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巴南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策初探

巴南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策初探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重庆统 巴南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策初刘 欣 ≯ 辩 "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就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巴南区始终坚持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改善民 生,城乡收入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仍然存在。 为研究巴南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现以2012—2017年巴 南区城乡居民收入进行分析,探索缩小城乡LtkA.差距对策。 一、巴南区城乡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一)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十八大以来,巴南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经济发 展速度较快,推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7年巴南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64元,较2012年增加12393 元,增长52.8%,年平均增长8.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6747元,较2012年增)JIJ6727元,增长67.1%,年平均增 长10.8%。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比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 速高2个百分点(见图1)。 区域扫描 图1巴南区2012—2017年城乡收入增减 距因基数相差大的原因正在明显扩大。 (三)城乡收入来源差异较大 居民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净收 入、财产性净收入、转移性净收入四大部分。2017 年巴南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 入比重为58.2%,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 2012年 2013年 一2014年 农村一2015年 城镇 2016年 203.7年 次为转移性净收入,比重为21.3%:两者合计占收 入的8A。2017年巴南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上图可以看到,城乡收入差距均有增速放缓 中,工资性收入比重为41.0%,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 要来源;其次为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为35.9%;两 者合计也占收入的8成。虽然工资性收入均在城乡居 民收入中占第一比重,但在城镇居民收入中显得更 重要,占比更高,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比重比农村 的趋势,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始终快于城镇居民收 入一个百分点以上,但增速差距已在逐步缩小。农 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 差距,但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同步放缓的趋势以及 增速均回落至个位数的影响,缩小收入差距的难度 越来越大。 居民高l7.2个百分点;其次,在城乡居民收入第二 来源中,城乡居民各有差异,城镇居民为转移性收 入,农村居民为家庭经营净收入(见表1)。 表1 201 7年巴南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单位:元、% (二)城乡收入绝对值差距越来越大,但收入 比在逐步缩小 2017年巴南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35864元、1674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 指标名称 可支配收入 单位 兀 城镇 35864 比重 100 农村 16747 比重 100 19II7元,I:E2o1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额 扩大5666元。城乡收入之比由2012年的2.34缩小到 2017年的2.14(见图2)。 图2巴南区2012-2017年城乡收入比 3. ̄864 工资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 715 20865 4736 58.2 13.2 6858 6016 41 0 35 9 财产净收八 转移净收入 兀 兀 2630 7633 7 3 21.3 1396 2477 8 3 14 8 二、巴南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一)自然的地理差异以及城乡经济二元结构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和基 2012年 2013年 一2014年 2015年 一2016年 2017年 础条件在逐步改善。但在资源投入上仍存在重城市 农午寸皿= j;昱镇域乡收入比 轻农村,农业生产条件科技含量不高,基础设施较 从上图可以看到,五年问巴南区城乡收入比减 少0.2,收入比缩小趋势缓慢,同时收入的绝对差 薄弱,劳动生产率较低,靠天吃饭的现象并未根本 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制约了农民增收的潜 33 重庆统计 力。对农业的政策定义是服务于城市发展与国家工 业化,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城市 具有竞争力,从事工资报酬较高的脑力劳动居多,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据巴南住户调查资料 显示,2017年城乡常住劳动力中,大专文化及以 学历,城镇比农村高l9个百分点;小学文化及以下 学历,农村比城镇高20.5 ̄-百分点。 及城市居民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的资 源流向城市,以支持工业化的发展,这使得农业的 发展越来越滞后工业与其他部门的发展,使农民的 收入不断落后其他部门人员的收入,导致城乡收入 差距扩大。 (四)理财、房屋出售等财产性收入差距逐渐 扩大 财产性收入属于衍生收入,马太效应会使富 者越富,穷者越穷,导致财产性收入分配的不均 等。另外,财产性收入缺乏流动性,容易造成贫富 阶层的固化,并且这种固化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 (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非均衡性 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以稳定 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再没有出 现大的突破。相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被纳入了重 点,资源重新配置、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市场等措 财产性收入本身所具有的这些属性加剧了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增长迅速,人 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利息、股息红利、房屋租金 等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逐步提高。2013 施激活了城市经济活力,让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 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效应逐渐减弱,农 村经济持续增长缺乏后劲。其次,农业是基础产 业,产业层次低。由于承担着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 功能,农产品价格不能上涨太快,导致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 年一2017年重庆新建住宅价格指数,除2015年下降 外,2013年2017年分别上涨6.9%、2.2%、3.7%、 10.6%。农村住宅主要是自住,增值空间有限。 (三)劳动者素质差异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阐述,收入差距主要源白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 城乡保障水平差异较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每月仅有1O0元左右,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差距较 大,年纪较大的农村居民基本无其他收入来源。在 老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城乡社会保障的 差异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 因来自于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未受教育的人所得到 收入普遍比受过教育的人收入要低。改革开放以及 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逐步市场化,大量的农村劳 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工资性收入逐步成为农 三、关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几点建议 着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社会公下的 本质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是加 民增收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其教育程度、劳动技能 等方面的影响,农民在非农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其在工资收入中处 于较低阶层,较低的劳动素养制约农民向高报酬、 高技术含量的职位流动。而城市居民享受了更多、 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保障,更是确保2020年我 国实现全面脱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坚持城乡地位平等,着力城乡融合发 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更优质的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使其在就业中更 隧薯 区域扫描 改革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将户籍与附着在 户籍上的特殊权利分离。取消城乡之间的种种不平 等待遇,使城乡居民和城乡各类经济主体都能享受 公平的国民待遇,拥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机 会。城乡居民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拥有 平等的权利。打破城乡界限,使城乡居民和各类要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改造中低 产田同步进行,提升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 支持巴南银针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建成精品果蔬、 生态渔业、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形成规模化、 打造名优品。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渠道资源, 加快农村电商网络全覆盖。培育发展农产品深加 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新业态,积 极开发生态采摘、体验农业等模式,建设一批农旅 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加快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 品、农房变客房。 素合理流动,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把城乡作 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和统筹布局,形成城乡统 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全域规划体系,改变城 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发挥城市先进生产力和 先进文化的扩散与辐射作用,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 道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 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 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 建设的全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普遍滞后于 城市的现状,明确乡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切实改革再次分配机制,用好财税等调节功能, 着力改变贫穷与富裕的代际传递,为“勤劳守法致 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财税分配是政府再 分配调节的主要手段,对富人多征税,对中等收入少 征税,对低收入群体不征税,甚至进行补贴。降低中 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尤其是工资、劳务所得的抵扣 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从根本上改变以粗放城镇化、以扩张城市减弱农村 的发展路径,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等,切实减轻中低收入的税收负担;调节过高收入 所得,尤其对投机所得加大调节力度,是缩小收入差 距的“削峰填谷”之举。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村经济社会 发展基础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在发展生 (四)拓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当前,财产性收入或成为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重 要来源,国家应加强这方面的制度设计。尤其重视 中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在财产性收入的普惠性与公 产的基础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完善产业体系, 使农村经济更加繁荣,让农民收入获得更多收入。 巴南区处于重庆主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农村 平性。要积极探索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优化 配置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激活农村资产要素,平衡 城市资产下乡与农民的效益关系,适度放活农村宅 面积较大,发展现代农业的潜力足。要大力推进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互联网+农业”,打 造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体系,保障有效 基地和农村房屋使用权。根据农民意愿,规范转让 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拓 供给 实施环云篆山、天坪山、五彩丰盛“三百工 程”,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坚持 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巴南调查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