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烛之武之人物形象(2)

烛之武之人物形象(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烛之武退秦师之人物形象

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巧舌如簧的说客,他们没有在烽火硝烟的战场冲锋陷阵,却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场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那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只身赴敌营”的烛之武,去感受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他是如何使虎狼之师不击自退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字词以及文言知识,梳理了全文的脉络,知道全文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分别是: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师、晋师撤离。

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烛之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口才就使秦军退兵呢?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共同研习这一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来,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讲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好,那么这场斗争得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成功了。欸,对,没错,烛之武成功了,他最后不仅说服了秦王退军,还使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成功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那么烛之武究竟是怎样的人?让我们通读全文一起来了解。

好,首先全班同学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那请同学们自己在这两段中找找体现烛之武人物个性特点的句子吗?

大家都找到了吗?谁来说说?那这句能体现出她什么性格特点呢?好,这两位同学都

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那我们再来一起说说看。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中,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呀? 侧面写出其才能。嗯,说的非常好。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同时表现出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那么接下来 ,烛之武与郑伯的对话又展现了他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呢?(PPT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是的,有着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满腹委屈和牢骚,但国难当头,关键时刻烛之武还是临危受命,捍卫国家主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谓识大体,明大义。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接下来,同学们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大家已经读完了,小组讨论,品味语言,找找这两段中又是如何体现烛之武的性格特点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维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而烛之武在说服秦伯是则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PPT)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欲扬先抑,分析形

势,以退为进,博得好感。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阐明利害,亡郑陪邻,动摇秦晋联盟。也就是说,亡郑只对晋有利。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替秦着想,存郑有益,以利相诱。(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引史为例,挑拨秦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君之所知也。) 层层深入,论证严密,秦、晋、郑三者均涉及其中

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实力。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又从秦晋的历史关系人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异矣”。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

好,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齐读这125字的说词,充分感受烛之武机智善辩的才能。

所以说,《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一个勇于只身入敌营的勇士,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

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那么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用文言文的形式为烛之武写一份颁奖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