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原则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原则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2卷 第5期 doi:12.39696.issn.1671-914X.2013.05.114 双月刊 2013年9月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原则 王文义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襄阳441021) 摘要:本文在对中高职衔接进行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中高职衔接工作应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在五个 基本原则中,统筹管理是基础,有效合作是条件,能力递增是目标,课程整合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目的。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整合;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84(2013)05一O114—03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 体系、课程建设体系和教学实训体系。切实优化专 系中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 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根据专业办学条件设置专 次。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不是层次的简单延伸,不是 业,坚决杜绝专业设置上“一窝蜂”等现象,解决分 学制的单纯叠加,不是教学内容的机械组合,更不 头管理、布点分散,深造渠道还不畅通,中高职在培 是基于“生源因素”的应景之举,而是教育体系的合 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等方面 理衔接、职业内涵和层次的有效提升、教学机制的 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办学不成规模等问题,使有 有机融合。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既需要对职业教 限的职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育的规律进行再认识,同时需要科学合理的运行机 (二)充分发挥政策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创造良 制来支撑。因此,中高职衔接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好的政策环境、社会氛围和市场规则条件 一、统筹管理 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各种舆论 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同,鼓励人们 政府应着眼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才结构 自觉自愿接受职业教育,调动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 和教育结构的有机衔接和紧密沟通,在以下几个方 积极性,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严格执行“中等职 面发挥统领和指导作用。 业教育招生规模应当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 (一)统筹中高职衔接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专 当”政策,引导和鼓励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学校,保 业发展规划 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结构合理;严格 成立职业教育管理权威机构,统筹中高职衔接 执行各项就业准入,切实落实先培训后上岗政策, 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加强中高职教育的统一管理, 壮大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完善改革招生办法,扩大 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专业发展规划。根 “对口单招”或“技能高考”高职院校范围,提高“对 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教育的发展 口单招”和“技能高考”的录取比例,并保持稳定增 情况,统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布 长;开展根据高中阶段教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 局,分类指导。【l1支持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 合素质评价、职业准备类课程学习情况和职业倾向 强,促使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建立既符合本地实情 测试结果综合评价录取新生的招生改革试点。完善 又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扶助 对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的中等职业 职业学校建立起相关岗位职业资格体系、专业教学 学校毕业生,实行免试、加分等照顾录取政策。坚持 收稿日期:2013—06—15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  ̄,(G2013C060) 作者简介:王文义(1963一),男,湖北省襄阳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职业教育管理。 114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原则 开展办学水平评估和办学条件评估,引导学校规范 办学,有序竞争,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二、有效合作 中、高职教育有着共同的办学方向,实行“教、 学、做”同样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适 合某种岗位的、具有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但是, 由于它们属于不同层次的教育,在具体人才培养规 格、培养目标的定位、能力素质标准等方面存在差 异。充分加强中高职学校有效合作,发挥中高职学 校各自优势,减少中高职衔接中的摩擦力,增添中 高职衔接的润滑剂,为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提供必要 条件。 (一)合作成立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会”,共同制定中高职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政府指导下,成立中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共 同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职业教育培养 目标和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共同制定人才 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计划。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的指导下,明确中职和高职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 合理制定课程标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明确各阶 段的培养目标(含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评价方法 和标准。通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创 新,推进高职和中职教育教学的整体设计,实现招 生考试制度、学制、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教学模式、 校际合作、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评价、行业指导、实 训装备等“十个;b-面”的有效衔接。 (二)构建合作交流平台,探索职教资源的共享 和集聚机制 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名牌院校为龙头, 集合区域内或行业内的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或 职教园区,实现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基 地和产学研基地等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促进和推动 中高职院校之间及其与企业行业间的深度融合,为 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有利条件。在中高 职院校合作中,高职院校尤其要充分发挥引领作 用、辐射功能,从实训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和师 资队伍等方面,为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最大限 度的支持;整合吸纳中职学校的优质资源,为本地 区职业教育发展共享。在教学过程中,中高职院校 定期举办教研活动,专业教师一起研讨教学计划、 选用教材、授课心得体会等。请中职学生到高职院 校参观、与学长们结对交流学习心得,参加高职院 校的技能比赛等活动,让他们提前感受高职院校的 学习、生活。 (三)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中高职贯通式质量 控制和评价体系 通式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是在终身学习理念 指导下,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对象,对中高职不同阶 段教、学、环境等因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所作 出的连续、全面的记录和评价。中职学校在制定质 量控制和评价体系中,充分考虑学生多样化的需 求,考虑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高职要 提前介入中职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中高职教 育质量监控评价网络,建立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 机制,把发现的问题、对中职的教学建议等及时向 中职学校进行反馈,实行质量监控前移,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逐步推进贯通式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评 价体系建设。 三、能力递增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基本上可分为三 种模式:一是纵向延伸,二是横向扩展,三是纵横拓 展。应用型人才成长过程告诉我们,从基本技能的 获得到高级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是一个从低级到高 级的认知发展过程,随着操作技术范围的扩大,技 术熟练程度的提高,专业理论基础的完善,职业岗 位级别也在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必将逐渐提高。可 见,中职是高职的学习准备,高职是中职教育提升。 (一)由经验层面的技能到策略层面的技能 递增 职业技能分两个层次即经验层面的技能和策 略层面的技能。经验层面的技能,是指如何在“感知 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操作过 的动作”基础上,回答“怎样做”的技能;要掌握经验 技能,就要进行经验学习,即通过经验的形成与积 累来学习。策略层面的技能,是在“目标和条件的行 动链接起来的规则”的基础上,解决“怎样做更好” 的高技能;要掌握策略层面的技能,就要进行策略 学习,即通过策略的生成与积淀来学习。经验是策 略的基础,策略是经验的升华。『21因此,可视经验技 能为初级技能,由中职阶段培养;策略技能为高级 技能,由高职阶段来培养。 (二)课程内容横向拓宽、知识结构纵向深化 中职和高职是两个相对独立教学系统,又是相 互衔接的学历层级,应该划分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边 界,明确的学段界域和逻辑梯度,把握层级和梯度 问逻辑关系,认真分检、细化、定位各自应该学习和 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层级。[3】高职的课程应在中 职课程基础上横向拓宽课程内容、纵向深化知识结 构、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在人才衔接具体培养过程 中,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要求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 整体课程结构体系,甄选和细分不同阶段的课程内 容,实现知识分段培养、技能分层练习、能力分级提 升。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制度,对不同阶段学生 制定合理的、有梯度的职业技能水平标准,开展不 同阶段的能力认证。 ll5 王文义 四、课程整合 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沟通与衔接是成功实现中 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中高职 能否衔接的关键。课程整合是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 与分化,彰显知识、技能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及其价 为重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持续发展 1999年的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明 确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需要为改善个人生活和 提高工作转换能力提供更广泛的准备,而不仅仅是 获得某一特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美国在20世纪 值,实现中高职衔接的基本途径。中高 iZl x -接中的 课程整合包括中高职教育之间的整合、各阶段内部 的整合等。美国的爱德林和罗林设计了以产业部门 为基础的核心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整合;以职业群 为基础的宽泛的应用性知识、技能和态度整合;以 具体工作岗位为基础的专门技术与应用知识、技能 60年代,提出“生计教育”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出充 分准备与发展成功的职业生涯乃是职业教育的目 标,“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学校不仅应使学生在职业 生涯阶梯上,稳定地迈出第一步,而且应继续发展, 以获得更大的成功,也就是说学校应着眼于学生整 个职业生涯”。中高职衔接要把落脚点放在一线人 与态度的整合三组职业教育课程整合系统。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大类的特点和 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名 称,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真正实 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贯性、逻辑性与受教育者的发 才的可持续发展上,使其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 技能具有连续性、适应性和前瞻性,还要关注其职 业迁移能力,使其获得应变、生存与发展能力,使其 能够适应技术等级提升与职业岗位变动。 第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中高职学 生的年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 同,知识结构也不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 展性、持续性的统一。具体来说,主要包括:①公共 文化基础课程应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 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 阶段应注重基础素质教育,为继续学习、职业的升 迁和转岗奠定基础;高职阶段开设通识课程,强调 虑这些因素,以便有的放矢。 第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升学需 知识的应用,减少证明及推理过程,使其具有提升 求。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需要合理安排教 学内容,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到企业时能用 理论及应用水平的能力。②专业课程以技能训练和 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工作任务的难度、 复杂程度、综合力度等,将其设计成课程学习的行 动领域,设计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的教学顺序, 保证技术训练内容上环环相扣,逐步加深,逐步提 得上、留得住、上得去。[53不仅考虑中高职的衔接,同 时也要考虑高职教育与应用本科之间、应用本科与 专业硕士之间的衔接。 第三,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中高职院 校有必要通过中高职衔接模式为一线人才提供更 有效的贯穿其职业生涯的服务指导体系,提升文化 高。嗍一般来说,中职阶段只要求完成较低级、浅易、 简单、典型的、容易完成程序性知识,熟悉和了解整 个制作过程和步骤的产品任务,完成行业领域的一 般的加工任务,达到企业职业岗位一般的规格要 求,激发学生新鲜体验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 12, 关键能力。高职阶段完成中等难度、综合程度更高 的创新情境或迁移拓展情境,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智慧。[41以会计专业为例,根据课程衔接 的基础理论、课程发展的阶段性、专业知识的逻辑 素养、满足个性兴趣,激发技能天赋,完善健全人 格,并最终养成高水平的职业综合素质,提供更加 准确的具有职业目标导向的升学与就业信息,引导 其根据兴趣与个性特长不断丰富自己,以使一线技 能人才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第四,拓展中高职衔接的范围。要从正规学校 教育形式的衔接,扩展到中职学生就业后仍有进一 步深造需求的往届生以及通过职业培训已获得一 定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意愿进入高职院校继续 学习的在职人员,并通过学分银行、学分认证、学分 积累等多种途径与方式,使其获得持续发展的能 性、技能的形成先易后难顺序排列,如在中职阶段 开设《计算机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初级会计实 务》、《统计知识》等技能训练课;在高职阶段开设  ̄Exeel应用》、《会计分岗实训》、《管理知识》等岗位 实习课。③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中,中职阶段注重养 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高 职教育以社会适应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力,从而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 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曼玉.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18—20. [2]-I,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辨[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3 [3]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16一l8. (下转第120页) 116 熊绍刚.田家富 On the Necessity of“Credit System"in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XIONG Shao-gang,TIAN Jia—fu (Xia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gyang,Hubei 441050,China) Al ̄tract:The credit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requirement for vocationa1 education to adapt to socila development.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0nal educ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redit system.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dit system and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ment. Key word:convergence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ccounting profession;Credit system (审稿:韩宗强编校:毛小波) (上接第116页) [4]吴勇.“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4):23—36. [5]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J1.职教论坛,2012,(15):23—25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nvergenc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Wen-yi (Xiangyang Automobil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gyang,Hubei 441021,China) Almtract: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convergenc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proposed five basic principles. Among these,overall management is the foundation,effective eollaboration iS the condition,capacity increment is the goal,curriculum integration is the ke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goa1. Key word:convergenc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ccount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curriculum integr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审稿:张清芳编校:毛小波) l2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