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田荆和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25期
老师:什么是历史? 学生:就是过去的事。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学生:因为要考试。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这是我经常听到但又不愿意听到的。这不得不让我深思: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如何赋予历史教学新的内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历史这门学问是很边缘化的,显得渺茫而遥远。由于社会的变迁,历史经验不再像古代那样,能长久地保持实用性了。然而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因而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关注现在乃至将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而言了解历史知识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真正达到“以史为鉴”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美国历史学科的《全国标准》就提出:“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
因此,在教学中,我多次尝试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学会论证,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
下面仅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中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体会。 片段一:“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一龚自珍
在讲到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时,我让学生对“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进行比较。“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对日作战,然而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我引导学生从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方面去分析,得出结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正义最终战胜邪恶”。进而引申到台湾问题: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台湾;抗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胜利后,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事实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以及外国势力的介入,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台湾问题由此产生。然而,我们相信,在维护自己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中,我们一定能够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高中生已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也开始关注时政大事并有了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台湾问题以及目前台湾与大陆的状况,并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于教学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很容易就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时政新闻会带出大量引人深思的问题,也往往是人们冷静思考历史的依据。当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去评论历史事件时,他就会去思考问题、联想未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判断能力、材料处理能力、评述论证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片段二:“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一雅克-勒高夫 课堂上,我出示了一段材料和一组图片。
材料是: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一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呖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图片是:“华沙之跪”与“小泉拜‘鬼”。
随后,我提出问题:今天,我们怎样处理中日关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踊跃发言出乎我的预料。有的学生认为日本对于近代的侵略战争始终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是他不能成为政治大国的一个主要障碍,因为它得不到邻国的信任;有的学生对日本社会右翼分子不敢正视历史,故意歪曲历史的言行表示愤慨;有的学生阐述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还有学生指出中国在与日本的交往中应保持警惕,要牢记历史,防止日本帝国主义死灰复燃;更有学生深刻地指出,我们要尊重历史,崇尚和平,面向未来。
最后我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一句话做了总结:正确对待历史可以赢得朋友。 通过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联系现实,可以明智
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大都可以从历史上追根溯源。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和认识现实,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是不可分的,在学生走进历史的同时能够走出历史,真正达到“以史为鉴,明理启智”的目的。
二、联系现实,发现历史
创设现实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进而勤思好问,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在熟悉的真实情境中,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学习内容,使历史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感悟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联系现实,学会研究
现代历史教学在不偏废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知识。将时政新闻引入历史教学之中,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同时其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四、联系现实,情感教育
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载体,也是思想教育的依托,明理更要移情,两者不能偏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与了解,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把对学生的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联系现实可以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使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更具实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与融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