(3)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进食、看电视、听收音机及思考复杂问题等;(4)不管前晚睡眠时问有多长,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5)日间避免小睡。4.睡眠限制疗法:很多失眠患者企图通过增加卧床时间来增加睡眠的机会,但常常事与愿违,反而使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能力以提高睡眠效率。推荐的睡眠限制疗法具体内容如下(Ⅱ级推荐):(1)减少卧床时问以使其和实际睡眠时间相符,并且只有在1周的睡眠效率超过85%的情况下才可增加15~20 rain的卧床时间;(2)当睡眠效率低于80%时则减少15~20min的卧床时间,睡眠效率在80%~85%之间则保持卧床时间不变;(3)避免日问小睡,并且保持起床时间规律。5.CBT-I:失眠患者常对失眠本身感到恐惧,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常在临近睡眠时感到紧张、担心睡不好。这些负性情绪使睡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两者形成恶性循环。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偏差,改变患者对于睡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和态度。认知疗法常与刺激控制疗法和睡眠限制疗法联合使用,组成失眠的CBT—I。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内容:(1)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2)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3)保持自然入睡,避免过度主观的入睡意图(强行要求自己入睡);(4)不要过分关注睡眠;(5)不要因为l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6)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CBT-I通常是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的综合,同时还可以叠加松弛疗法以及辅以睡眠卫生教育。CBT·I是失眠心理行为治疗的核心(I级推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