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总体规划
(一) 系统目标
1. 本系统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给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借、还书带来便利。
本系统除了图书馆内管理的一般功能还外,还包括网上在线查询图书信息、查询本人的借阅情况和续借等功能。 2. 减少人力与管理费用; 3. 提高信息准确度; 4. 改进管理和服务;
5. 建立高效的信息传输和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利用率; 6. 系统设计优良,界面设计精美、友好、快捷,人性化设计,后台管理功
能强大、效率高;
7. 更简便、信息化程度更高的图书管理流程; (二) 需求规定
1. 图书管理系统要为每个读者建立借阅账户,并給读者发放不同类别的借
阅卡(借阅卡可提供卡号、读者姓名),账户内存储读者的个人信息和借阅记录信息。
2. 持有借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管理员(作为读者的代理人与系统交互)借
阅、归还图书,不同类别的读者可借阅图书的范围、数量和期限不同,可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内查询终端查询图书信息和个人借阅情况,以及续借图书(系统审核符合续借条件)。
3. 借阅图书时,先输入读者的借阅卡号,系统验证借阅卡的有效性和读者
是否可继续借阅图书,无效则提示其原因,有效则显示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照片),供管理员人工核对。然后输入要借阅的书号,系统查阅图书信息数据库,显示图书的基本信息,供管理员人工核对。最后提交借阅请求,若被系统接受则存储借阅纪录,并修改可借阅图书的数量。 4. 归还图书时,输入读者借阅卡号和图书号(或丢失标记号),系统验证是
否有此借阅纪录以及是否超期借阅,无则提示,有则显示读者和图书的基本信息供管理员人工审核。如果有超期借阅或丢失情况,先转入过期罚款或图书丢失处理。然后提交还书请求,系统接受后删除借阅纪录,
并登记并修改可借阅图书的数量。
5. 图书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图书信息进行入库、修改、删除等图书信息
管理以及注销(不外借),包括图书类别和出版社管理。 6. 为系统维护人员提供权限管理、数据备份等通用功能。 7. 系统数据需求
1)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读者性别、学
院、班级、密码、爱好。
2) 读者基本信息的修改,包括读者学院、班级、性别等。
3) 书籍库存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作者姓名、出版
社名称、出版日期、价格。
4) 书籍库存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
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价格等。
5)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借
书日期、还书日期、是否续借。
6)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借书日
期、还书日期、是否超期。
(三) 可行性分析
1. 技术可行性:
1) 图书管理系统使用Access平台设计开发,Access使用范围广,开发
过程方便快捷,易于对系统进行实现。先进的计算机硬件条件对系统的开发实现给予很大的支持。
2) 开发小组对Access数据库技术有基础,且已经使用Access设计过数
据库。
2. 运行可行性:
1) 原有的使用人工管理图书的方式已经随着图书种类的增多以及读者
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显得日渐疲软,大量的图书数据以及读者信息借阅记录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处理。而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将解决这些问题。
2) 用户与管理层也对这种方案抱有期待的态度,并在技术与经济上进
行支持。
3) 用户角度方面:本操作系统面向用户为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和其它
管理人员)、读者(老师和同学等),他们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可以比较熟练操作计算机。管理员和读者都是经常性用户。系统维护人员为计算机专业人员,熟悉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维护工作。维护人员为间隔性用户。系统方面:系统界面设计简洁,功能完善易于上手,因此本系统易于学习和使用。
3. 经济可行性:
1) 成本分析:本系统由在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编写,成本偏低,同时,
所需的硬件软件等开发资源需要很少,项目整体成本很低。 2) 收益分析:本系统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大大的降低劳动力的使用,
同时减少人员的多余工作时间。另一方面,本系统将满足工作人员以及读者的需求,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二、 系统分析
(一) 业务流程图:
1. 借阅业务流程图:
2. 还书业务流程图:
(二) 数据流程图:
1. 借阅数据流程图:
顶层图:
流程图:
2. 还书数据流程图:
三、 系统设计
(一) 总体设计 1. 硬件架构
使用Access进行系统开发,计算机硬件与网络系统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运行使用。 2. 系统功能架构
(二) 详细设计
1. 代码设计
为了便于对信息的处理,系统设计过程对读者信息与图书信息进行了代码设计。
(1) 读者信息编码:使用混合码进行设计,采用读者入学年份+顺序
编号的格式进行编写。如:20110001即为2011年办理的0001号读者。
(2) 图书信息编码:使用层次码设计。 2. 数据库设计
根据本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数据库中将包括五张表:系统管理员数据表、读者信息表、管理员信息表、图书信息表和借阅信息表。 (1) E-R图
(2) 表格设计
① 读者信息表
② 管理员信息表
③ 借阅信息表
④ 图书信息表
⑤ 系统管理员信息表
3. 输入设计
4. 输出设计
四、 总结
经过这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我对本学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有了更好的理解,系统开发的过程就是整个课程所学到的知识的不断复习,不断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系统开发完成后,我感觉到了开发系统最开始的总体规划是重中之重的。有了科学的总体规划,对于后期开发有着准确的指引。而后期系统的修改所耗费的时间也是最多的,也是最耗费精力的。通过对本次系统的开发,我也对上学期所学的面向对象编程的知识做了深刻的复习。深深的感觉到,学过的知识如果长时间没有进行复习或使用,大部分都会遗忘。因此,这次系统的实践更是对两门课程的总结与复习,并对一年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图书管理系统的评价,我认为有优势与劣势两方面。
首先是本系统的优势。随着图书馆图书的增多以及读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依靠人工以及纸质存储对于信息管理的方法显得有些落后并且效率低下。本系统的及时开发可以大量的减少图书信息管理的人力物力,对图书以及读者的信息进行高效率的处理,同时使用计算机网络存储设备对信息加以存储会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完备性,同时避免认为容易造成的失误。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大多数人可以轻易的对计算机进行操作,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没有工作的难度。
而劣势方面,毕竟本系统是属于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有着依赖性。一旦计算机系统遇到攻击或是瘫痪即会导致系统停止工作,因此定期的对软硬件进行维护与更新是不可避免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