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标段桥涵工程
编号:ZTWJCKEM4BQH-001
涵洞翼墙及附属施工作业指导书
2019年03月01日发布 2019年03月01日实施
中铁*局成昆铁路*标项目经理部 发布
目录
1.适用范围 ............................................................................................... 1 2.作业准备 ............................................................................................... 1 3.技术要求 ............................................................................................... 1 4.施工顺序 ............................................................................................... 1 5.施工方法 ............................................................................................... 2 6.劳动力组织 ........................................................................................... 5 7.材料要求 ............................................................................................... 6 8.设备机具配置 ....................................................................................... 6 9.安全、环保措施 ................................................................................... 6
-1-
涵洞翼墙及附属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标涵洞翼墙及附属工程施工。
2.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熟悉施工图纸、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 外业准备
施工前应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方便模板与钢筋的堆放。 立模前应对对模板进行试拼装,对错台、错缝进行打磨和整修。 准备好材料、劳力及施工机械,并检查其性能达到要求。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轴线、方向、标高等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测量放线,做好立模前准备。
3.技术要求
1)模板采用厂制大块钢模板及竹胶板,模板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输送泵或泵车泵送入模,分层浇注,连续进行,插入式振捣器捣固。
4.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模板施工→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养生→附属
1
工程施工。
5.施工方法
5.1 翼墙施工 5.1.1 翼墙模板
翼墙采用大块钢模,用钢管支架进行加固。必须确保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项荷载。模板间的接缝处用双面胶带贴密实,不得产生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平整光滑,并在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上的重要拉杆采用螺纹钢杆并配以垫圈,伸出混凝土外露面的拉杆可以采用端部可拆卸的钢丝杆。
5.1.2 翼墙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拌和:配合比由试验室设计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拌和时根据现场测定的含水率和坍落度控制水灰比。拌和计量准确,拌和时间符合要求。
混凝土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站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运行,避免产生不应有的施工缝。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预埋件认真检查,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振捣严格按振动棒的作用范围进行,
2
严防漏捣、欠捣和过度振捣,振捣时不在钢筋上平拖,不碰撞模板、钢筋及辅助设施为了防止混凝土从高处向模内倾卸时发生离析,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倾卸高度不得超过2米。根据现场情况,可顺着基坑边坡搭设溜槽往模内灌注砼,也可采用吊车吊运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移动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到10厘米的距离。
混凝土养护及脱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养生时间14天,养生期内应该保持混凝土湿润。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拆模。
5.2 涵背回填
做好防水层及保护层后再进行涵洞两侧回填A类土,按30cm厚对称水平摊铺压实。在上述填筑时只可采用小型压实机具,进行压实,压实要求详见路基施工图。在填筑到涵顶1m以上时,方可通过大型机械。
5.3 沉降缝
墙身沉降缝必须与基础沉降缝相对,避免出现错缝和咬缝现象,以防止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纹。
A、沉降缝施工所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C、沉降缝不得漏水,缝外侧采用甲种防水层;
D、沉降缝施工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能有杂物和积水;
3
E、沉降缝的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整洁。
5.4 浆砌片石的施工 5.4.1 施工方法
附属工程基坑检查合格签证后,立即进行浆砌片石施工,以避免基底长期暴露使其承载力降低。砌筑分层进行,分层高度在70~120cm之间,分层水平砌缝应大致水平,各砌块的砌缝应互相错开咬接,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厘米;每层片石砌筑时,先安转角石再砌筑面石,然后填腹石,石块间互相交错,咬合密实,砂浆饱满,嵌缝无空洞。面石必须人工修凿,大面平整,转角石棱角分明。为保证砌筑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砌筑时必须安放按设计断面尺寸制作的结构尺寸架并严格在架上挂线进行片石的砌筑。为加强基础与墙身的连接,基础砌筑到设计标高顶面时,基础与墙身连接的截面留设石榫,以利衔接。为使涵洞边墙和翼墙外露面整齐美观,其表面采用M10水泥砂浆勾凹缝,缝深8mm。
5.4.2 砌体的防护和养护
1)不可在砌体上抛掷或凿打石块。已砌好而砂浆尚未凝固的砌体,不得使其承受荷载。
2)如所砌石块在砂浆凝固后有松动现象,应予拆除、刮净砂浆、清洗干净后,重新安砌。拆除和重砌时,不得撞动邻近石块。
3)新砌圬工告一段落、或在收工时,须用浸湿的麻布或草袋将砌体
4
盖好。一般气温条件下,在砌完后的10~12小时以内,即须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
4)养护时须使覆盖物经常保持湿润,在一般条件下(15℃及以上),最初的3天内,昼夜至少每隔3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水一次;在以后的日期中每昼夜至少浇水3次。
5)新砌圬工的砂浆,在硬化期间不得使其受雨水冲刷或水流淹浸,特别是基础的砌筑应在基坑不积水的情况下进行。
6.劳动力组织
1)劳动组织模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2)施工人员应结合工前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一个工作班组人员配备
序号 1 2 3 4 5 6 工种名称 施工负责人 工班长 木工 电工 装吊工 混凝土工 人数 1 1 1-3 1 1 3-5 备注 现场管理1人、技术管理1人、测量2人、挖机司机1人、自卸汽车司机2~5人、劳务工10人。
5
7.材料要求
1)钢材、水泥、砂、石、水、防水卷材等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粗骨料按配合比设计选取,要求石料压碎值≤16%,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5%(以质量计)。
3)拌和用水采用现场水井集水,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满足拌和要求。 4)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站悬挂配合比指示牌,注明每次搅拌用砂、石、水泥、水等用量及塌落度要求。经常检测骨料含水量,据此调整水的用量。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投料,控制投料精度,保证水灰比、水泥用量、塌落度等技术指标,进而保证满足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和易性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
单个工点施工时主要配备PC-200型挖掘机1台、16t汽车吊1台、捣固器6台、砂浆搅拌机1台。
9.安全、环保措施
9.1 安全措施
1)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岗位责任制,严格施工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2)在施工现场应有安全标志,危险地区必须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等标志,夜间设施工作业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和红灯示警。
6
3)进入作业区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遵守纪律,服从指挥。
4)开挖过程中随时观察坑壁的情况,如发现裂纹迹象应及时撤出人员及机械,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应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并及时通知队部。
5)施工范围周边设置防护栏,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6)爆破现场要有专人指挥负责,对确定的危险区边界有明确的安全标志,对危险部位必须有警戒人员看守。人畜必须撤离到安全位置,施工机具应妥善安置。预告、起爆、解除警戒必须要有明显的信号(如哨声)。
7)施工用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和安装,设置漏电保护器,机具用电一机一闸一漏,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必须良好,各项绝缘指标应达到规定值,有保护基地装置。凡有裸露带电部位的电气设备和易发生电击危险的区域,都应有符合要求的防护,如围栏、护网、箱、匣等屏护设施。
8)加强用电现场管理,电工须持证上岗。场内电线、水管按要求统一布置,不得随意牵拉乱接,严禁将输电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筋、管子、扒钉等金属上。
9.2 环保水保措施
1)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树木及地表植被。临时用地范围的耕地采取措施复耕。
7
2)弃土场要先挡护后弃渣,防止泥沙冲刷污染农田、河流。 3)施工场地内修建施工排水系统并确保畅通。工地废水排放前先经沉淀池沉淀,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处理后方可排放。有害物质要定点存放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4)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的车辆配备挡板及棚布,防止粉尘飞落,减少对生产人员和当地居民造成危害,必要时进行洒水。
5)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做到文明退场。
6)做好场内排水工作,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合格后方可排除。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