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Dec.2006Vol18Supplement
关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刍议
陈 燕,喻学才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江苏南京210096)
[关键词]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营
[摘 要]南京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有濒危之势。科学地对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经营,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文章从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谈起,对其保护方法和经营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F59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06)0S-0107-03
北交界,南京在中医药方面也该有自己的流派风格,但现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没有[1]。
一、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岌岌可危。其保护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6.南京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和地位没有完全被社会认同。如南京申报省遗的35项非遗,进入公示的只有16个,南京老地名、真金线制作、跳五猖、六合民歌鲜花调、栖霞龙舞、金陵折扇、南京的雨花石欣赏这7个很有特色、很有价值项目都落选了。
1.南京地区原有的民族民间文化大半失传或消亡。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于2006年6月10日全面启动。普查结果表明:南京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种类原有100多种,至今只剩40多种。高淳、溧水是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较为丰富的地区,但同时其消失的速度也最快。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农民离开了乡村,身在城市的农民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影响,传统观点看来非常重要的祭祀、庆典、祈祷、娱乐活动,在不少人看来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些与之相关的古老技艺也没有了传人。
二、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
国务院办公厅5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6明确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0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丰富性及它体现的民族性、独特性、多样性,决定了保护方式也应当是多样的。但是,保护方式的多样性,是以保持其原生态,保持其按内在规律自然衍变的生长过程,不因其特有的脆弱性而导致消亡为前提的。结合南京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保护方法。
2.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普遍的自觉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特点使得其保护的难度更大,市民对其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恶化。非物质文化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少懂行的专门人才、缺少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缺少经费的支撑,使得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流失愈演愈烈。比如老城南,那一带曾经孕育了云锦、剪纸、灯彩、小吃等独特的文化,但现在那里正在大量拆迁,没有了原生态环境,怎么让/非遗0保护下来。
1.形成法律保护体系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已初步完成。首先是2006年9月27日通过了5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6,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立法保护。这就使南京市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其次是启动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对未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可以在省一级进行保护。最后是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针对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最具代表性或是仅有的传承人命名为优秀传承人,政府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资助,同时也会对技艺传承和发展中所需要的花费给予资助。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许多非物质文化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目前,掌握一定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数不多,或年事已高,或生活困难,他们掌握的工艺技艺随时都在消失,民间技艺的传承后继缺人。
5.南京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不大。比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南京古代的农业文明也相当发达,但整理出来的百余项非物质遗产项目中,农业遗产却完全空白;作为南
[收稿日期]2006-09-27
[作者简介]陈燕,女,东南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评估体系
并不是所有过去的文化都能作为遗产而须加以保护,我们要保护的是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
108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8卷
化遗产。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评估标准和名录体系,按其价值和影响的大小,分别设立国家级、省区级与县市级的遗产名录。在对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清理盘查后,必须对现存的和可能恢复的文化遗产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实际上是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评判过程,要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与。评价的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发展变迁情况、现存的状态、文化传承人或拥有者的情况、在本民族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价值、传承和开发利用前景等等。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然后确定其保护级别,并编号登记注册,分轻重缓急,分步骤实施相应的保护。
跳五猖、高淳送眷、洪山戏、南京白局、高淳阳腔目连戏、传统金线制作工艺、金陵折扇等。
第三,危机应对计划。以濒危保护机构为主体,制订详细的、专业的危机应急计划。
第四,社会应对能力的培养。保护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靠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2.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南京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可以转化成珍贵的旅游资源,这种资源既是旅游资本,又是旅游的生命、前提。利用南京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可以增强游客以及南京政府对这一资源的重视与珍惜,并促使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
民俗的旅游资源类型划分为观赏型、参与型、体验型、深层型和辅助型五大类[4],本文采用这种旅游价值的划分结构,对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旅游资源定位(表1)。
表1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类型类型(量)类(5)
名 称
莉花)、古琴、高淳民歌、高淳送眷
传统工技南京鸭制作传统工艺类(17)艺、秦淮小吃、宝庆金
银饰品工艺、传统金线制作工艺、金陵折扇、蝉人工艺、金属造艺、南京绒花、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金箔锻制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仿古牙雕、雕花天鹅绒、秦淮灯会
民间舞蹈方山大鼓、栖霞龙舞、观赏型与体验型,容易吸引类(6)
江浦手狮打社火、跳五猖、东坝马灯
节庆民俗雨花石、南京吆喝、夫(8)
子庙花鸟虫市、南京妈祖文化庙会、南京食素食野菜习俗、南京童谣儿艺、南京岁时节令民俗、南京老地名
传统戏曲洪山戏、南京白局、体验型,通过感官感受和体类(3)高淳阳腔目连戏
民间文学项羽与江浦的历史传(1)
说
验特有的文化氛围或其载体辅助型旅游资源
参与型,与当地居民同乐深层型,是内涵的文化形式,是形成文化氛围的直接因素
游客注意,展现当地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产品类型
[5]
3.加强宣传教育与理论研究工作
发挥学校教育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中的作用,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并在社会营造良好的保护意识和氛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
4.提高对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保护意识
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条文还是我国为非物质遗产出台的法规,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全社会对传统的认知能力和保护意识。所以南京要提高全体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知能力,培养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观念。
民间音乐留左大鼓、鲜花调(茉
辅助型旅游资源,本身不具备独立的旅游价值,但可以阐发与之相关的景观或现象体验型与参与型旅游资源,通过感官进行感知,感受和体验特有的文化氛围或其载体;还可参与娱乐活动,使得旅游开发价值更为突出;一般可开发为旅游纪念
5.生态博物馆的保护方式
生态博物馆的核心是公众参与,以民主方式管理,更好地在文化原生地保护文化和尊重社区居民的主人地位,提高他们保护自己文化的热情。
三、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营一定要保持其地方和传统的特色,这是其精神能力和重要价值,失掉其技艺的历史传承,也就失去了精神功能。同时要不断地总结其内涵,在挖掘内涵和生存背景中去寻求技艺的发展,这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发展。本文从危机管理、旅游开发和产业化经营三个方面来阐述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营。
剪纸、竹雕、十竹斋、品出售
1.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机管理
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有不少陷入濒危,要大力加以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营首先必须建立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只有很好的抢救这种文化,从形态和特点上去认识民族民间文化的精神内容和实质内涵,才能获得其存在的可能,也才能探讨其开发的问题;如果失掉抢救和保护,又何谈使用和开发呢
[2]
?
对南京市内的一些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危机管理,建立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框架,在整个框架中以相关危机立法为中心,围绕相关法律从以下四个方面建设危机管理系统:组织机构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危机应对计划制订完善和社会应对能力的培养
[3]
。结合南京非物质遗
产的保护现状,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第一,成立专门的南京市非物质遗产濒危保护机构。第二,对南京濒危的非物质遗产进行抢救性影像资料录制,建立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数据库。如打社火、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增刊陈 燕,等 关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刍议109
冲突。我们无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冻结起来的情况下进行旅游开发,而旅游者一旦涌入,又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威胁,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退化和萎缩。如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纯洁性,并保持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和动态的向前发展。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视为可持续的旅游,使这种旅游发展的结果,不仅不以牺牲非物质文化环境本身为代价,反而对保护非物质文化环境有利[6]。
[
四、结 语
南京是历经沧桑的十代都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效保护和合理经营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持城市的文化特色,推动南京的旅游业发展,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从而提升南京的城市形象,增强南京城市的竞争力和居民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
3.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
南京是一个文化大市,其重要的表现就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所以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经营。保护和经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全面考察现状、多方筹集资金、加强法制建设等诸多环节,但最关键的环节在于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产业化之路。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路之一在于把它推向市场,使之形成文化品牌,成为一种新兴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化就是将非物质文化中具有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部分作为产品进行开发,使之形成有规模效益的商品占领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7]。如南京云锦计划不久在全国开设云锦服装连锁专卖店,就是产业化的一种表现。
[1]现代快报2006年11月1日.
[2]曹保明.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开发[C]M文化产业:兰
州论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6,4.
[3]甘杰夫,李琦.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框架级系统平台研究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8):17.
[4]张捷.区域民俗文化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旅游业价值研究
[J].人文地理,1997,12(3):20-24.
[5]孙青,张捷.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价
值评价[J].人文地强,2006,9:12.
[6]尹小珂,宋兰萍.小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和保护
[J].聊城大学学报,2006(3):41.
[7]王明贵.民俗文化产业化探讨[J].乌蒙论坛,2006(1):
59.
(上接第103页)
一的管理,不仅有助于标准化生产,追究责任人,更是在统一使用某个农家乐商标的基础上,创造杭州/农家乐0自身的品牌,打响杭州/农家乐0的国内、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个统一的纪念品商标建议由行业协会来统筹管理。
[
参
考
文
献
]
素和基础条件。杭州/农家乐0旅游项目积极改善实验性阶段的缺陷,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为杭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六、结 语
在杭州/旅游西进0战略指导下,/农家乐0旅游项目正在经历着实验性阶段尝试。这种旅游模式的开发,是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改进,才能体现出其对经济、文化积极有效的作用和影响。发展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这两种产业形态已经逐渐成为具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城市凝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
[1]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6[M]1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06.
[2]浙江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zj.stats.gov.cn/.[3]胡文革.提升风景名胜区财政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J].浙
江统计,2006(1):77.
[4]浙江省2006年6月、7月、8月旅游统计公报,http://old.
tourzj.gov.cn/.
[5]浙江省旅游统计网,http://old.tourzj.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