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 最简单的有机物 C. 含碳质量分数最大的有机物
D. 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参:
C
试题分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正确。B.甲烷分子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具有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C.随着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的增多,碳元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因此该物质含碳质量分数最小的有机物,错误。D.甲烷是烷烃,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正确。
2.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测得开始时,SO2、
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在反应过程中不断测该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下列测定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 A.O2为0.15mol?L-1 B.SO2为0.25mol?L-1 C.SO3为0.4mol?L-1 D.O2、SO3的浓度相等 参: C 略
3.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 / 11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参: B 略
4.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氟离子的是
A. B. C.
参: A 略
5. 加拿大阿尔贡天文台在星际间发现了C9HN链状分子,其结构式为:CH≡C-C≡C-C≡C-C≡C-C≡N,
这是人类发现的最重星际有机分子,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不饱和烃 B.该分子碳、氮原子均满足八电子结构 C.该分子所有原子处在一条直线上
D.1mol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
2 / 11
D.
参:
AD
6. 既可以在强酸性条件下大量共存又能在强碱性条件下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Al3+、Na+、NO3- 、Cl- C.K+、Na+、Cl-、SO32-
B.K+、Na+、Cl-、NO3-
D.K+、Na+、I-、Fe2+
参:
B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在甲烷燃烧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
C. 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 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发生 参: C 略
8.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 A. 钾、钠、铝等最活泼金属 B. 锌,铁等中等活泼性的金属 C. 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 D. 金、铂等最贵重最不活泼的金属
参:
A
A. 钾、钠、铝等最活泼金属一般采用电解法冶炼,故A正确;B. 锌,铁等中等活泼性的金属一般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B错误;C. 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汞,一般采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冶炼,故C错误;D. 金、铂等最贵重最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存在游离态,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提炼,故D错误;故选A。
3 / 11
9.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一组是( )ks5u A. CO2、NH3、HCl B. H2SO4、HNO3、BaCl2 C. H3PO4、H2O、Cu D. 液态KNO3、NaOH溶液、C2H5OH
参:
B 略
10.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丁达尔效应是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 B. 电泳实验说明某些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C. 豆腐的制作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D.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参:
D
【详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粒对可见光的一种漫反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而溶液不具有此现象,故A说法正确;
B.因某些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故B说法正确; C.豆浆属于液溶胶,通过“点卤”(加入电解质)可使之发生聚沉而制得豆腐,故豆腐的制作与胶体的性质有关,C说法正确;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铁的沉淀,一般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持续加热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故D说法错误; 答案选D。
11. 以下是反应A(g) + 3B(g) ?2C(g) + 2D(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υ(A)=0.45mol·L-1·s-1 C. υ(C)=0.4mol·L-1·s-1
B. υ(B)=0.6mol·L-1·s-1 D. υ(D)=0.45mol·L-1·s-1
参:
A 【分析】
按照化学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成同一种物质,然后比较数值;
4 / 11
【详解】按照化学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成以A表示的化学反应,
υ(A)==mol/(L·s)=0.2 mol/(L·s),υ(A)==mol/(L·s)=0.2 mol/(L·s),
υ(A)==mol/(L·s)=0.225 mol/(L·s),因此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υ(A)=0.45mol/(L·s),故选项A正确; 答案选A。
12. 下列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Cu2+、SO42-、Fe3+、Cl- B. Ba2+、Na+、NO3-、CO32- C. MnO4- 、Fe2+ 、Na+ 、.SO42- D. Na+、NO3-、K+ 、SO42- 参: 略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g)+O2(g)=SO2(g)△H1 S(s)+O2(g)=SO2(g)△H2,则△H1<△H2
B. Zn(s)+CuSO4(aq)=ZnSO4(aq)+Cu(s) △H=-261kJ·mol-1,则反应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C.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参:
D
A.都为放热反应,固体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H<0,则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故A正确;B.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正确;C.C(石墨?s)=C(金刚石?s)△H>0,可知金刚石的总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C正确;D.因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2E1>E2,故D错误;故选D。
14. 下列实验事故处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慎把浓硫酸沾在手上,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5 / 11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汽油、煤油等可燃物着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D.酒精灯不慎碰翻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参: C 略
15. 短周期中三种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 b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稳定 C. c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D. 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
参:
B 【分析】
根据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为He元素,b为F元素,c为S元素,据此答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He元素,b为F元素,c为S元素。
A.a为He元素,He是稀有气体元素,性质稳定,非金属性很弱,故A错误;
B.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S,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故B正确;
C.c为S元素,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为硫酸,属于强酸,但并没有说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也可以是亚硫酸,亚硫酸为弱酸,故C错误; D.b为F元素,无正价,最高正化合价为0,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O、F除外)。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6 / 11
16. 已知NaHCO3低温时溶解度小,侯德榜制碱的方法是: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经过滤、洗涤、焙烧得纯碱。此过程可以表示为:
① NaCl (饱和) + NH3+CO2+H2O=NaHCO3↓+NH4Cl(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 2NaHCO3
Na2CO3 +CO2↑+H2O
现某化学小组根据上述原理在实验室中模拟制碱过程,下图C装置是溶有氨和NaCl的溶液,且二者均达到了饱和。
(1)制CO2时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A方框内应选用以下 装置(填序号)。简述该装置能随关随停的理由 。
(2)为使实验能够进行,在B、D方框内补上所需装
置: (将装置图画在答题卡上),并指明所用试剂: 。
(3)该小组同学按正确的方法连接装置,检验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发现析出的晶体非常少,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对某个装置进行了改进,达到了实验目的。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方法是 。
(4)若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46g,假设第二步分解时没有损失,则Na2CO3的产率为 。
7 / 11
参:
(1)③, 关闭弹簧夹后反应生成的气体使上部压强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可把反应液压回漏斗,使固液分离从而停止反应
(2)试剂: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试剂:稀硫酸或水
(3)将C装置浸泡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里(或大烧杯中) (4)65%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6分)根据烷、烯、炔烃燃烧的反应方程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混合气体由C2H6和C3H4组成。将1.0L混合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的CO2体积比水蒸气多0.2L(相同状况下测定),通过计算确定C2H6的体积。(请写出计算过程)
(2)某混合气由烯烃和烷烃或烯烃和炔烃组成。已知两种烃分子的碳原子数相同,将1.0L混合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3.0LCO2和2.4L水蒸气(相同状况下测定)。试判断混合气是由烯烃和________两类烃组成,其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高 参:
8 / 11
略
18. (10分)1.287g碳酸晶体样品A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放出100.8mL气体(标准状况)。取另一种碳酸钠晶体样品B0.696g,用10mL的1mol/L H2SO4溶解,全部溶解后,逐滴滴入2mol/L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时,用去NaOH溶液7mL。 通过计算确定:
8-1.碳酸钠晶体A的化学式。
8-2.两种碳酸钠晶体样品的组成是否相同? 参:
1.设样品A为Na2CO3·xH2O
nA(CO2)=100.8mL/(22400mL·mol1)=0.0045mol(1分) MA=1.287g/0.0045mol=286g/mol(1分) 106+8x=286 得x=10(1分)
故样品A的化学式为Na2CO3·yH2O(1分) 2.设样品B为Na2CO3·yH2O
—
9 / 11
根据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算得与NaOH反应的H2SO4的量为0.007mol(2分)
由此,与样品B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mol/L×0.01L-0.007mol=0.003mol(1分)
根据样品与硫酸的反应,可知样品B的物质的量亦为0.003mol MB=0.696g/0.003mol=232g/mol(1分) 1摩样品B中含结晶水为:
(232g-106g)/(18b·mol1)=7mol, 即样品B为Na2CO3·7H2O(1分) 故样品A和样品B的组成不同。(1分) 19. (6分)某工厂用方程式为:
溶液腐蚀镀有铜的绝缘板生产印刷电路,发生反应的化学======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生产印刷电路板
—
的废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取少量废液,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②取10mL废液,加入足量的
溶液,析出沉淀8.6l g。
③另取10mL废液,加入一定质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测得铜片的质量减少了0.256g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 根据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10 / 11
(1)废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2)根据有关数据计算该厂使用的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腐蚀
电路板后溶液体积不变。写出计算过程)。
(3)10mL废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参: (1)
(1分,少一个不给分)
(2) (1分)
(1分)
(3) 0.006(2分) 解法一:若0.02
全部与铜反应,则需要铜0.01 mol,废液还能溶解
0.006 mol.
为
0.256 g铜(0.004m01),说明废液中含解法二:先求与铜片反应的
为0.008 mol,则与电路板上的铜反应的
0.012 mol,最后求出溶解在废液中的铜为0.006 mol。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