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兰亭集序
王羲之(节选) 《晋书》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至如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幸徐求众心。卿不时起,复可以求美政不?若豁然开怀,当知万物之情也。”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于凡使,必令远近咸知朝廷留心于无外,此所益殊不同居护军也。汉末使太傅马日磾慰抚关东,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宜及初冬以行,吾惟恭以待命。”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1.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王导之侄,东晋人。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心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入世的一面,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著有《王右军集》。
2.写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行修禊之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本文《兰亭集序》。
1.注音
癸丑ɡuǐ 修禊 流觞..xì.shānɡ 会稽kuài 激湍怀chěnɡ ..tuān 骋.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悟言wù 形骸i 趣舍qū ..há.嗟悼o 虚诞n 彭殇..jiē_dà.dà.shānɡ 若合一契 .qì2.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
3.解释词义
一觞一咏 (一边……一边……)..
世 (数词)(1)一俯仰一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看作一样,动词).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修订,修改).(2)修邹忌修八尺有余 (高).
茂林修竹 (高高的)
.
修短随化 (长).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造,修建).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治理,整治).
征敛无期,求索无厌 (限度).(3)期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期望,企求).
期年之后 (jī,满,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及).
度已失期 (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时限).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千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到达)
书以观 (获得,得到).家贫,无以致
天下之士(4)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招致,招来)
不厚 (致使,使得).女行无偏斜,何意致
志 (极,尽).专心致
敬亭于幕府.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
(送,送达)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趣,情致).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表示,表达).
(5)临居高临下 (从高处往低处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列坐其次 (旁边).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按次序).
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 (面对).
之 (在排列上次一等)(6)次破军次 .
于召陵 (临时驻扎(行军途中的驻地)).师退,次
贤能不待次而举 (等次).(7)之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代词,这,此).
珍贵文档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取消句子性).
专业文档
(8)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与“为”连用,把……作为).
之兴怀 (介词,因) 犹不能不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介词,凭借).
及其所之既倦 .
(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9)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 (名词,处所)
以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极视听之娱 .名词作动词,穷尽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3)不知老之将至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境 (4)所以游目骋怀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开畅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6)齐彭殇为妄作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5.古今异义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1)引以为流觞曲水 ..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2)取诸怀抱 ..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胸前。 (3)向之所欣 .
古义:过去,从前。 今义:介词,表动作的方向。 (4)亦将有感于斯文 ..
古义:这篇文章。 今义:文雅。 (5)列坐其次 ..
古义:它的旁边。 今义:①次第落后,表列举时为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6.分析句式类型
(1)死生亦大矣(判断句,“亦”表示判断) (2)一死生为虚诞(判断句,“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判断句,“为”表示判断)
(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C) A.修禊 楔子 抓住契机 锲而不舍 ....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B.喘息 瑞气 清流激湍 惴惴不安 ....C.彭殇 伤心 浩浩汤汤 一觞一咏 ....D.应该 惊骇 言简意赅 放浪形骸 ....
解析:A项,xì,xiē,qì,qiè;B项,chuǎn,ruì,tuān,zhuì;C项,全读shānɡ;D项,ɡāi,hài,ɡāi,há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信可乐也(实在) 人之相与(交往) ..崇山峻岭(高) 因寄所托(依,随着) ..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以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思想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
解析:A项,修:高;C项,化:自然;D项,喻:明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D)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④感慨系之矣 ⑤亦将有感于斯文 ⑥夫人之相........与 ⑦或取诸怀抱 ..
⑧放浪形骸之外 ..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④⑧ D.②⑤⑥⑦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解析:②其次:古义,它的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⑤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指文化或文人;⑥夫人:古义,人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⑦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世殊事异游目骋怀①虽③所以...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兴怀,其致一也④所以...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①纵使,即使;②虽然;③用来;④……的原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C)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医院有关人员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救人,而是欲置患者于死地,掩盖事故,干下了伤天害理、耸人听闻的事。 ....
C.陈每搞一次“”动作,就会同时在上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作为掩护。 ....
D.来自陕西的“羊倌歌王”在原生态歌手比赛中,竟然指鹿为马,....把英国、澳大利亚国旗说成中国、日本国旗,引起一片震惊。
解析:A项,不绝如缕:是形容事情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本句误用为“连绵不绝”之意;B项,耸人听闻:是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此处应用“骇人听闻”;C项,似是而非: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D项,指鹿为马:比喻歪曲事实,颠倒是非,可改为“张冠李戴”。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B.《亮剑》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李云龙性格鲜活,有血有肉,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出格”,突破了“高大全”的模式,传递了时代气息,更贴近观众。
C.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对原有招录方式下权益失衡的必要纠偏,是对考生利益的倾斜,因而有利于促进考生和高校之间的权利对等。
D.只有当农民工能在工作地上户口,有住房,并且其子女能接受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乃至竞争白领职位时,中国的城市化或者说经济发展就算是成功了。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前后照应不周;B项,“塑造”缺宾语,在“出格”后加“的形象”;D项,关联词语“只有……就……”搭配不当,应用“只有……才……”。
7.下列6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C)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②相对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③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⑤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⑥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A.⑤①③④②⑥ B.①⑤③②④⑥ C.⑤①③④⑥② D.①③⑤②④⑥
解析:⑤是总说应在最前。③中的“一生”紧扣“从出生到老死”,所以③在①后,④句中有“一生”,此句在③后,“所以”和“由于”照应,⑥句在④句后,②句有“相对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应在⑥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趣味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迁:变化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至、及 .解析:B项,趣:趋向,取向。
9.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可痛”观点的一组是(D)
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③老之将至,所之既倦 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解析:①表现人生之短,②表现人不同的生活方式,③表现年老来临,兴致不再,④表现时间之短,美景易失,⑤表现人难免一死,⑥表现人应该正确看待人生。
10.下列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C)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解析:C项,可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一句得出答案。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三、课外阅读
(2014·河南洛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张敷华,字公实。少负气节,年七岁,里社树为祟,麾群儿尽伐之。举天顺八年进士。成化元年,与刘大夏愿就部曹,除兵部主事。.十一年,出为浙江参议。景宁矿盗起,至数千人。敷华谕散之,执其魁十二人。居浙十余年,历布政使。弘治初,迁湖广。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以佣直资饿者。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部内赋输大同,困于折价。敷华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民便之。改抚陕西,制婚娶、丧葬之式。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计缚僧归。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十二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高邮湖堤圮,浚深沟以杀水势,又筑宝应堤。民利赖焉。改掌南京都察院。就迁刑部尚书。正德元年召为左都御史。其冬,大臣与言官请去刘瑾等,内阁力主之。帝犹豫,敷华乃上言:“陛下宴乐逸游,日狎憸壬①,政令与诏旨相背,行事与成宪交乖。臣窃叹惑,请略言时政之弊。如四十万库藏已竭,而取用不已。六七岁童子何知,而招为勇士。织造已停,侍奉已革,寻复如故。政令纷拏②,弊端滋蔓。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疏入,不报。既而朝事大变,宦官势益张。至除.夕朝罢,忽传旨致仕。敷华即日就道。至徐州洪,坐小艇,触石几溺死。瑾恨未已,欲借湖广仓储烂,坐以赃罪。修撰康海过瑾曰:“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榜名.朝堂。明年六月病且革,衣冠揖家庙,就榻而卒。弘治时,刘大夏常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荐之,帝曰:“敷华诚佳,但为人太峻耳。”为部郎奉使,盗探其囊,得七金而已。
(节选自《明史·张敷华传》)
注:①憸壬:奸佞小人。②纷拏:混乱。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与刘大夏愿就部曹 愿:愿意 .B.疏入,不报 报:回复 .C.瑾恨未已 恨:遗憾 .D.公忍相薄耶 薄:逼迫 .
解析:联系原文“欲借湖广仓储烂,坐以赃罪”看,这里的“恨”应解释为“怨恨”“ 仇恨”。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敷华为政惠民内容的一组是(C) ①麾群儿尽伐之 ②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 ③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 ④制婚娶、丧葬之式 ⑤浚深沟以杀水势 ⑥与言官请去刘瑾等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①是张敷华儿时的举动。④仅仅是规定某些制度。⑥非张敷华的行动,而是“大臣和谏官”所为。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A.张敷华卓有才干,善于平乱。他在处理景宁多达数千人的矿贼和平息终南山妖僧叛乱中,都能运用计谋,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不动一刀一,就捉拿头领归案。
B.张敷华直言进谏,切中时弊。他在奏疏中议及时政的种种弊端,认为当今皇帝恣意享乐,亲近佞臣,国家政务荒唐,国库空虚,征兵视若儿戏,制度反复无常。
C.张敷华触逆宦官,突遭解职。他作为御史,支持铲除刘瑾之祸;不料朝廷形势发生了变化,宦官势力日益增长;在一次除夕退朝时,传来了命令他退休的圣旨。
D.张敷华性情耿介,为官清廉。他多次被刘大夏举荐,但皇帝却认为他为人过于严峻。不过他的廉洁品质倒是可以从盗贼偷他的行囊,仅得七金中窥见一斑。
解析:“平息终南山妖僧叛乱”一事,看不出采用分化瓦解的策略,而且两次是否都不动一刀一原文没说。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 (2)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榜名朝堂。
解析:第(1)句“争”应译为“争取”,“坏”应译为“破坏”,“审”应译为“详细”。第(2)句“解” 应译为“缓解”,“坐” 应译为“定罪”, “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张榜公布”。
答案:(1)国家大事,百人为之争取犹显不足,几人破坏它却绰绰有余,望陛下详察。(2)刘瑾恨意稍稍缓解,仍给张敷华定了个奸党的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罪名,把他的名字在朝廷上张榜公布。
参考译文:
张敷华,字公实。年少时很有气节,七岁时,里社庙的树作祟,他指挥一群儿童将社树全部砍去。天顺八年考中进士。成化元年,与刘大夏愿意到部曹作官,被授予兵部主事的官职。成化十一年出任浙江参议。景宁的矿贼起事,多达数十人。张敷华告谕遣散了他们,逮捕了十二个首领。他在浙江做官十几年,历任布政使。弘治初年,改任职于湖广。适逢饥荒,张敷华便命令府县大规模修建学校,用佣金资助饥民。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管辖区内的赋税送缴大同,被折价所困扰。张敷华上书请求太原以北可通车的地方仍然交纳米,给人民带来了便利。改任陕西巡抚,制定婚娶、丧葬制度。妖僧占据终南山反叛,朝廷商议用兵,尚书马文升说:“张敷华都御史能办好这件事。”张敷华果然用计谋捉拿僧人归案。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十二年改任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并兼巡抚淮、扬。高邮湖堤坍塌,他开挖深沟以减小水势,又修筑了“宝应堤”。百姓依赖而获利。改任掌管南京都察院。就地升迁刑部尚书。正德元年,征召为左都御吏。那年冬天,大臣和谏官请求除去刘瑾等人,内阁极力主张。皇帝却犹豫不决,张敷华于是上疏说:“陛下宴饮享乐,放纵游玩,整天接近奸佞小人,政令与圣旨相矛盾,行事与旧有制度相背离。臣私下慨叹困惑,请允许臣略说时政的弊端。比如说四十万的府藏已用完,而仍取用不止。六七岁的儿童懂什么,却被招募为勇士。织造已被废除,(不经吏部考核,由内宫直接任用的)传奉制度也被革除,时隔不久却又恢复如故。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法令混乱,弊端滋生蔓延。国家大事,百人为之争取犹显不足,几人破坏它却绰绰有余,望陛下详察。”奏疏递上,却没有回复。不久朝廷形势大变,宦官的权势日益扩张。到除夕退朝时,忽然传来圣旨,让张敷华退休。张敷华当天上路。到达徐州洪,乘坐小船,触石差点淹死。刘瑾仍不解恨,想要以湖广粮仓中粮食受潮霉烂为由,判张敷华贪赃罪。修撰康海拜访刘瑾说:“我们秦地人爱张公如父母,你真的忍心那样逼迫他吗?”刘瑾恨意稍稍缓解,仍给张敷华定了个奸党的罪名,把他的名字在朝廷上张榜公布。第二年六月,张敷华患病且益危重,他穿戴整齐,祭祀家庙,躺在病榻上而死。弘治年间,刘大夏经常举荐他,皇帝说:“张敷华的确很好,只不过为人太严峻了。”任部郎奉使时,盗贼偷他的行囊,仅得七金罢了。
四、语言运用
15.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希望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
(1)商场广告:________。
(2)给兄弟单位的请柬:________。 (3)给下级的通知:________。
(4)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________。 答案:(示例)(1)届时热忱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2)届时恭请贵单位派员光临。 (3)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4)到时不能不来呀。
16.(2015·甘肃酒泉一模)下面是叶培建评价“玉兔”号月球车状态好的报道,请概括状态好的主要依据,不超过40个字。
“玉兔”号月球车14日自主唤醒,进入第四月昼工作期,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评价它的状态“出乎预料”的好。按照原定的3个月寿命,“玉兔”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与任务。他希望,今后即便不走不动,也能不断苏醒,“每隔半个月苏醒一次,工作一次”。
原来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仍旧没有解决,但测月雷达已经开始工作,全景相机也已经正常拍摄,月球车搭载的月基光学望远镜可根据需要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控制下开展后续探测工作。据悉,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在前三个月昼工作期间,完成了工程任务,获取了大量工程数据和科学数据,为今后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解析:抓住“状态好”这一核心,在文段中寻找原因。
答案:超过设计寿命后成功自主唤醒,搭载的仪器能正常工作。
非 攻 墨 子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点评:全篇论证攻伐别国的行径大为不义,以及对这种不义行径的赞誉之荒谬。墨子就近取譬,层层类推,一环紧扣一环,先举日常生活中是非显而易见的一些事例,以引出一个判断标准,然后再根据这个标准论证攻国为什么不义,赞誉攻国为什么荒谬。
珍贵文档
专业文档
作者以“入人园圃,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以至于“杀不辜人”等“不义”之事为例,再三论证如果一个人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更突出,其罪过也就加重的道理。进而论断:现在有规模地去攻打别国,而对此“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这样显然是十分荒谬的,是混淆黑白、颠倒是非,这样就有力地突出了“非攻”的主旨。这里用类推手法,从显而易见的事情说起,由浅入深,逻辑严密。接下来的一段进一步以类推的手证攻国之大不义。以杀人为例,从杀一个人到杀十个人、百个人,便是十倍、百倍的不合道义。天下的君子都要惩罚杀人的行为。再将笔锋转到攻伐别的国家的更大罪行。最后以不辨黑白,不辨甘苦做比喻,驳斥赞成攻伐他国者,归结到“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整个论证,观点明确,推理严密,条理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珍贵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