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0年2月 新教师教学 New Teacher Teaching Feb,2009 N0.2 第2期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耿加华 (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醴泉小学,山东,邹平,2562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新人才的 培养,因为在未来的世纪,没有创新能力就只能跟在 别人的后面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但创新精神 是要靠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如何引导小 学生创新型的学习数学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 课题,为此去年9月我们确立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验课题,通过理论探索 和实验研究,我们对课题作出了初步界定:即创设一 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 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思维 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 展思维提高学生初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以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l 精品备课,明确目标,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奠 定良好的基础 1.1学生方面 备课是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思维 水平、爱好特长、个性差异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 课堂教学中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措施,更 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1.2教材方面 备课时首先要改造现行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 材,为创新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对重复繁琐 的知识进行适当简化、合并、强化主干,对于一些数 目较大,计算繁琐的计算题,在使用时适当把数目变 小降低计算难度,把重点放在计算方法的掌握上;对 于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数学例题,大胆改造,改 编、结合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 决问题的策略,此次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现成的 结论变成问题情境,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是一问一 答,即从问题到答案完整的呈现出来,这就限制了学 生的思维顺应了学生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 学习,而应当把现成的结论变成问题情境,在这种情 162 【文章编号11001—4128(2010)02—0162—02 境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1.3确立学习目标 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景目标、方法 习惯目标等,较以前的学习目标更具体明确,为教师 全面、系统地掌握教学要求,并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 学中起到导向作用。 2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 供有效服务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实现创新的关键。创新学 习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索,相 互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互助、互敬、互学,把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真 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 回答更有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识的出示,要 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 生主动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使学 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第二步:组织小组学习,使学生全员参与到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在小组学习中,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学生既 可以自主学习,又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每个同 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会的同学还 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有 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给予适当的 指导。 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在于,为每位同学创设了 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了各类学生的有效发展。 第三步:组问交流,达成共识 组间交流是小组加以讨论补充完成学习之后进 行的,一般有一个小组首先发表意见,其余小组加以 2OlO年2月 新教师教学 New Teacher Teaching Feb,2010 N0.2 第2期 补充,若有争议的地方可展开辩论,弄清知识的来龙 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兴趣大增。 去脉,又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教 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 3 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 学生之间充分展开交流,有的小组发现:分子、分母 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有的 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小组补充说: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一个相同的数, 有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 分数的大小也不变。有的说:我还发现分数的分母 实际问题所必需的日常生活的工具,我们的数学教 正好是分子的2倍,有的学生马上站起来争辩说:不 对,在三分之一等于六分之一等于九分之一中,分母 就不是分子的2倍一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纠 正,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初步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 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样经过交流汇报集思广益,学生 逐步在头脑中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 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 以得到锻炼,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小组学习 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 积极进取自由探索,产生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 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性格特 征,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付环境变化,培养其创新 精神。 第四步:集中训练应用实践 练习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它是加深理解 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情 况以及调控教学进度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练习统一 要求,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练习,严重束缚了学生 个性的发展。因此,为了科学设计练习内容,我们做 到如下几点:一是突出练习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它是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因此,要注意练习 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 喜悦,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二是明确练习的 层次性,注意有易到难,有问到繁,分层次安排,分别 要求,这样就能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三是体现 练习的实践性,学以致用练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巩固 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 决实际问题,在活用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意 识。四是教师布置练习与学生自己设计练习相结 合。在设计练习时,主要抓重点难点突出少而精,让 学生自己设计练习时,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者立足基础,智力较好的则要求注重练习的趣 味性和智力性,自我设计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完成,每 个小纰再选出精品,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有被动 学实验一直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将学 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 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1)设置课外生活实践作业。 例如:在学了平均数后,布置学生到邻居家中调 查月用电度数,并算出日平均用电量,以引起用户的 重视,增强居民的节约用电意识。 (2)开设(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使指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将日常生 活中发现,搜集的数学问题进行整理做出答案,并把 整理运算的过程记录下来的一种数学游艺活动,通 过阅读报刊,观看电视生活见闻中发现并搜集数学 名人,数学谜语,数学趣解等,再巧妙地加紧自己的 体会和间解,并把部分配一插图,注解和说明,形式 活泼有趣,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理想园地。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 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 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 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数学问题,全方位突出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 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3)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中,我们重视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然后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常见的实践性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 了学生实践探索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即 动手又动口,即用眼又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 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 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渐 形成。 参考文献 1《山东教育55. 2《山东教育研究》. 3《素质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