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 文章编号:1005—3387(2010)03—0022—24 实验高温电炉温度系统的综合标定 宋廷寿商树桓陶文宏杨忠喜 250022) (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摘要:介绍了一种高温电炉温度系统综合标定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标定精度高。利用本方法还可以对热电偶和 温度控制仪表分别进行标定。 关键词:热电偶;温度标定;系统误差;精确度 中图分类号:TB9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高温电炉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之一,从事材料 负反馈信号也增大,则可控硅的触发信号减小,使输 出电流减小,反之亦然,从而增加了控制系统的稳 定性。 研究的部门更是离不开它。我院有硅钼棒高温炉十 几台,由于各台炉子的使用情况、工作年限的不同, 仪表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控 温偏差高达80℃…,这就造成两个问题的存在,一 是不同高温炉烧出的样品失去了可比性,给科研增 2硅钼棒炉温度系统误差分析 由硅钼棒炉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其温度误差 主要是由热电偶和温度指示调节仪表产生的。 2.1热电偶产生的误差 加了困难,甚至产生误导;二是高温炉失去了其原有 的通用性,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浪费,使高温炉的利用 率降低。 热电偶是根据塞贝克(Seebaek)效应来测量温 度的。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B连成闭合回路, 如果使两个接点处于不同的温度 、 ,则回路中就 有电动势出现,称为热电势,这一现象称为热电效 应。热电势是温度 和 的函数,恒定接点温度 ,采用一种比较准确的标定方法,对高温炉进行 标定,就能排除不同炉子之间的差异,使所有的炉子 误差都统一到标定方法所产生的误差上来,这样就 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给科学研究带来很大的 方便。 则热电势是温度 的单值函数,只要测得热电势 的大小,便可得到被测温度 L3 J。热电偶产生误差 的主要因素有: 1 硅钼棒炉的工作原理 J 硅钼棒炉主要是由炉体和炉温控制系统两部分 组成,单相硅钼棒炉,采用的是交流调压系统对炉温 1)热电偶不稳定性的影响 j,不稳定性就是指 热电偶的分度值随使用时间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而引 起的变化。大多数情况下,它可能是不准确性的主 要原因。影响不稳定性的因素有:热电极在高温下 挥发、氧化、还原、脆化、结晶、玷污等。 进行控制。它采用移相触发电路,通过改变晶闸管 导通角的大小来调节输出功率,达到控制电炉温度 的目的。它的前级配用温度指示调节仪表,检测端 配有B型热电偶,能对电炉的温度进行测量、指示 及自动控制。炉体内有硅钼棒(发热元件)和热电 偶(感温元件),热电偶输出的毫伏值通过PID调节 2)不均匀性的影响,一般来说热电偶若是由均 质导成的,则其热电势只与两端的温度有关,若 热电极材料不是均匀的,且热电极又处于温度梯度 场中,则热电偶会产生一个附加热电势,其大小取决 于沿热电极长度的温度梯度分布状态,材料的不均 匀形式和不均匀程度及热电极在温度场中所处的 位置。 器,与电路中的电压负反馈信号反相叠加,叠加后的 信号大小控制着充放电电容充放电的速度,从而改 变了可控硅触发信号的大小。当输出电流增大时, 一22一 2.2显示仪表的误差 电偶,标准热电偶的冷端连接电位差计,就可实现高 温炉温度系统的综合标定,标定原理示意图见图1。 如果从工作热电偶冷端再接出两根导线,通过转换 显示仪表都有一定的精度等级,它说明了仪表 在二次测量中允许误差的大小。其误差主要有以下 几部分引起的: 开关与电位差计连接,还可对工作热电偶或显示仪 表进行标定。 1)非线性的影响 』,根据成型热电偶的特性曲 线可知,构成热电偶的两种不同材料的热电势与温 度不成线性关系,有的曲率还比较大。因此,用热电 偶测量温度,非线性校正也是很重要的,处理不当将 带来误差。 2)冷端温度的影响,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不仅 与测量端的温度有关,而且与冷端的温度也有关系, 只有当冷端温度恒定时,热电势才只与工作端的温度 有关。大多数仪表都有冷端温度补偿作用,如果仪表 工作的环境温度变化不大,对于冷端温度补偿所造成 的误差可忽略不计,但当环境温度变化大时,因为仪 表不可能对冷端温度完全补偿,那么同样会引人一定 的误差。对于B型热电偶来说,由于在0~50℃范围 内热电势小于31xV,可以不进行温度补偿。 3)电信号处理的影响,由热电偶的分度表可以 看出,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是很小的,要想实现更 精确的测量,除了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密度外,还需加 设外置放大电路,这也会引入误差。 3温度系统的综合标定 由上述分析可知,高温炉温度的系统误差主要 是由热电偶和显示仪表所产生的。而传统的标定都 是对热电偶、仪表分别进行进行标定,分别给出修正 值,有资料表明 J,这只能知道系统的极限误差,却 不能得到系统误差的具体值,此误差与实际误差相 差较大,无法进行修正。本文介绍一种高温炉温度 系统的综合标定,将所有的误差都涵盖在内,减小了 系统误差。 3.1 仪器设备 本标定使用的仪器是:B型标准二级热电偶,最 大测量误差为±0.0025t 。UJ33A型直流电位差 计,准确度等级0.05级,是根据补偿原理制成的高精 度、高灵敏度的电学测量仪器,由于它不从测量对象 中取用电流,不改变被测对象原来的状态,因而可以 减少因测量仪器的介人使电路状态改变所引起的 误差。 3.2标定方法 自制一块炉门挡砖,中间开一圆孔,插入标准热 图1标定原理不意图 B型热电偶的长期使用温度是300~1600 ̄C, 而使用一段时间的高温炉很难达到1600oC,所以本 次标定的最高温度为l50o℃。 1)升温曲线的设置,将高温电炉从室温升温至 300 ̄C,保温15rain。再升温至400oC,保温15min。 以此类推,至1500oC,保温15min。 2)当温度进入保温段,恒温lOmin,使温度恒 定,以减少温度梯度对测量的影响。每隔1分钟测 量~次标准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mV),共有5个数 据。每一保温段均如此测量,直至1500℃。 3)数据处理,将每一保温段(整百度数)的5个 测量数据,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取剩下3 个的算术平均值。用B型(铂铑30%/铂铑6%)热 电偶分度表 或用“热电偶线专家”软件计算出对 应的温度。 3.3温度校正曲线绘制 以温度控制器仪表显示的温度为横坐标(X 轴),以标准热电偶测得的温度(实际温度)为纵坐 标(Y轴),用origin软件绘制校正曲线,见图2 所示。 ^ p \/ 赠 ’ 七K 400 200 200 400 600 800 1000 l200 1400 1600 仪表显示温度(℃) 图2温度校正曲线 一一23一 O ∞ 图2中,2为标准曲线。1为校正曲线,拟合后 =± 的曲线方程为: 7 际=0.9582 仪表+79.78014 R2=0.9992 =±3.79℃。 5结束语 该标定方法在不破坏炉体的情况下,就可实现 高温炉温度系统的综合标定,结果准确可靠,标定时 间短。标定的最大系统误差不超过3.79℃。如果 4标定结果的可信度及精确度 4.1温度校正准确性的验证 根据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用分析纯氢氧化钠 换用精度更高的标准热电偶(如s型),系统误差还 会更小。在工作热电偶冷端再引出两根导线,并联 上电位差计,还可对工作热电偶或显示仪表进行 (NaOH,熔点318oC)和氯化钠(NaC1,熔点801℃), 忽略杂质和压力对熔点的影响,粗略验证标定的温 度。从校正曲线上查出(或用拟合曲线方程计算) 标定。 实际温度为318℃所对应的表温为249℃,设置好升 温曲线,取3—5g NaOH放人瓷坩埚中,将坩埚放入 参考文献: 炉膛中间,升至设定温度,保温5min,取出坩埚观察 [1] 王振军,杨君.硅钼棒电炉温度控制系统技改优选方 NaOH出现轻微熔化。 案[J].工业加热,2007,36(2) 实际温度801℃所对应的表温为753℃,在该温 [2] 陈敏.高温硅钼棒炉温度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维修技术 度下,NaC1全部熔化。将表温设定到750℃(实际温 [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2(10) 度为798.4 ̄C),重新试验,NaC1出现轻微熔化。说 [3] 张寿安.热电效应在温度检测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 明温度标定是可信的。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 4.2最大系统误差的确定 … [4] 陈学利,张东风.热电偶测温误差的分析及修正方法 本标定系统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直流电位差 [J].电力与能源.2008(11) 计和标准热电偶。由直流电位差计说明书知,在测 [5] 李国屏.热电偶测温系统的误差分析与处理[J].无锡 量范围内的最大误差E =±(0.05/100)[(10/ 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 [6] 朱希明,陈涛.测温系统两种检定方法的比较[J].工 lO)+l1.257]×1000 6.131 ̄V,在1500—1600 ̄C 业计量,2001(3) 时,B型热电偶的热电势率为11.63 /℃,所以最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839.2—1997 大温度误差Tl=±6.13/11.63 ±0.53℃。B型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839.1—1997 级标准热电偶的测量误差 :±0.0025t=±0. [9]贾玉宝,李传武,秦海川等.实验高温电炉温度的白行 0025×1500=±3.75%。所以标定的最大系统 校正方法[J].现代技术陶瓷,2004(4) 误差: [1O] 韩志民.温度测量系统综合误差校验的新方法[J]. 华北电力技术,2000(3) =± 1.来稿应原理正确,文理通畅,观点鲜明,实用性强。 征稿启事 2.对所选用的文稿,编者有权作适当修改和编辑 处理。待编者通知后将电子版发往:taieang@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 263.not.Cn 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合格评 3.来稿请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职称 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办的专业技术杂志,在国内外有 (务)和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还需将稿件的 着广泛的影响。为增强本刊的实用性,推进计量测试 标题翻译成英文。 技术和实验室认可事业的交流发展,本刊向广大从事 4.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三环东路18 计量测试技术和实验室工作者以及关心计量事业和实 验室认可的业内人士征集文稿,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号《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编辑部; 邮编:100013。 一24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