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刊 2015年第7期 浅 论 国 画 的 创 作 曾小宁 (文昌市文化馆,海南文昌571300) 摘 要:国画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处理传统继承和创新创作之间关系的过程。在进行国画创作的过程中,树立生活源泉意 识,以树立独立的艺术风格为追求,以实现笔墨和画面的整体构图。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国画的创作途径。 关键词:中国画 国画艺术创作途径 传统国画是我们进行国画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不断 看到了千万横躺的尸体。如果没有这样的切身体验,没有通过 汲取其中的营养.才能够在国画创作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 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没有切身的感受,就难以完成这样的国画 风格,从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从这个角度讲,国画的创作 创作。从某种角度讲,生活的变幻莫测给国画创作提供了取之 过程,是国画创作者不断探索的过程。由此.我们有必要积极 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资源,国画创作者应该全面打开触觉、 探析国画的创作途径。 视觉、听觉与味觉等感受生活,观察生活,聆听生活,品尝生 一、国画创作的必要性 活.并在此基础上规避僵化的国画创作方式,创作出更多更加 国画创作的必要性,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方面的内容:首 有新意的作品。不难发现,国画创作者的生活态度都比较健 先.中国化是我国艺术体系的重要代表,寄托着浓郁的文化底 康.他们对于生活有更加细腻的理解和感触,正是这样的热爱 蕴及艺术精神。尤其是我国传统国画作品渗透的无数国画作 生活的态度使得其能够在进行国画创作的时候,做到真正意 家们的思想意识。已经成为影响国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 义上的融会贯通。 处于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国画艺术的理解提升到一定层 三、强调新意。形成国画新风格 次。国画艺术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积极以更加符合民族性和 强调新意,形成国画新风格。这里的新涉及多方面内容: 时代性的手段进行创作.以便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国画作 新的生活素材,新的创作视角,新的创作手法,等等。具体来 品。另外,关于中国化的创作如何对待传统,已经成为国画界 讲.在打造新风格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 长久争论的话题,而这争论话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促 注重合理使用特殊的工业颜料,比如矾、喷笔等,保证其用量 进国画创作,使得其朝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也就是 与需要达到的国画艺术效果保持一致,避免因为过度使用颜 说,就国画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同样需要创作。最后,虽然新生 料造成的主题浮夸问题:其二,深化创作新意的含义,应该将 国画创作者受到了国画传统思想的影响.但是其对于国画主 其界定为有时代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避免墨守成规地进行 体表达、构思手段都有自已的理解,希望以更加新颖的方式 创新,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束缚,从而影响创新作品的质量;其 呈现这样的艺术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国画的创作很有必 三.注重国画创作者的自身修养、素质、经历、情趣和思想的锻 要。综合上述提到的三点内容,当前进行国画的再次创作,很 炼和培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多的情况下,需要在创 有必要。 作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从生活中得到启示,不断使用画笔塑 二、以生活为源。开启国画创作之路 造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修养,在此基础上形 唐代张燥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我国国画的优 成有特色的艺术魅力风格,从而实现创作者对于国画作品的 良传统,揭示了国画创作的唯一途径,那就是以生活为源头。 影响;其四,始终坚持国画创作的民族性,在处理国画创作和 无数国画大师都是带着这样的理念进行国画创作的。抗日战 外国作品之间技巧融合的时候。不要因为过多模仿忘记了国 争时期周思聪的《矿工图》,以描写矿工命运为主题,大胆创 画的民族性特点.这应该是每一位国画创作者需要始终坚持 新,展现出了当时矿工的生活状态。突出表现了作者的愤慨和 的基本原则。 沉郁的情感。之所以可以达到这样接近现实的效果.是因为她 四、注重技巧。养成国画规划意识 深入工人的生活实践,与工人们同吃同住。正是在这样相处的 至于国画创作技巧方面,注重技巧,养成国画规划意识, 过程中,她看到了压弯了腰的码头工人.看到了残疾的母亲, 也至关重要。对此,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注重整体 场合一般说话比较严肃、庄重,话题比较集中,目的明确;后两 响交际的进行情况。因此作为说话者千万不可忽视对方的心 种情况下,一般则比较自然、随意,话题分散,目的不集中。如 情和处境,做到将心比心,营造和谐的交际环境,使交际顺利 果在交际时,不遵循语用规则,不入乡随俗.就很可能会出现 进行。 交际的南辕北辙,交际中断或不能预期达到交际目的的情况。 四、语境是影响交际氛围和谐的主要因素 2.巧用修辞 语境是影响交际氛围和谐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在交际 我们在说话时,不要刻意追求形式美,而滥用修辞.否则 中要善于运用语境使我们说的话让人听起来舒服。同时,我们 是陈词滥调。例如:现在已不常见飞矢.为什么还要用飞矢来 应该注意到语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比喻快速,已经知道泰山也不是异乎寻常的大山.为什么还要 析。灵活应用语境技巧创造和谐的交际环境,从而达到言语交 用泰山来比喻重大或高大?可见,说话时运用修辞技巧多么重 际的目的。在言语交际中,语境的构建也是发展变化之趋势, 要。 语言使用者们不是完全被动地受控于给定的语境,而是能够 3.揣测心理 借助包括语言在内的种种手段改变和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语 常言道:“对得意人莫说失意事,对失意人莫说得意事。” 境。只有这样才不会破坏交际氛围,影响交际的进行。一个真 这句俗语告诉我们要关注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所谓的“说 正具备交际能力的人是善于运用语境的,从而营造和谐的言 者无心,听者有意”,强调了对方的心理世界无论如何都会影 语交际氛围,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借鉴两大法系立法成果 ,完善 我国刑事审判认证制度 肖良平 (南昌师范学院政法系,江西南昌 330032) 摘要:两大法系的刑事审判认证制度各具特色,表现在认证主体、认证程模式、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并借鉴其成功立法成果,进而完善我国刑事审判认证制度:我国刑事审判的认证主体为审判人员;确立法定认证与自由认证相 结合的刑事审判认证模式;设立“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审判认证标准;建立以当庭认证为主、裁判认证为辅的“双轨制”认证方 式。 关键词:刑事审判认证制度认证主体认证模式认证标准认证方式 环顾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刑事审判认证制度是其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刑事审判认证.是指在刑事 审判过程中裁判者对诉讼双方取得及其自行收集并经庭审举 证、质证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确认其证据能力和证据效力的 活动。刑事审判认证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 刑事审判认证的各方面体系的综合,主要包括刑事审判认证 的主体、模式、标准及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比较两大法系(大陆 法系、英美法系)刑事审判认证制度的差异.借鉴其成功的立 法成果.对于完善我国刑事审判认证制度大有裨益。 刑事审判认证主体的比较与借鉴 刑事审判认证是裁判者行使审判权的一种职能活动。是 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的司法行为。结合刑事审判认证的概念 一团参与的特殊情况下,才由法官认定证据并适用法律。 在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法官单独审理案件。虽然 少数案件中也吸收非专业的陪审员参与法庭审判,组成混 合法庭。但是他们对所有的问题都拥有平等的表决权,即共 同认定证据、共同作出裁判。因此,英美法系中刑事审判认 证主体是法官和陪审团,大陆法系中刑事审判认证主体只是 法官。 在我国对于审理案件的法官是刑事审判认证的主体并无 争议。但是,对于认证的主体是不是只限于法官?书记员、公诉 人、律师、人民陪审员、审判委员会能否成为刑事审判认证的 主体?目前学者对于这些问题尚有争议。比照上述三个条件. 笔者认为,书记员、公诉人、律师不能成为刑事审判认证的主 、来看,刑事审判认证主体应当是特定的,但是该主体到底是谁 或者其范围是什么,学者意见分歧。有学者提出,刑事审判认 证主体应当满足三个条件:(1)认证的主体必须是自然人;(2) 认证的主体必须是依法享有审判权的人;(3)认证的主体必须 是亲自参与审判的人-7]。因此.在两大法系中,认证主体是有 差异的。 体。因为他们虽然亲自参与审判.但是都不享有审判权。 最有争议的是,审判委员会能否成为刑事审判认证的主 体?《刑事诉讼法》第149条规定:“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 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 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 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可见法律已经 明确赋予合议庭对刑事案件的审理权和裁判权,但是如果案 件提交给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那么审判委员会定案制度是 种“不看病的医生开药方”的制度.就此而言.有悖司法理 性。鉴于目前审判委员会的工作机制是间接审和书面审,在证 据认定和事实查明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不宜将其作为认 证的主体。 一在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大量采用陪审团。刑事审判 认证由法官与陪审团共同完成,不过,他们之间有明确的分 工:法官负责法律问题的裁决,陪审团负责事实问题的认定。 详言之,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尤其在庭审时),陪审团就当事人 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所涉及的与待证事实有关联的证据加以 审查认定.以确认其证据能力上的可采性、证据力与强弱并决 定是否采信及如何采信;而法官根据案情对陪审团下命令、指 示(包括证据能力的可采性及如何采信),并在陪审团认定被 告人构成犯罪时由法官对被告人予以量刑。只有在没有陪审 构图技巧的掌握。因为国画挂在墙上,应该能够给人以耳目一 新的感觉.而这个感觉是靠整体构造和规划实现的。在此过程 中,构图技巧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构图时,要突破自然 规律.突破创作者的认识观念,突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规 律.从而以意识为引导,切实展现出国画的主题。其二,坚信不 疑地重视笔墨技巧。笔墨是表达创作者思想意识与情感脉络 人民陪审员能否作为刑事审判认证的主体?根据我国《人 民法院组织法》第37条第2款规定:“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 行职务期间,是他所参加的审判庭的组成人员,同审判员有同 画创作事业的时候,就做好思想准备工作,保持对其长期性的 关注.做一位有始有终的探索者。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树立信心.戒骄戒躁,不要因为一时之间难以在国画创作上有 所突破就出现气馁或者半途而废,真正的国画创作者能够承 受长期的探索和锻炼.并且有朝一日能够以优秀的国画作品 展示自己在此方面获得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李云集.关于中国画创作的思考[J].荣宝斋,2007(06). f21邵大箴.融会、通达的境界——刘大为的中国画创作 [J].文艺评论,2009(05). f31郑志刚.“写意”的凋零——从近三届全国美展获奖作 的载体,对于中国国画来讲,以笔墨为主体,传递艺术语言和 精髓.是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之间的区别所在。在此方面,应 该重视对传统笔墨技巧的学习和研究,因为传统国画中的笔 墨技巧有多样化的特点,系统规范化发展程度较高,还存在很 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地方。但并不是单方面地模仿,而是 在强调有笔墨刻画形象的基础上。在表现方式上进行继承和 发展.达到国画创新的目的。 五、结语 一品揭橥当下国画创作态势[J].美与时代(中),2010(05). [4]张仃.关于国画创作继承优良传统问题[J].美术,1955(05). [5]姜坤.涉江漫记——《长江》系列中国画创作谈[J].美 术.1999(03). 对于国画的再次创作.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不是 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国画创作者应该在一开始选择献身国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