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郭敬生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推动下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结构的变迁,从而提高了 中国经济绩效的结果:共容利益的实现、开放准入秩序的建立和强化市场型政府的建设,提高了社会全要素生产率, 降低了社会生产成本;而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信念,则有利于形成全民发展经济的共同意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白 搭车难题。 [关键词]共容利益;开放准入秩序;强化市场型政府;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10)O2—0267一O2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一直备 独立自主、自主经营的方式,改变过去国有企业在国家的保 护下经营的性质;三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仅 仅3O年,还没有到达分利集团出现的时间年限。正如奥尔 森在《国家的兴衰》中写道:“至少存在一些分散的观点能支 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他们有的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上, 有的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试图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本 文则从制度主义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的原因做出解释。 持这样一个假说,即达成集体行动的组织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才能够出现。¨1¨( ” 一、利益享有:从分利集团的肃清到共容利益的实现 共容利益恰是与分利集团的狭隘利益相对应的。奥尔 森认为:“所谓共容利益,是指如果某位理性追求自身利益的 “分利集团”又称之为“特殊利益集团”,是经济学家奥 尔森在《国家的兴衰》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分利集团的 多少和分利集团涉及范围的广泛程度影响到国家经济长期 所有个人或所有某个拥有相对凝聚力或纪律的组织能够获 得该社会所有产出增长额中的相当的部分,并且同时会因该 社会产出的减少而遭受极大的损失,则该个人或组织在此社 会中便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这种共容利益给所涉及到的所 有个人以激励,诱导他们去关心并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生产 增长的效率,对国家的长期高速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 用。”_1¨( 一个国家衰落的原因即是大量分利集团、分利联盟 的存在_2 。奥尔森具体分析了分利集团的不利:“一是特 率。’,[3] 共容利益在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亦即人民共同 利益,追求组织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共容,实现共同富裕,改善 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促进经济高速发 展。因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解释之一,就是中国社会主 殊利益组织或联盟降低社会效率或总收入,并加剧政治生活 中的分歧;二是分利集团的增多会提高管制的复杂性,并且 会改变社会演进方向。 ̄[1 3(PT1) 当前中国经济走过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3O年,与没有 出现特殊的分利集团存在极强的相关关系。中国之所以没 有出现大量、大规模的分利集团的原因在于:一是中国人人 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从根本上遏制了不平等 的出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 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绝对限制与人民利益相悖的分利集 团的出现;二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政治运动以及改 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改革,基本上肃清了历史上形成的分利集 团。改革开放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 的不是改变其根本的性质而是改变其经营盈利的方式,实施 [收稿日期12olo~03—10 义国家规避大规模分利集团的出现,而实现所有组织利益和 全体人民利益的共容。 二、秩序演化:从有限准入秩序向开放准入秩序的演化 道格拉斯・诺思认为人类社会先后形成过三种不同的 社会秩序:原始社会秩序、有限准人秩序、开放准人秩序。有 限准入秩序通过对经济体系实行政治掌控来解决如何约束 暴力的问题,也就是通过限制进人产生租金,,以此来维持社 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而开放准人秩序是通过政治和经济上 [作者简介]郭敬生(1981一),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共聊城市委党校讲师。 267 的相互竞争而创设租金来维持社会秩序。¨3(P24-38 建国初期中国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典型的有限 准入秩序,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的关键就是社会秩序由有限准入秩序向开放准入秩序转型。 秩序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那么要弄清从一种社会秩 序向另一种社会秩序的过渡或转型关键还是在于理解制度 变迁机制的动力源在哪里。E73(P41)诺思在《理解制度变迁过 程》中写道:“经济变迁这~过程的关键是参与者的意向性, 是由参与者的感知所支配的。”[8]( 从诺思的论述中我们可 改变传统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制度,私有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农村推 行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土地 的控制权、经营权;国有企业也在独立自主、自主经营、产权 清晰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国有企业活力得以很 大提升;逐步放宽投资领域,允许国内私有资本、国外资本投 以得知信念、认知、意向性是制度变迁、经济变迁的动力源。 诺思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的信念体系推动了世界无产阶 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并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在社会主义信念 资。中国在这些改革的推动下由有限准入秩序向开放准入 秩序转变。在1978—2008年的3O年间,中国的GDP增长7 倍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倍,人均实际收入提高了5倍。 从1978至2003年,出口增长了28倍,而在1952至1978年 间出口仅仅提高了两倍。[53(P61) 三、政府职能转变:从集权政府向强化市场型政府转变 奥尔森在其研究中提出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建设强 化市场型政府。 一个政府如果有足够的权力去创造和保 护个人的财产权利,那么这个政府便是一个“强化市场型政 府”。奥尔森认为:“强化市场型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具备 两个条件:一是要对所有人都稳定的且界定清晰的财产权利 和公正的契约执行权利;二是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强取豪夺的 政府掠夺行为。”l7j( 从奥尔森的“强化市场型政府”理论逻辑出发,我们可以 认识到,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不能明确界定财产权利和公正 的契约执行权利,并且政府存在机会主义的掠夺行为,那么 这个社会秩序不是开放准入秩序,因此也不会出现经济持续 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府建设,提 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责 任型政府”都是“强化市场型政府”的概念演化,“服务型政 府”和“责任型政府”既要中国政府明确界定财产权利和公正 的契约执行权利,又不能有任何国家机会主义的掠夺行为, 同时还暗含政府决不掠夺的可信承诺。建国初期我国加大 财政收入,没收私有性质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掠夺行为,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税率逐渐下调,尤其是降低 外资在我国税率,这些都反映中国政府不再存在任何的掠夺 行为。中国致力于“强化市场型政府”的建设,引入竞争机 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保障所有人的财产权利,允许 个人财产取得合法收入,提高投资积极性;推行“政企分开” 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变过去统制的状况,极大地提高国有企 业活力。 四、意识形态:从白搭车到社会主义信念 道格拉斯・诺思把意识形态理论纳入白搭车问题的研 究框架中,认为意识形态(iF念)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白搭车 难题。他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 说论证了意识形态在解决白搭车难题中的作用。社会发展 268 体系的作用下不存在白搭车现象。 中国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共同富裕” 的社会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内理中蕴存着人人都享受发展 成果、不存在贫富差距、不存在特殊分利集团垄断国家利益 财富,这势必能够提高每个人的积极性,提高经济发展的效 率,降低社会深化改革的阻力成本。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 集体又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问题,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决摆脱所有人的贫困,使全体人员学有 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一理念 就是对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信念的最新发展。当然中国 改革的成功、社会秩序的有效转型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执 政理念。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可以说是特殊利益集团,享有 垄断暴力、攫取财富的权利,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视自己 为精英统治阶层,而始终以“三个代表”理念为指导,始终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当家作主” “共同富裕”“和谐社会”等社会主义信念的引导,推动我国经 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奥尔森.国家的兴衰[M].李增刚译.上海:上海世纪 出版社.2007. [23赫尔普曼.经济增长的秘密[M3.王世华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奥尔森.通向经济成功的一条暗道[A].比较(第lO 辑)[C].2005,(5). [43诺 思.诠释人类历史的概念行框架[A].比较(第 3O辑)It].2007,(5). [53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3奥尔森.苏长和译.权利与繁荣[M].上海:上海世纪 出版社,2005. [7]韦 森.再评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AJ.制度、制度变 迁与经济绩效[c].2008,(10). [8]钟正生.诺 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岳广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