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以下四个图都是我们物理书上的,与它们对应的相关知识不正确的是 ( )
声音可以 这是一个有效减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 发生反射 弱噪声的装置 物体振动的频率 A B C D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用牙齿可以 听到声音
3.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漫反射本质是一种折射现象 B.平面镜成像是一种折射现象
C.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实际上是折射现象
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些,这是由于池底射向空气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上,它都能
把光线“反向射回”。下图是四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是 ( )
一些小 互成直角的一 一些小 凹面镜 些小平面镜 凸面镜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色光是最单纯的颜色 B.太阳光下看到红花,是花发出红光 C.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
平面镜
6.红外线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传播距离较远,关于红外线的相关用途,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1
比尔外语
A.战士用来观测夜间敌人的行动 B.用来测量体温 C.用来消毒杀菌 D.用来进行遥控
7.大雾弥漫时,汽车司机必须开亮雾灯,才能保证安全,雾灯常用 ( )
A.红光
B.绿光
C.黄光
D.白光
8、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是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9.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 ,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彩色画面。 10.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 ,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 可吸收紫外线,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这样就防止人类受过量的紫外线照射。 11.身高1.7 m的人在平面镜前1.5 m处,平面镜高1 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人和像的距离是 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他以2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则1s后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m。 12.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_______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效应。
13、汽车后视镜是____ 镜。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造成的,“池水照明月”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造成的。
14、如图示,光从水进入空气,折射光线会 (填“偏向”或“远离”)法线,入射角 折射角(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如果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O 空气
A 水
13题图 14题图
15.如上图所示,2009年7月22日,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食奇观。能解释日食现象的物理学知识是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16.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
2
比尔外语
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 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12分)
17.(1)在图1中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
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2)在图2中作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3)在图3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4)如图4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A
30°
图2 图3 O
图1 图4 四、实验题(本大题4小题,共26分)
18.(8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 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2分)
(2)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2分)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21,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填序号)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__________。(2分)(填字母序号) 19.(7分)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时,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跟A的像重合,如图15所示,在此实验中:
(1) 小强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分)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之间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
3
比尔外语
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5)小强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7分)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甲
(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并找到反射光线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 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3)如果把甲图中的入射光EO移动到ON的右边,反射光OF就在ON的 ; (4)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有哪些?请写出二点:
1、 。(2分)2、 。(2分) 21.(4分)请找出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计算题(6分)
22.为了测量某海域海水的深度,科学家向海底发出一束超声波,3 s后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信号,试求该海域海水的深度?(设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V =1500 m/s) 六、综合能力题(共11分) 23.(7分)阅读下文,并在相应位置填空。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他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人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绿光比较敏感。用红、绿光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力比蓝光、紫光等其他的色光强,从远处就看到;人眼对绿光敏感。 小宇说: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等三人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太亮。此事实说明对于不同的人,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 (“相同”或“不同”);三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 有关。你猜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 (至少答出一条)。 (2)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你认为小宇的说法是否正确 :你的理由是: 。 (3)红绿色盲的人 (“能”或“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来改进这种状况:(回答一条即可) 。
4
比尔外语
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C D C B D C C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9、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 任何(所有、全部) 10、太阳(太阳光)、 臭氧层 11、1.7、 3、 不变、 12、音色、 双耳 13、凸面、 折射、 反射 14、远离、 小于、 增大 15、光沿直线传播、 3×108 16、放大镜(凸透镜)、 虚 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12分) 17、⑴ ⑵ A 60°
30°
图2 O
图1 7
⑶ ⑷
图3
图4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4题,每空1分,除注明外,共26分) 18、(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分)
(2)在桌面上放一杯水,观察水面是否振动(或其它合理的答案)(2分) (3)小、
①
(4)EADCB(2分)
19、(1)方便找出(确定)像的位置(2分)
(2)到镜面的距离
5
比尔外语
(3)大小 (4)不能、 (5)不变 20、(1)等于
(2)不能 (3)左边
(4)规律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分)
规律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分) 21、方法: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测出透镜后面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
焦距。(2分)
理由: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2分) 五、计算题(6分) 22、解:
虚
S
11vt1500m/s3s2250m 22答:该海域深2250m。 (评分标准:公式2分,计算过程2分,答案及答2分)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题,每空1分,除注明外,共11分) 23、⑴不同、 距离、 空气质量等(合理即可)
⑵不对、 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有科学依据,红光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得更远,人眼对绿光比较敏感(或意思接近即可) ⑶不能、 用红绿灯的同时,用语音加以提示(合理即可)
24、场景1:在公路上,汽车鸣笛要很长时间才能听见,易发生交通事故(2分)
场景2:在野外,发现紧急情况进行呼救声音不易被人发觉(2分)
(3):钟楼上的钟敲响后,要很长时间才能听得见,等等。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