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口吧八 1-U ZOlO耳旯5j删 思身5 IOY划, 鲍勃·迪伦诗歌创作中的绘画因素 交 旁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 [摘一要]绘画作为迪伦艺术创作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与诗歌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言而喻的:同 位艺术家的诗歌与绘画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出相统一的艺术创作理念,并且以各种形式互相渗透 与融合。因此,从诗与画的合一性来看,对迪伦绘画创作的把握必定是对于其诗歌创作研究的有力支撑。本 文着重探讨迪伦诗歌中所借鉴与运用的绘画造型艺术的技巧与理念,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入手,重点观察色 彩与造型这两个绘画基本元素在迪伦诗歌中的表现,以一种新的视角观察迪伦的诗歌创作,以期在具体方面 勾勒出其诗画合一艺术境界的基础轮廓。 [关键词]鲍勃·迪伦诗歌绘画 色彩造型 [中图分类号]I317.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18)03—0051—04 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18.03.014 近些年来,作为创作型民谣诗人的鲍勃·迪伦 为国内大众及学者愈发熟知,犹在其于2016年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迪伦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得到了 的作用,形状与色彩相结合对绘画而言必不可缺,绘 画作品也因为色彩而具备了独特的魅力。延伸到文 学这种语言艺术,色彩也往往会成为创造艺术美感 的工具。鲍勃·迪伦在其诗歌作品中,正是大量借 极大的肯定。实际上,作为上世纪美国反主流文化 的代表性人物鲍勃·迪伦,他的个人身份远不止于 诗人与歌手,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 鉴了绘画的这种技巧,利用色彩的搭配组合以及明 暗的强烈对比,反复渲染,以达到营造情境、描摹事 物与表达感情的目的。 (一)色彩语言营造氛围 迪伦的诗歌与绘画在艺术层面上是相契合的, 不论是从内在意境角度还是外在形式方面,都可以 得出这样的结论。本文主要从迪伦诗画的外在形式 在绘画作品中,画家用色彩使画面具有表现性。 方面作为观照点,从色彩与造型这两个绘画艺术必 要元素的角度人手,探讨其诗歌语言营造图像与其 绘画艺术描绘图像在理念与方法上的一致。 一绘画中的色彩既具有摹仿性也具有象征性,一方面 画家用色彩创造情境,另一方面也利用色彩烘托气 氛,传达象征性的内涵。鲍勃·迪伦的绘画以风景、 建筑以及人物肖像为主要题材,并大多呈现出暗色 调的神秘风格。 、鲍勃·迪伦诗歌中的色彩语言 所谓色彩,是指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亮的 程度不同,而呈现出光怪陆离、复杂奇妙的物理现 象,这些多样的颜色在具体中还呈现出不同的明暗 程度。在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中,色彩与明暗通常 是被作为最基础也最主要的美感表现方法。 迪伦的画作《甜甜圈商店》(Donut Shop)取材于 迪伦在游历美国时见到的街边风景,其中商店建筑 占了画面大小的3/4,色彩均是明快的红色与黄色。 这种色调的运用不仅体现了迪伦热衷于自然的平凡 事物,也表现了他对于乡村生活以及风光的热爱。 在一幅画作中,色彩往往起到吸引视觉注意力 [收稿日期]2018—03—01 而《无尽的公路》(Endless Highway 1)展现了一副空 [作者简介]方 芳(1993一),女,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51— ,]方 旷的公路景象,迪伦运用透视原理与巧妙的线条使 公路在画面中心一直蔓延至远方与天空相接。整个 画面主要由黑、白、灰三色构成明暗协调,使作品展 现出神秘甚至阴郁的情感画面。 诗作中迪伦也善于利用色彩营造画面。《月 光》(Moolight)一诗在吟唱柔美月光的同时也幻想 了别样的美景,其中迪伦用浓烈饱和的色彩营造了 追寻心上人画面: The clouds are turning crimson,the leaves fall from the limbs 当暮云如火烧,当黄叶纷飞 The branches cast their shadows over stone 当树影横斜投于石上 Won’t you meet me out in the moonlight alone 和我在月光下单独约会吧 The boulevards of cypress trees,the masquerade of birds and bees 当柏树成荫,当蜂鸟绕人 The petals pink and white,the wind has blown 当落英缤纷,当晚风袭人 Won’t you meet me out in the moonlight alone 和我在月光下单独约会吧 其中“落英缤纷”一句直接使用了色彩词汇“粉 色”(pink)与“白色”(white),用柔和的色调展现一 个浪漫的场景。其他景象中虽没有出现直观的色彩 词汇,但迪伦使读者明确地体验到了这些由红色、黄 色、绿色等构成的画面,这些浓烈的色彩搭配组合在 一起,与诗中爱情的热切形成一致的氛围。在《西 班牙哈莱姆事件》(Spanish Harlem Incident)一诗中 迪伦运用的色彩是强烈的黑白对比: Your pearly eyes,SO fast an’slashing 你的珠目是如此灵动明亮 An’your flashing diamond teeth 还有你那钻石般闪亮的贝齿 The night is pitch black,come an’make my 夜晚像沥青一样幽黑 Pale face fit into place,ah,please! 求你,让我苍白的脸融人其中 诗歌用低语一般的句子向一位吉卜赛女郎细细 诉说,在色彩语言上,夜晚像沥青一样黑,对“你”的 描述是明亮光芒的,而“我”是暗淡的苍白。在这里 52一 话吕义字 迪伦不满足于用色彩单纯写景造景,而是运用深色 调的明暗对比强烈烘托气氛。黑白两种颜色的搭配 中,白色为主黑色为宾,但黑色在面积上盖过一切, 明亮的“你”的眼和齿与暗淡的“我”的脸融人黑暗 中显得暧昧不定,整个画面描绘出神秘的异域美感。 (二)色彩语言蕴含象征 “象征是在生活和艺术中,借用具体的有形之 物来暗示某一抽象意义的表达方式。”在作画时,画 家常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现其某种意图,确定画 面的色调关系,从而在表达主题方面起到强化作用。 对于诗歌来说,象征手法同样不可或缺,象征和隐喻 使诗歌获得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使诗歌在接受过 程中更富于层次。 鲍勃·迪伦的画作《林间小屋》(Cabin in the Woods)以大面积的绿色作为画面的主体色调,这幢 小建筑正位于一个大型高尔夫球场旁边,对于迪伦 而言,“和那些看似没有价值的栅栏相比,高尔夫球 场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迪伦在此将大量的 绿色——深绿、浅绿等——交给木屋以外的画面布 局,画面中心看似属于并无任何美感的木屋,实则属 于明暗有秩的绿色草地和树木。绿色在此象征了迪 伦随性自在的心态,也象征了他关注自然与平凡事 物本身而非迎合任何主义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迪 伦的另一副画作《旧金山中国城》(China,San Fan. cisco)的画面中心为大面积的红色为底色、黄色中 文字样“海潮海鲜食品公司”以及其英文翻译的商 店招牌。黄色与红色是中国元素特有的色彩表达, 象征了中国传统中对高贵与蓬勃繁荣的希冀。 在文学中,由于语言的介入,色彩在传达情绪方 面的效果更为显著,这是因为文学中的色彩语言将 主观情绪放在第一位传达给读者,读者再用想象与 联想去刻画客观场景的画面。如此,色彩语言使文 学富于象征性。 在鲍勃·迪伦的著名诗篇《暴雨将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1)中,每一节都以询问“蓝眼睛 的孩子”(blue—eyed son)看见了什么或经历了什么 开始,以大量的排比构成一首包含丰富意象的反抗 性诗歌。“蓝色”象征着纯净、未受污浊,“蓝眼睛的 孩子”象征着这世上一切还未受污染的纯洁之事。 诗人之意乃是以纯洁之眼抗议不公正、不和平、不自 然,且希冀世界保留美好甚至回归美好。在诗篇 冢口吧入 .rU 《自由的钟声》(Chimes of Freedom)中迪伦同样运用 大量的意象进行排比,在第五节中描绘了这样的画 面: Even though a cloud’S white curtain in a far—off corner flashed 尽管遥远的天际闪过云幕的白色一角 An’the hypnotic splattered mist was slowly lifting 泼散的浓雾也慢慢消退 Electirc light still struck like arrows,fired but for the ones 电光却仍如飞箭 Condemned to dritf or else be kept from drifting 径直射向那些被判决流放或正在流放的人们 Tolling for the searching ones,on their speech— less,seeking trail 射向那些在漫漫长路上悲愤自抑、无尽索求的 人 For the lonesome——hearted lovers with too person·- al a tale 射向那些寂寞而饱受流言之苦的情人们 An’for each unharmful,gentle soul misplaced inside a jail 还有那些含冤入狱的柔弱无辜的灵魂 An’we gazed upon the chimes of freedom flash— ing 奏响自由的钟声,我们凝视它的光亮 诗节以明亮的白色作为画面重心,这白色的电 光象征着希望与自由,是引导众人在苦难之中仍然 坚守信念的灯塔。色彩与明暗在本诗节中尤其显 著,白色的、闪亮的光芒与漫漫长路、监牢的黑暗形 成强烈对比,代表了迪伦始终在诗歌中传达的至高 的目标与追求,这追求就是与白色电光一样明亮的 公正、自由、平等的世界。 在色彩的象征方面迪伦运用更多的是对于人种 肤色的指向性描绘,不管是如《暴雨将至》中“一个 白色的男人牵着一条黑色的狗”(a white man who walked a black dog)或如《猩红镇》(Scarlet Town)中 “黑、白、黄、棕,他们就在你面前,在猩红镇”(the black and the white,the yellow and the brown,it’S all ifght there in front of you in Scarlet Town),都是用不 同颜色象征不同种族,以造成诗歌语言效果上的冲 ZUI6耳弗j朋 思弗IOY朋 突。迪伦是一位反种族主义者,他运用色彩的象征 构成或尖锐或和谐的场景,从主观情感上给读者带 来震撼。 二、鲍勃·迪伦诗歌中的造型美感 诗歌艺术的这种造型美的获得离不开语言文字 本身的特点与语言构造的技巧,文学的语言将形象 转化为视觉信息,使读者将文字传达的抽象内容转 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诗歌的造型美感使得作品的 内在美更具张力,而这种内在美又让语言文字所建 构的文学建筑更富于魅力。 鲍勃·迪伦诗歌的造型美感体现在两个方面: 外在的词句造型以及内在的构图造型。两方面的结 合共同体现了迪伦诗歌与绘画艺术相契合的视觉美 感,可以看出迪伦在借鉴绘画技巧以达到空间美感 延伸方面所做的努力。 (一)外在整齐美 整齐是一种形式美。黑格尔在《美学》中归纳: “整齐一律一般是外表的一致性,说得更明确一点, 是同一形状的一致的重复,这种重复对于对象的形 式就成为起赋予定性作用的统一。”整齐在很多艺 术形式中都是一项重要的形式美法则,在语言艺术 作品当中也同样体现着这种美学原则。 鲍勃·迪伦的诗歌从空间架构、组合形式,到语 言符号的节奏韵律、流动方式,都体现着迪伦在创作 中借鉴了绘画等造型艺术的外在表现性。迪伦诗歌 的整齐主要体现在诗歌形式,最显著的表现即是其 诗歌中的大量反复。 所谓反复,就是在一定范围的文学作品中出现 某种单纯一致的、没有明显差异或对立因素的重复。 这种外在形式一致的重复,在诗歌作品中能够使语 言结构、词句排列形成清晰的条理,在空间上形成整 齐美;并且在诗歌语音、节奏韵律方面也能获得时间 上的延伸态势。 迪伦在诗歌创作中偏爱大量使用反复来造成造 型上的整齐美,这也与其诗歌是用以吟唱的民谣唱 词有着密切关系。具体如《暴雨将至》中反复询问 的“blue—eyed son”以及每一小节结束时的“一场暴 雨啊,暴雨啊,暴雨啊,暴雨啊,一场暴雨将铺天盖地 而来”(And it’S a hard,it’S a hard,it’S a hard,and it’S a hard/it’S a hard rain’S a—gonna fal1);《时代 一53— 力方■霍疆瞳圈瞄圈幽露西篮回匪 在变化》(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中同样 是每小节以“因为这时代,时代一直在变化”(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而暂告结束;《昔日 的我》(My Back Pages)同样如此。诸如此类的反复 多不胜举,往往发生在迪伦在诗歌里倾注强烈的意 志以反复吟唱的形式呼喊出来时,这些疾呼或是他 对于理想社会的渴望,或是对于不公现实的反抗,或 是对未来的方向拥有极强的预见性目光。反复式的 整齐诗句,一步步加剧浓烈的气氛,使诗歌获得了排 山倒海一般的磅礴气势,唯有高呼才得以宣泄。尤 其在迪伦为数众多的反抗性诗歌中,诗人将反复疾 呼作为传达意志的有力T具,也正是这样他的许多 歌曲被作为政治旗号广泛呐喊。 (二)内在构图美 构图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形象或符号在空间上的 占有情况 实际上从某种意义来说,构图也是一个思 维过程,是从客观存在的混沌之中寻觅 秩序的过 程,于是艺术家在构造 面时,主动而有意识地将各 种形象的位置、大小、主次、对比等关系进行组织安 排,以期形成最能够表达创作意识的有机整体结构。 迪伦在绘画中的构图倾向显示了他在艺术创作 时的理念与意识,即取消事物之间明显的界限。迪 伦的 作都被控制在一定的空问限制内,并不加入 任何想象与拟人化,没有极端的清晰或模糊,而是关 注于目光所及的平凡事物,自然总是第一要义。各 种元素都保持着以最基础的组合形式传达最朴素的 情绪和态度。他的诗歌在构图方面的原则与绘画不 谋 合,诗歌语言构成的图像可以印证这一点。 迪伦在诗歌的文字构图中善于运用“远近法” 将画面形成对比,但对比中的界限始终保持不那么 严格的状态。在迪伦创作的第一首诗歌《话说纽 约》(Talkin’New York)中他这样描绘这个世界首 都的模样: People goin’down to the ground 卑微的人们舣膝跪地 Building goin’up to the sky 林立的建筑高耸人云 两句诗用对仗的结构描绘了一远一近两个视 角,方位介词down与up构成了一上一下的空间动 态延伸感。读者可以把视觉焦点放在近处的人或远 处的大厦上,但实际上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 ...——54.--—— 诸吾义 界限,它们都是构成纽约都市景象中最平凡自然的 事物。迪伦曾在名诗《铃鼓先生》(Mr.Tambourine Man)描绘这样一个美妙的场景: Yes,to dance beneath the diamond sky with one hand waving free 是的,在钻石的天空下起舞,一只手自由地挥舞 Silhouetted by the sea,circled by the circus sands 侧影反衬着海水,四周是圆场的黄沙 方位介词beneath、by起到了画面的组织安排作 用,人、天空、海水、黄沙四个元素集合在统一面面 中,但它们并不被严格划分开来而是以基础自然的 原则排列。这两句诗简练而隽永,艺术性的语言给 渎者铺开了一副内容丰富的图i ,物像之间互相重 叠,给读者强烈的空问纵深感。 三、小结 诗歌与绘画有着不同的美学特性,正是这些独 特性才使二者发生关系成为可能。诗与画看似是分 离的,但艺术在本质上都是对客体的精心摹仿加上 想象力的自由驰骋。鲍勃·迪伦的诗歌之所以备受 赞扬,除却诗歌中蕴藏的隽永内旨以外,更是因为达 到了高度的艺术美感。迪伦将诗歌所擅长表达的东 西也倾注在绘画作品中,同时也将绘画所擅长表达 的内容与表达方式转而通过诗歌展现出来,这就使 他的诗歌同时具有了诗与画的艺术美感。迪伦凭借 自己在绘画方面的领悟,在诗歌创作中参考借鉴了 绘画的形式与技巧,使诗作在画面营造与美感延伸 方面获得了更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I]罗杰鹦.西方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绘画与文学[J].文化艺术研究, 2009,(1):211—220. [4][奥]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常 宏等译)[M]北京:国际文 化出版公司,2001.53. [5¨英]杰克·特里锡.象征之旅:符号及其意义[M].南京:译林出 版社,2000.104. [1][美]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回忆录(第一卷) [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58—63. [3][德]莱辛.拉奥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37. [6]李皖.民谣流域[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39. [8]许茂煜.文学语境与绘画意境的统一[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 院学报,2010,(5):26—29. [责任编辑:王雪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