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备好一堂高中历史课

如何备好一堂高中历史课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如何备好一堂高中历史课

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

凡事必躬身而为,才知其不易。作为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的初学者,要想在初上讲台时使自己达到在课堂上将那些历史事件或是人物境况富有逻辑性地展现给学生们且侃侃而谈的程度,绝非易事。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时候,教师也和表演者一样,需要在讲台下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准备,才能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里挥汗自如。要想在初涉历史讲台时,使自己的这堂历史课听起来流畅且生动,课下的准备显得无比重要。

一、 备好教材,才能把握课堂内涵

只有备好教材,掌握所要讲授的历史知识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状况应变自如。这样,我们就要先明确什么是历史教材。历史教材是师生未来达成历史教学目标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历史教科书为中心展开。

(一)备好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堂上最主要的教材,也是学习历史的最佳材料,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凭借和教学工具,因而在准备一堂历史课之前首先要备好它。例如人民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二专题一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这一课,我们在打开教科书时就要先明确

它的位置,是讲解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讲授本课可以与上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相联系。具体到本课,要根据教科书上所呈现给我们的知识内容,进行详细地阅读,认真地研读,深入地思考并挖掘这些表面文字背后所体现地深层内容。文章中涉及的历史专有名词或是专门的历史概念,在进行教科书备课时要像织网一样,查缺补漏,一一进行标注。比如本课所涉及的“素纱襌衣”、“淬火工艺”、“陶”和“瓷”等等。

(二)备好其他教材

历史教科书虽然是历史教学中最主要的工具,但要备好一堂历史课也离不开其他历史教材的帮助。我们还需要历史教学参考书、历史文献资料、历史照片等帮助我们理解教科书上所体现的内容,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讲解。

我们在上每节历史课以前,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教科书中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重点、难点。例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这节课,具有五目内容,分别是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工官”与“匠户”、纺织业的发展、先进的冶金技术以及陶瓷业的成就。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是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据此我们应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后三目的教授上,因而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历史实物、文献资料等历史教材的搜集主要围绕古代中国的纺织业、冶金业以及陶瓷业展开。在这个搜集的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像图书、影视、网络等资源,按照教学的需要,着重体现重难点教学内容的原则寻找简单且可靠的资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帮助学生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内容。

二、备好教案,才能把握课堂节奏

在对历史教材内容有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就可以着手编写课时教案。一般来说,教案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但作为初学者,对实际教学还没有丰富的经验,我们所要编写的教案应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着重强调教学过程,而且所要编写的教案应当越详细越好,以求在真正上课时把握好实际教学节奏,避免失误。

编写详细的教案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同已将台词背得滚瓜烂熟的表演者,想象登上舞台时如何将这些烂熟于心的台词完美地演绎一样,因人而异,因人而宜。

(一)导入

教授如何进行课堂导入的著作中有多种方式方法。但要真正进行授课,就要考虑具体教学内容以及针对具体内容实施的导入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提起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期待和参与需求,使教师能够尽快切入教学内容,完整流畅地从导入过渡到具体内容的授课中,双方都能够尽快进入角色,真正开始一堂历史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授课开始前的课堂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应精彩且富有趣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新颖别致、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这一课,

直接与学生点明上课要学习的内容的导入方法略显乏味,应适时推陈出新,或选取一段通俗易懂的简练文献材料,比如“《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取

自《史记货殖列传》)问学生这句话想要说明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或利用一张或几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手工行业遗留精品的图片,比如素纱襌衣、司母戊鼎、唐三彩等,吸引学生注意;或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要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三大展厅,分别是纺织、冶金和陶瓷;或针对古代某样器物,或与古代手工业经济息息相关的某个词语,展开一段奇闻趣事或历史由来的描述等等,这些导入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出教学的主题。另外,课堂导入要契合本课的教学主题,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在三四分钟内完成。因为课堂重点还是要放在主要内容的教授上。

(二)授课

孔子说:“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在整堂课中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授课的方式方法也要格外琢磨。

授课过程是检验我们对教材内容把握的过程。一方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已经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划分,那么在授课时就要有轻重之分,重要内容要讲解详细,必要时多穿插一些典故或是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非重要内容则蜻蜓点水一语带过。例如新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那么授课时就要着重将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的发展历程讲解清楚,并据此总结出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而古代手工业所涉及的经营方式可以简单讲解,或是在总结特征时一语带过。另一方面,作为重点内容的课本知识,也并非都要完完整整一字不漏地全部讲解,这样课堂时间不够分配,而且使课堂显得不具层次。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这一课的安排上,可以根据个人见解将体现课标要求的重点三目再进行轻重的划分,比如可以将纺织业、陶瓷业详讲,冶金业略讲,只要不影响学生对古代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的理解,将教材内容按

照一定逻辑重新排列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授课效果。

授课过程不应是教师的个人表演,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并不能达到上好课的预期目标。授课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乐知”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历史知识得到更好地落实。因而授课过程中就要预设许多师生互动环节,或预设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或不断抛出切合课堂内容的文献资料、图片等引起学生阅读、欣赏、评价甚至进一步挖掘背后隐含深义的兴趣。例如讲解冶金业时,给出司母戊鼎的图片,问学生其出现的年代或是象征的意义,无独有偶,也象征着权利和秩序的四羊方尊为何四角有羊头装饰,再说明背后的原因等。我们在课上要讲的历史应当是故事型历史,而非单薄的历史。

授课过程应该看起来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因而要在知识到知识的过渡上下功夫。怎样将一目内容与一目内容衔接,怎样将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知识点串联,完成整堂历史课的教授,就要在语言上多加锤炼,在问题上多加预设,在教材内容上进一步挖掘。例如在讲解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纺织业的发展这一目,接着讲下一目先进的冶金技术,就要考虑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共通点是什么,都是古代手工行业中取得巨大成就的行业,那么如果说纺织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代的素纱襌衣,那么冶金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是什么?再运用语言、图片或是典故进行过渡。

三、模拟上课

将教材内容、教案等上课所需要的一切硬件都准备好之后,在真正上课之前要先进行模拟上课,找寻当历史老师的感觉,学习在实际教课中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并在真正上课

前及时到位地修正自己的理论教案。也许在讲台下,已经讲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但上了讲台整个的呈现又是另外的一回事情。也许模仿某位名师或自己的老师上课的样子,大胆自信地陈述历史内容,侃侃而谈;也许追求自己的风格,抑扬顿挫,豪迈奔放或优雅温婉,但无论是怎样,站在讲台上不要像宣讲一般背出我们的台词,且要自信沉稳就好。

以上种种,皆是作为一名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的初学者的一点想法,仅供大家参考,多谢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