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故乡 说课稿

故乡 说课稿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故乡》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 我说课的题目是《故乡》。 下面我就按分析教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步骤、教学反思几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故乡》写于1921年,后编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1919年12月作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的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10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本节课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分析“闰土”,“杨二嫂”这两人的形象及其所表现的主题思想。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的基本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

能力目标:掌握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从分析人物提升主题

二、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选择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我的教学理念是:

1、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于小说就是要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语言、叙述语言的精妙,欣赏小说的艺术美。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突破难点时,单纯凭借老师讲解往往事倍功半,应以“发展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的确不明白时再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教法选择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

三、 教法、学法说明

(一)说教法

1、组织方式

本节课主要采用“读——找——比——赏——悟”的教学组织方式,首先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区别的句子,并通过对比分析人物的性格,在人物的分析中感悟文章的主题,把握文章的主旨。

2、多媒体的运用

本堂课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把整堂课串起来,重点内容运用展台展示出来,也便于同学们理解,从而思路也比较清楚,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我们长期孜孜以求的目标。教法学法大同小异,因为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老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生也就也大体用类似的方法学。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在分析造成闰土变化的原因时,让同学们通过讨论来分析。

3、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希望”部分,熟读成诵,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4、讲析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练习法:“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四、 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教学中,将围绕“闰土”的形象展开分析,按“温习旧知识-------讲解知识点--------探究知识点----------联想运用”的思路进行教学,过程如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1.复习小说的三要素及本文写作背景和情节结构

2.鲁迅先生的故乡是怎样的故乡?(朗读2、12段)

由问题故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点明本节课学习目标和重点,进入新课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

(二)合作探究——人物分析

1.谁是主人公(以辩论形式分析主人公是谁,“我”或“闰土”)

教师归纳:小说的主人公不取决于他在小说中占的篇幅多少,而是看人物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4

2.分析闰土

(1) 让划出文中描写闰土的语句,完成表格(多媒体显示)学生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并掌握刻画人物的各种方法

(2) 为让学生更深刻的把握人物特征,更直观的感受人物的变化,让学生表演情景剧“少年闰土与‘我’”和“中年闰土与‘我’”。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闰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3、简析杨二嫂

因时间的关系让学生以杨二嫂自我介绍的表演形式来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要写杨二嫂?”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的对主题把握。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三)拓展延伸

分析文章在塑造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上的异同?

(四)作业布置

5

1. 学生根据文段画出 “月夜瓜地刺猹图”。

2.“我”对现实的故乡产生了深深的困惑,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困惑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教学反思:

这是鲁迅先生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由于课文内容离现今时代较远,有些句子比较深奥,人物较多,学生在主题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以上因素,我在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自主排演课文片段,深入把握、了解人物形象及人物身上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使真正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能力,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对一些细节问题的理解学生没有深刻体验,教师归纳的稍多这点我认为是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对学生方面考虑欠缺,这些都暴露了自己的教学弱点。

请关注:YIXIN工作室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