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人员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与急诊护理人员相关的风险因素并总结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室工作的60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年龄、工龄、教育水平、技术水平、法律意识、风险教育、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与风险发生率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后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针对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探究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风险教育、沟通能力是相关风险因素;年龄、法律意识为无关因素。结论: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风险教育、沟通能力是与急诊护理人员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且以强化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意识、人文观念,增加技术培训机会和风险教育培训,定期考核为主要风险管理措施,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ve risk factor and summarize RMM. Method: Sixty cases of nurses worked in emergency room of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March 201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used un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 between risk incidence and correlative data of nurses such as age, working years, education level, technologic level, law consciousness, risk education,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then adopted logostic multiple 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So as to make RMM accorded to the correlative risk factors. Result: Aft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education level(P<0.05), technologic level(P<0.05), risk education(P<0.05), communication ability(P<0.05) were correlative factors. Age(P>0.05), law consciousness(P>0.05) were not correlative factors. Conclusion: Education level, technologic level, risk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are the risk factors correlative to the emergency nurse, and the main RMM of 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education, law consciousness, humanistic conception, increasing the opportunities of technical training and risk education training and regular assessment, having higher feasibility, it worthy of being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 Emergency nurse; Risk factors; Risk management measure
护理风险是护理过程中患者所可能发生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常造成护理纠纷和投诉,尤其急诊科更是护理风险的高发地,如何正确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临床的风险发生率便成为了临床护理的关注焦点[1-2]。本次研究中,对本院60名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急诊室护士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计算机检索选出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診室工作的60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5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5±5.6)岁;工龄2~22年,平均(12.6±8.6)年。选择标准如下:(1)在急诊室工作时间满1年者;(2)知情后同意纳入本次研究者。
1.2 分析方法
首先选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对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工龄、教育水平、技术水平、法律意识、风险教育、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评分,并对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通过字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归纳之前单因素分析中得出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后对其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针对总结的相关风险因素,探讨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1.3 因素筛选指标
年龄≤35岁为低龄,年龄>35岁为高龄;护校毕业为低等教育程度,中专毕业为中等教育程度,大学本科及以上为高等教育程度;1年以内接受过风险教育者为有,反之则为无;依据去年年末考核结果评定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级;通过问卷考核的形式调查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
1.4 統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字2检验,并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经数据统计分析,年龄高低、教育水平高中低、技术水平高中低、法律意识强弱、风险教育有无、沟通能力强弱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理人员相关危险因素因素分析详见表1。
表1 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例(%)
相关因素 分类 风险发生(%) P值
年龄 低(n=36) 4(10.96) 0.05
女(n=57) 8(14.04)
教育水平 高(n=30) 1(3.33) 0.05 8.218 2.331 213.640
法律意识 1.737 0.731 4.886 >0.05 3.388 2.182 17.626
技术水平 1.393 0.870 5.218 <0.05 8.138 1.532 26.001
风险教育 1.391 0.869 5.217 <0.05 8.132 1.534 25.891
沟通能力 1.628 0.336 5.820 <0.05 8.328 1.455 27.575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抢救的一线阵地为高风险科室,并面临诸多的风险矛盾,如医疗纠纷、过量留观患者、巨大的工作量、护理队伍年轻化、综合处理风险能力差等[3]。因此,本文主要回顾分析了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3.1 急诊护理人员相关的风险因素
首先,缺乏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已被证实为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4]。急诊科护理队伍常偏年轻化和工作经验缺乏,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急诊病情,且部分危急患者则因为操作失误或观察疏忽而错过最佳抢救实际,进而造成医疗事故,增加风险发生率,威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并造成纠纷[5]。教育水平作为相关风险因素与技术水平差异也有显著的关系。其次,护士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不能对患者进行正确全面的健康宣讲、履行风险告知义务;事件发生后,无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处理、化解危机,导致矛盾激化,沟通无效约占矛盾恶化的80%以上[6]。同时,部分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护理文书的写作缺乏规范性,患者的重要病情变化记录缺乏,急诊记录事后补记不及时等均造成了护理文书等重要的书面材料缺乏,为日后医疗纠纷的司法处理带来了阻碍,为后果最恶劣的风险因素。虽然在本次研究中,法律意识的强弱为无关因素,其意义也不可忽略。另外,部分护理人员违反常规操作流程,如护送危急患者检查、转科、输液、用药等工作的失误,也常造成严重后果[7]。此外,少数护理人员的人文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职业责任感和基本的同情心,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
3.2 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强化理论知识教育,定期组织学习急诊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并及时考核临床护理水平;(2)院方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机会,强化风险危机意识和风险处理准则,降低风险发生率;(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制定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遵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防患于未然[8];(4)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情怀和沟通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率,将医疗矛盾最小化处理;(5)建立相关组织成员对上述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和实施效果进行监察和评估,以便之后的临床推广[9]。
综上所述,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风险教育、沟通能力是与急诊护理人员相
关的风险因素,并且以强化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意识、人文观念,增加技术培训机会和风险教育培训,定期考核为主要风险管理措施,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丽霞,曾华志,梁珏,等.门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临床护理,2011,3(6):527-528.
[2]张少丽.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89-90.
[3]李兰.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66-67.
[4]王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12,4(4):356-360.
[5]马勇波.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6):91-93.
[6]Bird S.Risk management:What is it[J].Aust Fam Physician,2007,36(2):67-68.
[7]梅申聪,徐玉芬,孔晓霞.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79.
[8]唐翠秀,韦云猛.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246.
[9]卞春华.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129-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