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研究
贾 云
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现代生活为信息获取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作为高校图书馆,应着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高校师生及其他读者提供更好地阅读体验。在信息化时代当中,图书馆的现代化及信息化建设依托于资源的数字信息化,对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进行了研究,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8.6;G253;G25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化为人类的生产及生活带来了重要帮助。高校图书馆为在校师生及其他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提供纸质类阅读刊物及书籍,为了提升读者在图书馆当中查找资源及阅读资源的便捷性,应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入手,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阅读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拓展读者群体。
1 加强实用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其内部的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对学校的办学水平、科研能力均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强化使用信息资源及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应当将图书馆当中的纸质资源等非电子资源向数字资源进行转化。其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更符合其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面向的主要对象为教师和学生,一部分读者已经习惯了到图书馆当中借阅纸质书籍的模式,但是还有不少读者出于天气或路程等方面的原因,放弃了到图书馆当中学习的机会。在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当考虑到不同类型的读者的实际诉求,有条件的图书馆应对读者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查及研究。应对馆藏的纸质资料进行查阅,及时将纸质资料进行电子化处理,如采用扫描的方式,将其存储在数据库当中。图书馆应提供馆藏内容查询及新书、报刊订阅、在线查询还书日期、在线选座、校际书籍分享等服务,使线上线下服务都能逐步趋于完善与统一。图书馆还可以借助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起内部沟通与交流系统,设计一些能够对图书馆服务诉求、新书评阅、馆藏稀缺等方面的话题进行群组讨论,提升学校的科研及办学质量。除了馆藏信息之外,还有很多信息资源可以进行利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时代带来的便捷,将其他图书馆以及互联网当中已有的电子书籍及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及整合,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线上借阅服务,提供足不出户即可进
行在线阅读的读者体验。与此同时,纸质资料当中荷载的信息内容较为丰富,一部分读者也喜欢阅读纸质内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不宜以牺牲纸质资源为代价,着力实现数字资源与原有纸质资源之间的互补及兼容,共建共促图书馆的信息化转型及现代化发展。应开拓视野,拓展获取电子信息资源的渠道,并将已有的资源录入到数据库当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及重点学科研究范围,将采购的资金进行科学配置,避免盲目求全、样样不精等方面的问题,以特色化建设为中心,优化当前的资源结构配置。而且,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智能手机及电脑等电子设备在连接网络之后,能够获取的资源类型较多,无论是动态的视频、游戏、题库还是在线讨论平台都应有尽有,读者受的感官受到的冲击力较大,很多人无法在这种较为浮躁的心态当中进行深度阅读,文字对于读者的吸引力相对较差。图书馆在进行资源的收集及整合时,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方式,对现有的文字资源进行再处理,使用图文并茂或微课等方式,对一些图书及资源进行拆解及简化。高校内部应建立起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对高校当中的教师、学生及往届读者的资源进行共享,使其能够在校内发挥出更多的效用。如今,我国的很多高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及数字资源的建设应当看到国际化发展方向,加入语种选择、在线翻译等具有帮助性的服务,为更多读者提供方便。
2 以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化时代下,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提供了发展方向。图书馆应避免单打独斗,采用互利共享的分享阅读原则,通过图书馆联盟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资源在最大范围内的有效共享。信息资源始终处在不断更新及扩充的状态当中,各个学科及行业的发展都是日新月异的,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想要独自收录各类资源可谓是痴人说梦。共享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此相似,也是通过资源
图书情报\2019年第2期 49
信息技术应用
的分享及共同使用,实现节能、高效、互惠的作用效果。除了上文当中已经提到的校际资源共享之外,高校图书馆还应结合自身的馆藏特点及优势,建立起本地区各个高校内部的图书馆资源共享,而后通过区域之间的相互连线,逐渐实现全国联网以及同世界顶尖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共享。这种模式符合高校学科发展愈加复杂、办学范围逐步拓展的发展方向,是经济的也是环保的,能够有效减少资源垄断,对于推进各个学科的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的共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当然,除了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互通有无之外,还可以结合所需,向社会图书馆、博物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求助联网,让高校的信息资源能够不再闭塞,很多学科能够在办学当中借助更多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及资源,推进教学水平及办学能力,让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与不同行业对于专业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之间接轨。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将会发生转化,图书馆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更广,而图书馆所具有的价值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当前的技术手段实际上已经可以实现图书馆联盟计划,但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很多图书馆在推进合作及共享工作的时候却往往举步维艰。这主要是由于在当前的学术环境及社会环境当中,资源就是生产力,在进行了资源的共享之后,很多院校存在学术水平被其他高校赶超的担忧,而企业等社会组织也会担心自身的技术、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等核心内容被剽窃,使自身在市场或社会当中难以立足。所以,本文当中所描绘的世界范围内的、各个行业及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共享关系,属于趋于理想的状态,应查找趋利避害的方式避免问题的生成,并实现数字资源的最大限度共享。
3 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所需要提供的服务类型较为单一,所以,很多图书馆当中的在职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对于信息化或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及理念不甚了解。在这种内部管理环境当中,如果高校图书馆将建设重点完全放在数字化及信息化建设当中,在建设完成之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所以,在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当中,应不忘对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现有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等管理内容的变革。而且,还应从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入手,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基础性支持与帮助,为后续的图书馆运营奠定基础。首先,应从人员方面着手,对现有的图书馆员及管理者进行技术交流与培训,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建立
50 图书情报\2019年第2期
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解放、技术过硬、业务精通、结构合理和有创造性的专业型人才队伍。而后,应当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结合图书馆预期的建设内容以及建设完成之后的工作任务,对组织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对人才进行合理分配。其次,在图书馆性质及工作形式发生变化之后,原有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思想、文化及模式,在实践当中不断进行道路探索以及经验积累,摸着石头过河,对管理进行特色化发展及现代化革新,提供更具实效性,能够对工作进行规范,对思想及行为进行控制,能够充分调动学习及工作积极性的管理办法。最后,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当中,还有一部分图书馆员及管理者已经无法适应环境,应在培训当中进行考核,淘汰一部分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及工作积极性的员工,吸纳网络、软件、大数据等方面的人才,为组织提供新型发展力量。应构建起学习型组织、合作型组织,将对高校具有深入了解的管理者纳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来,肩负起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任。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得科学技术发展态势下,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改革的重点方向。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基地,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极具重要性。图书馆应认识到纸质资源数字化转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灵活的应用当前已有的技术手段,提升符合本校需要的资源量,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与此同时,应合理利用共享理念,结合图书馆改革之后的变化,对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其他分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着力满足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卫东.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J].创新科技,2016(05).
[2]朱灵慧.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推广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02).
[3]杨维.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
[4]卓建霞,成兆珠,王丽华.面向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数据集成架构[J].图书馆学刊,2015(12).
作者简介:贾云(1982—),男,四川成都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流通管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