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论文学作品中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浅论文学作品中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23卷第4期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Vo1.23.No.4 2013年8月 JOURNAL OF J1ANG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Aug.201 3 浅论文学作品中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陈 芳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文学作品中修辞是为了适应语境而运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可见,修辞和语境有 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决定修辞,修辞必须适应语境。语境可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或小语境和大语 境两种。修辞与狭义语境的关系中包括修辞与书面语的上下文的关系和修辞与口语的前后语的关系; 修辞与广义语境的关系中包括修辞与社会语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1修辞;语境;文学作品;关系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08(2013)04—0077—03 古今中外,人们都非常重视修辞。早在古希腊时期,亚 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 里斯多德就著有《修辞学》一书,而古老的中国更是被誉为 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在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修辞之邦。那么,究竟什么是修辞呢?学者对修辞认识各不 语境即使用语言时的具体环境,又叫言语环境。不同 相同。《修辞学》把修辞称做“修辞术”,开篇就说“修辞术是 学派的语言学派从不同角度、层面对语境进行划分.语境 论辨术的对应物”,继而又在第二章讲到:“修辞术的定义 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还可以分为狭义语境和广义 可以这样下:一种能在任何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 语境,或小语境和大语境,狭义语境是指书面语的上下文 功能。”所谓“说服方式”。是指言之成理、合乎逻辑的论证 或1:3语的前后语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广义语境是指表达时 方式。这是在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对修辞的认识。在我 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文学作品中修辞的表达技巧 国古代。虽然没有人给修辞下过定义,但很多人都意识到 与语境有密切的关系,词语本身无所谓美丑。发话人驽驭 修辞的重要性。如孔子就说过:“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 语言的能力不仅在于使用了什么词。而且在于如何使词语 西汉的刘向也指出:“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 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艺术化的效果。语境一方面能起到揭 也。故修辞不可不修。”刘向把修辞的作用提高到“尊君重 示话语真实含义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能够赋予话语临时意 身,安国全性”的高度。1932年,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著 义以补充信息。语词所蕴涵的信息,包括美学信息和附加 作——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问世,在《修辞学发凡》 信息,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得以显现。本文主要谈谈文 中.他这样给修辞下定义:修辞是适应一定的交际目的和 学作品中修辞与这两者语境的关系。 语言环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材料,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修辞与狭义语境的关系 的言语行为。骆小所在《现代修辞学》中将修辞分为名词的 (一)修辞与书面语的上下文的关系 修辞和动词的修辞。他认为名词的修辞是指为了较好地表 有的语言脱离了一定的语境,使人看了就像读天书, 达思想和感情。适应特定的语境而采取的运用语言和语言 摸不着头脑。例如: 风格的方法、技巧或规律,而作为动词的修辞是指为了适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 应特定的语境。而运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或规 打粉线,黛玉弯着就这么控着头,一会子又头疼了。”黛玉 律的活动。吴礼权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谈到:“何为‘修 并不理。只管裁他的。有一个丫头说道:“那块绸子角儿还 辞’?有关的定义很多。众说纷纭。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 不好呢,再熨熨吧。”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 各家说法。去异求同。则可以给‘修辞’作这样一个去繁就 一会子就好了。” 简的界定: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 丫头讲的是绸子角,怎么黛玉会说“理他呢!过 会儿 【收稿日期]2o13—08—28 【作者简介】陈芳(1986一),女,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77— 就好了”呢?真的绸子角过一会儿就会好吗?这是不可能的 事。如果只看这段话,确实令人费解。但如果我们结合上下 文来理解。它的含义就非常清楚了。前面一段是: 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 趟,他心里正不自在呢。何苦来?”宝玉道:“理他呢,过一会 子就好了。” 格,一方面顺了沈谦的意思“只能干半杯”,可其真意却是 要沈谦把一杯酒全干了。因为要想喝掉下半杯必先喝去上 半杯,这从逻辑上一推理便知。如果我们不联系13语的前 后语,就不能理解折绕这个修辞格,也就不能领略梁实秋 睿智、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了。 一这段话正是黛玉说的“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的具 体语境。宝玉说时.正好被黛玉听到。黛玉重复宝玉说的 话,表面上是说绸子角,实际上是借此奚落宝玉,一语双 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果不联系上下文的话,我们就不能 很好地把握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无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 的高超手段了。 辛显令的《喜盈门》有这样一段描写: 院子里。强英在喂猪。 水莲和仁芳哼着歌子回到家里。 强英白了她们一眼,挖一勺猪食骂一句:“死东西.哼 又如,沈谦写的《张大千小人执壶》一文中记录了这样 个故事: 三十年代,有一回,上海艺文界的名流在国际饭店宴 请张大千,稔知他最爱听梅兰芳唱戏,特地邀请梅兰芳作 陪。入席时,大家公推张大千坐首席,再三恭请。 “大千先生,您是主客,理应坐首席,这个位子您如果 不坐,还有谁能坐呢?” 大师面露诡谲的神情,莞尔一笑: “梅先生是君子,理应坐首位;我是小人。该"3叨陪末 -座。” 几句话使众人莫名其妙,"3下都愣在现场。梅兰芳很 -不好意思地陪笑道: 呀哼的,看把你们自在的!”两头猪抢食吃,她用勺子敲黑 猪,骂道:“再叫你这张狂嘴称霸道!”又用勺子敲白猪,骂 道:“再叫你大白脸耍心眼!” 水莲皱皱眉头没吱声。仁芳气鼓鼓地瞪了强英一眼, 刚要发作,水莲向她使个眼色,拉她进堂屋。 “张大师,今天是上海艺文界合请您,在下奉命来作 陪,颇感光荣,何来‘君子’、‘小人’?请不吝指教!” 大千先生好整以暇。从容不迫地说: “不是有句话‘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吗?您唱得一口 好戏,誉满天下!我只不过动手画几笔画而已。所以特地要 请您君子上坐,让我小人动手执壶!” 席话使众人恍然大悟,宾主开怀,于是请梅张二人 一强英拿一把青草,填进兔窝,又骂起来:“一窝狐狸不 嫌臊,又挤鼻子又弄眼,明天就给你们分开窝!” 仁芳忍无可忍。又从堂屋跑到院子。怒气冲冲地质问 强英:“大嫂,你骂谁?” 强英头一扬:“骂兔子骂猪骂畜牲!你心惊什么?” 并排上坐。 如果我们不看后面这句“不是有句话‘君子动口,小人 仁芳:“有意见公开提。指桑骂槐我不爱听!” 这段人物对话.乍一看我们会觉得强英骂得太莫明其 妙了,猪和兔子招她惹她了,能让她那么骂?况且,那些牲 畜又听不懂,她那不是白费力气吗?其实,这段对话主要是 叙写大嫂强英与二嫂水莲及不姑子仁芳之间的矛盾的。上 文写道大嫂强英因不满二嫂和小姑子不做家务事而自在、 要好、唱歌。所以故意借猪、兔子来隐骂水莲和仁芳。如果 动手’吗?您唱得一口好戏,誉满天下!我只不过动手画几 笔画而已。所以特地要请您君子上坐。让我小人动手执 壶!”光看前面那句“梅先生是君子,理应坐首位;我是小 人,该当叨陪末座。”不仅会使人觉得突兀.而且还会使梅 兰芳尴尬,更会破坏这宴请的欢乐气氛。但是如果我们将 张大干的前后语联系起来看,就会知道为什么他的这一席 话能传布久远,在文坛上传为佳话的原因了。这是一个别 解的修辞格,通过对“君子动口,小人动手”的曲解,自嘲自 贬来获取意想不到的幽默风趣的接受效果。这里既表现了 表达者张大干才智的过人,也见出了他自嘲自贬、消遣自 己的勇气雅量。 二、修辞与广义语境的关系 (一)修辞与社会语境的关系 不知道上文的话,我们就不能理解这段骂辞的弦外之音, 即强英的话的深层含义是在讽刺水莲和仁芳。 (二)修辞与口语的前后语的关系 有的口语表达,特别是出于那些智者的口语表达也是 相当精彩的,但如果我们不联系口语表达的前后语。就不 能体会它的精彩之处。例如,在沈谦写的《梁实秋的流风余 韵》中有这么一段: 九八一年,梁老八十诞辰,诗人痖弦请了一桌寿宴, 一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之中的.人们在运用修辞的时 候总是会打上社会的印记。如我们曾经学一篇课文《我的 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写作者小时候和父亲 去拜访伯父家,在伯父家端详了父亲的鼻子和伯父的鼻子 后有一段作者与鲁迅先生对话的描写: 我有幸忝列末席。但不幸的是平生酒量太差,只好向他告 饶:“粱老,我酒量太差,只能干半杯,您随意!”梁老面露诡 谲的微笑:“那你把下半杯干了!” 因为沈谦之前说“我酒量太差。只能干半杯”。 梁实 秋才会对沈谦说“那你就把下半杯干了”。这个折绕的修辞 一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 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78—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 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子: 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 迟,裁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采薇》里一 们半天才说。 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 刚,而把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 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已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离家时是春天。明明是自己不 “那怎么——” 想离去,却借杨树柳树随风飘扬来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 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心?” 又如山水名篇诗——《山居秋暝》中有这么几句: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 舟。” 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秋雨后山野问清 从作者和伯父的对话来看。表面是写鲁迅先生在黑暗 新自然、明丽如画的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 的环境中碰扁了鼻子。但如果我们把它置于一个大语境 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 中。即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它的内涵要复杂、深刻得多。 淌过石板,蜿蜒而下,淙淙有声,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 文章中“四周黑洞洞的”指的就是国民党反动派黑暗、森严 鸣。竹海中欢声笑语的喧哗,是姑娘浣衣归来;再听水面上 的统治。鲁迅先生正是借助了大语境,采取隐晦曲折的形 莲叶摇动。是渔舟顺流而下。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 式,把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暗含在现实的自然的 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 “黑暗”之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鲁迅先生不能直接指 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 斥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也无法一下子向一个小孩子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 说清楚。只好用“黑暗”来影射。如果我们不能把文章和当 作用。 时特定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那就很难发掘它所隐含的深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作品中。语境是修辞 刻意义。 的基础,是修辞得以形成的基本前提,语境和话语交际对 旅美华人作家於梨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 象和过程组成一个内在的结构整体。离开了语境就谈不上 的留美经历》中写有这么一段: 修辞。修辞必须以适应语境为第一目标,任何修辞活动都 看见外国游客手里的电器小玩意,可以对他说:“让我 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离开了语境,修辞就成了无源之水, 看看”,但千万不要说:“送我一个”。我们招待外国游客,只 无本之木,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 要客客气气,千万不要低声下气,因为,他们只是我们的客 参考文献: 人.不是我们的主人!我们可以予他们种种方便,但千万不 【1】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要让他们对我们随便。 2007.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国门敞开的伊 [2】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修订版)[M].昆明:云南大学 始阶段。其时,由于国人初次放眼看世界,看到了中国与西 出版社,2005. 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巨大差距,遂有不 [3]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少人在西方来华旅客接待中时有不顾国格的崇洋、献媚于 社。2008. 洋人的丑态出现。上述这段文字构成了同异的修辞格,针 [4]亚里斯多德.修辞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 对当时这种社会环境的有感而发。是对当时某些崇洋、媚 2oo6. 洋不良社会风气的深刻针贬,突出强调了表达者所意欲表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达的主旨——我们在对外交往中应持正确的态度,要不卑 1982. 不亢,表意含蓄婉约,但却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6]李庆荣.修辞基础知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修辞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984. 中国古代的诗歌有很多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修辞现象, 责任编校:戴婕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