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颐和园练习题

颐和园练习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颐和园》练习题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盖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 文中能表现有人心情舒畅的词语是什么? 答:

2、 第一段重点描写了( ),突出长廊的( )和( )的特点。文中用表示颜色的词体现( ),用具体数字“七百多米”来说明长廊的( )特点。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先介绍了( )、( ),再介绍( )、(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抓住每间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 )抓住长廊的风景宜人的特点,从外部介绍。

3、 “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 )。

4、请用横“ ”画出各段中的过渡句。在文章中起( )作用。点明( )。

5、第一段中,有些动词记述了游览的过程,请写出来:( )、( )、( )。第二段中用( )、( )。第三段用( )、( )。

6、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7、第二段描写了来到( ),看到( )和( )。观察顺序是( )。

8、第三自然段描写站在( )看到的颐和园的景色。分别写了( )、

( )、( ),重点描写( ),突出( )。

9、耸立的意思是:( ),从“耸立”这个词中能体会到( ),从“一排排”这个词中能体会到( )。

10、作者在写“佛香阁”和“排云殿”时用了相同的写法:都是先( ),再( )。

11、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 )的美景,第一句先写了( )时的美,第二句写了( )时的美。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 12、 答:

13、作者根据( )顺序先后游览了( )、( )、( ),几处景物的特点,都突出了景色(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14、课文运用动词体现游览的顺序:进了( )-〉绕过( )-〉来到( )-〉走完( )-〉来到( )-〉登上( )-〉……( )下来-> ( )……

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景物特点写具体、形象。 15、”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的句子中通过描写“游船、画舫”反衬出昆明湖的( ) 16、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17、解释词语 画舫: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金碧辉煌: 神情气爽: 18、缩写句子:

从“滑”字能体会到什么?换成“划”字好吗?为什么?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