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窗淋水试验的改进
作者:张永强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0期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防治住宅工程外窗渗漏,进行外窗淋水试验,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住宅工程;外窗淋水试验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于2011年7月发布建质安(2011)724号文件: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各门窗生产安装单位,各有关单位:为防治住宅工程外窗渗漏,依据GB50210-2001的规定,决定对我市的住宅工程实行外窗淋水试验(以下简称
“淋水试验”)。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工程,在竣工验收前,责任单位应当委托检测单位进行外窗淋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二、住宅淋水试验的抽查量每个栋号不少于外窗面积的10%。别墅项目淋水试验的抽查量不少于该标段别墅单体总量的10%。
三、淋水试验不合格的,各相关单位应当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返工处理维修后,重新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淋水试验,直至合格。
四、各建设行政质量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凡未经淋水试验,或淋水试验不合格的住宅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备案。 五、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根据所发布文件可以看出外窗淋水试验是一项工作量相对较大的检测,因此提高检测效率是解决外窗淋水实验周期长的当务之急。
原有外窗淋水试验检测的检测流程相对复杂,设备相对繁重,其具体的流程如下: 由以上可以看出,外窗淋水试验所需设备较多,设备搬运费时费力,检测流程较为繁琐,最终导致每樘外窗检测用时过长,从而导整体检测周期过长。表1为现场检测用时数据,从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可以看出,平均每樘外窗检测所需时间约为30分钟,若按照颁布条文要求进行检测,需多个检测组同时进行长达几天的检测才能完成一个工程的检测任务。 表1 外窗淋水试验检测效率表
针对此问题,我们对检测过程跟踪调查,对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所做外窗淋水试验所用时间进行分层,以不同工序所需时间进行了分类和整理,以便找出改进方案,结果如下表: 表2
最终,得出设备安装调试时导致检测耗时长的主要原因,针对设备安装调试这一因素,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质疑:
针对以上质疑,继续调研、讨论,从中找出导致设备安装调试周期长的直接原因: 操作培训不足: 以抽查的方式对参与外窗淋水试验的检测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规程的测试。测试的通过率为100%,全部受测人员均具备现场外窗淋水试验检测能力,所以此项假设不是导致周期长的直接原因。
设备调试繁琐: 外窗淋水试验现场检测所需设备较多,涉及到外窗密封部分、供压部分、 PC控制部分和窗外淋水部分。将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并将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准确无误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所以此项假设是导致周期长的直接原因。
检测设备故障:查阅2011年09月至2011年11月设备台账以及设备现场使用记录,发现设备在使用期间出现故障次数较少,平均故障率仅为4%,所以此项假设不是导致周期长的直接原因。
供压失败:在供压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所施加的压力较大,现场容易出现外窗密封失效,导致供压失败。在淋水过程一旦出现供压失败就必须停止试验,并完成对外窗的再次密封后重新加压淋水。通过查阅2011年09月至2011年11月现场工作记录,发现供压失败率高达19%,所以此项假设是导致周期长的直接原因。
水源电源供应不及时:施工现场环境较恶劣,水源电源的供应较为困难,高层外窗淋水试验所需水源的供应更为困难。但在现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在淋水前的准备过程中基本能够解决水源和电源的供应问题,所以此项假设不是导致周期长的直接原因。
通过调研、讨论,可以得出导致设备安装调试周期长的原因为:设备调试繁琐以及检测过程中供压失败。针对这两个因素,我们做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检测效率,针对设备调试繁琐这一因素,我们采取了购买新的淋水装置、学习并掌握新的检测方法、采用新的检测工艺等措施;针对供压失败这一因素,我们采取了取消供压装置、高压水泵代替原有水泵、110kPa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压代替风机气压等措施。新装置及新方法的使用打破了之前只能进行单层检测的局限,做到了多层连续淋水检测。表3为采用新装置、新方法后不同工序对外窗淋水试验检测效率影响。 表3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讨论以及具体措施的实施,最终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提高了外窗淋水试验的检测效率,为日常工作给予了一定的帮助。日后针对外窗淋水试验仍需进一步改进,使外窗淋水检测能够更佳科学、准确、高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