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塞腰鼓》优秀说课稿

《安塞腰鼓》优秀说课稿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安塞腰鼓》优秀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叫***,来自*********。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安塞腰鼓》。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构想与板书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2)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的综合性学习,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3)能力目标:运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把握文章的方法。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与内在美。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重难点与教具

重难点:通过对文章揣摩朗读,感悟其中的深意与情感。

教具:扫描仪、多媒体课件(1、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2、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击鼓场面。)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也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与关键是自主。根据创新学习思想,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突出重难点,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彰显新课标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为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体现综合学习,课前布置两项任务:

2、仔细聆听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写一篇感悟文章。

下面分三个环节来说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欣赏导入

第二环节:新课探析

新课标要求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课堂上,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予者,根据本文的教学思想模式,我设计了四个板块: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件1,创设情境。力求最大限度展现文章内

容。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练习,提倡合作交流,实现知识目标。

板块二: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在这一板块中,主要采用“课题研究”策略,在教师帮助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解决文章的重、难点。侧重实现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

教师可进行点拨:对于这篇文章,你们想对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生与老师共同确定出对安塞腰鼓的研究、课文语言的研究以及主题思想的研究三个课题.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材料,确定研究题目,自由组成小组,合作探究。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老师稍作完善。用扫描仪将学生的成果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板块三:品读文章,赏析表达

通过学生再朗读的优化训练,从读中深化对文章的感悟。侧重于实现情感目标。

1、展示课件1,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作必要补充完善。2、展示课件2,播放课文的朗读伴音。

听了课文的朗读录音后,借鉴朗读方法,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处理读法。读书方式

不加限定,可自读,可读给别人听,可与同学共同揣摩朗读,可默读,也可配合画面表演读。同学们评价。

3:质疑:让学生说现在的新感受,新发现。

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钻研后,请学生自由提问,相互质疑问难。打破思维束缚,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并给予高度评价鼓励。

板块四:熟读课文,整体深化

将课内外结合,学生作文与课文结合,升华情感,渗透人文精神,实现能力的拔高与迁移。

1、教师点拨:结合自己作文谈谈学了本文后,有些什么收获?

2:欣赏、交流收集到的材料。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材料,谈论着自己的收获。这时的语文课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课了,它将欣赏课、音乐课、地理课、社会课等综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大语观综合学习的思想,小小的课堂有效的拓宽了延伸了。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更深入了。加之先进手段的运用,学生会成就感非凡,热情高涨,余兴未尽,遂步入

第三环节:创造性作业设计

结合学生精神生活与接触的社会生活,紧承本文文化内涵,设计以下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择其一,可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也可自行设计作业题目。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社会、生活与自身发展。

2:引导学生反思:当代中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可举行辩论会,深入讨论。)

学生完成后,在班上举行作品发布会,学生展示自己成果,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参加。

文章在磅礴雄浑的音乐声中,师生畅谈中结束。

五、说教学构想与板书

本文摒弃了教师详细分析、讲解,侧重展现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注重学生自读感悟与探究。以学生的思想为课堂主线,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教学具极大开放性,灵活性与不可预见性。要求教师参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因而,板书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为主,利用多媒体代替了传统板书,将传统板书之不能成为了可能。同时也具有强大的评价与教学功能。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批评指教,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