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
——《静悄悄的》给我的一点启示
当校长向我们推荐这本书时,我一下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静悄悄的”,与其它教学专著不同,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于是就有了购买的冲动。
书到手了,终于知道了作者的大名——佐藤学先生。翻开扉页,认识了这位不算很帅的帅哥——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
粗略浏览,我就被佐藤学先生的研究态度所感动,被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所吸引,被作者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鞭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书还没读完,可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仔细读来,书中许多观点都让我耳目一新,发人深省!在这里,我禁不住以“引”为快——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追求的应当不是‘发言热闹的课堂’,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文学的教学变成谈话的教学是有问题的。”
“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想法。”
“在教室里,学生的发表能力和表现能力很欠缺,出现这样的课堂状况,其实应当归因于教师没有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为中心而展开教学。”
…………
这些一针见血的见解不断地冲击着我的视野,不断地敲击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扪心自问:先生所例举的教学中的弊病,不也正出现在我的课堂上吗?我该怎么办?我着急地想从书中寻求解决途径,随着阅读的深入,心中也逐渐明朗起来。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
佐藤学先生用自己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对课堂教学最真实的看法,真诚地写出了自己的见解,让人获益良多。
说得多好啊,是的,从小我们就被鼓励要积极发言,现在是在鼓励学生发言要大声清楚,然而没有倾听的“对话”只不过是不入耳的喧嚣。我们的学生常常在没有听清教师的话语后就急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只要发言就要鼓励”的信条下,肤浅变得堂皇。发言结束后学生如释重负,对于别人的发言充耳不闻。没有倾听,对话变得缺乏深度,思维变得龟裂而不流淌。
再看看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吧,希望他们多多发言,越热闹越好,但是有时事与愿违,课堂往往会沉默,我也只是自问自答,接下来我就会斥责孩子不会动脑筋,或是根本就是在迁怒于他们。这一切,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我也在暗自祈求这无聊的对话赶紧结束。如果你也有过这种经历,就不难理解课堂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其实不仅学生需要倾听,倾听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在听学生发言时,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我们就进行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我们会从容请他再作思考,请其他同学回答。对于这种情况,佐藤学先生认为,在对话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他提出要创建一个“润泽的课堂”,润泽是相对于“干巴巴”的教室而言,干巴巴的教室里教师与学生都是紧张的,润泽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每个人的呼吸都是这种均匀、柔和,大家互相倾听,真诚地交流。在“润泽”的气氛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都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而不会为无话找话而紧张地中断自己的思维。
那在真实的课堂中,我应该怎样操作呢?我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带着问题,参阅了其他文章,心中豁然开朗。
有一位老师这样说道: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能认真倾听伙伴的发言,然后与自身的想法进行比较,再加以筛选、综合,进而得出更完整,更准确的答案。这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过程。那我们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怎样打造倾听的课堂呢?
一、营造倾听氛围
课堂氛围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在和谐的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里,孩子们身心放松,积极参与,学习会很愉快、很轻松,他们认真倾听、敢想敢说,会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与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和交流。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用一个眼神、细微的动作,热情的赞语……比如通过目光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事先很明确地告诉他们:当你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时,老师的目光看见你时就是赞许的、肯定的,当你们不认真听、做小动作、思想走神时,那就是对你有意见,希望你能改正。同时让他们明确: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听同学发言同样也是参与,使他们逐渐养成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意见,边听边想,我们可以经常这样说:“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等等。
二、细化倾听要求
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这样告诉学生:听和说同样重要,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
三、掌握评价技巧
学生的心声需要耐心倾听,评价更要注意技巧。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不愿再主动与他人交流,而一句恰当的、带有鼓励性的话语或许能让更多的孩子倾吐内心的一些想法。
正确的激励,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平时的施教中,可以不失时机地说:“看到ⅹⅹ同学的双眼,老师就知道他在边听边思考。”“你看这位同学的双眼一直看着
老师,他听得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这些小红花,就奖给最佳听众的”等等,以肯定一人,唤醒、鼓舞全班。
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既不会干扰教学的程序,又不会使孩子情绪过分激动,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持续发展,岂不是一举两得吗?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才能使倾听在课堂中闪亮。
四、率先垂范,主动倾听。
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可感的榜样。
相信,有了倾听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感谢佐藤学先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