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记叙文写作的“流水账”问题
作者:于凤霞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03期
老子《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对宇宙万物本源的阐释。“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许多处世哲学和智慧,关于“三”的熟语和故事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如:三人成虎、三思后行、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顾茅庐、三寸不烂之舌等。
不仅如此,“三”的智慧还折射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中国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几乎都有意或无意地渗透着“三”的智慧。
冰心先生著名的散文《笑》就是选取了三个不同人物(画中的安琪儿、他、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同一种神情——微笑,描绘了一种充满“爱”的人生境界。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也是选取了三个相同时间——冬天的三个不同场景下的情景,一个是冬天晚上,父亲和孩子们一起煮豆腐的温馨场景,一个是杭州的的冬天,与朋友一起夜游西湖的情景,一个是台州的冬天,自己一家四口温馨相处的情景。三个情景,渲染了一种温馨的心境,正如结尾所说:“无论怎样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祝福》是鲁迅先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借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来批判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落后,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对祥林嫂的一生,鲁迅先生只是选取了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把人物放到了鲁镇的三次祝福活动中,来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这样的选材避免了对人物的一生面面俱到,同时也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单薄。
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96部作品,他的《人间喜剧》也有着“三”的智慧的渗透。
选入高中教材的《葛朗台》节选部分,通过“抢梳妆匣”“修改遗嘱”“抢金十字架”三个典型的动作来刻画“见到金子,就占有金子”这样一位嗜金如命而终因“金子”而丧命的吝啬鬼形象。 近年来有不少高考满分作文也有意或无意地实践着这种“三”字选材的智慧。
2007年重庆卷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就是通过“我”这只老鼠在寻死的过程中,面对三个不同层次的代表人物(小姐、老太太、)对这一行为的态度,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赢得了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
这些成功的文章,在记叙文的选材上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三个特定的动作、三个代表人物、三个特殊地点、三个夜晚(或早晨)、三段对话、三段回忆、三种味道、三种神情……三个围绕中心立意的三个特写镜头,来组织行文。这样就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记叙文写作中的平铺直叙、按部就班而导致的流水账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字选材法避开了记叙文写作中的一人一事的写作模式,选材的视野扩大了,选材的点具体了,在确立了中心立意后,以此来搜寻三个适合的写作素材。
记叙文写作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练习的一种文体。流水账现象更是学生记叙文写作的一大问题。如以“成长”为话题的记叙文写作,学生很容易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泛泛而谈,在掌握明了“三”字选材法,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在学生的习作中,分别出现了“三张照片见证自己的成长、三则妈妈为自己记录的成长日记、墙上三条妈妈为自己量身高的高度线、三次老师的谈话对自己身心的影响等等,在“三”字选材法的指导下,学生的写作思路已经能够比较好的开拓出去。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当我们渐进累积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时,有时候却忽略了事情的本质是什么,道家主张的“道”就是要去繁就简,不盲目崇尚所谓的技能,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因势而为。在各种写作技巧漫天飞絮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习一下道家的思想,化繁为简,寻求写作的“道”,在“道”中去快乐地写作,快乐地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