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蜀相》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梳理作品脉络,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一位三国人物: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为什么杜甫屡屡写到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

二、解题

1、诗歌题目“蜀相”向我们暗示了哪些信息?

(1)暗示了诗歌题材:怀古咏史诗

(诗人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暗示了吟咏的人物政治身份,传达了仰慕之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齐读)

强调字音:柏(bǎi) 好(hǎo)

2、朗读指导

(1) 明确朗读节奏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 和二二一二。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明确感情基调

伤感、叹惋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学生示范朗读

4、全班齐读

思考: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明确:“寻”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四、品析诗句,把握主题

(一)涵咏字句(3分钟)

1、结合注释疏通诗歌(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

2、概括诗歌内容

首联: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颔联: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颈联: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尾联:抒发感慨 痛苦伤感

(二)品析诗味

1、赏析前四句

细读诗歌,小组讨论:

(1)诗歌写景的句子有哪几句?

(2)都写到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

(3)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明确:

(1) 首联和颔联

(2) 诗人描写了祠堂、翠柏、碧草、黄鹂等意象,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

(3) 将“自、空”改为“尽、皆”不好。理由:

A、“尽、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传达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B、“自、空”的妙处:

(1)“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徒然地的意思。

(2)尽管满院碧草、黄鹂鸣叫,可与生机勃勃相称的诸葛武侯类的人物却不复存在,在赏心悦目的春色上抹上了一层浓浓的寂寞和悲凉。

(3)运用了以乐衬哀的手法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感慨。

师小结: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

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

诗人用“自”“空”二字表达深沉感慨的事例:(幻灯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 《白雪歌》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唐] 李华《春行即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 李清照 《一剪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 《书愤》

2、赏析后四句

小组讨论:

(1)颈联中谢了诸葛亮那些事情?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 ? 明确:

(1)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侧面映衬)

敬仰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正面叙写 忠

济:辅佐刘禅继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表达了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因此上下句的关键词:天下计,老臣心。

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例如评价诸葛亮功绩的对联:(幻灯片) 写作背景:

老师小结:

上联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下联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原因: ① 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抒发郁闷和隐痛。) ②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

小结:因为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现得极为切肤:圣主良相,如果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能够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

(2)“英雄”具体指哪些人?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

五、总结主题

《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

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幻灯片)

六、课堂小结

”杜甫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比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六、参照比较,探求诗风

由《蜀相》也可以推究,杜甫的怀古咏史诗,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

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遂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 杜甫的咏史诗是有其特点的,这就是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自身。 结合《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诗歌风格。

上面三首诗哪一首是杜甫的作品?

南 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①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君恩: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

)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2)结合注释和对作者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这首诗与《蜀相》的异同。

七、布置作业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作诗注重炼字、炼句,请搜集杜诗诗句中的名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